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应当远离嫉妒、攀比及凌蔑心,随喜他们的善行。我们暂时未能做到的应当常加观察,发愿将来能做到,现在能做到的,应当长期坚持励力修行,还应当令他人也受持这八因,对已经受持者应当深加赞叹:“善哉善哉!”
如《蓝色手册》中,所说“勿期今生圆满,当为来世修行。”以及宗喀巴大师所说,“然若成一圆具德相,能修种智,胜所依者……(《广论》第一三九页)”此等的意趣即是这些内容,所以应当随时随地尽力而行。
虽然我们努力于断恶修善,但是若由于对治力弱、烦恼炽盛而有所违犯,应当依四力精勤忏悔防护。四力忏悔防护法者,先当净扫居室,恭敬陈设身语意三依,应生起真实三宝想。
思维面前虚空之中安住着上师、本尊、诸佛菩萨、勇士、空行及护法众,自己对诸圣众,至心对以往所作的诸恶罪堕深生忏悔,如腹中毒,生起纵使舍命也不再犯的防护心。如有时间可依《金光明经》中所说的四力忏悔防护法而修,或依三十五佛忏、三律仪别别忏法、“上师金刚持”颂等而修。
简而言之,皈依发心为所依力;对以往的罪恶深生追悔为拔除力;念诵甚深经典、修习罪性三轮不可得的甚深空性、念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咒、修造像塔、广修供养以及称诵诸佛菩萨殊胜名号等为对治力;数数思维生起不令丝毫罪堕沾染的防护心为遮止力。
己三、结行,如前所说。
戊二、座间如何行:
此当参阅开示共下士道的经论及疏释等如前。
如此,修习共下士道在心中生起的量者:过去主要追求今生的利益,而修法以求后世的利益仅为顺带而行。现在反过来,今世的利益成为次要的副产品,而主要是寻求后世的利益,这就是生起了合格的心量。
如果虽作修习,然而我们对很快将死、死后生入恶趣将长时领受剧烈的大苦,心中却一点也没有怖畏之心,这是由于过去世中法的习气太微薄,或在这一生中虽作闻思修,却未至扼要,心反而因法而变得油滑,这有着非常大的过患。
夏吾岗瓦大师说:
“女游三夫间,飞鸟脱罟网,
僧因法油滑,此三最狡诈。”
“若不向内观察思维,听闻越多,反愈向下堕落,由此可见听多修少,实为心变油滑之因。”
有善知识说:“攀缘外境的心是最粗硬的呀!”
因此较之未作闻思,心变油滑过失更大。
宗喀巴大师在道次第中说:“于闻解后,尚须修习,随自力能,修所闻法,是为至要。”
所以,我们应经常地发誓修习正法,不再迷恋外在虚妄的亲友、自己的这副臭皮囊以及虚幻的资财受用。
宗喀巴大师又说:
“以是此心,纵觉难生,
然是道基,故应励力。”
修习了这些下士道的教法,如果现在心中仍未能生起,我们应当祈求上师三宝加持令得生起。还要努力积资净障,对所缘行相应比以前更加勤奋地修习,并发愿在未来的生世中能生起。
如宗大师说:
“彼所开示教授中,暇满义大及难得,
速坏复受恶趣苦,救此皈依业果等,
善思而获坚固解,是为已摄正道本”。111
也有人虽修习道次第,然而出于懈怠,反而希求通达共通的文化;或者作些相似的念诵,祈求语言的功能;有些希望见到本尊;或稍修持住心之法就看有没有些许的神通出来;还有的人专事念诵。
普琼瓦曾问京俄瓦:“一种是获五神通112,通达五明113,拥有八大悉地114,一种是尊者的道次第在心中生起,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京俄瓦答道:“不要说道次第在心中生起,就算只是心中能生起“道次第确实如此”的胜解,也应当选这个。过去我们曾无数次地获得五通、通达五明、拥有八大悉地,然而都没有脱离生死轮回、没有战胜轮回。如果获得了对道次第的定解,就必定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如此发自肺腑的心声,清楚地说明了,有前面那样想法的人都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扼要,他们尚未对道次第获得定解呀!
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生聚团团亲,死终别别离,
悲痛深摧心,世间法如是。
——《入行论》
\
或有戒为乐,或有戒为苦,
具戒则安乐,毁戒则成苦。
——《珍爱比丘经》
丁二、第二章于共中士道修心,分二:
戊一、生起希求解脱之心;
戊二、抉择趣入解脱道的体性。
戊一、此中分二:
己一、座中如何行;
己二、座间如何行。
己一、此中分三:
庚一、加行;
庚二、正行;
庚三、结行。
庚一、加行:
“…遍摄依处上师殊胜天,能仁金刚持前诚祈祷”此上的部分如前所说。其后当思维:我及一切如母有情沉沦生死轮回,备尝种种长时剧烈的大苦,都是因为没有了知轮回中的一切本性即是苦,没有生起追求解脱的强烈心愿。唯愿上师佛加持我及一切如母有情,令得了知轮回本性即是苦,从而生起追求解脱的强烈心愿!这样祈祷以后,思维顶上上师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无始所积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清净,尤其那些障碍了知轮回为苦的罪障以及障碍生起希求解脱心的罪障皆得以净除,自他一切有情由了知轮回苦性从而生起强烈的追求解脱之心。
庚二、正行分二:
辛一、思维轮回总苦;
辛二、思维轮回别苦。
辛一、思维轮回总苦:
观上师佛住于顶上,住此态中思维:我如理学戒持戒,断除十种不善,由此虽可超脱恶趣的痛苦而获善趣之果,然而还没有得到断除苦根的解脱,实在也无快乐可言。譬如一个囚犯每天受着火漆滴身、棍棒加身的楚毒,而且一个月后定将被处死,这时虽由某人的情面免除了严刑拷打,然而即将被杀的痛苦却每天迫近,又哪能有快乐可言呢?同样,因为没有获得从根本上断除轮回的解脱,任由获得如何的善趣身,一旦往昔善业力尽,又会堕入恶趣,无奈饱受无量的痛苦。
(一)无定过患:
在这个轮回之中,只要是由惑业所受生,就难免日后之苦,亲变为仇,仇复为亲,相益相害无可保信。
龙树菩萨说:
“母或改为妇,父乃转成儿,
怨家翻作友,迁流无定规。”115
“笞母食父肉,恶敌拥怀中,
妻啃夫之骨,轮回殊可笑。”
自己前世之父亲却成了今世之子,前世之母成了今世之妻,前世中的亲人成了此世的仇人,甚至上半生的仇人却成了下半生的亲人、上半生的亲人在下半生变成仇人……这个轮回中实在没有丝毫的决定。
《妙臂请问经》中:
“时尔仇为友,时尔亲成仇,
亦或为陌路,陌人成亲仇。
见此故有智,何时亦莫著,
遮恋亲分别,唯住于善法。”
(二)无饱足过患:
任如何受用轮回的安乐,都没有满足的时候。
《广大游戏经》中说:
“大王即令天之乐,及与人中妙乐欲,
诸乐令此一人得,彼亦无足仍求觅。”
就是说一个人即使尽得人天中一切诸妙乐欲,仍然不会满足。这个不知满足的乞求心,正是病与苦中最为主要的罪魁祸首。
马鸣菩萨说:
“已获诸欲乐,日日陈眼前,
多积仍无厌,病重岂逾此!”
(三)数数舍身过患:
无论获得何等善妙的身体,终须数数弃舍,这个已获得的身体也无可凭赖。
《亲友书》中说:
“既成帝释世应供,由业力故复堕地,
纵使身成转轮王,复于轮回为奴婢。”116
“虽得天界大欲乐,及诸梵天离欲乐,
后堕无间为火薪,忍受众苦无间绝。”117
(四)数数结生过患:
无始以来数数地结生,仍见不到生的边际。
龙树菩萨说:
“一一曾饮诸乳汁,过四海水而今后,
随异生性流转者,所饮远当逾于此。”
是说一般诸异生在生死中互相为母,所饮的母乳多于四大海水,若还不精勤修道,相互所饮的乳汁将远甚于前,而且依然看不见轮回中受生的边际。如是相互为仇一一相杀的头颅,堆积起来超过梵天世间,而互为亲爱因爱人的亡故所流的眼泪,积聚起来超过大海之水,却仍不见轮回中受生的边际。
如《除忧经》中说:
“数于地狱中,所饮诸烊铜,
虽复大海水,亦无如许量。
生于犬豕中,所食诸不净,
较须弥山王,其量极高广。
又于生死中,离别诸亲友,
所泣诸泪滴,大海亦难容。
由相互诤斗,所截诸头颅,
积之高若是,梵世亦超过。”118
(五)数数高下过患:
无论受用多少轮回中的圆满盛事,最终却都要舍弃,因此,所获的圆满皆无可凭赖。经中说:
“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入行论》中说:
“生聚团团亲,死终别别离,
悲痛深摧心,世间法如是。”
(六)无伴过患:
自己终须独赴他世,友伴也无可凭赖。
《入行论》中说:
“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
坏时尚各散,何况余亲友。
生时独自生,死时还独死,
他不取苦份,何需作障亲!”119
因此,这次我偶获极为难得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暇满之身,无论如何应当依之断除一切轮回的痛苦,证得殊胜解脱正等正觉的圆满佛陀宝位。唯愿上师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思维顶上上师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罪障皆得以净除,尤其能障心中生起了知轮回总苦殊胜证悟的一切罪障皆得以净除,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如是的殊胜证悟。
辛二、思维轮回别苦,分二:
壬一、思恶趣苦;
壬二、思善趣苦。
观想顶上上师佛,住此态中思维:
壬一、思恶趣苦:
只要是成就了取蕴120,就无法超出苦的本性,何况三恶趣呢?
壬二、思善趣苦,分三:
癸一、思惟人苦;
癸二、思惟非人苦;
癸三、思惟天苦。
癸一、思惟人苦:
有了人的五取蕴,就有了饥渴和追求的痛苦,毫不顾忌恶言毒语、用种种手段来谋取受用财物,自己稍有财物,就有…
《速疾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