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行動才有說服力

  行動才有說服力

  大家好好看看這幅對聯。上聯:心無謙卑日伴高人莫助。心無謙卑的人,即便高人天天陪伴著你,你也沒辦法受益;你的心門緊閉,他也沒辦法幫助你。你想進步,就看你的心能不能打開。而且你還得把你屋子裏的破爛家私清理幹淨,搬出去,外面的紅木家具才搬得進來。我們只要稍留意身邊的人就會發現,有些人無論你怎麼用心教,他都沒法進步;而有些人你只要輕輕一點撥,他就上去了,他很容易接受別人好的思想。

  下聯:胸無大願遍尋貴人不得。有句諺語說:爛泥扶不上牆。你自己沒有志向、理想和抱負,不努力,不渴望進步,靠別人把思想灌輸給你,是不會有效果的。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貴人的幫助,但貴人幫你,要看你是不是塊好材料,是不是棵好苗子。古人說:“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我們天天發願天天立志,不到叁天叁個月就丟掉了,然後又重新發願立志。你們有沒有聽說過萬行十八歲出家就立下志向,一直到現在,二十幾年都沒有動搖過,改變過?因爲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爲了實現當初的願望,爲了這個願望,他流血、流淚、流汗、忍氣吞聲都毫不在意,心甘情願。

  你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就必須爲你的理想抱負支付成本,否則你的理想抱負是實現不了的。如果你沒有爲你的理想支付成本,輕而易舉地成功了,很容易得到的東西你也不會珍惜。你付出的成本越大,你越會珍惜,越會用心呵護。所以大家以後就不必遍尋貴人了,只要立大志發大願,貴人自然會來找你。人家一看,你有大志向,是塊好材料,知道一幫,你就會成功,自然會來幫你。如果你胸無大志大願,整天遊手好閑混日子,自己都不知自己想要什麼,誰也幫不了你,就是佛菩薩也幫不了你啊!所以,如果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即便不知道如何獲得也不要緊,自然會有人來幫你。

  在養正堂寫這幅對聯,大家一進來就能看到,這也是我真心想對大家說的話。當初爲什麼給它取名叫“養正堂”呢?就是爲了培養大家的正信正念。有了正信正念,才會有正知正見正行。沒有正信正念就去做事就去行,可能會導致方向性錯誤。你以爲你在行善,實際上可能是在作惡。在養正堂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佛學見地,將來才能到自在堂用功打坐,深入修行,獲得大自在、大解脫。如果你不具備佛學的正知正見,或者都是邪知邪見,到了自在堂你也不會用功。我希望東華寺常住修學佛法的基本功,比如正確的打坐方法、對佛法的正確認識、人生觀的樹立都能在養正堂裏完成。這幅對聯非常重要,如果你真悟透了,按對聯所說的去做,你會終身受益,誰和你接觸都會受你感染,也會受益。希望東華寺的每一個人都能把這幅對聯和東華家風牢牢記在心裏。

  大家坐在養正堂裏,是不是感覺比在房間裏更暖和啊?(衆答:是。)你們看我多英明啊(師自笑…),當初我堅持要做1.2米厚的雙牆,所有的設計人員都反對,說造價成本太高。現在養正堂裏面基本上是四季恒溫,大家都受用了吧!所以有時候一種選擇、一個決定,你問十個人,會有十種不同的看法,最後可能把你給聽糊塗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要達到什麼標准,聽完大家的建議,你會更糊塗。當初我這麼做,就是想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養正堂的座位下鋪了一層很厚的塑料,潮氣不會往上串。當時也有人反對說:“鋪這麼厚的塑料,都接不到地氣了。”我說:“整個寺廟就這一塊鋪了塑料,周圍不是一樣有地氣進入養正堂嗎?不過,現在城市的房子都打上厚厚的混凝土,再鋪上瓷磚,地氣確實受阻,上不來。

  爲什麼現在世界各地那麼多地震和火山爆發?就是因爲太多土地被高樓大廈、鋼筋水泥覆蓋,地表不能呼吸所致。土地也是有毛孔的,也需要呼吸,當它被水泥覆蓋,不能呼吸,氣足了憋在下面得不到釋放,就會憤怒,就要爆炸。爲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病呢?就是因爲我們人失去了地氣的滋養,身體的陰陽失去了平衡。人體之氣必須與天地之氣進行對換,才會達到平衡。比如:一棵樹種在花盆裏,你怎麼給它施肥,它都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如果你把花盆打碎,讓樹根接到地氣,結果可想而知。又譬如:現在有許多人得皮膚病、腳氣病,爲什麼?腳整天被鞋子捂著不透氣,沒機會和土地接觸,身體的電釋放不出去,身體就會陰陽失衡。在高速公路上細心的人會發現,公路兩邊的花草樹木長得特別茂盛,爲什麼呢?因爲整條公路都鋪上了水泥,受阻的地氣只好從公路兩邊往上冒,結果就催長了兩邊的花草樹木。

  我們東華寺所處的地形就像一個鍋或者一個漏鬥,上面大,下面小,天地的靈氣源源不斷地接進來,所以住在這個“模具”裏特別養人。爲什麼那麼多人來了之後都覺得這裏很清淨,磁場很好呢?就是這個原因。相反,如果我們把寺院建到山頂上或山坡上,八面來風,還能養人,還留得住人嗎?不僅不能養人,而且呆上一百天,風都把你吹垮了。這就是風水學,或者說環境學。現代人不信風水學,但你換一個講法,講環境學,他就信了。風水就像模具,什麼樣的模具就出什麼樣的産品。比如把我們養正堂的聽衆席設計成內弧形,所有的人都與主席臺上的主持人面對面,氣場就很融洽,臺上臺下就容易合而爲一,彼此就容易溝通。如果換成外弧形,盡管你們還是面向我,但能量場的力量是往外擴散,彼此的場能是分離的,就不容易溝通,氣場就不融洽了。

  再延伸到家庭,道理也一樣。一個家門開得太多,氣就留不住,家庭成員就各想各的,各自打算。過去那種庭院式的建築,如果是叁進門(前門、廳門、後門)開在一條直線上,一穿到底,這在風水學上叫“一箭穿心”,不管什麼人住在裏面,不出一百天,肯定得心髒病。所以門的設計是有講究的,充其量只能兩道門對開,最好是開成“之”字形。

  世間最高的學問是風水學,也叫陰陽學。出世間最高的學問是佛學。對一個未得道的凡夫來說,環境對他心理的影響占了80%。而一個入了道或者有一定禅定基礎的人,他的心力可以改變80%的環境風水。過去講“叁分風水,七分人爲”,就是說先天的風水只要占叁分就是好風水,還有七分不足可以靠人爲彌補,但前提是只有真正懂風水的人才能改變這七分風水。

  風水說多了,你們就把我當成風水先生、算命先生了。許多信徒來東華寺,總想讓我算命,看風水。爲了避免這種情況,你們知道我怎麼做嗎?我就說:“算命可以,看風水也可以,但看一卦一百萬!”這樣一說,就沒人再找我算命看風水了!(師笑)如果你真的出一百萬,我還是很高興的,一百萬可以給寺廟做很多事啊(衆笑)。

  養正堂的設計,外面是一道大門(相當于人的嘴),兩扇窗(相當于兩只眼睛);室內是藍白色的吊頂,像野外的藍天白雲;還有六百只一瓦的小燈泡象征著滿天星辰。這樣的視覺效果會影響人的心理,人一進來,身心自然放松,思維自然變得緩慢,雜念自然減少。我們個人是無法扭轉宇宙之氣的,只能利用宇宙和大自然之氣來改變自身。

  我們東華寺的坐向是:坐東朝西偏北16度。這個格局的寓意是:凡是來到東華寺這個模具裏的人,即便沒有道心不思道,只要住上一百天,也會思道渴望道。那怕你修得不好,不開悟,但道心道念也不會退轉。

  問:我是個瑜伽修行者,請教您,現代瑜伽修煉者要想融入佛法的修行,該怎樣尋找兩者之間的融合點?另外,我們一家叁口都決定今年在東華寺過春節,但親人不理解,請問您出家二十四年了,是否面對過親人朋友的質疑?我來之前看到您書上有一張回眸微笑的照片,第一感覺是您真帥。不過,今晚聽到您的開示,您的智慧、沈穩、幹練、祥和,讓我覺得真實的您更帥!

  師:“帥”和“莊嚴”這兩個詞有著完全不同的內涵和層次,以後別再說我帥,要說我莊嚴(衆笑)。“莊嚴”這個詞讓人一聽,就覺得很莊重、很沈穩、很大氣。而“帥”給人的感覺是漂浮。不過世間上對男性形象最好的贊美可能就是“帥”了。

  答:帥呆了就莊嚴了。

  師:對,這個說法好,帥呆就莊嚴了(師樂、衆笑)。

  剛才問的第一個問題,瑜伽與佛教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世界上的第一個宗教就是瑜伽。實際上這個詞應該讀瑜伽(yu qie)。瑜伽是人天相應的意思。但是,現在全中國的人都把它讀成瑜伽(yu jia),如果我讀瑜伽(yu qie),你們反而會說我沒知識。當初釋迦牟尼佛就是修了瑜伽,覺得瑜伽不究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所以才走出瑜伽團體,到山裏去獨修,最終徹悟了真理。經考證,瑜伽已有一萬年的曆史,而佛教只有叁千年的曆史。實際上比佛教曆史更早的宗教還有很多,但形成格局、成片成勢的,佛教要算第一了。瑜伽、耆那教、印度教的起源都比佛教早,爲什麼沒有形成格局,成片成勢呢?這與它們的第一任老板、第一個祖師爺的出生背景有關。他們的創始人都是社會最底層的貧民。而釋迦牟尼佛出生的背景很高,所以他創立的佛教很快就傳遍了全印度,乃至全球。想想看:一個太子當和尚,影響力有多大!以太子的身份出去傳法,速度有多快!而一個平民百姓出家,就是成就了,成佛了,成了教主,又有多少人信你呢?就像我現在回老家說我成大師了,人家會說:“你不就是那個張小叁、李小叁嗎?”(衆笑)你再是什麼大師,回到家鄉也不過是個笨小叁,當初滿嘴鼻涕的小屁孩,怎麼會是大師呢?所以祖師說:“得道不還鄉,還鄉道不香。”爲什麼過去的英雄功成名就之後,都不願意衣錦還鄉呢?無論你現在有多大成就,多麼風光,穿著多麼富貴氣派,陣勢有多大,老人家一看:這不就是當初那個流浪街頭沒飯吃,到處打架的劉小叁嗎?劉邦不就是劉小叁嗎?但是我們學佛後,哪裏有衆生就應該到哪裏去度衆生,甚至更應該回老家去教化自己的父老鄉…

《行動才有說服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表裏如一就是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