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使比丘 内观捷径▪P10

  ..续本文上一页可以使你更敏锐地觉察名、色这两个名相,彻底地练习这个方法吧!

  如果想觉知五蕴,就必须觉知用来站立的身体部分、站立的方式及姿态,如此就是觉知色蕴。

  此刻如果有任何感觉,例如:痛、疼或任何其它的感觉,就必须立刻觉知它,「受蕴呀、受蕴呀、受蕴呀」。

  如果回忆起过去,即使是想着站立的姿势,也要保持觉知,默念「想蕴呀」。

  如果思考时,要觉知它就是「行蕴呀」,如果有任何事物出现在意识里,例如:影像、味道或任何的外尘等,应该觉知这是「识蕴呀」。觉知时,不要有任何遗漏,也不要脱离了觉知的范围。

  即使处于站立的姿势也可以觉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运作的许多情形。当你敏锐地觉知这些,你很快地就能了解什么是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以上就是所谓的觉知身心五蕴。

  

  观生灭

  现在我们来谈下个步骤。你要更进一步的觉知生灭、生灭。在「法」的语言中,「生」意指「运作」,也就是运作正在生起;「灭」指是就是「停止运作」。坐着时,坐姿就「产生」了;站着时,站姿就「产生」了。当姿势改变时,可以说某个姿势「灭」了。从粗的层次来说,可以先觉知站姿的「生」,然后觉知站姿的「灭」;当生起一个站姿时,可以默念「生呀、生呀」。而当不再采取站姿时,应该先感觉动作的停止,「灭呀、灭呀」这是粗的觉知姿势的方式。

  更深而微细的层次就是觉知身体、感官所缘及事物生起的点。然后可以对自己说:这个、那个生起了。在觉知色蕴时,你可以观察色身的运作;觉知站立的姿势时,也可以观察身体的动作,这叫做「所造色」;你也可以觉知构成姿势的肌肉和皮肤,这也是觉知身体的运作过程,这种物质元素源于「大种色」,也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造色」是指姿势的外观及行为,不论它是明显的色身,或只是隐而不现象。它们都是色法。当心觉知色法时,可以默念「色呀」,而觉知到色法的肭_时,则默念「生呀」;观察它消失时,就说「灭呀」。当有任何感觉产生时,也说「生呀」,当感觉消失时,则默念「灭呀」。

  如果没有真正体验到这些情况,不要开口念这些词,一定要先清楚地觉知到之后才说「生呀」或「灭呀」,你要知道,这可不是朗诵书本,要确实感觉到才念。当想蕴生起时,默念「生呀」,而当它消失时,则念「灭呀」;当行蕴产生、消失或识蕴产生、消失时,也是同样说「生呀、灭呀」。不要只是念诵这些词,也不要还没体验到时说,在你念这些词时之前,心是要清清楚楚的,而且只是默念,不用大声说出来。「呀」表示一种正在产生的觉知力,一种正产生的觉知力。

  

  观无常

  下一步是观无常东西。已经存在的,下一刻可能会消失,这就是无常呀、无常呀;这个姿势现在如此,待会儿就不是这样了,这也是无常呀、无常呀;现在的感觉也是一样,过一阵子就消失了,这是无常呀。你必须实际体会无常,甚至感觉自己本身也是有生有灭的。至于想蕴,有时我们想起这个、那个,稍候可能又忘记了,这就是无常。应该尽量看清楚无常,然后对自己说「无常呀」,这么做是为了观身、心两者,也是为了观色、受、想、行、识等五蕴。

  现在你已经知道,要以觉知的心,或细密、成熟、纯净和平静的心来做事,唯有以这样的心做事,才能将事情做好,如果你能办好事情,可以说是个细密、成熟、纯净及平静的人。当你觉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时,就是正在观察「无常呀」,要不断地告诉自己:「无常呀、无常呀、无常呀」。为使大家便于了解,选择一个对你来说最短而且最容易鲔解的表达方式,如果你喜欢「无常」这个词,可以说「无常呀」;但是如果比较喜欢巴利语的「阿尼恰」(aniccam),你也可以说「阿尼恰呀」(aniccam-ya)。

  

  观无我

  接下来是观无我。每个外尘都应视为过眼云烟,它就是这样而已,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所谓的「我」、「有情」或「人」的存在。

  例如觉知呼吸时,就会知道呼吸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它随着自然法则运作,就是这样而已,没有一个会呼吸的「有情」、「人」存在。世尊曾说:呼吸是自然的一个要素,如此而已,既没有什么「有情」,也没有「人」的存在。它的本质说来话长,但只要能觉知没有一个「我」,「无我呀」就够了,「无我呀、无我呀」。如果是从觉知气息的长短开始,也能以觉知无我结束;如果感觉生起,你也会知道它是个过眼云烟的事件,它只是一个依循自然法则生起的感觉,没有什么「人」或「有情」存在。

  让我们更详尽地了解无我。这事说来话长,也很难觉知所有的事情,但可选择简短的句子来进行觉知,如「没有『我』呀、没有『人』呀、『无我』呀」。你可以依此步骤,觉知无常及身心五蕴,也可以从每个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中观察无我,现在以观无我取代观无常,你可以见到无我,「无我呀B无我呀」。

  当你站立时,要将站立视为自然的产物,没有一个「我」在站立,没有一个「站立者」,它只是自然存在的一种姿势,无我呀、无我呀,你也可以用巴利语来说「阿那塔呀」(anatta-ya)。

  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如实地去感觉。你必须要实际地去觉知、感受到没有一个「有情」、「人」或「自我」存在,只有站着的姿势,它是自然存在的,是随着缘起法则运作的,就只是这样。没有「我」、「人」、「有情」、「生命」或「灵魂」在站立,最根本的是只有依照自然而生的站姿,它是自然元素,是依照自然法则而有的站姿,没有一个实体,没有「自我」,也没有「人」的存在。一旦你觉知到这样的情形,就可以说:「没有『我』呀、没有『我』呀、没有『我』呀」,没错,这就是觉知无我的方法。

  总而言之,没有一个「站立者」。你正站着,要观察没有什么「人」站着,如果你不了解这点,听到这样的话,会误以为这是疯人疯语,甚至会觉得此话是有恶意的。是的,如果不了解,可能会大叫「这简直是疯了」!但是,现在你正在感受、觉知每个姿势,发现一切事物都随着自然法而生起,特别是依照缘起法而渐渐地产生。当你在观察到站立的姿势时,例如:站呀、站呀,在其中怎么可能会有个实体或「人」?如果有个感受生起,你就要转而觉知感受,受呀,就是这样,那就是所有的了呀!受呀、想呀,没有什么「人」在运作着受、想、行和识。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精进修行呢?因为要观见色、受、想、行、识等身心五蕴的真相,一旦发现了,就去觉知它们。最后的结果将会是:「哦!这是依照缘起法而自然生成的,依照此方式而运作的,我们称之为『色』、『受』、『想』、『行』、『识』」,或要怎么称呼它们都可以。以上就是观无我的方法。

  

  观放下

  现在我们进一步地来观放下。要放下什么呢?要放下执着,从无明颠倒所生的执着中解脱出来。无明增长我执,无明增长这是我、我自己、我的感受、我的思考、我的行、我对某种外尘的感受、我的感官所缘等执着,这实在是无明,这种执着产生了「我」的感觉。

  由于你们仔细分析自己,并将它分成许多小部分,你将会看到没有「我」的存在。这是真正的命中要害,经由此方法将能放下我执,也将从愚蠢的执着中解脱出来。即使只是稍微地放下,只要觉知到它就默念「放下呀、放下呀」,这就叫做「离欲」(Viraga),即「放下执着」,放下呀、放下呀,告诉自己「我的执着正在松脱呀」,无论如何,要注意别让执着再度生起,别让「自我」的感觉再生起,千万避免使用含有「我」或「我所有」的字眼,这么做是为使你能见到一切只是自然的现象罢了,然后你将不会再执着某物是「我」或「我所有」。

  经过若干程度的分析之后,曾经愚笨地执着一切并因此和别人争执的你,会发现事实上「我」并不存在,种种感受根本不能构成一个「我」。

  告诉你吧!感受是最邪恶的事,它是执着的根本。而省察自己,你将会发现感觉是执着的根本。例如:这是快乐,那是痛苦……这是美的,那是不美的……这是可口的,那是不可口的……,总是存在着喜与恶的二元对立主义。因此,当感觉生起时,要去觉知它。当学会去分析比较不同的感觉之后,就会发现它们通通都是一样的,它们不是苦就是乐。它们从那里来的呢?无论它们从那里来,它们都是苦的根源,也同样是爱染与执着的所在。我们会渴望并执着快乐,而拒绝痛苦的感觉并视之为仇敌,这就是萌生「自我」的所在,也是产生「自我」和「他人」、「我这边」和「他那边」、「朋友」和「敌人」的根源。

  感觉可以随处生起,因为它们源于苦、乐两种因素,而这两种因素就是所有问题的所在,如果没有苦、乐这两种因素,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人可以愚痴地、安静地活着,不扮演任何角色,但只要苦、乐的感觉一出现,趋乐避苦的执着就会蠢蠢欲动。

  说的更深入一些,当今世界到处充斥着许多的伤害与怨恨,原因在于犯罪者被性欲及感官刺激的感受所操控,这些全都是短暂一现之快乐的情绪化疯狂行为,如果有人执着这些感官的快乐,并以之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他就会开始想作奸犯科,在一瞬间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而人们也就很快地尝到自己所造的苦果,这完全是疯狂的行为,但是却可使一个人对它极度着迷,为之孤注一掷,冒生命的危险。

  如果我们以下述的方式来思考,就不会那么沉迷于感觉。那就是,把感觉看成是自然法则的结果,没有「我」的概念存在,感觉也就不会有依附的基础,也不会将幸福、快乐看成是人生最高的目标,依照这种方式,我们终会放下执着,不会被感觉导入歧途,因为…

《佛使比丘 内观捷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我」的危险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