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使比丘 內觀捷徑▪P5

  ..續本文上一頁「呀」,它隨著覺知心發出聲音,保持覺知而且自然地說「進呀」、 「出呀」,念它時不覺得緊張,這就是覺知的「呀」,在每次出息、入息的當下,清楚地感受它,就不是無明的「呀」。

  第叁種是智能的「呀」。當一個人知道呼吸的本質、呼吸與身心運作及呼吸與生滅間的關系之後,就能了知一切都只是因緣所成的,並沒有一個「有情」、一個「人」在感覺或使我們感覺,這是很好的「呀」,是有智能的「呀」,這個「呀」清楚了知只是因緣條件和合,沒有「人」或「我」存在。這是智能的「呀」,這種「呀」是微細、精純、明智且深刻的,就用內觀來念「呀」吧!

  如果我們正在覺知呼吸,「吸進呀」、「呼出呀」,但是如果我們很緊張地想做得很好,是因爲想表現突出或有成就,就會以嚴肅的態度念「呀」,那麼,當我們以這種方式覺知呼吸,念「進呀」、「出呀」,「進呀」、「出呀」時,就只是文字遊戲,而且也因此分心無法保持覺知。

  反之,如果我們清楚覺知呼吸的進出,就會以覺知的方式說出「呀」,我們會柔和地發出「呀」,念念分明地說「吸入呀」、「呼出呀」,除了呼吸外,別無雜念,這就是覺知的「呀」,這還不錯。

  當禅觀到達最後的階段,直到你明了只有呼吸,沒有誰在呼吸時,你將會得到一種洞察力,洞察到你只是自然地吸入和呼出,並沒有「人」的存在,這種就是由智能所産生的「呀」。這個主題十分冗長,但「呀」是很有用而且有意義的,「就是那樣呀」,「沒有『人』呀」。第叁種意義的「呀」是智能的「呀」,是隨著極高的洞察力而來的。

  第一種「呀」是無明的「呀」,這種「呀」是隨著大衆的流行,人雲亦雲,而如果抱著較嚴肅的態度說「呀」,聽起來就顯得很笨拙;第二種是覺知的「呀」,是覺知外塵後發出的聲音;第叁種是覺悟的「呀」,此時已經清楚地知道沒有「我」或「無我」的本質,每個動作都只是依照自然、緣起的法則而生起,就是這樣,這就是智能的「呀」,在「呀」的聲音中蘊藏著圓滿的覺知與洞察力。

  再說一次,第一種「呀」是笨拙而盲從的「呀」,只是個耍嘴皮的念法,第二種「呀」是覺知的「呀」,第叁種「呀」則是圓滿智能的「呀」。以上是對「呀」這個主題的說明。

  我發現很多人拙于使用「呀」,如此將無法從中獲得益處,那種用法並不恰當,也不如法。

  斷除禅修當下生起的障礙

  [對治妄念]

  現在要談到禅修須知的問題,也是你們必須知道的課題。當我們觀察某一外塵時,問題可能就會隨之産生,譬如觀呼吸時,可能會有雜念的幹擾,這雜念生起的幹擾,也就是心跑掉了。心被新的外塵所吸引,這也可以說被某種外塵所幹擾,這裏說的外塵可能是個念頭,或是五根中的任何一根與外塵的接觸,或突如其來的聲音,或只是有人走過的聲音等,這些都會同時幹擾我們的禅修。當新的外塵拉走我們的注意力時,我們要很有智能地觀照它,然後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外塵並不重要,全然地放下它們。

  禅修時如果我們聽到突如其來的噪音,不要驚慌,也不要動搖心念。只要確認:「那是噪音」即可,而它不久就會消失,我們的心也會回到覺知呼吸上。假如禅觀時,想起往事及自己所愛或所恨的人等,也可以觀察這些雜念直到它們消失爲止,然後雜念就會消失。然而,觀照雜念要觀到什麼程度呢?我們應該知道心念終究會消失,也應該知道這些雜念就是幹擾,如此,雜念就會漸漸地瓦解,而我們則再度回到禅修上,回到我們分心、出軌的那個點上,重新再出發。

  因此,無論是人、事、物或精疲力盡、疼痛等的幹擾,我們都應該面對它,直到它完全消失爲止,然後我們再度開始修習覺知力。如果還有什麼問題,我稍後再說明。

  總之,我們應該歡迎禅修中的幹擾,我們應徹底地觀照這些幹擾,直到它們消失爲止,這些幹擾不會延續太久,因爲它們只是極微小的事,它們終究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花點時間處理後,我們就可以再回到原來禅觀的對象上,再次如法地覺知所選定的外塵。

  [噪音的處理]

  現在又出現一個障礙,那就是噪音。某些無知的禅修指導者深受外界聲音的幹擾,因此費盡心思地去找那些製造噪音的人。但我想告訴你們的是,即使在噪音之中也能禅修,你必須迫使心去觀察所選擇的外塵,而不去理會其它的外塵。

  舉例來說,好比我們坐火車,車廂內擠滿了乘客,鐵軌又不斷地嘎嘎作響,在此情況下,你依然可以禅修,覺知呼吸的進出。在你回家的路上試試看,不論在普吉(Phuket)或其它地方,你可以在從曼谷回猜耶縣(Chaiya)的路上做做看,不管多吵雜或多擁擠都沒關系。

  如果你家緊鄰碾米廠,而碾米廠又不停地工作,當你禅修時,可能一點也聽不到其它的吵雜聲,你只會聽到自己呼吸進出的聲音。如果你家正位于車水馬龍的路旁,就隨它去,你一樣只專注覺知自己的呼吸就好了。

  寺廟裏也會舉行某些法會,當然,法會也會有許多的吵雜聲,但你依然可以照常禅修;也就是說,即使你正處在舉行法會的道場中,一樣可以禅修,在最吵雜的人潮中仍然可以禅修。

  如果保持正念的意願很強,在收音機或樂器旁也可以禅修,只要真心專注于覺念,即使開著收音機或有一堆小孩在玩鬧,你都不會在意的,即使是大雨傾盆而下或雷電風雨交加也一樣。

  別愚蠢到無法容忍一點兒的噪音,然後就要別人安靜,否則自己就動怒,與人爭執不休。要知道,別人可能會因此反擊你,並打你的腦袋瓜,瑜伽行者如果這麼愛爭吵,可能早就被打死了。

  當我參觀印度阿育王寺時,我看到幾位在家的瑜伽行者在寺後的岩石旁禅修。他們相當獨特,從夜間禅坐到白天,雖然,那裏有許多遊客來來往往,衣袖不斷拂過他們的頭,他們卻完全不覺得被幹擾。他們不是乞丐,也不討錢,你知道乞丐會在他們面前放一塊布,他們是真正的瑜伽行者,而且是在家人,即使在人群中他們也能禅修,此情此景讓我感到慚愧不已,因爲我常埋怨這、埋怨那,無法安穩地坐著。那時我才明白,只有意志力真的很堅強的人,才能做到這番境地。

  所以別埋怨吵雜聲,不要愚癡地只想如何改變外在的世界,而不調伏自己的心念,把心念調伏了,外在也就會安頓就序,好好調伏自己的心念吧!那麼即使站在引擎旁邊,住在碾米廠隔壁也聽不到吵雜聲。坐火車時,合上眼禅修吧,不需要讓別人知道你正在做什麼,也許他會以爲你在睡覺,那也無妨,這樣一來,就不再有任何障礙困擾我們,那些會造成幹擾的也無法幹擾。即使你在禅修中有幹擾出現,你的自製力也不會被破壞,而且你將明白如何處理幹擾的問題,而幹擾也會消失,你也能再重新開始禅修。

  內觀快捷方式修法的原則

  我在此所解說的都是基本原則,是你們必須知道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隨時隨地都可以用,你們可以根據這個原則及前面所說的步驟修行,也可以覺知你們想覺知的對象,重點在于你要觀照,才能了解它的本質。你應該學習去分析它的「色」與「心」的行相,也要了知五蘊生滅、無常及無我的本質,然後你將體會到執著漸漸消失,直到完全息滅爲止,你只需要將無常看個夠,然後一切隨順自然,就會生出離欲的感覺,最後不再有任何執著。

  這就是所謂的「快捷方式法門」。雖然是「快捷方式」,我們也討論了一個小時之久,如果要說得更簡短,只說一個字的話,那就只能用在特殊個案的偶發事件上。舉例來說,傳說有個人去頂禮世尊,世尊只對他開示幾句話,他就開悟了。這也就是說此人已經准備好了,在他心中已經萬事具備,猶如飽滿的果實只等瓜熟蒂落般,輕輕一碰就掉落了。他已嘗盡人生百味,遍曆許多的生滅和得失,也走過了二元對立的兩個極端,由于經曆了這麼多,使他接近成熟圓滿的境界,所以只需稍微提醒,他就開悟了。

  這類即將圓滿的人,並沒有經曆快捷方式法門,他的修法已超越快捷方式,只聽世尊幾句開示隨即開悟,這意指他的心智雖未成熟,但已將成熟。

  注意啊!快捷方式不是要將一心專注發展成禅定,當一心專注到達某種程度,我們就可以開始觀照外塵。我們選擇覺知呼吸,覺知呼吸的特相及其生滅、無常和無我的狀態,加上呼吸時生起五蘊中的任何一蘊。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受蘊,如果你能于受蘊中徹見無常,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爲每件事物都會呈顯在感受上。當愛一個人時會瘋狂地愛;恨一個人時則咬牙切齒,因此,如果你能在受蘊中覺察到無常或無我,那麼一切塵埃終將落盡,你也可以經由修習此法放下執著,這也就是稱它爲快捷方式的原因。快捷方式法門包含二到叁個步驟:修習專注力到達某種程度;觀照呼吸直到體解無常;然後一切塵埃會自行落盡,這就是所謂的「快捷方式」。

  如果不是修習快捷方式法門而是根據整套覺知呼吸的方法,就必須修四念處。每一個念處有四個步驟,所以四念處共有十六個步驟,這是個很嚴格的過程,而且每個步驟都有許多特別的問題,這是完整的修觀方法,你必須去觀心念變化的每個過程,學著控製心念變化的每個過程。捷徑法門不需要去觀第叁念處的心念處,但是想成爲一個完美的瑜伽行者或定慧具足的阿羅漢,就必須修習所有的步驟。而一個聰明或上根器的人,他真的很聰明,會選擇較簡便、有效的方法修完所有的步驟,在很短時間內有效地修完四念處。但是我們應該不是那種根器的人,沒有那麼聰明,現在還笨拙、緩慢地爬行在修行道上,無法修習所有的步驟,因此必須找個適合我們根機的方式修習,對我們而言,快捷方式法門就夠了,我們才不會因修習完整系統的繁難而感到羞愧或精神崩潰。

  我們會迅速地長養正念(sati)…

《佛使比丘 內觀捷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我」的危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