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呀」,它随着觉知心发出声音,保持觉知而且自然地说「进呀」、 「出呀」,念它时不觉得紧张,这就是觉知的「呀」,在每次出息、入息的当下,清楚地感受它,就不是无明的「呀」。
第三种是智能的「呀」。当一个人知道呼吸的本质、呼吸与身心运作及呼吸与生灭间的关系之后,就能了知一切都只是因缘所成的,并没有一个「有情」、一个「人」在感觉或使我们感觉,这是很好的「呀」,是有智能的「呀」,这个「呀」清楚了知只是因缘条件和合,没有「人」或「我」存在。这是智能的「呀」,这种「呀」是微细、精纯、明智且深刻的,就用内观来念「呀」吧!
如果我们正在觉知呼吸,「吸进呀」、「呼出呀」,但是如果我们很紧张地想做得很好,是因为想表现突出或有成就,就会以严肃的态度念「呀」,那么,当我们以这种方式觉知呼吸,念「进呀」、「出呀」,「进呀」、「出呀」时,就只是文字游戏,而且也因此分心无法保持觉知。
反之,如果我们清楚觉知呼吸的进出,就会以觉知的方式说出「呀」,我们会柔和地发出「呀」,念念分明地说「吸入呀」、「呼出呀」,除了呼吸外,别无杂念,这就是觉知的「呀」,这还不错。
当禅观到达最后的阶段,直到你明了只有呼吸,没有谁在呼吸时,你将会得到一种洞察力,洞察到你只是自然地吸入和呼出,并没有「人」的存在,这种就是由智能所产生的「呀」。这个主题十分冗长,但「呀」是很有用而且有意义的,「就是那样呀」,「没有『人』呀」。第三种意义的「呀」是智能的「呀」,是随着极高的洞察力而来的。
第一种「呀」是无明的「呀」,这种「呀」是随着大众的流行,人云亦云,而如果抱着较严肃的态度说「呀」,听起来就显得很笨拙;第二种是觉知的「呀」,是觉知外尘后发出的声音;第三种是觉悟的「呀」,此时已经清楚地知道没有「我」或「无我」的本质,每个动作都只是依照自然、缘起的法则而生起,就是这样,这就是智能的「呀」,在「呀」的声音中蕴藏着圆满的觉知与洞察力。
再说一次,第一种「呀」是笨拙而盲从的「呀」,只是个耍嘴皮的念法,第二种「呀」是觉知的「呀」,第三种「呀」则是圆满智能的「呀」。以上是对「呀」这个主题的说明。
我发现很多人拙于使用「呀」,如此将无法从中获得益处,那种用法并不恰当,也不如法。
断除禅修当下生起的障碍
[对治妄念]
现在要谈到禅修须知的问题,也是你们必须知道的课题。当我们观察某一外尘时,问题可能就会随之产生,譬如观呼吸时,可能会有杂念的干扰,这杂念生起的干扰,也就是心跑掉了。心被新的外尘所吸引,这也可以说被某种外尘所干扰,这里说的外尘可能是个念头,或是五根中的任何一根与外尘的接触,或突如其来的声音,或只是有人走过的声音等,这些都会同时干扰我们的禅修。当新的外尘拉走我们的注意力时,我们要很有智能地观照它,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外尘并不重要,全然地放下它们。
禅修时如果我们听到突如其来的噪音,不要惊慌,也不要动摇心念。只要确认:「那是噪音」即可,而它不久就会消失,我们的心也会回到觉知呼吸上。假如禅观时,想起往事及自己所爱或所恨的人等,也可以观察这些杂念直到它们消失为止,然后杂念就会消失。然而,观照杂念要观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应该知道心念终究会消失,也应该知道这些杂念就是干扰,如此,杂念就会渐渐地瓦解,而我们则再度回到禅修上,回到我们分心、出轨的那个点上,重新再出发。
因此,无论是人、事、物或精疲力尽、疼痛等的干扰,我们都应该面对它,直到它完全消失为止,然后我们再度开始修习觉知力。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稍后再说明。
总之,我们应该欢迎禅修中的干扰,我们应彻底地观照这些干扰,直到它们消失为止,这些干扰不会延续太久,因为它们只是极微小的事,它们终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花点时间处理后,我们就可以再回到原来禅观的对象上,再次如法地觉知所选定的外尘。
[噪音的处理]
现在又出现一个障碍,那就是噪音。某些无知的禅修指导者深受外界声音的干扰,因此费尽心思地去找那些制造噪音的人。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即使在噪音之中也能禅修,你必须迫使心去观察所选择的外尘,而不去理会其它的外尘。
举例来说,好比我们坐火车,车厢内挤满了乘客,铁轨又不断地嘎嘎作响,在此情况下,你依然可以禅修,觉知呼吸的进出。在你回家的路上试试看,不论在普吉(Phuket)或其它地方,你可以在从曼谷回猜耶县(Chaiya)的路上做做看,不管多吵杂或多拥挤都没关系。
如果你家紧邻碾米厂,而碾米厂又不停地工作,当你禅修时,可能一点也听不到其它的吵杂声,你只会听到自己呼吸进出的声音。如果你家正位于车水马龙的路旁,就随它去,你一样只专注觉知自己的呼吸就好了。
寺庙里也会举行某些法会,当然,法会也会有许多的吵杂声,但你依然可以照常禅修;也就是说,即使你正处在举行法会的道场中,一样可以禅修,在最吵杂的人潮中仍然可以禅修。
如果保持正念的意愿很强,在收音机或乐器旁也可以禅修,只要真心专注于觉念,即使开着收音机或有一堆小孩在玩闹,你都不会在意的,即使是大雨倾盆而下或雷电风雨交加也一样。
别愚蠢到无法容忍一点儿的噪音,然后就要别人安静,否则自己就动怒,与人争执不休。要知道,别人可能会因此反击你,并打你的脑袋瓜,瑜伽行者如果这么爱争吵,可能早就被打死了。
当我参观印度阿育王寺时,我看到几位在家的瑜伽行者在寺后的岩石旁禅修。他们相当独特,从夜间禅坐到白天,虽然,那里有许多游客来来往往,衣袖不断拂过他们的头,他们却完全不觉得被干扰。他们不是乞丐,也不讨钱,你知道乞丐会在他们面前放一块布,他们是真正的瑜伽行者,而且是在家人,即使在人群中他们也能禅修,此情此景让我感到惭愧不已,因为我常埋怨这、埋怨那,无法安稳地坐着。那时我才明白,只有意志力真的很坚强的人,才能做到这番境地。
所以别埋怨吵杂声,不要愚痴地只想如何改变外在的世界,而不调伏自己的心念,把心念调伏了,外在也就会安顿就序,好好调伏自己的心念吧!那么即使站在引擎旁边,住在碾米厂隔壁也听不到吵杂声。坐火车时,合上眼禅修吧,不需要让别人知道你正在做什么,也许他会以为你在睡觉,那也无妨,这样一来,就不再有任何障碍困扰我们,那些会造成干扰的也无法干扰。即使你在禅修中有干扰出现,你的自制力也不会被破坏,而且你将明白如何处理干扰的问题,而干扰也会消失,你也能再重新开始禅修。
内观快捷方式修法的原则
我在此所解说的都是基本原则,是你们必须知道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随时随地都可以用,你们可以根据这个原则及前面所说的步骤修行,也可以觉知你们想觉知的对象,重点在于你要观照,才能了解它的本质。你应该学习去分析它的「色」与「心」的行相,也要了知五蕴生灭、无常及无我的本质,然后你将体会到执着渐渐消失,直到完全息灭为止,你只需要将无常看个够,然后一切随顺自然,就会生出离欲的感觉,最后不再有任何执着。
这就是所谓的「快捷方式法门」。虽然是「快捷方式」,我们也讨论了一个小时之久,如果要说得更简短,只说一个字的话,那就只能用在特殊个案的偶发事件上。举例来说,传说有个人去顶礼世尊,世尊只对他开示几句话,他就开悟了。这也就是说此人已经准备好了,在他心中已经万事具备,犹如饱满的果实只等瓜熟蒂落般,轻轻一碰就掉落了。他已尝尽人生百味,遍历许多的生灭和得失,也走过了二元对立的两个极端,由于经历了这么多,使他接近成熟圆满的境界,所以只需稍微提醒,他就开悟了。
这类即将圆满的人,并没有经历快捷方式法门,他的修法已超越快捷方式,只听世尊几句开示随即开悟,这意指他的心智虽未成熟,但已将成熟。
注意啊!快捷方式不是要将一心专注发展成禅定,当一心专注到达某种程度,我们就可以开始观照外尘。我们选择觉知呼吸,觉知呼吸的特相及其生灭、无常和无我的状态,加上呼吸时生起五蕴中的任何一蕴。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受蕴,如果你能于受蕴中彻见无常,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每件事物都会呈显在感受上。当爱一个人时会疯狂地爱;恨一个人时则咬牙切齿,因此,如果你能在受蕴中觉察到无常或无我,那么一切尘埃终将落尽,你也可以经由修习此法放下执着,这也就是称它为快捷方式的原因。快捷方式法门包含二到三个步骤:修习专注力到达某种程度;观照呼吸直到体解无常;然后一切尘埃会自行落尽,这就是所谓的「快捷方式」。
如果不是修习快捷方式法门而是根据整套觉知呼吸的方法,就必须修四念处。每一个念处有四个步骤,所以四念处共有十六个步骤,这是个很严格的过程,而且每个步骤都有许多特别的问题,这是完整的修观方法,你必须去观心念变化的每个过程,学着控制心念变化的每个过程。捷径法门不需要去观第三念处的心念处,但是想成为一个完美的瑜伽行者或定慧具足的阿罗汉,就必须修习所有的步骤。而一个聪明或上根器的人,他真的很聪明,会选择较简便、有效的方法修完所有的步骤,在很短时间内有效地修完四念处。但是我们应该不是那种根器的人,没有那么聪明,现在还笨拙、缓慢地爬行在修行道上,无法修习所有的步骤,因此必须找个适合我们根机的方式修习,对我们而言,快捷方式法门就够了,我们才不会因修习完整系统的繁难而感到羞愧或精神崩溃。
我们会迅速地长养正念(sati)…
《佛使比丘 内观捷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