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升起来一样。随行者亦不过是没有获得广略道次第的密意,如“山兔惊传哗啦声”般,自相欺骗罢了。
修道初中后的修持情况,以及在内心上显现的情况,没有详细地分清,却一味执着,就像刚生下的婴儿与百岁老人二者,却说他们在身体年龄方面没有差别一样,因此应好好地反省反省!
如是修习根本如虚空之后,后得时如何呢?
如《 三摩地王经 》中说:
“犹如阳焰寻香城,及如幻事并如梦,
串习行相自性空,当知一切法如是。”
在后得的时候,破除所破之后,余留下唯我名言的显现,彼应呈现如幻化的境界。呈现的道理者,领悟到幻化的牛马、梦中的现象是不真实的,并非此宗的呈现之理。若是如此,幻师与经验丰富的老人也应知道那样的呈现之理。由修持前面的正见观察,不能确定孰是孰非,各种现象依稀模糊,也不是此时的幻化。
若念:“那么,应是怎样的呢?”
因为由领悟幻术幻化的牛马并非牛马,对于牛马的自性成就,并不造成损害。如具德法称论师说:
“未破除此境,非能断彼贪。
断德失相连,贪及嗔恚等,
由不见彼境,非由外道理。”86
像拔刺似的是不可以的,而应拔除所执取的境。由于暂时错乱因87的欺骗,眼识虽然不可否认地看到幻化的牛马,但如看到的那样并不存在,世间老人也是知道的。同样,由于究竟错乱因88的欺骗之力,牛马不可否认地显现在名言识面前,但应知就其自体而言是自性空的,犹如幻化。明知幻术幻化的狮子实际上并不存在,当现前看到那只狮子撕咬幻化的牛等时,也能引生切实的感受。同样,补特伽罗自性不成,如幻显现,积集黑白之业、尝受异熟之果,于此引生深深的决定,即是此法的特法。此乃我的上师所宣说的。
由正理破除牛马的自性成就时,在那样的名言识面前,执着真实牛马的识是错乱识,牛马与幻化的牛马相似。若观待世间识,执着真实牛马的识不是错乱的,执取幻化的牛马则是错乱识。当从分清其中微细的差别方面而显示比喻。如果想到牛马自性不成,而把牛马与幻化的牛马在名言中当作是相同的,则与《 入中论 》中所说义相违,毁谤世俗,如其中说:
“无患六根所取义,
即是世间之所知,
唯由世间立为实。”
文殊菩萨对至尊上师所说“应珍视现象品89”的话,也是顾虑到未来不明了如此扼要的化机会堕入断见而说的。在广略道次第、《 中论 》、《 入中论 》的大疏中,证成现象品的道理很多。
言说狮子·达仓译师所说:“不净乱现以量成,多理观察乃承许。”此话显然也是从这样的误解处发生的。
庚二、修习法无我之理:
比如,从头顶到脚底之间五支具足的上面,并非假名为“身”,而是就其自体方面似乎独立成就的身,即是识别所破的扼要。
断定那样成就的身体与身的上下支分等或一或异,即是决定周遍的扼要。
若是一成就,所言“身的头、脚、手、肉、骨、皮”,在安立处与安立法的意思上,决定其各自不同,即是决定离谛实一的扼要。若二者是异,以慧除去从头顶乃至脚底的一一身分后,没有什么可被指认为出来说是“身”。由此,在具足五支的身上,除了仅有分别安立过去的身之外,没有就其自体方面独立成就的身,即是决定离谛实异的扼要。
如果于彼清楚地现起决定,则是最初获得法无我的正见。
不观待分别安立,于具足五支的色上,身体若自性成就,于树林中生长时的树木与被木匠造成能撑起栋梁的柱子,这两个阶段,我们都应同时生起“这是柱子”的心来。
同样,上个月还没有起名字的孩子,在下个月被起名为“扎西”,这两个时间,当我们看到那个孩子时,都应现起“扎西”的感觉,但却没有。
另外,识也是在昨天的识与今天的识等众多分聚集的安立处上而假名的。“时”是于年月日等聚集的上面而安立的。如无为的虚空,以假如一千个孔穴为例,每一个孔穴有一虚空分,在这些聚合的上面安立为虚空等。
虽然对于任何一种法,都是从四种扼要的观察方面抉择正见,但在《 明显句论 》中说,比如车子被焚烧,车的支分也会被烧毁,同样,如果通达我无自性,执着其安立处五蕴亦有自性的执着亦将会被遮止,由此间接亦将证得法无我。因此,由善加抉择补特伽罗无我并且修习的能力,抉择法无我也变得很容易。
法无我者,亦如《 四百论 》中说:
“说见一法者,即见一切者,
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圣天菩萨说:“若见一法之真理,则能见一切法之真理。”
法的无自性,所以,诸位先哲们在实践时,只是举少许的几个例子。如果一切法都要一个一个修习的话,修行者首先就应要修成不死的寿持明。在闻思的时候,如果以几个例子还不能明白的话,还请摆脱开患得患失的顾虑散乱,进入如木头般缄口不言的三摩地为妙。
颂曰:
浓厚愚暗翳障蔽,身心盘绕花绳相,
执“我”可怖恶毒蛇,三苦惊惧无不尝。
我执贪着幻化马,无奈遍历轮回地,
领受如梦苦乐境,不见自过实愚痴!
珍爱坚执实有我,遍寻不得空本性,
天空鸟路无痕迹,观见诸法本来空。
无中地狱焚烧苦,人天荣华富乐等。
犹如幻化须领受,了悟缘起不欺诳。
本空安立名言理,无争了知中观道,
旋转智慧利器轮,斩断烦恼我执缚。
此理三乘一切圣,共同履行一轨迹,
如今愚蒙执教形,体验尺度黑暗中。
如海甚深甚深要,无倒宣说声调高,
思及无等总持恩,善说普贤供云飘!
戊二、为成熟他人的心续,学修四摄:
如《 庄严经论 》中说:
“施同示劝学,自亦随顺转,
是为爱乐语,利行及同事。”
菩萨学习佛子大行后,要利益有情,则需依于四摄成熟他人的心续:随应各各化机的根性,以财、无畏、法的布施摄受眷属。
对已摄受的弟子,面容慈详和蔼地作问候等,随顺世间的情理以柔软语慰藉;宣说彼所信解的正法的利益,特别是对于那些根性钝劣者、罪孽深重者、唯追求今生者、放逸的出家众等,也为了把他们引入正道,闲聊一些正法的话题。此为爱语。
如是对于心已好跃善法的人,由于种性众多,对于那些心不趣入究竟安乐者,假如强行引入解脱道、小乘或大乘道,对于化机不会产生利益,就像热病还没有被汤药成熟,即施以冰片的配方,则便病灶扩散而产生危害一样。
因此,说“要想健康长寿就应造这样的善业”的话,以此为例,从微细的善法方面渐渐地令其熟练,最后引向涅槃的方向。此为利行。
如果令他人趣入善行,自己却不做那样的事的话,会有这样的闲话出来:“要调伏我们的心续,最先应调伏你自己。”因此,别人如何去做,自己要超过对方,起码也应相差无几地实践。此为同事。
甲三、结行的次第:
回向发愿的印证虽也属于这里面,但主要者,在前面骨石相碰地修习后,若念:“概其要点,经常如何做呢?”在皈依发心时,思惟中下士道的痛苦;其后,结合上师瑜伽,殷重修习忏罪积资;然后,在正行时,修习取舍交替的菩提心以及止观双运的所缘。
颂曰:
心生坚毅发精进,自性任运妙智慧,
观见修习六度要,自利无碍达巅峰。
未误声缘寂乐道,成熟他续四摄法,
洁白事业不间断,八支江河源源流。
方便智慧双运翅,技力翱翔有寂空,
游戏三身无死境,空前大鹏今修成!
如是依于六波罗蜜之道,积集广大的福德、智慧资粮,成熟自己的心续,证得佛果;依于四摄法成熟他人的心续。这样善加开示能引至一切种智无谬方便的三士道次第、胜者欢喜的教授、显示直接引导修持的次第、具有传承大德的口传精髓,也就是那样的了。
由全面无缺地修习,就像如意摩尼宝王一样,能满足众生的希愿,所以给予了“能满一切众生愿,故名如意摩尼王”等广大的赞誉。
颂曰:
贪着现世三有圆满刹那动荡汹涌五欲涛,
漂溺茫无涯际轮回大海三苦怖畏巨鲸吞,
若离证得寂乐宝石机缘难得二义如意宝,
莫说现证仅名难闻无明错乱欺罔诸众生,
二资之力焚烧烦恼所知二障浓密稠林海,
解脱少亦难忍凄苦旷野复远劣道猛兽害,
见闻亦得苏息之境利他事业福地欢喜苑,
为令众生安置远离罪过二身双运大觉地。
非一普悲口中皓齿持水法云广密布,
薄软之舌闪电显耀三乘法雷声轰鸣,
善持增上究竟胎担十力羽翼鲜艳伞,
丰满跳动利乐歌舞众生上师净饭子。
十二部经能仁圣言无上甘露味,
汇入心密祥结两位绍尊亲教言,
尽享善说欢唱龙树无著二大车,
洁白声誉天衣美严圣境无死地。
空镜无灭显现六度行影像,
显现百千骄阳光芒高万丈,
净心风吹雪域天空阿底峡,
时隔久远愚云遮蔽贤善宗。
不忍彼情大悲指,善持智慧妙金刚,
利器撕碎邪乱网,聪慧妙缘名称祥!
能仁祖师口传来,畅饮经论八支水,
善析权实宗喀巴,“昔无扎户”普宣扬。
希愿受持师宗者,此方极多,恒河水,
虽然荡涤大地容,如理智者比晨星。
讲辩著勇调高扬,胜妙右旋法螺音,
传善缘耳总持众,定一切智!何谈余?
片面之药或成毒,自诩甚深难比拟,
全圆教要引三士清净正道,意义殊!
道次90词义深邃空,劣慧孔穴不能容,
欲利新著二边水,不充根器或溢流。
欲熟清净义硕果,不备扼要干枯枝,
无义词叶虽茂盛,如画中灯失光明。
故具一切要义分,复离广大词兽形,
空前论著此新月,我心池水岂能成?
难悟论义扼要弦,多闻指力所挽箭,
射至微妙善说远,夺走智人惯射骄。
理观教义遥对岸,能视眼目虽短浅,
然不善语舞舌尖,竞攀有顶请休息!
红花色染氆氇帽,若示自理实善哉,
父辈教证胜宝聚,失散乱贼,多空手!
久习愚…
《文殊口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