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速疾道▪P12

  ..續本文上一頁他人施以苛捐雜稅壓榨剝削,或者借貸、偷盜、巧取豪奪,用種種手段令自己不得不拿出來……承受著這樣的痛苦。爲了守護財物,又有求告長官、直言犯谏、相诤相鬥、巡查守衛等寢食難安的痛苦。

  (一)愛別離苦:離開了自己的親眷朋友、賢善的上師阿阇黎等,心生悲痛,語出哀音,以手拔發,身受痛苦。

  (二)怨憎會苦:一旦與仇人相見,就如同一切都被黑暗籠罩著,仇人離開,就仿佛天亮見到光明。承受著仇怨的加害,或者提防仇怨的報複……承受著這些, 痛苦。

  (叁)希望的東西求不得苦:由于過去生中沒有積下福德,這一生感得貧困交迫,缺衣少食,流離失所,稼穑卻顆粒無收,營商終血本無歸,畜牧但疫情橫行,借貸無門,乞討無方,一旦討債者紛至沓來,那時束手無策,最後,不得不低聲下氣地作他人的奴仆,而這些人曾經比自己還低賤,還曾受過自己的恩惠或被自己頤指氣使地擺布過,如今這般處境使自己備嘗難言的痛苦。

  厭惡的事情卻不期而至之苦:如被國王盜匪捆綁殺害,以及擔心爲他們所害等痛苦。

  (四)生苦:處在不淨臭穢的母胎中,猶如蜷縮在不淨燃燒的瓶中一般,需要住九個月零十天,而生時比起把身體從拉鐵絲的鋼眼中拉出來,或者以手擠壓瘡核還要痛苦。生下後的第一個七天,四百零四種病侵入這個幻軀;第二個七天,八萬魔類侵入;第叁個七天,八萬四千蟲進入身中,令身羸弱饑渴,心不安適,此乃病魔之因。因此,生實爲盛載一切衆苦之容器。

  如《親友書》中說:

  “輪回如此於天人,或地獄鬼畜中生,

  皆無善妙故當知,此生實爲大苦器。”121

  “縱使頭燃衣著火,亦可置之而弗顧,

  精勤勵力斷後有,最極切要無過此。”122

  (五)老苦:腰彎得像弓一般,頭發花白如艾絨花,額像砧板皺紋充滿,身力衰弱行住坐臥都非常困難,眼睛昏花模糊,諸根都漸衰退,不能再受用種種的妙欲,生命大半已盡,死亡眼看就要到來……有著這樣不可思議的痛苦。

  (六)病苦:身體皮肉幹枯,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心中煩躁不安,平時喜愛的食物卻不能享用,還要受針炙等猛厲的療法之苦,提心吊膽地時刻懷著死亡的恐懼。

  (七)死苦:有不得不舍離親人、身體、家財、朋友等的痛苦。

  《廣大遊戲經》中說:

  “若死若殁死殁時,永離摯愛諸人衆,

  無可回還重相遇,猶樹落葉同逝水。”123

  癸二、思惟非天苦:

  生爲非天的取蘊,由于對天中富樂生起難忍的嫉妒,心中熱惱痛苦,還會由此引發身中的苦受。

  癸叁、思惟天苦:

  (一)生爲欲界天的取蘊,則有與非天戰爭、割截肢體傷身喪命的痛苦。雖非所願,但也要無奈地面對五衰相的顯現,這時心中清楚地了知將要舍離天界的榮華而赴惡趣受苦,由此心生極大的痛苦。

  《親友書》中說:

  “身色轉變不可愛,不安本座花鬘萎,

  衣爲垢染而其身,昔無汗出今汗出,

  天界報死五衰相124,起于天界諸天中,

  猶如地上人將死,傳報當死諸死相。”

  又:“諸天人從天界墮落時,産生的極大痛苦之量,有情地獄的苦也趕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

  (二)色無色界的取蘊,也不具安住的自由,過去的善業一旦力盡,又將墮入惡趣承受無量的痛苦。不僅如此,《忏悔頌》中,說生于上二界的衆生,由于遮止了分別觀察的心續經劫長住,後生欲界則極爲愚鈍,于證解脫極爲遲緩。總之,這個五取蘊是今世生老病死之所依,能引生現後二世的苦苦和壞苦,且一成取蘊即被行苦所主宰,因爲隨宿業及煩惱轉的一切諸行就是行苦谛。

  因此,無論如何也須證得上師佛的寶位,從取蘊爲性的輪回125中解脫出來,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這樣祈禱以後,思維頂上上師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有情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淨除,尤其能障心中生起了知輪回別苦殊勝證悟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淨除,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生起如是的殊勝證悟。

  庚叁、結行:如前所說。

  己二、座間如何行:

  此當參閱開示輪回爲苦的經論及疏釋等同前。

  戊二、抉擇趣入解脫道的體性,分二:

  己一、座中如何行;

  己二、座間如何行。

  己一、此中分叁:

  庚一、正行;

  庚二、加行;

  庚叁、結行。

  庚一、加行:

  “遍攝依處上師殊勝天,能仁金剛持前誠祈禱”之前如前所述。其後當思維:我及一切如母有情沈沒在輪回之中,受盡種種長時劇烈的大苦,都是因爲雖然生起了希求解脫的心,但沒有如理修學叁學聖道所致。現在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及一切如母有情心中既得生起希求解脫之心後,複能如理地修學叁學!這樣祈禱以後,思維頂上上師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無始所集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清淨,尤其在心中生起希求解脫後,而障礙修學叁學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清淨,身體變爲瑩澈的光明之體,一切福壽教證功德增長廣大,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希求解脫而如理修學叁學的殊勝證悟。

  庚二、正行:

  觀想頂上上師佛,住此態中思維:心識就其本身而言雖然是無記性(善、惡、無記叁性之一)的,由于緣我及我所生起執著自性有之心,因而愛自品,嗔他類,心執自己比他人強的我慢心等顛倒見生起,由此對開示無我的大師及所開示的業果、四谛、叁寶等,生起撥有爲無的邪見和疑心,進而其它的煩惱滋生蔓延,積聚種種的業,無奈地在輪回中虛生浪死,承受種種的痛苦。故而一切痛苦的根源,追根究底就是無明!126

  《釋量論》中說:

  “一切過患根,是爲壞聚見127。”

  “若誰見于我,即愛于此我,

  愛故耽安樂,耽之不見過,

  見德愈耽戀,即取爲我所,

  是故若著我,彼即漂輪回。”

  有我故知他,執自嗔他分,

  與此而相系,生一切過失。128”

  故《入中論》中有:“最初說我而執我…129”等論述。

  因此,我必須證得斷盡一切痛苦、獲得最勝解脫的圓滿佛陀寶位,爲此當如理修學珍貴的叁學之道。

  清淨地守護(戒律)有著極大的利益,若不能守則有極大的過失。

  《珍愛比丘經》中說:

  “或有戒爲樂,或有戒爲苦,

  具戒則安樂,毀戒則成苦。”

  較之布施無量的珍財,能于佛法欲滅時,一日一夜中守護淨戒功德更大。

  《叁摩地王經》中說:

  “若經俱胝恒沙劫,淨心以諸妙飲食,

  傘蓋幢幡及燈鬘,承事百億俱胝佛,

  若于正法極失壞,善逝聖教欲滅時,

  晝夜能行一學處,其福較前尤超勝。”

  若不守護戒律則過失極大。過去迦葉佛時,有一比丘輕慢佛所製戒,折斷了一根樹枝,由此生入龍中,頭上長有一棵很大的多羅樹,至今仍受著無量的大苦,未來還將繼續受苦。

  經中說:

  “現或有于王重禁,違越而未受治罰,

  非理若違能仁教,如醫缽龍墮旁生。”130

  因此,應該生起這樣的心:我當如理地修學戒法,就算失壞生命也不舍棄自己所承許的戒律。

  無知是生起罪墮之門,它的對治法是當聽聞了知學處。如何了知呢?應當如理依止善巧而不失戒嚴、戒嚴而不失善巧的具相善知識,最好對于圓滿的道次有所了解,次則應于菩薩行總的學處有所了解,最下也當對中下士道有所了解。

  沙彌應看《嘎熱嘎五十頌》及《沙彌學處叁百頌》等的釋論,比丘則應研讀比丘的學處,至少也應閱班禅一切智文集中的《學處略攝》,或者法王一切智所著的《比丘學處略攝》,令心中了知。若已獲無上部的圓滿四灌頂131,則須學習《戒律二十頌》的菩薩學處和《根本墮及粗罪之安立》等。了知以後則應當實行,這是不容缺少的。

  不敬是罪墮之門,其對治法則應于大師、大師所製的學處、如理修學同梵行的道友生起恭敬。

  放逸是生起罪墮之門,其對治法應以自爲因而有慚,以他爲因而有愧。生起正知正念有慚有愧後,住于不放逸。

  煩惱熾盛爲罪墮之門,其中貪心的對治爲修習不淨觀;嗔恚的對治爲修慈心觀;愚癡的對治爲修習緣起。

  應勵力守護令戒清淨,任何時候不令染犯。祈禱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這樣祈禱以後,思維上師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有情無始所集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淨除,尤其能障如理守護戒律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淨除,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生起如是的殊勝證悟。

  庚叁、結行:如前所說。

  己二、座間如何行:

  于座間應當多閱別解脫戒等學處,如前已述。

  中士道修心次第,于此講說完畢。

  

  

  因爲輪回無始,所以自己的受生也沒有始際。生生相續,沒有受生過的地方一處也沒有,而且在每一處都曾無數次地受生;沒有未曾受生過的有情種類,而且每一種身都曾無數次地受生;沒有一位有情未作過自己的母親,而且每一位都曾無數次地作過自己的母親;沒有一位有情不曾在人中作過自己的母親,而且每一位有情都曾無數次地在人中作過自己的母親,未來還將會作自己的母親。因此應當想到:這些有情都是深恩哺育過我的母親。

  真實地說來,能摧伏對方的唯有慈心……因此,聽到慈的名字,我的心中就非常清朗。

  ——京俄瓦

  

   所有這世間上的種種快樂,都是從謀求別人的幸福而逐漸緣生的。所有這世間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追求自己的安樂而暗中形成的。這些道理明白易曉,何必再多費唇舌呢?愚笨的凡夫不斷追求自利,卻慘遭痛苦;牟尼一切智者一向利益衆生終成正覺。你瞧,這兩方面的功過得失差距有多大!如果一個人不能學習以自己的幸福,真誠地去替換別人的痛苦,那麼未來非但不能修成圓滿的佛果,即使在生死中也不會有快活的日子。

  ——《入行論》

  

  即便現在不布施,然而一切的身財就像水中的泡沫一般無常,終有一天要舍棄!二者雖同是舍棄…

《速疾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文殊口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