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逾片时。
佛的事业无须励力,任运而不间断。
(二)法的功德者,佛具有的无边功德,都是因为修证了灭道二谛,方得生起。灭道二谛属于证法,教证二法都有断除过失,生起功德的作用。
(三)僧宝,主要是指圣补特伽罗,他们有着随念法宝而如理修习的功德。
壬二、由知差别之门皈依:
(一)相差别:现证圆满菩提是佛宝相,佛所证得的果为法宝相,依靠他人的教授如法清净地修习为僧宝相。
(二)事业差别:三宝的事业中,佛的事业为传授教法;法的事业为断除应断的烦恼;僧的事业是勇猛精进地修习,增长一切善根。
(三)信解差别:对佛宝怀着亲近承事的态度;对法宝应怀着希求证得的态度;对僧宝应怀着如法和合共住的态度。
(四)修行差别:对佛宝应修供养承事的正行;对法宝应修习瑜伽方便的正行;对僧宝应修共同享受利养及正法的正行。
(五)随念差别:随念三宝各自功德,如“如来者,谓……。”107中所说。
(六)生福差别:依补特伽罗及法的缘故,增长福德有所差别。108
壬三、由誓受之门皈依:
自誓受皈依:应承认佛为皈依的导师,法为正皈依,僧为修行的助伴。
壬四、由不言有余之门皈依:
不言有余而皈依,则是了知了内外大师的差别以及教法的胜劣,故而唯皈依三宝。
简而言之,则如《安乐道》中所述:
观想从顶上上师佛身中,化现出上师、本尊、三宝、勇父勇母及诸护法,遍满虚空之中,安住于顶上上师佛的周围。这些皈依境观想明显后,随念诸尊身语意的功德及其事业,住此态中,让前面所述恶趣的痛苦,在心中重新明了现起,生起怖畏并强烈地祈愿:
唯愿上师三宝立刻把我及一切如母有情,从轮回尤其是恶趣的痛苦中解救出来!念诵:“皈依上师本尊三宝”百千万遍乃至十万遍。
辛四、皈依利益:
我们还应当了解皈依三宝现前究竟的利益,如理地修学皈依的学处。皈依三宝的利益者:
(一)成为一名真正的佛弟子;
(二)有了承受一切戒律的基础;
(三)过去所集的业障得以削弱乃至永尽;
(四)积聚了广大的福德;
(五)不堕落恶趣。如昔有位天子将要投生为猪,由于他皈依了佛,所以从恶趣苦的怖畏中解脱出来,而且生到了更高的天界;
(六)从现世的怖畏中救拔出来,如富楼那尊者有兄长名叫具财,乘着满载旃檀的大船在大海中航行,夜叉刮起了狂风,船即将覆没,这时他祈祷皈依尊者富楼那,得以脱离险境。皈依声闻阿罗汉尚且有这样大的利益,何况皈依佛呢?
(七)皈依还可以随愿成就;
(八)速疾成佛。
辛五、皈依学处
皈依的学处有各别学处和共同学处二种:
壬一、各别的学处中又分为二:应遮学处和应修学处。
一、应遮止的学处:
皈依了佛陀以后,不可以顶礼供养其他的天神;
皈依了法以后,应当断除损害有情的行为;
皈依了僧以后,不可以与其他外道一起共住。
二、应修习的学处,如不可讥毁佛像等等。
壬二、共同的学处中,当随念三宝的差别、功德等数数皈依;
当随念洪恩,勤修供养,自己未饮食前应先献供养;
应当随念大悲,令其他众生皈依三宝;
随作何事,都应心中依靠三宝;
由知胜利昼夜六时勤修皈依;
从嬉戏乃至舍命之间,随遇何缘,不舍三宝。这些都应当善加修学。
庚四、对业果生深忍信,分三:
辛一、思惟业果总相;
辛二、思惟业果别相;
辛三、思已如何进退之理。
辛一、思惟业果总相,分二:
壬一、正明总相;
壬二、分别思惟。
壬一、正明总相:
观想顶端上师佛,住此态中,思维:
(一)业决定理:
经说由修善因唯生乐果,绝不会出生痛苦;而由不善因唯能生出苦果,不会出生安乐。乃至一个被酷热所苦的人,突然一阵凉风吹来,所生起的快乐,也是从过去所集的善业中产生的;即使不慎被一根刺刺中所生起的痛苦,也是从过去所集的不善业中产生的。因而业果是决定的。
(二)业增长广大理:
虽然仅作了微小的善因或恶因,如果没有遇到相违的缘,也会出生极大的果报。在过去有位沙弥金德曾对一位嗓音不好的比丘说:“你的声音像狗叫”,由此五百世生在犬中。对一位身体敏捷的比丘说:“你像个猴子”,因而后世生在猴中。这就是业会增长广大的特点。
(三)未造不遇:
如果没有造作善恶二因,也就不会领受苦乐二果。这就是未作之业不会遭遇的特点。
(四)造已不失:
如果造作了善恶二因,没有对治它的话,所造的业不会失坏。如经中说:
“纵使经百劫,所造业不失,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壬二、分别思惟,分三:
癸一、黑业道;
癸二、白业道;
癸三、开示造业的大力门。
癸一、黑业道:
在此,对十业道的安立略作解说:
一、杀生:
事:与自己的心识不同的其他有情。
意乐分三:一、想,对要杀害的对象确认无疑;二、烦恼为三毒中任何一种;三、动机为希望杀害对方。
加行:用毒、器械或咒等实行。
究竟:指(所杀的对象)在自己死之前死去。
二、不与取:
事:他所主宰的物品。
意乐:想、烦恼如前;动机为未经他人许可,希望令他永失此物。
加行:以强夺、暗窃或行骗等方法来获取。
究竟:指自己生起拥有此物的心。
三、邪淫:
事:一、非所应行,如母等;二、非道,如口或秽道等;三、非时,如有孕或住斋戒等;四、非处,如塔寺及上师前等。
想:错与不错皆同。
究竟:指两根交合。
四、妄语:
事:有见闻觉知109四种,以及与此相违的四种。
意乐:想谓于见等转变为不见等;烦恼为三毒随一;动机为希望宣说被篡改后的内容。
加行:作言说或默认。
究竟:指为他所领解。
五、离间语:
事:指或和合或不和合的诸有情。
意乐:想与烦恼同前,动机为希望和合的有情相互乖离,或不和合的有情永不和解。
加行:指以或柔软或粗暴的言辞。
究竟:指他领解了所说的离间语。
六、粗恶语:
事:自己所嗔恚的有情。
意乐:想及烦恼同前,动机为希望说恶语。
加行:为了自己或他人,以或真或假之词,诠说或悦耳或不悦耳的内容。
究竟:指为他所解。
七、绮语:
事:无义之事。
意乐:想与烦恼同前,动机为希望信口开河地说不相干系的胡言乱语。
加行:发勤勇宣说绮语。
究竟:刚刚说完绮语。
八、贪:
事:指为他所有的财物。
意乐:想与烦恼同前,动机为希望为己所有。
加行:心继续努力作贪思维(令其强烈)。
究竟:作是念“愿我拥有这些财物”。
九、嗔恚:
事、想、烦恼如恶语,动机希望殴打等。
加行:继续努力作嗔的思维(令其强烈)。
究竟:指决定打杀缚等。
十、邪见:
事:确实存在的事物110。
意乐分三:想谓对所谤义作谛实想,烦恼为三毒中任何一种,动机为希望诽谤。
加行:继续努力作邪见的思维(令其强烈)。
究竟:指决定诽谤。
癸二、白业道:
以断杀生这个善业为例,事为其他有情;意乐为见到过患希望断除;加行为努力防护杀生的行为;究竟指守护身业清净圆满。其他九种白业道也应当依此类推。
癸三、开示造业的大力门:
由田故力大者:指对于三宝、上师、父母等随作利益或损害之业,其力都极为强大。
由意乐故力大者:由猛利的悲悯或极度的嗔恨而作的业,其力非常大。
由事物故力大者:法施或布施殊胜的财物,其力非常大。
由所依故力大者:具有三种戒律者,随作善恶,其力都非常强大。
对于以上所说生起深刻的信心,于十善等,哪怕极微细的善业也努力去作,即使十不善中极微细的恶业也努力防护不令三门沾染,精勤地弃恶修善。唯愿上师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这样祈祷以后,思维顶上上师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罪障皆得以净除,尤其能障碍心中生起深信业果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清净,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深信业果的殊胜证悟。
辛二、思惟业果别相:
依靠守持戒律,舍弃十不善,虽可获得善趣之身,然而若能成就一个具有八种异熟功德的殊胜依身,修习一切种智,修道的进程速度是其他身所无法相比的。所以首先应当了知八种异熟功德的情况,作用如何以及它的因缘。
(一)八种异熟功德依次为:寿量圆满,形色圆满,种姓圆满,自在圆满,信言圆满,具足大势名称,具丈夫性,具足大力。
(二)异熟的作用:
寿长可以长时积集善根;
形色圆满可以摄诸所化,自己所说,他所乐闻;
由于种族高贵,自己所吩咐的事他人不会违背;
由自在故,可以摄受众多有情,令其成熟;
信言则自己之言为他信受;
大势名称则他人速受教化;
具丈夫性有大无畏,且少障碍;
具足大力则任作何事常生欢喜,速发神通。
(三)异熟的因缘:
长寿之因,为不损有情、慈心不杀、赎放生命、遮止害他、布施医药、看护病人等;
形色圆满之因,为摧伏嗔心,供鲜花、明灯以及鲜净的衣饰等;
种姓圆满之因,为舍弃我慢;
自在圆满之因,为布施衣食,虽无来乞讨者,也常怀利益他人之心施与财物;
信言之因,为远离四种语不善业;
大势名称之因,为敬事三宝、上师、和尚、阿阇黎以及父母等;
具丈夫性之因,为观见女人过患,不希望成为女身,解救将被阉割的有情;
具足大力之因,他人无力完成的,自己发心代作,或作助伴及惠施饮食等。
辛三、思已如何进退之理
这八种因, 我们应当至心希求,努力去修习,所生的善根回向圆满菩提,对上中下座的同行道友,…
《速疾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