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人施以苛捐杂税压榨剥削,或者借贷、偷盗、巧取豪夺,用种种手段令自己不得不拿出来……承受着这样的痛苦。为了守护财物,又有求告长官、直言犯谏、相诤相斗、巡查守卫等寝食难安的痛苦。
(一)爱别离苦:离开了自己的亲眷朋友、贤善的上师阿阇黎等,心生悲痛,语出哀音,以手拔发,身受痛苦。
(二)怨憎会苦:一旦与仇人相见,就如同一切都被黑暗笼罩着,仇人离开,就仿佛天亮见到光明。承受着仇怨的加害,或者提防仇怨的报复……承受着这些, 痛苦。
(三)希望的东西求不得苦:由于过去生中没有积下福德,这一生感得贫困交迫,缺衣少食,流离失所,稼穑却颗粒无收,营商终血本无归,畜牧但疫情横行,借贷无门,乞讨无方,一旦讨债者纷至沓来,那时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低声下气地作他人的奴仆,而这些人曾经比自己还低贱,还曾受过自己的恩惠或被自己颐指气使地摆布过,如今这般处境使自己备尝难言的痛苦。
厌恶的事情却不期而至之苦:如被国王盗匪捆绑杀害,以及担心为他们所害等痛苦。
(四)生苦:处在不净臭秽的母胎中,犹如蜷缩在不净燃烧的瓶中一般,需要住九个月零十天,而生时比起把身体从拉铁丝的钢眼中拉出来,或者以手挤压疮核还要痛苦。生下后的第一个七天,四百零四种病侵入这个幻躯;第二个七天,八万魔类侵入;第三个七天,八万四千虫进入身中,令身羸弱饥渴,心不安适,此乃病魔之因。因此,生实为盛载一切众苦之容器。
如《亲友书》中说:
“轮回如此於天人,或地狱鬼畜中生,
皆无善妙故当知,此生实为大苦器。”121
“纵使头燃衣着火,亦可置之而弗顾,
精勤励力断后有,最极切要无过此。”122
(五)老苦:腰弯得像弓一般,头发花白如艾绒花,额像砧板皱纹充满,身力衰弱行住坐卧都非常困难,眼睛昏花模糊,诸根都渐衰退,不能再受用种种的妙欲,生命大半已尽,死亡眼看就要到来……有着这样不可思议的痛苦。
(六)病苦:身体皮肉干枯,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心中烦躁不安,平时喜爱的食物却不能享用,还要受针炙等猛厉的疗法之苦,提心吊胆地时刻怀着死亡的恐惧。
(七)死苦:有不得不舍离亲人、身体、家财、朋友等的痛苦。
《广大游戏经》中说:
“若死若殁死殁时,永离挚爱诸人众,
无可回还重相遇,犹树落叶同逝水。”123
癸二、思惟非天苦:
生为非天的取蕴,由于对天中富乐生起难忍的嫉妒,心中热恼痛苦,还会由此引发身中的苦受。
癸三、思惟天苦:
(一)生为欲界天的取蕴,则有与非天战争、割截肢体伤身丧命的痛苦。虽非所愿,但也要无奈地面对五衰相的显现,这时心中清楚地了知将要舍离天界的荣华而赴恶趣受苦,由此心生极大的痛苦。
《亲友书》中说:
“身色转变不可爱,不安本座花鬘萎,
衣为垢染而其身,昔无汗出今汗出,
天界报死五衰相124,起于天界诸天中,
犹如地上人将死,传报当死诸死相。”
又:“诸天人从天界堕落时,产生的极大痛苦之量,有情地狱的苦也赶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
(二)色无色界的取蕴,也不具安住的自由,过去的善业一旦力尽,又将堕入恶趣承受无量的痛苦。不仅如此,《忏悔颂》中,说生于上二界的众生,由于遮止了分别观察的心续经劫长住,后生欲界则极为愚钝,于证解脱极为迟缓。总之,这个五取蕴是今世生老病死之所依,能引生现后二世的苦苦和坏苦,且一成取蕴即被行苦所主宰,因为随宿业及烦恼转的一切诸行就是行苦谛。
因此,无论如何也须证得上师佛的宝位,从取蕴为性的轮回125中解脱出来,唯愿上师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这样祈祷以后,思维顶上上师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有情的一切罪障皆得以净除,尤其能障心中生起了知轮回别苦殊胜证悟的一切罪障皆得以净除,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生起如是的殊胜证悟。
庚三、结行:如前所说。
己二、座间如何行:
此当参阅开示轮回为苦的经论及疏释等同前。
戊二、抉择趣入解脱道的体性,分二:
己一、座中如何行;
己二、座间如何行。
己一、此中分三:
庚一、正行;
庚二、加行;
庚三、结行。
庚一、加行:
“遍摄依处上师殊胜天,能仁金刚持前诚祈祷”之前如前所述。其后当思维:我及一切如母有情沉没在轮回之中,受尽种种长时剧烈的大苦,都是因为虽然生起了希求解脱的心,但没有如理修学三学圣道所致。现在唯愿上师佛加持,令我及一切如母有情心中既得生起希求解脱之心后,复能如理地修学三学!这样祈祷以后,思维顶上上师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无始所集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清净,尤其在心中生起希求解脱后,而障碍修学三学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清净,身体变为莹澈的光明之体,一切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希求解脱而如理修学三学的殊胜证悟。
庚二、正行:
观想顶上上师佛,住此态中思维:心识就其本身而言虽然是无记性(善、恶、无记三性之一)的,由于缘我及我所生起执着自性有之心,因而爱自品,嗔他类,心执自己比他人强的我慢心等颠倒见生起,由此对开示无我的大师及所开示的业果、四谛、三宝等,生起拨有为无的邪见和疑心,进而其它的烦恼滋生蔓延,积聚种种的业,无奈地在轮回中虚生浪死,承受种种的痛苦。故而一切痛苦的根源,追根究底就是无明!126
《释量论》中说:
“一切过患根,是为坏聚见127。”
“若谁见于我,即爱于此我,
爱故耽安乐,耽之不见过,
见德愈耽恋,即取为我所,
是故若着我,彼即漂轮回。”
有我故知他,执自嗔他分,
与此而相系,生一切过失。128”
故《入中论》中有:“最初说我而执我…129”等论述。
因此,我必须证得断尽一切痛苦、获得最胜解脱的圆满佛陀宝位,为此当如理修学珍贵的三学之道。
清净地守护(戒律)有着极大的利益,若不能守则有极大的过失。
《珍爱比丘经》中说:
“或有戒为乐,或有戒为苦,
具戒则安乐,毁戒则成苦。”
较之布施无量的珍财,能于佛法欲灭时,一日一夜中守护净戒功德更大。
《三摩地王经》中说:
“若经俱胝恒沙劫,净心以诸妙饮食,
伞盖幢幡及灯鬘,承事百亿俱胝佛,
若于正法极失坏,善逝圣教欲灭时,
昼夜能行一学处,其福较前尤超胜。”
若不守护戒律则过失极大。过去迦叶佛时,有一比丘轻慢佛所制戒,折断了一根树枝,由此生入龙中,头上长有一棵很大的多罗树,至今仍受着无量的大苦,未来还将继续受苦。
经中说:
“现或有于王重禁,违越而未受治罚,
非理若违能仁教,如医钵龙堕旁生。”130
因此,应该生起这样的心:我当如理地修学戒法,就算失坏生命也不舍弃自己所承许的戒律。
无知是生起罪堕之门,它的对治法是当听闻了知学处。如何了知呢?应当如理依止善巧而不失戒严、戒严而不失善巧的具相善知识,最好对于圆满的道次有所了解,次则应于菩萨行总的学处有所了解,最下也当对中下士道有所了解。
沙弥应看《嘎热嘎五十颂》及《沙弥学处三百颂》等的释论,比丘则应研读比丘的学处,至少也应阅班禅一切智文集中的《学处略摄》,或者法王一切智所著的《比丘学处略摄》,令心中了知。若已获无上部的圆满四灌顶131,则须学习《戒律二十颂》的菩萨学处和《根本堕及粗罪之安立》等。了知以后则应当实行,这是不容缺少的。
不敬是罪堕之门,其对治法则应于大师、大师所制的学处、如理修学同梵行的道友生起恭敬。
放逸是生起罪堕之门,其对治法应以自为因而有惭,以他为因而有愧。生起正知正念有惭有愧后,住于不放逸。
烦恼炽盛为罪堕之门,其中贪心的对治为修习不净观;嗔恚的对治为修慈心观;愚痴的对治为修习缘起。
应励力守护令戒清净,任何时候不令染犯。祈祷上师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这样祈祷以后,思维上师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有情无始所集的一切罪障皆得以净除,尤其能障如理守护戒律的一切罪障皆得以净除,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生起如是的殊胜证悟。
庚三、结行:如前所说。
己二、座间如何行:
于座间应当多阅别解脱戒等学处,如前已述。
中士道修心次第,于此讲说完毕。
因为轮回无始,所以自己的受生也没有始际。生生相续,没有受生过的地方一处也没有,而且在每一处都曾无数次地受生;没有未曾受生过的有情种类,而且每一种身都曾无数次地受生;没有一位有情未作过自己的母亲,而且每一位都曾无数次地作过自己的母亲;没有一位有情不曾在人中作过自己的母亲,而且每一位有情都曾无数次地在人中作过自己的母亲,未来还将会作自己的母亲。因此应当想到:这些有情都是深恩哺育过我的母亲。
真实地说来,能摧伏对方的唯有慈心……因此,听到慈的名字,我的心中就非常清朗。
——京俄瓦
所有这世间上的种种快乐,都是从谋求别人的幸福而逐渐缘生的。所有这世间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追求自己的安乐而暗中形成的。这些道理明白易晓,何必再多费唇舌呢?愚笨的凡夫不断追求自利,却惨遭痛苦;牟尼一切智者一向利益众生终成正觉。你瞧,这两方面的功过得失差距有多大!如果一个人不能学习以自己的幸福,真诚地去替换别人的痛苦,那么未来非但不能修成圆满的佛果,即使在生死中也不会有快活的日子。
——《入行论》
即便现在不布施,然而一切的身财就像水中的泡沫一般无常,终有一天要舍弃!二者虽同是舍弃…
《速疾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