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口授
作者: 第五世法王·阿旺洛桑嘉措
夏坝活佛讲授
科判表
甲一、加行,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之理,分二:
乙一、加行:皈依发心
乙二、正行: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之理,分二
丙一、意乐依止的情况
丙二、加行依止的情况
甲二、 正行,依止后如何修心的次第,分二
乙一、依于暇身,劝取心要,分三
丙一、认识暇满
丙二、思惟义大
丙三、思惟难得,分三
丁一、从比喻方面难得的道理
丁二、从因方面难得的道理
丁三、从体性方面难得者
乙二、如何受取心要之理,分三
丙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分二
丁一、生起一种希求后世的心,分二
戊一、思惟死殁无常,分三
己一、思惟决定死
己二、思惟何时死不决定
己三、思惟死时,除法之外,其它任何都没有利益
戊二、思惟恶趣之苦,分三
己一、思惟地狱之苦
己二、思惟旁生之苦
己三、思惟饿鬼之苦
丁二、依止后世安乐的方便,分二
戊一、修习入圣教之门——皈依,分二
己一、正文
己二、学处
戊二、修习一切善乐的根本——业果
丙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分二
丁一、思惟轮回苦,分二
戊一、思惟苦集,分二
己一、思惟苦谛——轮回过患,分三
庚一、修习人中苦
庚二、修习其它二善趣苦
庚三、附带修习六道共通之苦
己二、思惟集谛——轮回流转次第
戊二、思惟十二缘起
丁二、修习解脱道的次第
丙三、于上士道次修心之理,分二
丁一、如何发心之理,分二
戊一、净修菩提心次第,分二
一、七因果教授
二、寂天菩萨所传的教授
戊二、以发心仪轨受持之理者
丁二、发心已学修诸行之理,分二
戊一、为成熟自己的心续,学修六度,分六
己一、布施
己二、净戒
己三、安忍
己四、精进
己五、静虑
己六、智慧,分二
庚一、修习补特伽罗无我
庚二、修习法无我
戊二、为成熟他人的心续,学修四摄
甲三、结行的次第
菩提道次第八大引导之一
文殊口授
——菩提道次第引导文
第五世法王·阿旺洛桑嘉措 著
缘宗 译
方便智慧双运二资浩瀚大海1处,
滋生观无厌足相好圆满枝叶端,
成熟一切种智无上百味丰硕果,
众生上师释迦2如意树王赐妙善!
深广法理大地沉深海3,
讲辩著作灵龟善负荷,
“两大车轨”4洁白美名扬,
超越三有囹圄堪称赞!
绵延雪山环绕清凉境,
大乘法日光芒遍十方,
荡尽邪思黑暗无遗余,
圣教光明普照阿底峡。
尊者至言最胜摩尼宝,
安置高耸闻思修幢尖,
能满究竟希愿“噶当5派”,
弘传诸方此宗诚稀哉!
洞察幽微 广博智慧 百股金刚乍扬际,
垢染错乱 俱胝论义 邪说山足即摧折,
恶意兴难 非天细腰 一切胎累皆堕落,
空前帝释 智严贤6名 尊胜遍智宗喀巴7!
佛日隐没西面惑业山,
劣慧东方持地8巅峰端,
升起总持至尊皎洁月9,
昆敦10师尊为我顶庄严!
具足吉祥初中后时善,
受用无尽宝藏正法财,
妙音入喉加持得自在,
任运四身生源善知识。
师尊洁白事业清凉光,
增盛澎湃善说无垠海,
现后利乐摩尼帝王宝,
横扫有寂贫乏供施者11。
尤其五百顶严燃灯智,
父子无热恼河善传流,
乃宿、博朵、京俄三大士,
教授大川注入我心海。
如此于我深重恩情担,
乃至证得彼岸菩提藏,
作意思量亦极难测度,
想来不觉掌莲合心间!
佛子大行境界广如空,
真理密意微妙比细尘,
是故如我强负赞说担,
犹持庵摩罗核测大海。
仅仅看书、诵传非引导,
乃依传承不断大士语,
复生具量觉受甘露精,
汇入大宝珍箧经函中。
三士道次第引导,把一切佛经的扼要无有遗余地归纳一处,是引导有缘的补特伽罗到达佛地的殊胜之法。
若是修持此法的补特伽罗,则需要从一位传承不断的善知识处听闻此法,由此因缘,故论中多云:“摄二大车善传流,深见广行无错谬。”
“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
“从正遍知辗转传来,于其中间善士未断修持彼义扼要教授。”若观察此中的词句,其中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从我等本师净饭子12以来,乃至法王宗喀巴大师之间传承的次第,如《 道次第祈请文 》排列的那样,清楚明白、无有紊乱。
其后,弘扬至尊宗师教证二法遍及一切方所的善巧成就弟子,多如天上的繁星、大地的尘埃,由此传承的情况也自然是那样数不胜数。然而时至今日,却有着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如只是引用各自寺院历代上师的传承,或是在没有中间传承依据的情况下,却向他人妄自传法等不良现象。
而就我本人而言,不管是对于本法词义方面断除增益的讲解引导,还是直接引导修持的情况等,我都曾以极大的勤苦进行了闻思,有着不同的清净传承。
其中直接引导方面的传承,是从至尊喜饶僧格(智慧狮子)乃至根本上师之间传承下来的。
在此修持中,如所说“洁净悦意的地方”那样,于随顺地方、时节的禅房等,善加清洁打扫。如佛母——《 大般若经 》中所说的承事大师及法那样,对于法师,摆设、供献上高广的狮子座等事宜,并生起恭敬承事之心,视如真佛。此即是《 地藏经 》13所说之义:
“常恭敬听法,深信不毁谤,
供养说法师,如佛世尊想。”
其中是说,我们于此第一缘起之门,不可错乱,不可流于轻慢。
《 海慧请问经 》中说,若最初念诵伏魔真言,则于百由旬内,魔类不能寻机伤害。不管念诵,还是不念诵此伏魔真言,替而代之的,据言一定要诵三遍《 心经 》。
其后,祈请从佛陀乃至于根本上师之间全部的道次第传承上师,以及供献曼则之间的各种事项,应当次序井然、不可错乱。
据言,其间不可简便草率,就像教学启蒙经论的老师对初学者施用的方法似的,而应于初中后三阶段,一切或大或细的行持,都不要沾上随心臆造的垢染,以智慧深入地观察是很重要的。
阿底峡尊者的教言,融汇了怙主龙树、圣者无著两位大士的教授法流。怙主龙树、圣者无著两位大士,则是不观待其它的师长14,依于两位补处之尊15的恩德,经由自己的力量,对于如来所说的一切深广正法法蕴,开出大车道轨的一代宗师。
为了利乐等虚空际的一切有情,应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为此,从闻思修三门抉择具德燃灯智(阿底峡尊者)所说的大乘法理,实是荡尽一切有寂衰损、出生一切利乐的源泉。
如《 听闻集 》中说: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
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
最初,我们应以听闻抉择。
如经中所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其中是说,在听闻时,应当断除犹如覆器、污器、漏器的三种过错,生起自己如病人,法师如医生,教诫如良药,殷重修持如疗病,如来如善士,于正法理起长久住世的六种想法。
总之,于听法时,断三种过、依六种想等,一切动机、威仪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请学者了然于心地听闻!
所听闻的正法者,如《 道歌 》16中说:
“一切智者顶上严,名称幢幡极显耀,
龙猛无著善传来,圆满菩提道次第,
能满一切众生愿,故名如意摩尼王,
遍摄一切正法流,是故亦名善说海。
通达圣教无相违,能知佛语皆教授,
速得如来甚深意,极大罪恶自消亡。
是故印藏诸大德,咸共依此胜教授,
由此三士道次第,宁有智人不欢喜?”
三世一切诸佛共履的康庄大道;无等导师净饭子金口所宣八万四千法蕴的一切关要处,经由二大车轨自在地诠释其中的密意,后经由随学的诸大班智达的抉择;复由诸多大成就自在师切实地付诸实践,如此胜法,具德燃灯智尊者没有丝毫错乱地把它汇编为“三士道次第”的修持教授,著有《 菩提道炬论 》等,并大力宏扬,随学的行者被普称为“觉沃噶当巴”,秉承着善巧、尊严、贤善的道风,法流经久未衰,由此法门龙象辈出,如天穹笼罩大地一般,遍及整个雪域。
后复随着时运的变迁,清净的法流沾染上了无知邪解的垢染。为了重振教纲,文殊大士应运游戏示现于人间,犹如第二大车17的法王宗喀巴大师著作了广略菩提道次第。这些空前善说的大论,不是耽着于上下乘片面的教证之法,仅趣入狭隘的取舍之理,而是随应于善知识仲敦巴所说的内涵,如云:
“能知以四方道18,摄持一切圣教者,谓我师长。”
如下士阶段所说,由深心怖畏三恶趣之苦,从彼希求解脱之心,犹如犯人想到监狱就作呕般,如此的意乐,如果还没有在内心上生起的补特伽罗,则对于他而言,如中士阶段所开示的那样,不再贪恋上界人天一切的圆满富乐,视三有轮回皆如炽燃的火坑,希求出离生死的不造作的意乐是根本没有生起的时机!
若没有丝毫厌离轮回的觉受,又怎么可能普缘其它有情,生起真正无造作的大悲心呢?
若没有生起大悲心,那么,意乐上发心菩提,行为上学修六度的菩萨,也只会像虚空花一般,子虚乌有。
如自己解脱恶趣方便的法类,与舍弃自利、专一利他的法类,在词句表面的陈述上,被怀疑似乎相违的法,而事实上,一切佛语互为助伴,或以因果的方式,或以道之主体、支分的方式,皆成为一位补特伽罗成佛的因素。此为领悟一切圣教现为无违的殊胜。
如《 三珍宝论文加行 》中说:
“虽然多闻贫于法,
圣言不现教授过。”
因此,在修持诸法内容时,不要像这样没有明白到,由抉择教正法为因,以成办证正法之果的扼要19。
当如大瑜伽师(菩提宝)所说:
“言悟入教授者,非说仅于…
《文殊口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