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次极为难得且具有极大意义的暇满之身,不可无意义地把它浪费了,应当依之受取心要,祈愿上师佛加持令我能如此而行!祈祷后,思维上师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罪障皆得以净除,尤其能障心中生起暇满义大殊胜证悟的一切罪障皆得以净除,身体变为莹澈透明的光明之体,一切福寿教证功德皆得以增长,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暇满义大的殊胜证悟。
己二、思维难得:
观上师佛住于顶上,住此态中思维:暇满之身意义极大,又极为难得。《调伏本事》中,说从恶趣及善趣死后,生于恶趣者如大地土那样无量多,而生于善趣者却如指甲上的土,那样稀少。
(一)由因说明难得
《四百论》中:
“诸人多受持,非胜妙之品,
是故诸异生,多定往恶趣。”91
这里是说,大多数的人作着十不善业等,这些不善业障碍着获得暇满之身。要想获得暇满具足的清净身体,需要以净戒作为基础,布施等作为助伴,结合以无垢的善愿。然而修习此因的人极为稀少,所以能获得暇满人身之果的也仅极少数。非但如此,虽同为善趣,然而获得暇满具足之身的也极稀少,千百人中能拥有暇满具足之身的实在是寥若晨星。
(二)下面以喻来说明难得
《欢喜入胎经》中说:“把芥子层层叠放在针尖,或撒大豆令粘附在水晶壁上,可以说极为困难。然从恶趣生于善趣中比这还更困难。”
《具清净经》中说:“以此大地尽为大海,上浮一带孔牛轭,随风漂流,海底有一盲龟,百年乃一出水,其头适入牛轭孔中,可谓极难。然从恶趣生于善趣较是犹难。”92
从恶趣生于善趣比把现在这条“涅河”引到高山之巅还要困难。这是因为一旦投生到恶趣,就很难生起善心,而且又刹那刹那积集罪业,所以说从恶趣中很难再投生到善趣。
(三)以数量来说明难得
三恶趣中畜生最少,饿鬼较畜生为多,而处于地狱的有情又较饿鬼更多。畜生中的大多数住在大海中,另有少部分住在地上和天上。就连夏季飞舞于野石榴丛中的蜜蜂,也远比赡部洲的总人数还多。
因此,我们获此一次极为难得又具有极大意义的暇满人身,不要无义地将它浪费,应当用它获取心要。如何获取心要呢?则必须不离依止上师佛,修习所示的殊胜大乘教授心要,由此一生中即可证得佛陀的宝位。惟祈上师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祈祷后,观上师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罪障皆得以清净,尤其障碍生起暇满难得殊胜证悟的一切罪障皆得以清净,身体变为莹澈透明的光明之体,一切福寿教证功德皆得以增长,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暇满难得的殊胜证悟。
戊三、结行:如前所述。
丁二、座间如何行:
座间应阅读暇满法类的经典及疏释如前。
最初十年为无知的幼童,不会生起修法的念头,最后二十年身心衰竭,又无力修法,中间的岁月,又一半被睡眠占去,再除去病等不如意事所消耗的时光,真正能用来修法的大好光阴又有多少呢?
——《入胎经》
昼夜不暂停,寿命恒衰减,
额外无复增,若我怎不死?
——《入行论》
经说由修善因唯生乐果,绝不会出生痛苦;而由不善因唯能生出苦果,不会出生安乐。乃至一个被酷热所苦的人,突然一阵凉风吹来,所生起的快乐,也是从过去所集的善业中产生的;即使不慎被一根刺,刺中所生起的痛苦,也是从过去所集的不善业中产生的。
不要说道次第在心中生起,就算只是心中能生起“道次第确实如此”的胜解,也应当选这个。过去我们曾无数次的获得五通、通达五明、拥有八大悉地,然而都没有脱离生死轮回、没有战胜轮回。如果获得了对道次第的定解,就必定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京俄瓦
丙二、如何受取心要,分三章:
丁一、第一章于共下士道修心;
丁二、第二章于共中士道修心;
丁三、第三章于上士道修心。
丁一、第一章于共下士道修心,分二:
戊一、座中如何行;
戊二、座间如何行。
戊一、座中如何行,分三:
己一、加行;
己二、正行;
己三、结行。
己一、加行:
“遍摄依处上师殊胜天,能仁金刚持前诚祈祷”以上如前所述。
我及一切如母有情生于轮回,备尝种种长时剧烈的大苦,都是因为心中未曾思维死殁无常、未曾忆念恶趣痛苦从而生起寻求解脱的强烈心愿,未由怖畏恶趣痛苦而至心皈依三宝,以及未生起对业果的深切忍信所致。现在,唯愿上师佛加持我及一切如母有情心中生起念死无常、念恶趣苦,由此生起寻求解脱的强烈心愿,由怖畏恶趣痛苦而至心皈依三宝,以及生起对业果的深切忍信而断恶修善。
祈祷后,思维顶上上师佛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有情无始以来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障碍心中生起念死无常、念恶趣苦、皈依三宝以及深信业果殊胜证悟的罪障皆得以清净,自身变为莹澈的光明之体,一切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皆生起念死无常、念恶趣苦、皈依三宝以及深信业果的殊胜证悟。
己二、正行,分四:
庚一、思维无常;
庚二、思维恶趣苦;
庚三、修习皈依三宝;
庚四、对业果生深忍信。
庚一、思维无常,分二:
辛一、死亡三根本,九种因相;
辛二、修习后产生的决定。
辛一、分三:
壬一、死亡决定;
壬二、死期不定;
壬三、临命终时,唯法有益。
壬一、死亡决定:
观上师佛住于顶上,住于此态中思维:暇满具足的人身极为难得,而又具有如此极大的意义,然而却很快就要坏灭。
(一)死主一定会无情地到来,无论你受生为什么样的身体都没有不死的:
《无常集》中说:
“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
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凡夫?”93
诸佛如来虽已证得金刚不坏之身,然而为了利益所应教化的众生,也示现无常逝往他方世界,更何况我们凡庸之辈呢?!
无论住于何处,死亡没有不到的地方。
《无常集》中: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林间,
无有地方所,死主而不至。”94
即使拥有势力、财物、神咒、妙药等也不能遮除死亡的恐怖,无论内外何缘,都不能阻止死亡临近的脚步,并且没有安隐之处可以逃遁。
如经中说:
“五神通大仙,乘空能行远,
然彼终不至,无死安隐地。” 95
(二)寿量无有增加,唯渐减少:
以寿六十而言,已满六十的人,死亡也只是今年现时、明日后日的事情而已;已五十的人则只有十年的光景了,如此有的人已过了三分之二的寿命,有的已过了一半的寿命……所剩的寿数又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昼夜交替地消耗,白昼又随上午、中午、下午消失,上午等又随着分分秒秒而流逝。
《入行论》中说:
“昼夜不暂停,寿命恒衰减,
额外无复增,若我怎不死?”96
(三)活着的时侯无暇修习佛法,然而却必定会死:
如《入胎经》中所说:“最初十年为无知的幼童,不会生起修法的念头,最后二十年身心衰竭,又无力修法,中间的岁月又一半被睡眠占去,再除去病等不如意事所消耗的时光,真正能用来修法的大好光阴又有多少呢?”
壬二、死期不定:
(一)不仅决定要死,而且不定何时就会死去。一般而言,北俱卢洲人的寿量决定为一千岁。其他二洲寿量虽无一定,但多数决定。唯有南赡部洲人寿量极不决定,劫初可达无数年,到劫末时十岁就算是最长寿的了。现今或老年、或中年、或童少,死时极无一定。
《俱舍论》中说:
“此洲寿不定,后十初叵量。”97
《集法句经》中说:
“午前所见人,午后永不见,
午后所见人,明晨永不见。”98
“多男子女人,少壮即已殁,
岂因彼年少,而言定可活。
有于胎中死,有于生即亡,
有尚唯知爬,有唯初学步,
有老亦有幼,有当韶华年,
渐次皆磨灭,如果熟自落。”99
“明日及后世,孰先至难知。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100
(二)死缘众多而活缘稀少。
如《宝鬘论》中说:
“死缘极众多,活缘唯少许。”101
(死的)外缘中,有为刀剑所伤;有为毒药所害,或被夜叉、精怪、鬼女、国王等夺去性命;或自身四大失调、饮食不消、药物失宜;或突堕悬崖、房屋倒塌、船破舟翻;或者突然中风而亡……这样突然死亡的例子是那样的多,当念自己也将如此溘然死去。
(三)此身犹如水中泡沫一样,十分脆弱,何时将死哪里有什么定数?
《亲友书》中说:
“大地须弥海,七日同出时,
烧尽灰无余,况此危脆身。”
《宝鬘论》中说:
“处众死缘中,命犹风中灯。”
应该想到自己甚或不慎仅由一根刺的伤害,也许突然撒手人寰啊!
壬三、死亡的时侯,除了佛法,其他任何东西都没有用处:
(一)无论多么疼爱的亲友围绕在身旁,却一个也带不走;
(二)无论有多少心爱的珍宝,死时尘许也携不去;
(三)连一同生就的这个肉体也不得不舍离,为什么还要贪着此世的荣华呢?
辛二、修习后产生的决定:
死主一定会来,何时将至却没有一定,或许今天我们就可能猝然亡故。因此,我们必须为死亡的到来早作准备。预备死亡,唯有勿恋此世的荣耀,现在就修习清净正法。
唯愿上师佛加持,令我能如是而行!这样祈祷以后,思维顶上上师佛身体各支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一切罪障皆得以清净,尤其障碍心中生起念死无常殊胜证悟的一切罪障皆得以净除,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生起念死无常的殊胜证悟。
庚二、思维恶趣苦:…
《速疾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