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剧,此为苦苦;如走累了,坐下时会感到快乐,但时间一长,到了某个时候,腰身、肢节又会难受,此为坏苦;如钻入一个冰窖里,只要没离开那里,就没有暖和的机会,此为遍行苦。概而言之,只要受取了这个有漏近取蕴以后,就只有领受依于现在蕴体的痛苦,还会引生后世之苦,别无它途。
“近取”的意思是欲望、贪着,比如,从木头中生起的火,称为木火,由于希望得到未来的身体以及贪着现在的身体,而成办蕴体,此是依于因而安名的(果立因名);同样,就像结果的树被称为果树般,已成的蕴体引生欲望、贪着,则是从果上立名(因立果名),如是连环相生,长眠生死。
不仅有着刚才所说的痛苦,而且不可信赖者,如《 亲友书 》中说:
“母或改为妇,父乃转成儿,
怨家翻作友,迁流无定规。”
不仅在生生相续中,父母、亲仇等许多的位置在发生变化,而且在今生,现实证明,前半生非常要好的人在后半生却成了仇人;去年还准备相互仇杀的人,后年却成了最好的亲人等。对于亲仇,我们不能认为亘古不变而深心信赖。如是思惟不定的痛苦。
不知饱足者,如《 亲友书 》中说:
“癞虫穿已痛,求安就火边,
止息无由免,耽欲亦同然。”
思惟:过去,我们曾经喝过圆满的上味天界甘露、一般的人母乳汁、下至不净汁液以及烊铜铁水,其体积远远超过无数的大海水,但是仍然不知厌足,如麻风病人烤火般,对于五欲的享受,不知满足。
身体无法计数者,如《 除忧经 》中说:
“由互相斗诤,积所截头首,
如是高耸量,出过梵世间。”
暂且不说,其它由各种疾病导致丧身失命的情况,单就被利器所砍而死去的头颅,若堆积起来,其高度都要超过梵天世界。如果还没有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数数舍弃身体的情形依然是这样。如是思惟。
流转无数胎门者,如云:
“虽将地丸如柏子,数母边际未能尽。”
其中“边际”直接显示了,我们的母亲、外祖母、曾外祖母……,为了计算她们的数量,把这个大地全部团成小泥丸来计数,也不能算尽,同时暗示了也不能算尽自己母亲的数量。因此,对于过去的结生以及当来的结生,我们当发心出离。
高低不定者,如云:
“既成百施世应供,业增上故复堕地,
既满转轮圣王已,复于生死为奴婢。”
即便得到诸天之主帝释、转轮王的权位,但由于往昔所造不善业未完尽之力,一旦被滋润成熟,也将会投生为下下人、恶趣等低劣之处;自身光明显赫,照亮世间的日月天子也会投生到极度黑暗的地方;许多醉心荣华富贵的人,也由于王法的惩罚或仇敌的伤害,只落得身败名裂、大权旁落。思惟如是情形。
遗弃一切而走者,如《 入行论 》中说: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
死后各分散,更况是他亲?”
对于临终时,孤零零而逝的情形,乃至未生起恐惧不安的心之间而修。
刚才所说的这些痛苦,以前我们都曾经领受过,反观我们现在的行为,将来还一定会再次降临到我们的身上,以善知识博朵瓦所说的话也能了知,如善知识博朵瓦说:
“于六趣中,随生何趣,其后发生病痛死等众苦恼者,是病者病,是死者死。非彼不应,忽尔而起。是生死相,或生死性。住生死时,必不能越。我等于此,若起厌离,须断其生,此须断因。”61颂曰:
不净污垢胎狱中,暗窟漆黑不见色,
剧苦周遍充斥身;青春正盛俊美容,
乌发洁白如雪降,光彩容颜黑夜色,
挺拔身姿比弓弯,不贪欲境衰老现;
医卜巫事不奏效,日渐严重难生还,
亲友仆从厌避走,此为阎王遣使来。
现今似与心不离,有漏色蕴弃床垫,
心识惶惶独自过,狭长中有漂轮回。
千方百计来避难,仇怨魔害仍如雨,
辛劳所为亲友财,如旱季云十方散。
身正享用天荣华,心落地狱受熬煎,
天人死相现前苦,铁石心肠宁不裂?
小鸟展翅飞天空,最终落地无二般,
纵至有顶于三界,如旋火轮心生厌!
人天自在诸帝王,沦落下人取恶处,
日月天生黑暗地,今宜不归礼轮回!
己二、思惟集谛——轮回流转次第:
我们了知了上面所说三有轮回痛苦的情形,如果不再希望痛苦,就要断除它的因,这又必须认识其因。
因是什么呢?是集。集有惑、业两种。其中主要的是惑。比如,在干巴巴的田地里种上种子,如果不遇上水肥等,就不会结果一样。
如《 释量论 》中说:
“已越有爱者,非余所能引。俱有已尽故。”62
一位造下旁生业的人,在没有感果之前,如果证得了寂灭的果位,那种业就被废置了,不会再感果。如《 入行论 》中说:
“纵使天非天,齐来敌对我,
然彼犹不能,掷我入无间。
强力烦恼敌,掷我入狱火,
须弥若遇之,灰烬亦无余。”
纵使一切众生与我为敌,但不能让我感受来世的痛苦。而这个烦恼敌,一旦因缘际会,就只会用强烈的痛苦逼恼我,碎我如灰尘。
首先我们要认识烦恼:贪嗔等心一旦生起,自心就会变得如神志不清般,心神不安,像这样,我们应从令心绪极不寂静的心识上来认识烦恼。
在我们的内心上,烦恼以潜伏的方式存在着,如油滴到纸上一样,很难分开。犹如一个病根未除的患者,暂时身体似乎很健康快乐,但若吃了诱发病情的禁忌食品,就会旧病复发,生起强烈的痛苦。同样,当我们看到可爱的儿女、马畜、绸缎珍宝等物时,由于彼等的诱发,潜伏的贪心就会现行起来,希望通过观看、触摸等方式享有这些事物,这种热切、不能自己的烦恼就是贪心。
在我们修习时,自己正在贪着的某个境界,或直接被我们看到,或者没在面前,依靠观想清楚时,原来我们那种平静的心态就会转为现行的贪心,遮止了其它粗显的分别心,生起难以遏制的贪心。
据说,我们就应清楚无误地认识它,以后它何时乍然出现,立即依靠它的对治法。否则,让烦恼放任自流的修法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比如,要杀一个名叫“天施”的人,先要确定他的容貌、体型等,和别人区别开来,然后他何时出现时,即刺以利刃一样。显然善知识奔公甲也是考虑到这些内容才说到,在烦恼的城门口,手持对治的短枪。
当看见一个仇人或讨厌的人时,就会生起强烈的嗔恨心,如风鼓动的炭火一般,炽然爆发,怀着粗暴的损害心,想用尽各种方法伤害对方。这种烦恼即是嗔心。
由于我执的原因,依于种族高贵、富有财宝、多闻功德、身体技能等,感到“某某这些人连我的一个毛孔也比不上”,认为自己最胜的高傲心态,这种烦恼即是我慢。
如在没有天窗的房子里,虽然有形形色色的许多东西,但由于黑暗的原故,还是辨不清黑白好坏等。同样,能障蔽业果四谛真如等如所有、尽所有一切真理,令不明了的烦恼即是无明。
“三宝业果等这些经中所说的内容是真的还是假的?”像这样能障碍对境生起决定解的烦恼即是疑心。
如五蕴,由于是无常的,在自时的第二刹那即坏灭,而且不是一,而是众多聚合起来的。在这样五蕴的安立处上,执着我、我所的我执染污慧即是坏聚见(萨迦耶见)。
在蕴体上,执着我恒常不变,或者执着此世后不再投生的断见染污慧即是边执见。
缘坏见、边见、邪见中的任何一种,以及彼等依于何处产生的蕴体,执为最胜的染污慧即是见取见。
在自己的心目中,断除破戒的戒律;受持剃发、全人皮、骨锁;绝食、依五火、单脚独立观太阳;裸体涂灰、禁语止言的禁忌;彼等依于何处产生的蕴体,缘这些内容而希求解脱的染污慧即是戒禁取。据说,戒禁取不应是对于清净的戒律自认为最胜,而应是一种邪见,如一般的凡夫得到神通时,观察到在前世如持什么猪狗戒,遂认为由彼因方得到人身,从而现在持那样的禁忌等。
诽谤没有业果、前后世,或者认为世界的成坏是梵天、大自在、遍入天等一手创造的,这种染污慧即是邪见。
同样,据说,其它的烦恼也不能只是复习诵读一下而已,每一种都要让在自心上现前生起来,以后它一旦生起,不用费力就能轻易地认出来。如自己一位以前非常熟悉的人,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也能一眼认出来。要不然,就会像不知道敌人的所在,却在大街上无的放矢一般。
十种烦恼中的任何一种现前生起时,还是稍微容易认识的,但是就像大夫比较难以确诊疑难杂症一样,如果两、三种的烦恼同时现行时,我们就难以觉察出来。比如对于一辆车子,我们的贪心现前生起来,在希望得到它的时候,却被别人劫走的话,我们就会对他生起嗔心。而且嗔心大小的因素,是对车子的贪心大小决定的。对于仅为七支聚合的上面,我们就其自体上执为车子的谛实见、执其为最胜等四种烦恼就在同一时现前生起来。我们应详细地观察并加以识别。
就一切烦恼的根本上来言,把无明与坏聚见作为一个,并不相违,但要详细辨别时,就要分开说。比如,对绳子的真实情况,令不清楚的黑暗是无明。由此把绳子执为蛇的心即如坏聚见。这二者作为一切烦恼的根本后,由于贪嗔的原故而生起一切罪恶,因此,《 释量论 》说:
“有我故知他,执自嗔他分,
与此而相系,生一切过失。”
像这样,生起无余罪过的因——烦恼,现在我们虽然设法稍微能压伏一下,但若没能根本拔除,就如现于镜中的影像一样,随眠种子就会作为增长烦恼的所依。
就像镜子与脸一相遇,立即就会现出影像一样,依于亲仇等各种境界,烦恼就会现行起来,这是从所缘方面增长烦恼。
远离善知识以及修法的道友,依于烦恼粗重恶友的言行等猥杂使烦恼增长。
不善知识等散布说什么在不断烦恼的情况下可得到解脱。这是由于言教的原故增长烦恼。
如一位非常娴熟于念诵等的人,即便心散乱了,嘴上还照样能流利地诵出来。同样,由于过去太熟悉烦恼了,由串习的原故增长烦恼。
…
《文殊口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