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說:
“非山非厚土,非海爲我擔,
背仁負恩義,爲吾最重擔。”
薩迦班智達曾說:
“報恩爲賢者,負義下劣人。”
戊四、加行依止法:
清晰觀想諸善知識住于面前,思維:有叁法令師歡喜,一者財物供養,二者身語承侍,叁者依教奉行。
(一)財物供養,應當把自己最好的物品供養上師。若有好的而供劣的,就犯了違背叁昧耶戒的罪。若自己只有差的,或者上師喜歡這個差的,那麼就沒有過失。
(二)身承侍者,如塗藥、按摩、擦拭、侍病等。作這些事時,應念自己將獲得無量的功德。
薩迦班智達說:“我年輕時也曾修習上師瑜伽
法。由于要修習上師瑜伽,我就向至尊紮巴尖參81請求傳法。至尊說:“你對我沒有生起真佛想,只是認爲是你的叔叔,無法以身財受用承受對上師的苦行。”就沒有答允給我傳法。後來,我出現了將死的惡兆,身體不適,那時上師的法體也欠安,我廢寢忘食地照料承侍上師,極大的罪障得以淨化,上師這才傳授了上師瑜伽。我對上師生起了真佛想,親見上師是一切佛的體性——至尊文殊,得以從死兆中解脫出來,身體變得無比安樂,無倒通達了一切聲明、因明、詩韻、戒律乃至俱舍等甚深的經教道理,對叁藏獲得無礙辯才,天人和鬼類都對我生起慈心。漢地國王等驕慢自大的人也來求法,並對我深加敬重,我內心生起了清淨的證德。以前上師示現病相,實際上是爲了利益我。其他人若能這樣承侍上師,也一定會圓滿廣大的資糧。”
那若巴大師也曾不惜生命,承受無量的難行苦行,終于達成所願。
瑪爾巴大師在上師那若巴圓寂以後,在強烈的信心驅使下,他到處尋找上師,終于與上師會面。
米勒日巴尊者一個人承擔建造九層城堡,白天修建城堡,夜裏還要作師母達媚瑪的仆從,背水、磨面、燒火、擦灰,乃至擠奶用的小凳都是由米勒日巴尊者身體代替,而最終成就了一切大義。
仲敦巴朝谒阿底峽尊者,問:“我以前的所作,有沒有趣入法?”
尊者答曰:“唯有承侍賽增上師這一點趣入正法,其余的都沒有。”
又問:“藏地修行者甚多,爲何成就的很少?”
阿底峽尊者說:“大乘功德生起多少全賴上師,你們藏人見師唯是平庸,豈能生起功德!”
語承侍上師者,應當隨處宣揚上師的功德,以贊頌音祈禱上師,上師說法,即令僅有一首偈頌,也應贊歎“善哉善哉!”更何況開講廣大的法義?
(叁)依教奉行令師歡喜者,應當依照上師的吩咐如理而行。
對于實爲真佛的諸善知識,我當不顧身命財物而行供養,尤其應當依教奉行令師歡喜。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這樣祈禱以後,觀頂上上師佛身體支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無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能障以諸加行依止善知識的罪障皆得以淨化,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如此殊勝的證悟。
座中如此淨修意樂,座間應盡自所能隨時隨處實行。
丁叁、結行:
緣念頂上上師能仁,隨力多誦:“頂禮、供養、皈依上師釋迦能仁佛。”祈禱後,觀想頂上上師能仁身中化出第二尊上師能仁,融入自身,自己瞬間變爲上師能仁,自己顯現的上師能仁心間“吽”字放光,照觸周圍的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安立于能仁的寶位。如是思維後,觀自身顯現成的能仁,以及一切有情顯現成的能仁心間月輪墊上,有白色的“阿”字,黃色的“吽”字,周圍“嗡摩尼摩尼嘛哈摩尼耶娑诃”環繞,心緣于此隨力念誦。
其後,誦:
“此善願令我,速成上師佛,
亦令諸衆生,安置師佛地。”
以強烈的意樂,把由彼所生的一切善根,由普賢行願等回向自他現前究竟諸希願處。
丙二、座間如何行:
于座間時,應多閱讀開示依止善知識法類的經論疏解。如常啼菩薩依止法勝,那若巴依止谛洛巴,瑪爾巴依止那若巴,米勒日巴依止瑪爾巴,以及仲敦巴依止賽增上師和阿底峽尊者等的依止情況。其他品類的書籍不可多看。同時,應正知正念、守護根門、飲食知量、不睡時勤習瑜伽,睡時依法而行,以及精進修習沐浴、飲食等瑜伽。
在東北方自在王佛淨土中經劫持戒,不如在此娑婆世界守護一戒的利益大;在佛教圓滿住世時長時持戒,不如在教法將滅時護戒一上午的利益大。
諸人多受持,非勝妙之品,
是故諸異生,多定往惡趣。
——《四百論》
乙二、依止後修心的次第,分二:
丙一、于暇滿身勸取心要;
丙二、如何取得心要。
丙一、分二:
丁一、座中如何行;
丁二、座間如何行。
丁一、分叁:
戊一、加行;
戊二、正行;
戊叁、結行。
戊一、加行:
“遍攝依處上師殊勝天,能仁金剛持前誠祈禱”以上如前所述。
我及一切如母有情生于輪回,備嘗種種長時劇烈的大苦,都是因爲心中沒有生起暇滿人身義大、難得的殊勝證悟所致。現在,唯願上師佛加持我及一切如母有情心中生起暇滿人身義大、難得的殊勝證悟。
祈禱後,思維頂上上師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有情無始以來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障礙心中生起暇滿人身義大、難得證悟的罪障皆得以清淨,自身變爲瑩澈的光明之體,一切福壽教證功德增長廣大,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暇滿人身義大、難得的殊勝證悟。
戊二、正行,分二:
己一、思維暇滿義大;
己二、思維人身難得。
己一、分二:
庚一、思維八有暇;
庚二、思維十圓滿。
庚一、思維八有暇:
心中觀想頂上上師佛,思維:能有閑暇修習正法,遠離八種無暇,是爲有暇。所謂八無暇,《攝功德寶》中說:
“由戒斷諸旁生體,及八無暇可得暇。”82
《親友書》中:
“執邪倒見生旁生,餓鬼地獄無佛教,
及生邊地懱戾車,性爲愚啞長壽天。
任于其一受生已,即爲八無暇過患,
遠離此八即得暇,故當策力斷生死。” 83
文中邊地指沒有佛四衆弟子84遊行的地方;愚啞或肢節、耳等不全爲根不具足;認爲沒有前後世、業果、叁寶等爲邪見;佛未出世爲無佛教,這四種是生于人中的無暇。而叁惡趣及長壽天爲生于非人中的無暇。所謂長壽天,《親友書釋》中說爲無想天及無色界天,前者指四禅廣果天中的一處,對于廣果天而言猶如村鎮外的寺院;後者指生于無色界天的異生。另外,《八無暇論》中說常爲欲事散亂的欲界天也爲長壽天。
庚二、思維十圓滿:
辛一、五自圓滿;
辛二、五他圓滿。
辛一、五自圓滿:
“人生中根具,業無倒信處。”
是說應當是人,生于中土85,諸根具足非爲愚啞等,“業無倒”指未曾作五無間罪86,“信處”指相信毗奈耶87。
辛二、五他圓滿:
“佛出說正法,教住隨教轉,有他具悲憫。”佛出現于世並宣說正法,教法仍然住世,還有修行人跟隨說法者隨順修行,有他施主施與衣食等,說法者心具悲憫爲他人開示正法。其中還須具備較少疾病,順緣會集,有很大的聞思智慧,不隨逐不善知識及惡友轉,得遇善知識,專注修行,並了知修行的心要,一切教言能現爲教授,還需要有舒適悅意的修行處所等。對于修行者而言,這就象是不可或缺的珍寶荟萃一般。八有暇並不包含于十圓滿之中,但是十圓滿包含在八有暇當中。八有暇是從遠離方面安立,十圓滿是從具足方面安立。因此,若得到如此難得又具有極大意義的暇滿之身,能有閑暇修習正法,即爲“有暇”,修習正法的條件全都具備,即爲“圓滿”。
(觀待現前義大)
我們所獲得的這個暇滿人身有著極大的意義,依靠它,可以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等善因,以成辦增上生中圓滿的身受用眷屬等。
還可以修習福田、意樂、事物、所依、時間等諸大力門。
其中依此暇身能修福田大力門者:如把被剜去眼睛困在監獄中的十方一切有情,從獄中解救出來,施與眼睛令重見光明,並安立他們于梵天大樂,然而這一切功德,尚不及以信敬心瞻仰一位菩薩的功德大;而供養一切菩薩,不如供養佛一毛孔的利益大;供養一切佛,卻不如供善阿阇黎一毛孔的利益大。而這些事情,現在就可以憑這個身體來修習。
依此能修意樂大力門者:心中想念爲了利益一切有情,應當獲得圓滿菩提,以這樣的意樂爲動機,施予畜生一抟食物都有著極大的善根力量。因其所要利益的是無量有情,所求的是具有不可思議功德的圓滿菩提,所以能成就力量巨大的善根,這些也可由現在這個身體來完成。
依此能修事物大力門者:較之在家者布施無量財物,不如出家人布施一首偈頌的功德大,我們出家衆,現在就能實行。
依此能修所依大力門者:在家菩薩用大海般的香油、須彌般的燈芯燃燈供養,不如住在寺院的菩薩以一滴香油、針尖般的燈芯供燈的利益大。二者雖然在菩提心上沒有差別,然而後者由于所依的緣故,力量巨大。這些都可由現在的菩薩比丘實行。
依此能修時間大力門者:在東北方自在王佛淨土中經劫持戒,不如在此娑婆世界守護一戒的利益大;在佛教圓滿住世時長時持戒,不如在教法將滅時護戒一上午的利益大。
(觀待究竟義大)
另外,在《戒生論》中說:
“ 余叁洲之人,富裕淨命活,
無分別觀擇,愚不辨差別……
贍部由業生,稱爲業地人。88”
其說贍部洲人是業地人,指前半生所積的業,後半生即能成熟,因而在此濁世89短短的一生中即可成佛。有著這樣殊勝功德的身體,所以得到衆多賢聖者的稱歎。
甚至生于極樂世界的菩薩也發願:“此去東方娑婆世界,有濁世短壽時一生即可成佛的殊勝之身,願我得生于彼土。”
總之,這個身體可以生起叁種律儀90,能在濁世短短的一生中成辦佛果,因而偶爾獲得的這一…
《速疾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