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以使你更敏銳地覺察名、色這兩個名相,徹底地練習這個方法吧!
如果想覺知五蘊,就必須覺知用來站立的身體部分、站立的方式及姿態,如此就是覺知色蘊。
此刻如果有任何感覺,例如:痛、疼或任何其它的感覺,就必須立刻覺知它,「受蘊呀、受蘊呀、受蘊呀」。
如果回憶起過去,即使是想著站立的姿勢,也要保持覺知,默念「想蘊呀」。
如果思考時,要覺知它就是「行蘊呀」,如果有任何事物出現在意識裏,例如:影像、味道或任何的外塵等,應該覺知這是「識蘊呀」。覺知時,不要有任何遺漏,也不要脫離了覺知的範圍。
即使處于站立的姿勢也可以覺知色、受、想、行、識等五蘊運作的許多情形。當你敏銳地覺知這些,你很快地就能了解什麼是色、受、想、行、識等五蘊,以上就是所謂的覺知身心五蘊。
觀生滅
現在我們來談下個步驟。你要更進一步的覺知生滅、生滅。在「法」的語言中,「生」意指「運作」,也就是運作正在生起;「滅」指是就是「停止運作」。坐著時,坐姿就「産生」了;站著時,站姿就「産生」了。當姿勢改變時,可以說某個姿勢「滅」了。從粗的層次來說,可以先覺知站姿的「生」,然後覺知站姿的「滅」;當生起一個站姿時,可以默念「生呀、生呀」。而當不再采取站姿時,應該先感覺動作的停止,「滅呀、滅呀」這是粗的覺知姿勢的方式。
更深而微細的層次就是覺知身體、感官所緣及事物生起的點。然後可以對自己說:這個、那個生起了。在覺知色蘊時,你可以觀察色身的運作;覺知站立的姿勢時,也可以觀察身體的動作,這叫做「所造色」;你也可以覺知構成姿勢的肌肉和皮膚,這也是覺知身體的運作過程,這種物質元素源于「大種色」,也就是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所造色」是指姿勢的外觀及行爲,不論它是明顯的色身,或只是隱而不現象。它們都是色法。當心覺知色法時,可以默念「色呀」,而覺知到色法的肭_時,則默念「生呀」;觀察它消失時,就說「滅呀」。當有任何感覺産生時,也說「生呀」,當感覺消失時,則默念「滅呀」。
如果沒有真正體驗到這些情況,不要開口念這些詞,一定要先清楚地覺知到之後才說「生呀」或「滅呀」,你要知道,這可不是朗誦書本,要確實感覺到才念。當想蘊生起時,默念「生呀」,而當它消失時,則念「滅呀」;當行蘊産生、消失或識蘊産生、消失時,也是同樣說「生呀、滅呀」。不要只是念誦這些詞,也不要還沒體驗到時說,在你念這些詞時之前,心是要清清楚楚的,而且只是默念,不用大聲說出來。「呀」表示一種正在産生的覺知力,一種正産生的覺知力。
觀無常
下一步是觀無常東西。已經存在的,下一刻可能會消失,這就是無常呀、無常呀;這個姿勢現在如此,待會兒就不是這樣了,這也是無常呀、無常呀;現在的感覺也是一樣,過一陣子就消失了,這是無常呀。你必須實際體會無常,甚至感覺自己本身也是有生有滅的。至于想蘊,有時我們想起這個、那個,稍候可能又忘記了,這就是無常。應該盡量看清楚無常,然後對自己說「無常呀」,這麼做是爲了觀身、心兩者,也是爲了觀色、受、想、行、識等五蘊。
現在你已經知道,要以覺知的心,或細密、成熟、純淨和平靜的心來做事,唯有以這樣的心做事,才能將事情做好,如果你能辦好事情,可以說是個細密、成熟、純淨及平靜的人。當你覺知從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時,就是正在觀察「無常呀」,要不斷地告訴自己:「無常呀、無常呀、無常呀」。爲使大家便于了解,選擇一個對你來說最短而且最容易鲔解的表達方式,如果你喜歡「無常」這個詞,可以說「無常呀」;但是如果比較喜歡巴利語的「阿尼恰」(aniccam),你也可以說「阿尼恰呀」(aniccam-ya)。
觀無我
接下來是觀無我。每個外塵都應視爲過眼雲煙,它就是這樣而已,是自然的一部分,沒有所謂的「我」、「有情」或「人」的存在。
例如覺知呼吸時,就會知道呼吸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它隨著自然法則運作,就是這樣而已,沒有一個會呼吸的「有情」、「人」存在。世尊曾說:呼吸是自然的一個要素,如此而已,既沒有什麼「有情」,也沒有「人」的存在。它的本質說來話長,但只要能覺知沒有一個「我」,「無我呀」就夠了,「無我呀、無我呀」。如果是從覺知氣息的長短開始,也能以覺知無我結束;如果感覺生起,你也會知道它是個過眼雲煙的事件,它只是一個依循自然法則生起的感覺,沒有什麼「人」或「有情」存在。
讓我們更詳盡地了解無我。這事說來話長,也很難覺知所有的事情,但可選擇簡短的句子來進行覺知,如「沒有『我』呀、沒有『人』呀、『無我』呀」。你可以依此步驟,覺知無常及身心五蘊,也可以從每個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中觀察無我,現在以觀無我取代觀無常,你可以見到無我,「無我呀B無我呀」。
當你站立時,要將站立視爲自然的産物,沒有一個「我」在站立,沒有一個「站立者」,它只是自然存在的一種姿勢,無我呀、無我呀,你也可以用巴利語來說「阿那塔呀」(anatta-ya)。
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如實地去感覺。你必須要實際地去覺知、感受到沒有一個「有情」、「人」或「自我」存在,只有站著的姿勢,它是自然存在的,是隨著緣起法則運作的,就只是這樣。沒有「我」、「人」、「有情」、「生命」或「靈魂」在站立,最根本的是只有依照自然而生的站姿,它是自然元素,是依照自然法則而有的站姿,沒有一個實體,沒有「自我」,也沒有「人」的存在。一旦你覺知到這樣的情形,就可以說:「沒有『我』呀、沒有『我』呀、沒有『我』呀」,沒錯,這就是覺知無我的方法。
總而言之,沒有一個「站立者」。你正站著,要觀察沒有什麼「人」站著,如果你不了解這點,聽到這樣的話,會誤以爲這是瘋人瘋語,甚至會覺得此話是有惡意的。是的,如果不了解,可能會大叫「這簡直是瘋了」!但是,現在你正在感受、覺知每個姿勢,發現一切事物都隨著自然法而生起,特別是依照緣起法而漸漸地産生。當你在觀察到站立的姿勢時,例如:站呀、站呀,在其中怎麼可能會有個實體或「人」?如果有個感受生起,你就要轉而覺知感受,受呀,就是這樣,那就是所有的了呀!受呀、想呀,沒有什麼「人」在運作著受、想、行和識。
爲什麼我們要這麼精進修行呢?因爲要觀見色、受、想、行、識等身心五蘊的真相,一旦發現了,就去覺知它們。最後的結果將會是:「哦!這是依照緣起法而自然生成的,依照此方式而運作的,我們稱之爲『色』、『受』、『想』、『行』、『識』」,或要怎麼稱呼它們都可以。以上就是觀無我的方法。
觀放下
現在我們進一步地來觀放下。要放下什麼呢?要放下執著,從無明顛倒所生的執著中解脫出來。無明增長我執,無明增長這是我、我自己、我的感受、我的思考、我的行、我對某種外塵的感受、我的感官所緣等執著,這實在是無明,這種執著産生了「我」的感覺。
由于你們仔細分析自己,並將它分成許多小部分,你將會看到沒有「我」的存在。這是真正的命中要害,經由此方法將能放下我執,也將從愚蠢的執著中解脫出來。即使只是稍微地放下,只要覺知到它就默念「放下呀、放下呀」,這就叫做「離欲」(Viraga),即「放下執著」,放下呀、放下呀,告訴自己「我的執著正在松脫呀」,無論如何,要注意別讓執著再度生起,別讓「自我」的感覺再生起,千萬避免使用含有「我」或「我所有」的字眼,這麼做是爲使你能見到一切只是自然的現象罷了,然後你將不會再執著某物是「我」或「我所有」。
經過若幹程度的分析之後,曾經愚笨地執著一切並因此和別人爭執的你,會發現事實上「我」並不存在,種種感受根本不能構成一個「我」。
告訴你吧!感受是最邪惡的事,它是執著的根本。而省察自己,你將會發現感覺是執著的根本。例如:這是快樂,那是痛苦……這是美的,那是不美的……這是可口的,那是不可口的……,總是存在著喜與惡的二元對立主義。因此,當感覺生起時,要去覺知它。當學會去分析比較不同的感覺之後,就會發現它們通通都是一樣的,它們不是苦就是樂。它們從那裏來的呢?無論它們從那裏來,它們都是苦的根源,也同樣是愛染與執著的所在。我們會渴望並執著快樂,而拒絕痛苦的感覺並視之爲仇敵,這就是萌生「自我」的所在,也是産生「自我」和「他人」、「我這邊」和「他那邊」、「朋友」和「敵人」的根源。
感覺可以隨處生起,因爲它們源于苦、樂兩種因素,而這兩種因素就是所有問題的所在,如果沒有苦、樂這兩種因素,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人可以愚癡地、安靜地活著,不扮演任何角色,但只要苦、樂的感覺一出現,趨樂避苦的執著就會蠢蠢欲動。
說的更深入一些,當今世界到處充斥著許多的傷害與怨恨,原因在于犯罪者被性欲及感官刺激的感受所操控,這些全都是短暫一現之快樂的情緒化瘋狂行爲,如果有人執著這些感官的快樂,並以之爲最高的追求目標,他就會開始想作奸犯科,在一瞬間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而人們也就很快地嘗到自己所造的苦果,這完全是瘋狂的行爲,但是卻可使一個人對它極度著迷,爲之孤注一擲,冒生命的危險。
如果我們以下述的方式來思考,就不會那麼沈迷于感覺。那就是,把感覺看成是自然法則的結果,沒有「我」的概念存在,感覺也就不會有依附的基礎,也不會將幸福、快樂看成是人生最高的目標,依照這種方式,我們終會放下執著,不會被感覺導入歧途,因爲…
《佛使比丘 內觀捷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