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格魯派培養僧才和教育製度情況簡介▪P4

  ..續本文上一頁切缺點和過失,具足了功德爲莊嚴,能夠爲衆生做救怙主,也就是承擔著度化一切有情的大任,那就是佛,就這麼簡單。所以說爲了這樣的目的,而花18年的功夫去學習才是值得的。否則你要是18年去做生意的話很可能會變成爲不小的老板,那今生的榮華富貴自然就有了,也不必依靠這個。所以說,不應該爲今生的榮華富貴,而要以修行、修心爲目的。這是第七個。

  八、安于小成就

  第八個是什麼呢?說,爲剛才所說的這些過失而學習,有沒有好處呢?有,不能說沒有,是有好處的。爲什麼呢?他與什麼都不知道的人相比,那就是千裏之差,那確實是了不起。可是,由于他前面所說的這些動機和目的等等原因,變成爲只能成就小的目的,不能成就爲大目的。其實我們現在,不僅僅是格西,許多大學者,許多大智者,學富五車,知識廣大,但是一生當中成就不大。小有成就時,由于某種原因、一下子就阻隔了,不能夠繼續做大。爲什麼呢?這有一個原因,因爲你學知識的目的上有那麼一些問題,在知識的運用和以知識來自我完善的問題上有那麼一些小小的問題,導致了這樣的一些阻礙,這就是很明顯的。所以說,能夠有功德,但不能夠有大功德。

  九、盲目修行

  第九個是什麼呢?雖然如此,比什麼都沒有學,天天只念念佛號,念念嗡嘛呢叭咪吽,念念米字瑪,好得多的多。爲什麼呢?因爲前者爲盲修,後者至少是理性的修行。聞是聞、思、修當中的第一步,所以說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有了非常完整的這種學習的模式和體系,我們普通的人也不必按照我剛才所說的全部18年的時間去學。爲什麼呢?你們別搞錯了,我給你們說的不是說格魯巴培養修行者的方式,而是說培養僧才,僧人裏邊做傳播如來正法的中心的頂梁柱的培養人才的模式。對普通的一個人來說,要學習、應該是什麼模式呢?可以直接學一學《菩提道次第廣論》、《略論》和道次第《速道》,尤其是要學習《修心七義》和《修心日光論》和《入菩薩行論》等等,以這種模式來改變自己心性當中的貪、嗔、癡、慢、疑等等的過患,培養自己的慈悲、智慧。這樣是非常好的。

  第四部分、學習中應具備的事項

  在學習過程當中,需要具備的是哪些。剛才說的是必須回避的哪些,現在要說的是需要具備的哪些。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本事跟你們說,因爲我個人才疏學淺,怎麼能夠給大家提供呢,只不過我也借用蔣旺次列朗傑大師所說的教授來跟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二,供大家參考。

  一、端正動機

  第一個,學習的第一個要務,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動機。什麼是非常好的動機?人都有自愛之心、自私之心,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之所以人不是人上人,不是人人所尊重的人,原因是什麼?因爲人有自私。千古以來,所有千秋萬代的人所尊敬的那些人,爲什麼尊敬他呢?因爲他的利益有情的心態非常好,善心爲國家、爲人民、爲天下蒼生的這種心胸非常闊達、非常廣大。這就是爲什麼成爲千秋萬代的人所尊崇、所恭敬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尤其是僧才,第一個要有非常好的動機。其學習的動機應該是什麼?爲了利益自己、也爲了利益天下一切蒼生之故,依如來正法,自己未知的讓它變成爲知道,未斷除的邪見令其斷除,讓自己能夠真正地了知如來正法的心要。並且把這樣的正法弘揚廣大,遍滿一切方所時空,由此令一切天下蒼生獲得安樂及安樂因,遠離一切痛苦及痛苦因。這樣的動機是非常重要的。你的發心越大,你所做的事業可能會越大;你的發心越小,你所做的事也就自然會小。這是第一個。

  二、學習經論要全面、貫通

  第二個,不管看五部大論的哪一部,千萬不要停留在某一部經典、再加上一個論典,然後倉促地看看就了事。一定要貫通佛經和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爲代表的印度大德的作品。這印度大德的作品非常重要,不管是我們內地,還是藏地,其實我們的佛法皆來源于印度,而印度人對佛法的理解應該說比我們好得多的多,尤其是在當時的這種理解。所以要貫通印度的這些大德、比如二聖六莊嚴等等的這些經典,然後對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克珠傑等的善說也要通達,而後再以各自寺院的教科書來做最後的補充,這樣是非常好的。不能夠倉促地或者簡單地去看看一本小冊子,就說我已經通達了,這是不可以的。這是第二個問題。

  叁、學習五部大論的應學書目

  第叁問題是什麼?應該看哪些?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學習五部大論的一些名單,好嗎?比如說,學般若的時候應該看什麼呢?學般若的時候,在漢地看的東西也比較多,藏地也比較多。比如說在藏地的話,關于般若裏邊經書有十七部。一些先哲們說,這十七部當中,有六部母經,十一部子經。這種說法,宗喀巴大師是不大認同的。不管怎麼著,我們點書名的話,藏文裏邊的佛經有:《十萬頌般若》、《二萬五千頌般若》、《一萬八千頌般若》、《一萬頌般若》、《八千頌般若》、《般若攝頌》,以及《五百頌般若》、《叁百頌般若》和《百五十頌般若》,還有《五十頌般若》、《二十五門般若》,以及《善勇猛請問經》和《帝釋經》以及《一字般若經》、《少字頌》和《心經》,還有《月藏般若》、《日藏般若》、《普賢般若》、《金剛手般若》、《金剛幢般若》等等,有許多。這些是佛經。

  漢文的,我發現玄奘大和尚翻譯的《大般若》裏邊總共有十六部。那麼這個十六會裏邊,第一會般若就是《十萬頌》,第二會般若是《二萬五千頌》,第四會般若是不是《八千頌》我不敢肯定,但是漢文的《八千頌》有好幾個版本。然後其它的,比如說《二萬頌》,鸠摩羅什翻譯的《摩诃般若》實際上也是《二萬五千頌》,等等。總之漢文般若的經典很多。這些是經的部分。

  關于般若的論的部分,分成爲兩個部分,一個是甚深見的般若的釋,再一個是廣大行的般若的釋兩個部分。甚深見的般若的釋,到目前爲止看到的,就是漢文大藏經裏邊的《大智度論》、《金剛經釋》等等,這些都屬于甚深見的一些解釋,我就不說了。那麼廣大行方面的解釋,開始解釋這個的,據說第一個就是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這應該算是廣大行方面的第一個解釋。第二個就是《決定體系論》,據說是無著菩薩所著,藏文裏邊沒有這本書,漢文裏邊我也沒有發現。不過,無著菩薩所寫的漢文是有一部書,這個書就是《金剛經》的一個論和《金剛經》的頌等等。據說世親菩薩也有一個二萬頌的釋,藏文好像沒有翻譯,漢文我也沒有發現。不過,世親菩薩倒是作了一個無著菩薩的《金剛經論》的釋,做了一個解釋,這是有的。大概是這些。然後是什麼?比較普遍的,叫二十一釋。二十一釋裏邊總共有,與般若結合的有十二個,沒有結合的有九個。所謂結合的、第一個是什麼呢?是聖解脫軍的《二萬頌光明釋》。這是曆史上把《現觀莊嚴論》和《二萬頌般若》結合一體來解釋的第一部論典,非常意義廣大。而後,他的弟子尊者解脫軍,也寫過一個《二萬頌釋》,之後獅子賢菩薩寫有叁個方面的,其中一個與經結合的就是《二萬頌八品略義釋》。這個《二萬頌八品略義釋》人家都沒看到過,爲什麼呢?它在《八品二萬頌》裏邊,沒有把它單列出來,其實這個裏邊是含有略義的。然後就是辛德巴大師的《具足清淨釋》。這樣,《二萬頌》的釋總共有四部。然後是迦濕彌羅的達瑪西如大師所著的《十萬頌》的一個釋,它是結合于《十萬頌》和《現觀莊嚴論》的。然後與“略佛母”結合的,就是獅子賢的《莊嚴光明釋》了。然後還有《最勝心要釋》、《關要月光釋》。然後與《攝頌》結合的就是《難處釋易解》、《攝頌難處釋》《般若藏鑰》等等這些。

  然後沒有結合的,單純解釋《現觀莊嚴論》的大概有九部。一個是獅子賢的《明義釋》,然後是對獅子賢《明義釋》的解釋、有《明句論》和《釋難解光明疏》等等。“攝義”方面有叁個:一個是《明義釋》略釋,再一個就是阿底峽尊者的《攝義》,叁是阿底峽尊者和童吉祥合著的般若攝義,等等。還有就是《名稱分釋》,再有就是《慧燈鬘釋》。然後是《能仁密意釋》。嚴格的意義上說,《能仁密意釋》不完全是《現觀莊嚴論》的釋,就叫做陀瓦貢堅。爲什麼呢?它解釋的是整個大乘佛法概要的內容。但是,因爲它的後半部分全部都是和《現觀莊嚴論》相關的,所以也把它列爲《現觀莊嚴論》的釋。這就是學般若的時候,需要看的部分。

  另外還有,彌勒五論裏邊的《辨法法性論》及其解釋,《辨中邊論》及其解釋,無著菩薩所著的《寶性論》及其解釋等等都要看的。其它的般若方面也有一些,比如說,嘎瑪拉西拉所著的《金剛經》的釋和嘎瑪拉西拉所解釋的《般若心經》的釋。我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看看蓮花戒大師所著的《金剛經》的解釋。爲什麼呢?內地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金剛經》的解釋,有一個本質上的不同在哪裏呢?內地解釋《金剛經》的時候,解釋空性理的部分很多,但是,把它配合于菩薩的五道和十地的我沒有發現。所以這個蓮花戒大師,依靠《現觀莊嚴論》,把《般若心經》和《金剛經》與菩薩修行的五道和十地緊密地結合,甚深見和廣大行兩個方面的菩薩道都是非常圓滿的。另外,無垢友所著的也有《般若心經》的釋。世親菩薩所著的《大乘莊嚴經論釋》,安慧菩薩所著的也有許多般若釋論,這些都要看。另外藏文的般若的經典主要值得看的很多很多,比如說早期的話,俄譯師所著的,卓西朗巴所著的,阿祥丘堅贊所著的等等。說實在話,我在學習般若的時候,沒有看到過這些,只是聽到過這些名字而已。最近,蒙哲蚌寺圖書館保存書的恩德,蒙有些發心人聚資來印刷這些手抄本的恩德,我才得到了這些注解的手抄本的複印件。這是很難得的,因爲這些東西現在已經見不著了,沒有幾個人看到過的,太難得的書。另外,宗…

《藏傳佛教格魯派培養僧才和教育製度情況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