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徐恒志居士年譜
序
師尊徐恒志老人,生于1916年1月30日(農曆1915年12月26日),原籍浙江鎮海。少年超穎,夙慧深植,悟世無常,歸信佛教。1934年作的二十述懷中說:“世事紛纭何所依?隨波逐浪計終非。此心已與寒梅約,不作楊花到處飛!”早年親近太虛大師,與大師書信往來,函示顯、密異同,慧照觀心用功要旨,獲益良多。24歲(1939年)到能海上師處受叁皈五戒,法名定真。同時,(1939年)蒙王骧陸上師示以般若要旨,並函授觀心方法。自覺念寂心空,而見聞仍了了不昧,並不斷滅,頓悟諸佛心要非此而何!1945年,隨王骧陸上師學無相密乘心中心法,潛心修持;經師慈悲鉗鎚,截斷葛藤,悲欣交集。20世紀50年代,在清定上師座下受瑜珈菩薩戒。
1953年師尊受心密阿阇黎灌頂位後,開始爲上海佛教青年會講授佛法。多年來在國內各道場、學府宣講《金剛經》、《六祖壇經》、《彌陀要解》、《無量壽經》、介紹佛教教理、人生價值觀、佛七開示、講演等,受到信衆的熱烈歡迎。佛教界人士、各寺院請師尊訂正書稿、作序、書寫楹聯、題字者不計其數。受黃念祖老居士之托校對黃老著《大乘無量壽經解》原稿,細爲校閱,曆時一年,校正七次,並與黃老居士往返通信二十次,慎思明辨,共同切磋。黃老示寂後,徐老對黃念祖居士《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白話解未竟之作加以整理補充,恰到好處。
師尊傳佛心印,與元音老人一起弘揚心中心法。二老互相推崇,提攜後進。許多學生師從于師尊和元音老人兩位老師,深受教益。言傳身教,書信答疑、接引後學,不遺余力,受法弟子遍于全國各地及海外。在弟子們的心中,兩位老人家是無二無別的。
師尊與陳海量、元音老人、趙樸初、黃念祖、鄭頌英、郭大棟等大德居士是至心道友,弘法數十年,佛門歸望,海內欽仰,得到本煥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德林老和尚、智敏老法師、隆蓮老法師、惟賢老法師、圓霖老和尚、紹雲老和尚、昌明老和尚、明學老法師、智正老法師、隆蓮老法師、道生老法師、淨空老法師、白光大法師、戒忍大和尚、妙靈大和尚、臺北海明禅寺悟明長老、化來老和尚(排名不分先後)等高僧大德的高度評價,被尊稱爲“當今維摩诘”,譽爲一代耆宿,誠法門砥柱、續佛慧命者。
2007年3月5日(農曆正月十六)淩晨兩點叁十六分,師尊在上海寓所“幻齋”,手結彌陀定印安祥示寂,享年九十二歲。荼毗後七彩舍利無數,頭靈骨完整、舌舍利不壞。恩師生前曆任上海佛教協會各屆理事、上海佛協第八屆咨議委員、上海佛教居士林講師、弘一大師研究會顧問、甯波佛教居士林名譽林長、廣東省元音古寺顧問等職務。恩師的教言享譽四方之傑作《般若花》,由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手書及題簽,流傳于海內外。數十年來,師尊法幢高懸,以明心見性爲主旨,闡揚心地法門,顯密圓通,導歸西方淨土。隨機施教,方便接引。謙慈仁德,普應群機。爲法忘軀,獎掖後進,不遺余力。佛門歸望,海內欽仰,譽爲耆宿,誠法門砥柱、續佛慧命者。末後一著真實功夫,坐脫立亡,一代宗師終歸淨土。高風亮節,永爲師範。
在師尊愛子徐覺哉大力支持下,由門人許洪亮居士執筆,將師尊生平事迹輯成簡要年譜。本文內容完整、記錄詳實,條理清晰,功德不可思議!謹祝此法寶,廣爲流布,利益群萌,同登彼岸。深願見者聞者,同沾法益,法界有情,共證菩提。
徐覺哉 劉東亮 楊振剛 段惠禧 蔔年華 許洪亮 沐手敬書
2011年7月28日
徐恒志居士年譜
許洪亮 恭錄
●1916年1月30日(農曆1915年12月26日)生人,原籍浙江鎮海。父芸卿公,母張氏。十一二歲常常跟父親到寺院裏看做佛事,看到寺內的和尚以及淨土的經典,總有一種異樣清靜的感覺。夫人余秀潤,育女徐蘊文,子徐覺哉。
●1934年(19歲)十九歲受表兄俞德蔭居士影響歸信佛教。作的二十述懷中說:“世事紛纭何所依?隨波逐浪計終非。此心已與寒梅約,不作楊花到處飛!”
●1939年(24歲)到能海上師處受叁皈五戒,法名定真。同時,1939年(24歲)得心密二祖王骧陸上師蒙示以般若要旨,並函授觀心方法。自覺念寂心空,而見聞仍了了不昧,並不斷滅,頓悟諸佛心要非此而何![“我的學佛因緣”中記25歲應是按虛歲,編者注]
師尊在自述“我的學佛因緣”中說:一天閑立于辦公室,自覺念寂心空,而見聞仍了了不昧,並不斷滅,頓悟諸佛心要非此而何!從此似乎打開了缺口。不久,自知這仍是識神邊事,因爲一有所著,早已錯過了也。又一天晨起,覺心境比較寂靜,但有微細一念粘滯,不得自在,于是連續返照四小時,不取不舍。近午時,忽覺此念脫落,前後際斷,當下一片清淨。暗想:六祖所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真個一點不錯!但旋覺這仍是光影門頭,離本地風光尚遠,此後繼續在心地上磨練觀察,神經衰弱也就不藥而愈。
●早年求學于太虛大師,大師函示顯、密異同,慧照觀心用功要旨。
太虛大師答徐恒志問(二則)
問一:顯教說成佛須叁大阿僧祇,而密教說即身成佛,其異同處何在?凡夫慧照觀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
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華嚴宗亦言叁生成佛,此皆大乘教之一部份。禅宗自法身言,悟法身即成佛;密宗自身修成幻化身,即成化身佛。至于說凡夫如何即生成佛,可用禅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用密宗先修幻身成佛;或用修淨土法,臨命終時往生淨土不退,第二生亦即成佛。但禅宗、密宗即生成佛,均非報身成佛,報身要修因感果,則淨土宗二生、華嚴叁生爲極速,常途則叁阿僧祗劫乃成佛也。
問二:觀心功夫得力,八識中根本習氣翻動時,每至心疲力竭,當如何降之?以何方便乃能斷盡一切煩惱,入自在無礙境?
答二:觀心功夫,于八識亦有熏種起現關系,然以第六識爲主。由第六識如逆水行舟,回光返照,予影響于第七、八識,轉變其無始習氣,故頗費力。惟有返觀窮察,久久行之,透過第七識之障礙關頭,始能永久觀照。欲透過第七識,須至第六識轉變,妙觀察智後平等性智始可現前。以此第六識、第七識無分別智力久久行之,則八識方可得習氣漸淨。故先修止觀,觀照心性;次用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之無分別智;至第八地,乃能斷一切煩惱,達自在無礙境。
(程心勉記)(見<海刊>二十六卷十期)
(附注)自「答姚際虞問」至此,皆「答問選錄」中分出。
[選自《太虛大師全書·第17編·20酬對·2答問·66答徐恒志問二則》,編者注。]
●1945年(30歲)隨王骧陸上師學無相密乘心中心法(簡稱心密),潛心修持。堅持修四、五百座,每座二小時,直入無相門,經師慈悲鉗鎚,截斷葛藤,悲欣交集。
師尊在自述“我的學佛因緣”中說: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我隨廠回滬,那時王骧陸師也莅滬弘法,我隨之學無相密乘心中心法,依《大正藏秘密儀軌佛心經》上的六印一咒堅持修四、五百座,每座二小時,直入無相門。一天,參師,師見面便問:“你近來怎樣?”答道:“只是照顧本來。”師問:“本來是什麼?照顧的是誰?”我說:“本來即是不可得的,但卻不是斷滅,眼前總覺一片空靈。”師說。“何謂一片空靈?這正是你識神用事,當知見聞覺知,無非生死!”我默然,師又說:“亦莫思量,思量即錯了也!” 我正想開口,師又喝住說:“此事無你開口處!古人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師又說:“古人說法,都無所著,並無實法與人。如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趙州說:“庭前柏樹子。”如果根機契合,就知道不是以境示人,音在弦外,列有所契,你會麼?”我說:“師自知之,何勞問我?”師說:“你自己究竟信得及否?”答道:“我自知之,豈能持以示師?”“那末還有假名否?”我說:“假名則不無,真如、實相、菩提、涅槃都是假名。”師說:“既然如此,還要假名做什麼!”經師慈悲鉗鎚,截斷葛藤,悲欣交集。
一九四六年,師尊作“觀心”詩一首,述修證心得。
觀心
(一九四六年冬)
(一)
慚愧凡夫業力牽,升沈六道事堪憐!
回光照處根塵寂,一角青山證道緣。
(二)
刹那分別魔軍熾,直下觀心業識清。
且道當前何所似,非空非有一孤明。
(叁)
無明忽起急留神,叁毒牽纏衆苦因。
卻喜心君招撫後,紛紛流寇作良民。
(四)
何須舍妄與求真,歇下狂心識主人。
生死涅槃同一夢,山河大地法王身。
●1947年–1950年(32歲—35歲)作學佛隨筆(上篇)。
●1950年(35歲)在清定上師座下受瑜珈菩薩戒,並爲當時《覺訊》月刊撰稿。
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與鄭頌英、陳海量、方世藩、李行孝等居士協力上海之佛教青年會會務,爲當時《覺訊》月刊撰稿,同時協助清定上師的金剛道場事。
●1953年(38歲)徐老受心密阿阇黎灌頂位後,開始爲上海佛教青年會講授佛法。【據2006年上海佛學書局版《般若花》徐恒志上師簡介】
●1953年3月(38歲)應《覺訊》月刊編者蔡惠明寫了一篇通俗文字——《學佛是怎麼一回事》,香港隱名大居士捐資印送五萬冊。
●1953年7月(38歲),又寫了《怎樣實踐佛法?》。
●五十年代在《覺訊月刊》發表的文章還有《關于參禅的幾…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紀念文集 2、徐恒志居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