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次極爲難得且具有極大意義的暇滿之身,不可無意義地把它浪費了,應當依之受取心要,祈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此而行!祈禱後,思維上師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罪障皆得以淨除,尤其能障心中生起暇滿義大殊勝證悟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淨除,身體變爲瑩澈透明的光明之體,一切福壽教證功德皆得以增長,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暇滿義大的殊勝證悟。
己二、思維難得:
觀上師佛住于頂上,住此態中思維:暇滿之身意義極大,又極爲難得。《調伏本事》中,說從惡趣及善趣死後,生于惡趣者如大地土那樣無量多,而生于善趣者卻如指甲上的土,那樣稀少。
(一)由因說明難得
《四百論》中:
“諸人多受持,非勝妙之品,
是故諸異生,多定往惡趣。”91
這裏是說,大多數的人作著十不善業等,這些不善業障礙著獲得暇滿之身。要想獲得暇滿具足的清淨身體,需要以淨戒作爲基礎,布施等作爲助伴,結合以無垢的善願。然而修習此因的人極爲稀少,所以能獲得暇滿人身之果的也僅極少數。非但如此,雖同爲善趣,然而獲得暇滿具足之身的也極稀少,千百人中能擁有暇滿具足之身的實在是寥若晨星。
(二)下面以喻來說明難得
《歡喜入胎經》中說:“把芥子層層疊放在針尖,或撒大豆令粘附在水晶壁上,可以說極爲困難。然從惡趣生于善趣中比這還更困難。”
《具清淨經》中說:“以此大地盡爲大海,上浮一帶孔牛轭,隨風漂流,海底有一盲龜,百年乃一出水,其頭適入牛轭孔中,可謂極難。然從惡趣生于善趣較是猶難。”92
從惡趣生于善趣比把現在這條“涅河”引到高山之巅還要困難。這是因爲一旦投生到惡趣,就很難生起善心,而且又刹那刹那積集罪業,所以說從惡趣中很難再投生到善趣。
(叁)以數量來說明難得
叁惡趣中畜生最少,餓鬼較畜生爲多,而處于地獄的有情又較餓鬼更多。畜生中的大多數住在大海中,另有少部分住在地上和天上。就連夏季飛舞于野石榴叢中的蜜蜂,也遠比贍部洲的總人數還多。
因此,我們獲此一次極爲難得又具有極大意義的暇滿人身,不要無義地將它浪費,應當用它獲取心要。如何獲取心要呢?則必須不離依止上師佛,修習所示的殊勝大乘教授心要,由此一生中即可證得佛陀的寶位。惟祈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祈禱後,觀上師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罪障皆得以清淨,尤其障礙生起暇滿難得殊勝證悟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清淨,身體變爲瑩澈透明的光明之體,一切福壽教證功德皆得以增長,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暇滿難得的殊勝證悟。
戊叁、結行:如前所述。
丁二、座間如何行:
座間應閱讀暇滿法類的經典及疏釋如前。
最初十年爲無知的幼童,不會生起修法的念頭,最後二十年身心衰竭,又無力修法,中間的歲月,又一半被睡眠占去,再除去病等不如意事所消耗的時光,真正能用來修法的大好光陰又有多少呢?
——《入胎經》
晝夜不暫停,壽命恒衰減,
額外無複增,若我怎不死?
——《入行論》
經說由修善因唯生樂果,絕不會出生痛苦;而由不善因唯能生出苦果,不會出生安樂。乃至一個被酷熱所苦的人,突然一陣涼風吹來,所生起的快樂,也是從過去所集的善業中産生的;即使不慎被一根刺,刺中所生起的痛苦,也是從過去所集的不善業中産生的。
不要說道次第在心中生起,就算只是心中能生起“道次第確實如此”的勝解,也應當選這個。過去我們曾無數次的獲得五通、通達五明、擁有八大悉地,然而都沒有脫離生死輪回、沒有戰勝輪回。如果獲得了對道次第的定解,就必定能從輪回中解脫出來!
——京俄瓦
丙二、如何受取心要,分叁章:
丁一、第一章于共下士道修心;
丁二、第二章于共中士道修心;
丁叁、第叁章于上士道修心。
丁一、第一章于共下士道修心,分二:
戊一、座中如何行;
戊二、座間如何行。
戊一、座中如何行,分叁:
己一、加行;
己二、正行;
己叁、結行。
己一、加行:
“遍攝依處上師殊勝天,能仁金剛持前誠祈禱”以上如前所述。
我及一切如母有情生于輪回,備嘗種種長時劇烈的大苦,都是因爲心中未曾思維死殁無常、未曾憶念惡趣痛苦從而生起尋求解脫的強烈心願,未由怖畏惡趣痛苦而至心皈依叁寶,以及未生起對業果的深切忍信所致。現在,唯願上師佛加持我及一切如母有情心中生起念死無常、念惡趣苦,由此生起尋求解脫的強烈心願,由怖畏惡趣痛苦而至心皈依叁寶,以及生起對業果的深切忍信而斷惡修善。
祈禱後,思維頂上上師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有情無始以來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障礙心中生起念死無常、念惡趣苦、皈依叁寶以及深信業果殊勝證悟的罪障皆得以清淨,自身變爲瑩澈的光明之體,一切福壽教證功德增長廣大,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念死無常、念惡趣苦、皈依叁寶以及深信業果的殊勝證悟。
己二、正行,分四:
庚一、思維無常;
庚二、思維惡趣苦;
庚叁、修習皈依叁寶;
庚四、對業果生深忍信。
庚一、思維無常,分二:
辛一、死亡叁根本,九種因相;
辛二、修習後産生的決定。
辛一、分叁:
壬一、死亡決定;
壬二、死期不定;
壬叁、臨命終時,唯法有益。
壬一、死亡決定:
觀上師佛住于頂上,住于此態中思維:暇滿具足的人身極爲難得,而又具有如此極大的意義,然而卻很快就要壞滅。
(一)死主一定會無情地到來,無論你受生爲什麼樣的身體都沒有不死的:
《無常集》中說:
“若佛若獨覺,若諸佛聲聞,
尚須舍此身,何況諸凡夫?”93
諸佛如來雖已證得金剛不壞之身,然而爲了利益所應教化的衆生,也示現無常逝往他方世界,更何況我們凡庸之輩呢?!
無論住于何處,死亡沒有不到的地方。
《無常集》中: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林間,
無有地方所,死主而不至。”94
即使擁有勢力、財物、神咒、妙藥等也不能遮除死亡的恐怖,無論內外何緣,都不能阻止死亡臨近的腳步,並且沒有安隱之處可以逃遁。
如經中說:
“五神通大仙,乘空能行遠,
然彼終不至,無死安隱地。” 95
(二)壽量無有增加,唯漸減少:
以壽六十而言,已滿六十的人,死亡也只是今年現時、明日後日的事情而已;已五十的人則只有十年的光景了,如此有的人已過了叁分之二的壽命,有的已過了一半的壽命……所剩的壽數又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晝夜交替地消耗,白晝又隨上午、中午、下午消失,上午等又隨著分分秒秒而流逝。
《入行論》中說:
“晝夜不暫停,壽命恒衰減,
額外無複增,若我怎不死?”96
(叁)活著的時侯無暇修習佛法,然而卻必定會死:
如《入胎經》中所說:“最初十年爲無知的幼童,不會生起修法的念頭,最後二十年身心衰竭,又無力修法,中間的歲月又一半被睡眠占去,再除去病等不如意事所消耗的時光,真正能用來修法的大好光陰又有多少呢?”
壬二、死期不定:
(一)不僅決定要死,而且不定何時就會死去。一般而言,北俱盧洲人的壽量決定爲一千歲。其他二洲壽量雖無一定,但多數決定。唯有南贍部洲人壽量極不決定,劫初可達無數年,到劫末時十歲就算是最長壽的了。現今或老年、或中年、或童少,死時極無一定。
《俱舍論》中說:
“此洲壽不定,後十初叵量。”97
《集法句經》中說:
“午前所見人,午後永不見,
午後所見人,明晨永不見。”98
“多男子女人,少壯即已殁,
豈因彼年少,而言定可活。
有于胎中死,有于生即亡,
有尚唯知爬,有唯初學步,
有老亦有幼,有當韶華年,
漸次皆磨滅,如果熟自落。”99
“明日及後世,孰先至難知。
勿營明日計,當勉後世義!”100
(二)死緣衆多而活緣稀少。
如《寶鬘論》中說:
“死緣極衆多,活緣唯少許。”101
(死的)外緣中,有爲刀劍所傷;有爲毒藥所害,或被夜叉、精怪、鬼女、國王等奪去性命;或自身四大失調、飲食不消、藥物失宜;或突墮懸崖、房屋倒塌、船破舟翻;或者突然中風而亡……這樣突然死亡的例子是那樣的多,當念自己也將如此溘然死去。
(叁)此身猶如水中泡沫一樣,十分脆弱,何時將死哪裏有什麼定數?
《親友書》中說:
“大地須彌海,七日同出時,
燒盡灰無余,況此危脆身。”
《寶鬘論》中說:
“處衆死緣中,命猶風中燈。”
應該想到自己甚或不慎僅由一根刺的傷害,也許突然撒手人寰啊!
壬叁、死亡的時侯,除了佛法,其他任何東西都沒有用處:
(一)無論多麼疼愛的親友圍繞在身旁,卻一個也帶不走;
(二)無論有多少心愛的珍寶,死時塵許也攜不去;
(叁)連一同生就的這個肉體也不得不舍離,爲什麼還要貪著此世的榮華呢?
辛二、修習後産生的決定:
死主一定會來,何時將至卻沒有一定,或許今天我們就可能猝然亡故。因此,我們必須爲死亡的到來早作准備。預備死亡,唯有勿戀此世的榮耀,現在就修習清淨正法。
唯願上師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這樣祈禱以後,思維頂上上師佛身體各支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一切罪障皆得以清淨,尤其障礙心中生起念死無常殊勝證悟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淨除,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生起念死無常的殊勝證悟。
庚二、思維惡趣苦:…
《速疾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