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昧钝根铜,却称“纯金持教士”,
行于多智集市时,羞愧无知本色露。
弱冠年幼蛋壳中,观察慧力虽难满,
无力搏击讲修空,年长翅丰鸟何能?
不学而知美名声,虚传不能令心动,
如穷人财多励力,略知五明堪光荣!
胜行语要难知结,解开福德千辐轮,
金光炽燃愿驾到,四无畏阶顶宫殿!
护持佩戴黄帽天,六臂阎王大天眼,
火焚欲天众魔军,教证幡插有顶端!
自慧暖熟论金蛋,妙果具有四身面,
不尽庄严轮作者,遍智祖先愿众成!
跋曰:
像这样的菩提道次第导论,有着京俄·洛卓尖参所著的导论等数篇。但其中上半部分解说得往往过于冗长,不能明了所缘的内容。下半部分又太过简略,令初业行者无所适从。而慧力超凡的人,既然有着慧眼来观看一切智宗喀巴大师的论著,若再依赖其它的文字,就像在八支功德的湖边,却喝盐碱的井水一般。
虽则如是,本法的传承在一切智索南嘉措之前,除了两部道次第,以及无缺的上师传承亲授之外,没有依于这般笔记的说法。在京俄仁波且·曲华让布之前,是以《 甘露纯金 》为根本,补以两部道次第而传授,没有把引导简明地书于文字。
“酿多”吉祥轮大乐修行院“山间欢喜”的阿舍黎、生于“唉热生源”地方,宣说无边显密法的香巴仁钦(慈宝)发大精进,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详细地获得了本法的觉受引导,复殷切地劝请:“要把引导所缘立于文字”,由此本人想到:
总的说来,如果没有从具有觉受引导传承的上师处获得,仅于念诵传承以及书本上修持,由于没有传承,对于自他不会有所利益,不仅如此,像有些僭越正法、胆大妄为之徒,即便在自己没有觉受引导的情况下,也敢于向他人宣说。觉沃·噶当巴说,自己没有修持却向他人宣说,则是一个空瓶倒向另一个空瓶。在比那时更差的当今时代,把修习直授清楚地书于文字,一方面而言,对于教法的传流不会有什么利益,虽则如是,行于浊世、智慧低劣的众生,不能如理受持上师的教言,还会产生邪说的过患,因此,从另一方面而言,也许对圣教有所利益。怀着这样的心而著此《 文殊口授——菩提道次第引导文 》。
对于一切佛经不凭赖于他人、诤时遍智昆敦法王的无垢亲授,我是从文殊上师的恩德中善加听闻。在善于言说、语自在至尊上师——贡却琼佩前,两次获得了一字不漏、详细解说的《 道次第广论 》传承。依于这样的恩德,自己可以用稍微高扬的声调敢于宣说本法的道理。具有善缘的萨霍尔僧——“阿旺洛桑嘉措”、“无畏铠甲圣教韶年部”,又名“妙音欢喜亲友”,于圣境称为“博拉巴”,此方称作“南强”,文殊陛下之国称作“戊戌”(公元1658年),即土狗年,梵语“夏巴那”,即牛宿月,汉地称为“七月”,即阴历七月,时轮中“黑暗之黑暗中明之喜”,功德音“啊拉”,辅音“玛拉”,韵律算中“下弦第二喜”(二十一日),元音“阿”,辅音“查”,“童年”,“界地”,“问欲”,“太阳”与“轸宿”会遇的“达噶拉狮子”合时91,在一切经论的大法苑——吉祥哲蚌大寺著此论文。书记者为钟玛巴·成列嘉措。
祈愿善慧圣教宏扬广大于一切时方!!!
1 、此处“大海”,在原藏文中用的是其藻词“月亮之母”,因为月亮有令海水上涨的能力。
2、 此处“释迦”,在原藏文中用的是其藻词“日亲”、“太阳之亲”。
3 、此处“深海”,本为“低海”,低是指小乘。把小乘比喻为大海,大乘比喻为大地,由于小乘兴盛,而大乘衰微,就像大地沉入大海一般。此处“大地”,在原藏文中用的是其藻词“普忍”。
4 、怙主龙树与圣者无著。
5、 一切佛语,不遗一字,悉为修行的要诀教授,即为“噶当”的意思。
6 、智:善巧于讲辩著;严:戒律精严;贤:胸怀慈悲菩提心。
7、 此中智慧被比喻为金刚杵;邪说谬论被比喻为山;恶意兴难被比喻为非天,即阿修罗,在藏文中是其藻词“施生”;非天又被形容为细腰,细腰是美女的藻词;宗喀巴大师被比喻为帝释天王。
8、 持地:高山的修饰词。
9 、此处月在藏文中为其藻词“睡莲之亲友”、“君陀友”。
10 、昆敦·环觉伦珠,第五世法王的经师。
11 、上师斯·曲央扬卓。
12 、由于释迦牟尼佛是净饭王之子,故又常称为“净饭子。”
13、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福田相品第七之一》。其义是说,听法时,要恒常专一地怀着恭敬与虔信,不可毁谤轻视说法的法师;对于法师最好的供养,就是把他想作真佛一样。
14 、人间的师长。此中特别是指不依于人间的师长。
15 、文殊菩萨、弥勒菩萨。
16 、法尊法师所译《菩提道次第摄颂》广译本。
17 、阿底峡尊者。
18 、《略论释》中说:四方大道,有释上中下三士道及密乘道者;有说上中下密所共者;有释为三藏及密藏者。实则此语,乃为上师不择一道,一切受持。能见经教互不相违者,乃见其要。故宗喀大师特赞仲登巴此语,谓察见其要也。要字,指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重要。又云真班智达,即第八代达赖之上师,谓:“四方大道,乃形容词,非数目字”。复次,四方之喻,应知如四方骰子,无论如何掷去,皆见其为方形,喻从各法门修习,皆见其同。自依止上师起,至双运身止。传承《朗忍》之降巴吞珠(颇公之上师)常言:“我之规矩应如是解,喻如方棹,任置何处,彼之四足皆安于四方。修法应如方棹,任何教法,我皆摄取修习。”康萨仁波卿于此,但叙各种解释,不加己见。并谓讲竟,应思于自所学法中有无相违,此于显密皆须敬重。
19、 教正法是三藏十二部;证正法是戒定慧三学。由闻思三藏而生起三学证德。
20 、所言明了修行的教授,不是说只是对于巴掌大小的经典获得了定解,而是对于一切佛典,明了都是修行的教授。
21、 出自圣天《摄行炬论》。其意是说,为了令初业行者最终趣入胜义之理,因此,大觉世尊宣说了这样的方便,就像阶梯一般,渐次地引导有情。
22 、有哪一种衰损,不是世尊您希望救度有情脱离的?有哪一种盛事,是世尊您不希望世间的有情值遇的?
23 、真正有资格听闻佛法的弟子,心地要正直,没有党执;而且有辨明是非的智慧;对于佛法有着极大的希求之心。对于说法师,能够认清其功德,而不是混淆是非,把功德当成了过失,同时,对于同学也能这样,黑白分明。
24、 信心是一切功德的前行,就像母亲一样,生长、守护、增长一切功德;信心还可祛除疑心,令渡越无明、见、有及欲四大瀑流;信心就代表着妙乐城,有了信心,自然会达到解脱大乐的涅槃城;信心令心清净,没有各种疑惑的污浊;信心能令远离傲慢,是恭敬师长的根本;信心还是最胜的财产、宝藏、神足,就像灵巧的手一样,摄集一切善法。
25、 我此知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遍示菩萨威仪道,专心思惟而来此。此是能生如我母,与德乳故如乳母,周遍长养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无利,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天帝释降甘雨,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对于怨亲如山王。心无扰乱犹大海,等同船师遍救护,善财是思而来此,菩萨启发我觉慧,佛子能生大菩提,我诸知识佛所赞,由是善心而来此。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怙依,此给我乐如眼目,以此心事善知识。
26、 其义是说:在这里,不用说很多,简单说来,我们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仔细地观察并付诸实践,只要令上师喜欢的一切事情,我们都去做,令上师不欢喜的一切事情,我们就不去做。
27 、上师即是最殊胜的资粮田,当我们供养上师的时候,就等于是供养一切佛,复依于由供养所得的福德资粮,从而证得最殊胜的悉地。
28、 普愿大地皆清净,无诸砂砾等杂物,平坦匀齐如中掌,柔软滑顺琉璃性。
29、 无余有情大依怙,威赫摧灭众魔军,清净遍知一切法,祈佛眷从降此处。世尊无数旷劫中,悲悯群生修大悲,宏愿无边悉圆满,勤利众生即此时。故从法界双运宫,显示神变加持德,为渡无边有情类,遍净偕眷降此处。
30、 此妙浴室异香馥,水晶为地极晃耀,炽燃宝柱甚悦意,珍珠伞盖具光焰。
31、 犹如佛陀降诞时,诸天神众献沐浴,我今亦以净天水,如是沐浴资粮田。
嗡 萨瓦达塔伽达 阿毗克迦达 萨麻雅 室利耶 阿吽。
32、 “佛身语意无惑染,为净有情三门垢,献此浴水沐世尊,愿净有情三门垢。
嗡 萨瓦达塔伽达 阿毗克迦达 萨麻雅 室利耶 阿 吽。
此乃布施自性水,能净悭贪不净垢,馥郁施香熏染水,敬献圣众沐尊身。
此乃戒律自性水,能净坏戒不净垢,馥郁守护香熏水,敬献圣众沐尊身。
此乃忍辱自性水,能净嗔恨不净垢,馥郁慈香熏染水,敬献圣众沐尊身。
嗡 萨瓦达塔伽达 阿毗克迦达 萨麻雅 室利耶 阿吽。
此乃精进自性水,能净懈怠不净垢,馥郁勤香熏染水,敬献圣众沐尊身。
此乃禅定自性水,能净散乱不净垢,馥郁三昧香熏水,敬献圣众沐尊身。
此乃智慧自性水, 能净邪慧不净垢,馥郁妙智香熏水,敬献圣众沐尊身。
嗡 萨瓦达塔伽达 阿毗克迦达 萨麻雅 室利耶 阿 吽。
33、三千界中皆蒙熏,以诸妙香涂佛身!犹如清洗紫磨金,诸能仁身光炽盛。
34、轻薄柔软妙天衣,具不退信我献于,已获不坏金刚躯,愿我亦得金刚身。
35、悲悯我与众生故,愿佛神变威德力,乃至我能供养时,世尊安住不离此。
36、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
《文殊口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