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轻重缓急就是道▪P2

  ..续本文上一页悟,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能量还没有激活。但是,就是能量激活了,你降伏不了,被欲望所困,能量漏掉了,也开不了悟。

  我们这儿有的小和尚,最困惑的就是这个问题,因为他的能量是活的,整天斗志昂扬的,你听他的声音都是往上走的,所以他每天就被这件事所困,非常烦恼。实际上他只要一把火就会开悟。他的能量不需要修活,他一生下来能量就是活的,他只要把身心沉淀下来,整合一下再反弹,就解决问题了。

  当然,这跟他的年龄有关系。对一个没有定力的凡夫来说,他的心态绝对是受生理欲望的支配,他的心理一定是受生理的影响。但是,只要有一点定力的人,就不会被生理所左右:他说睡觉就睡觉;他说今天有工作不要睡,就不犯困;他说今天有工作肚子不要饿,给个指令,就真的不饿。他能支配自己的生理。

  我常说,一个主宰不了自己身口意的人,没资格与人共事,也没资格谈成就一番事业。你连自己的身口意都降伏不了,拿什么本事去与人共事?你自己都做不到,又能要求别人什么?

  虽然开不开悟与身体没有绝对的关系。但是经络畅通,精气神充足,跟身体强壮是有绝对关系的。就像有些练气功的人,虽然身体的经络是畅通的,但并没有开悟开大智慧。而过去那些修禅开了大智慧的人,也没有出现练气功的那种感觉——身体有规律地运转,感觉气在体内走动等。可见一个身体素质好、心态平稳的人,身体是畅通的。

  (有人在打嗝)打坐的时候打嗝,是因为上座时没有往外呼气,念三字明没有掌握好技巧,气憋在胸腔,所以就打嗝。如果念三字明时把肚子里的气念瘪,气再吸进来后直达丹田,不是憋在胸腔,就不会反弹打嗝。另外,平时吃饭只能吃六七分饱,即便这样,也要半小时之后才能打坐。

  年轻人打坐的时候,练习深呼深吸是非常重要的。年轻人的能量在腰部以下,上不来,怎么办呢?只有通过深呼深吸来调整。但是,当你的能量还没有开始往上走的时候,这个阶段是比较痛苦的,欲望会变得更强烈。什么时候你把这股能量扭转过来了,才能称之为人,否则都是被兽性所主导。

  打坐的时候,你不给头脑一件事做,它就会胡思乱想;你给它一件事做,它就不会天马行空。这时候就产生了所谓的法门,通过这个法门让万念归于一念。到了这一步,你才能说什么法门都不需要了。如果前面这个万念归一的过程没有完成,你是不可能一上座就达到无为的。经常听到有人问:“师父,怎么打坐啊?”这位师父说:“你坐在那什么都不要想就可以了。”你怎么可能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呢?只有修完“四禅八定”的人才有资格说所谓的空心静坐,无门为门,无法为法,才有资格说:“我什么都不想。”

  实际上修行全部是靠“想”来完成的,“四禅八定”都是靠有为法,通过“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故意生起一个念头来修。对于一个刚学习坐禅的人,你让他什么都不想是不可能的,必须让他想一件事或做一件事,比如念佛、观想、持咒、结手印、数呼吸等这些有为法,他才不会妄念纷飞。如果功夫分一百步的话,前面一到八十步用的都是有为法,只有到了九十步才不需要用有为法,而是靠无为法来完成。如果前面八十步的有为法你都修不好,想修好后面的无为法,那是不可能的。

  无论我有多忙,即便在外面出差,早上三四点都会起来打坐,然后写微博。有时候我很困很累,但是到了这个时间点,我还是一样起床,披着棉被用功十分钟、二十分钟。这时候即便我在昏沉,打瞌睡,我的架子是不倒的。只要架子不倒,哪怕是处于昏沉状态,你的能量还是往上走。功夫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慢慢修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投入一分时间,就有一分的功夫;不投入时间,是不可能有功夫的。当身体上有了功夫,心理上的功夫才会扎实,才不会反弹。身体上没有功夫,心理上会不会有功夫呢?会有,但不会扎实。就像有时候我们的情绪波动很大,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态没有载体,身体没有功夫,所以托不住。

  一个修行人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固定的作息时间。比如我们出家人早晨是四点起床,到了四点,哪怕你再困也要坐起来,因为身体有个神经记忆。一个动作你只要连续重复一千遍以上,它就会变成习惯,形成神经记忆。这一千遍我们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呢?假如我们一天坐三四支香,每天重复三四次,一年就完成,就形成神经记忆了。

  我们出家人有个习惯,看书、看电视,干什么都是盘着腿,就是为了让生理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惯性和记忆。比如我躺着不来灵感,怎么样躺都不来灵感。但是,只要腿一盘,腰杆子一挺,灵感就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读书、思考问题,都是这个姿势,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用其他姿势就不容易产生灵感,不容易开智慧。为什么有的人翘着二郎腿,手里夹着烟,一吸烟,点子就来呢?因为姿势记忆可以辅助灵感的捕捉。我们出家人最常用的姿势就是盘腿,或者端端正正、四平八稳地坐着。

  养正堂里面打坐姿势最好的是LF,他的身体很挺拔,脑袋翘得像鸡脖子,从不东倒西歪,就像祖师说的,往那儿一坐,椎骨节节顶,一直是一个姿势。为什么他的身体能始终保持挺直的姿势呢?我们的身体就像轮胎,里面没有气,轮胎就瘪下去;有了足够的气,它自然就鼓得圆圆的挺起来。可见LF身体的能量很足,能量不足,就不可能这么挺拔。另外,打坐昏沉是中枢输送能量缓慢,脑袋缺氧所致。如果中枢输送功能正常,脑袋供养不间断,气血不缺,就不会昏沉。为什么我们早上吃完饭打坐会昏沉呢?这时候头部的气血都跑到胃里帮助消化了。当胃里的食物消化完进入小肠和大肠,能量回到头上,头脑就开始活跃,妄念就随之增多了。所以吃饱饭后打坐,不是昏沉就是散乱,就这两种状态。

  问:为什么念“三字明”要憋那么久呢?

  师:不需要憋那么久,憋得太久,气往上走,停留在胸腔,妄念会更多。气憋得久,说明身体比较空,它分散到身体各个角落所耗的时间就长一些。长期憋气憋得很久并非好事,说明身体一直处于空的状态,气不饱和。如果气很饱和,根本不需要憋那么久。这是我的亲身感受。比如有时候我感冒了身体虚弱,或者这段时间总出差,身体折腾得很累,精气神不足,我一憋气就能憋很久,因为我的身体是空的。如果这段时间我不出差,饮食作息很有规律,身体状态很好,我吸一口气就憋不住。因为身体的空间是满的,根本不需要憋那么久。如果身体是空的,就是憋三十秒也装不满。所以你们不要认为憋得越久越好,什么事都不能一概而论,要视个人情况而定。法无定法,定法非佛法,否则定法也成了死法。

  有时候明师真的很难教学生。对于初学佛的人,你不给他定规矩吧,他无法入门,自己搞得千奇百怪!你给他定规矩吧,他入了门后又无法进步,被那些框框概念框死了。

  问:HH师打坐,弯腰驼背,还往左边倒,是不是气血不足?

  师:对,是气血不足。男人左边是气,右边是血。你们看我,左耳大,左脸大,左肩膀高。这说明我的气非常足,所以我的脾气非常躁,爆发力非常强。左边脸稍大的男人气足,气足的人比较勇敢,有魄力。而右肩膀高,右耳朵高,右边身体长得结实的男人,比较有耐心和韧性,或者说比较深沉,但是过了度也不好。女人右边是气,左边是血,男人和女人恰好相反。所以在道教里面,男的叫乾道,女的叫坤道。

  问:五官长相跟年龄有关系吗?

  师:什么时候你修到阴阳平衡了,五官就协调了。五官协调了,思维也就协调了。为什么我们左手与右手的手纹,一个代表先天,一个代表后天呢?如果左右手的手纹一样,说明性格脾气比较好,不会反复无常。如果不一样,说明身体不协调。这样的人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反复无常。我就是一个典型,今天的想法到了明天就被自己推翻了。这种人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气血不再往上冲了,性情才会稳定。人的气血与生理成长是平行的。男人的气血一般到四五十岁就不再长了,这时候阴阳平衡了,思维也就稳定了。而女人一般到三十岁气血就不再长。到了更年期,身体好的,气血能平衡十年;身体不好的,平衡五年就开始往下跌。世俗人有夫妻生活,到三四十岁气血就不再往上升,平衡五年到十年后就开始往下跌。而我们出家人禁欲,加上不间断地修炼,生活有规律,气血会一直往上升,升到五六十岁开始平衡,一直平衡到八九十岁死去为止。

  问:师父,您不是说人死是因为身体的能量耗光了吗?那禁欲的修行人能量没有耗光,怎么会死呢?

  师: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人死,是因为身体的能量耗光了。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能量真正耗光而死。二是能量不再增长后保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下跌而死。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处于一种状态,这不符合自然规律。这两者的生命品质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修行人每天都在打坐观想,能量是往上走的。尤其是修莲花生法门很注重头部观想,在开始修这个法门的那一刻,它就把你的能量扭转往上输送了。有些修行人教人家观想脚底,观想下丹田,把意识都拉到了下面。如果一直这样观想,到死的时候,意识就从肚脐眼出去,进入饿鬼道,或者从脚底出去,进入地狱道。学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以后,意识从头上出去,才能往生天道或西方极乐世界。既然如此,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不把意识放在头顶上,放在眉间,或者随着呼吸进出呢?

  问:师父,是不是某个阶段需要把意念放在脚底或者下丹田呢?

  师:不需要!尤其是年轻人,你只要把意识放在下丹田,晚上一定会漏丹。所谓的气沉丹田是指过了五十岁的人。但是,如果你五十多岁了,身体依然很好,像三四十岁,你也不能这么做。或者你只有四十来岁,但身体枯萎了像五六十岁,你的意识就可…

《轻重缓急就是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行动才有说服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