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使比丘 內觀捷徑▪P9

  ..續本文上一頁這就是幸福、快樂的感覺,是一種超越一般人所感受的,更高的幸福與快樂。

  因此,我們應該以正念和覺知的方式做事,就會有一切都沒有問題的感覺。泰國人很少用這種語詞,但是講英語的人有說「沒問題、沒問題」的習慣,也許一天中還超過十次,雖說「一切都沒有問題」,但不知道是否真的一切都沒有問題,但「一切都沒問題」的確是最好的表達方式。如果我們具足正念和覺知力,同時也覺知「一切都沒有問題」的感覺,那麼我們真的會很快樂 。

  這是觀照行走的另一個好處,它有宗教及佛法方面的特殊好處,也就是它能根絕罪源、利益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種會萌生快樂的方式來行走,也可以學習在任何一種姿勢中都能保持愉快,行走時謹記「一切都沒有問題」這句話,不論走到寺院,走回家或走到任何地方,就會覺得一切都沒有問題,一切都很愉快。因此,距離不是問題,因爲你覺得一切都沒有問題,一切事務對你而言,都是很有利的,即使無法到達涅槃彼岸,你已經從行走的修習中獲得許多利益了。所以,要好好的專心覺知行走,要把它做好,依循我所說的去覺知行走。雖說它是一種宗教行爲,但走出佛寺,處于一般人之中時,只要能覺知到每件正在做的事,你就會發現一切都沒有問題,如果能這麼做,就可以說已經嘗到了法果的真味,正朝向涅槃的境地,無論是什麼姿勢,都會覺得一切都沒問題。

  我建議並提供你們這個訊息:希望你覺得一切都沒有問題,在一舉一動中都這麼練習,不論是行、住、坐、臥、吃喝、沐浴、上廁所、洗碗筷或拖地板等。無論做什麼,都請保持一切都沒有問題的感覺去做,如此一來,將無時無刻不在快樂中。當你擁有正念或覺知力時,就能確

  定一切都沒問題。你可以將動作分成幾個部分覺知,你會發現這麼坐是對的;這麼舉腳是正確的;那麼走是對的;這麼做或做任何事都是對的,因爲有正念就不再有什麼錯誤的事了。

   讓我們擁有一個新生命吧!現在我們再回到原來的重點:要使心具足完全的正念,完全且微細的正念,才能感受到一切都沒問題。來到佛寺是對的,抱著一切都沒有問題的心境走到佛寺來,一路上都是愉快的感覺。沒錯,來到佛寺是對的,你做了必須做的事,然後回家。回家也是對的,在家裏也是一切都沒有問題,無論你必須做什麼:吃、沐浴、上廁所等都能將每件事做好。在廚房時,不論要挑柴火、生火、煮飯、

  把鍋放在爐上,等它煮熟等,一切都沒有問題。切記一切都沒有問題,你就會快樂了。

  「正確」(right)這個詞的衍生義,是指開悟最正確的八個條件──(八正道),佛陀肯定只有這八個條件──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

  當你依此步驟修定和修觀時,將能完成八正道,如果你不了解,以後可以向我反應。你看,當你練習舉起呀,向前移動呀,觸地呀……時,就會了知你正在正確地行持八正道。首先,因爲沒有做錯,你真的具足了正見、正思、正語,然後修沒有錯誤的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而這些構成了無上內涵、境界和規模的八正道,它能使苦滅盡,並自動地將苦息滅。

  關于行走的修持法。首先,我提到了正規的覺知行走的方式;其次是寺廟外的行走方式,也就是不像正規的方式分成幾個步驟來觀察行走,如果你走得好,走得對,也能得到相同且令人滿意的結果,而且任何姿勢都是一樣。這裏有二種意義:其一是與宗教和涅槃有關,另一個是與居家生活有關。不論是行、住、坐、臥、吃喝、上廁所、沐浴或任何姿勢,請以正確的方式做它,努力把它做好,直到覺得這麼做很自然,這麼想很自然,這些是屬于科學的範圍,也是自然的本質。然後你就會了知,若能如此把持心念,或以此方式訓練自己身體的行爲,那麼所具備的就只是正確無誤的行爲,而沒有任何令人不悅的事。

  當一個人看著自己時,就會明白一切都沒有問題……一切都沒有問題…….一切都沒問題。我們應該在佛教徒的心裏及佛教的文化裏,建立這樣的表達方式,當我們看見一切真的都沒問題,才會大喊「一切都沒有問題」。說英語的人有這種語言習慣,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一切都沒有問題,事實上他們可能是無知的,但在他們的文化裏有這樣的語言習慣:「一切都沒有問題」,「一切都沒問題」。他們常挂在嘴邊,但卻不一定都是一切真的沒有問題。只要依照佛教徒的生活,我們應該就是正確的而沒問題的。當佛教的文化談到「正確」時,它確實指「正確」的意思,就是依前述的八正道所說的正見等行爲。好了,以上就是人們走路的方式,下次我要逐一說明的是站姿和臥姿。

  現在正是結束談話的適當時機。事實上,我也說完了,可以在此暫停,其它時間留給比丘們念誦經典,藉此激勵、強化你們的禅修力量。

  

  觀站姿

  各位虔誠的法友大家好:

  這次演講是紀念瑪迦撲加節所舉辦的「核子時代的止觀禅修法門」系列演講第五次開示,主題是「觀站姿」,我會重提前章所說的部分內容,當做是觀站姿的基礎,但類似的內容則不再詳細敘述。

  在第叁次開示時已講過覺知呼吸的一般原則,這些原則適用于任何姿勢,可以用來覺知各種感覺、行動和性情,你必須能分析這些動作的特質,這也是本系列每一個主題最基本的核心教義。例如覺知呼吸,必須清楚地感覺呼吸的進出,每次皆默念「吸入呀、呼出呀」。每次都必須默默地告訴自己「吸入呀、呼出呀」,不需要大聲地念出來,只要打從心裏念,用心告訴自己「吸入呀、呼出呀」,真的感受到這種情形時,默念才有用,不只是呼吸的進出,其它你所覺知的對象也是一樣。

  我已經講過行走的姿勢,我們必須學習覺知每個姿勢,如此才能在自己的余生中,隨時保持覺知而不中斷。每天我們都做許多種動作,主要有行、住、坐、臥的姿勢,另外還有較瑣碎的姿勢,如伸腿、彎身、往前後看、吃喝、沐浴、上廁所、擦桌椅、拖地板等動作。無論做什麼,都要以最完全的覺知力來做事,每次做事時,就告訴自己正在做什麼。上一次我將行走的動作講得很詳細,心中回想一下上次開示的內容,如此將有助于你應用這些觀念了解來本次開示的內容。

  行走的修觀比其它姿勢還來得重要,如果能正確地專注于走路,將可以得到比其它姿勢更好的內觀智能,這種智能不但清楚、穩固而且精密。你必須以特別敏銳的專注力來覺知行走,由于需要有極佳的敏銳力,因此會産生更深入、更堅固的覺知力,所以我才會說應該好好專注于行走。

  今天我的身體狀況不太好,不能像以前那樣得講太久。所以今天有關站姿的部分,只能做個簡短的說明,但該說的我一定會說,不會略過該講的部分,你們要專心地聽,講完之後,會放一些相關的錄音帶給你們聽。

  

  觀站的種種姿勢

  你們必須了解,站姿和其它姿勢也是相互關連的。例如現在坐著,但也可能變換成站的姿勢。在這轉換點上,必須有很好的正念或覺知力告訴自己正在更換姿勢,姿勢即將變換,姿勢即將變換,將從坐姿開始轉成站姿,然後才開始轉換姿勢,此時,我們轉換姿勢的動作要緩慢、漸進,必須了了分明每一個動作的變化。

  假如你現在坐著,然後想改變成站立的姿勢。首先,你必須告訴自己,先清楚覺知現在坐著的感覺。可以默念:「坐呀、坐呀、坐呀」,必須清楚自己正坐著,然後再站起來,感覺要站起來時默念「起身呀、起身呀」,一直持續下去,不要停止,「起身呀、起身呀、起身呀」一直默念到身體完全站直爲止,最後告訴自己「站呀、站呀、站呀」。

  如果你有其它細項的姿勢,如雙手交叉在胸前,也要感覺到雙手正交叉:「交叉呀、交叉呀、交叉呀」,自始至終都要保持覺知。

  假如現在你正在行走,想從走的姿勢換到站的姿勢,你必須感覺到自己正在行走,「走呀、走呀」,保持覺知,繼續覺知「右腳呀、左腳呀」,然後是「右腳停呀、左腳停呀」,接著是雙腳站著不動,這是由行走到停下來的方法。這些動作完成之後,可以繼續感覺站立的姿勢「站呀、站呀」,由于這還是屬于粗層次的覺知,你可以先只覺知站立的姿勢,「站呀、站呀」,如果想知道得更微細,可以去覺知伸直身體的感覺,或放松身體的感覺,當身體完全停住時,可以默念「站呀、站呀」。

  站著時,如果有只腳特別放松地站著的,那就要覺知這只放松的腳,「放松呀」,站著時也可以覺知呼吸:「吸入呀、呼出呀」。在第叁次演講時曾提到有個原則,那就是如果有外塵或感受幹擾了覺知,你就應該先覺知這些幹擾,即使感覺到身體傾斜或歪了等,自己也應該保持覺知,直到傾斜感消失,再回到原來覺知的姿勢上,而此時是觀站立,所以是「站呀、站呀」,這就是覺知站姿。

  當你站著時,應該清楚地覺知禅觀的對象,依照這樣的方式不斷精進,直到你達到最高的法則,而彼時你將感覺到執著被根除了。這聽起來和你從其它教派學到的相當不同,但一開始我就說過,這是針對核子時代所作的演講,因此它是一種快捷方式法門。此快捷方式快速地達到一心專注的境界,然後就可以轉觀無常、苦和無我,無須修證到根本定,只須覺知精要的佛法要義即可。

  

  觀五蘊

  在你觀站姿,「站呀、站呀」時,徹底地觀站立的姿勢一陣子之後,可以繼續觀身心五蘊,也可以依照第叁次演講所說的程序去觀。簡單地說,就是應該清楚地覺知站立的姿勢,而這種覺知是屬于心法,所以要覺知它是「名呀」(nama);但是站立的方式、姿勢和腳等,這些是「色」,當你在感覺色法時,就說「色呀」;感覺到心法時就說「名呀」。

  你應該如前面所說的徹底了別身心五蘊,試著不斷地來回複習,…

《佛使比丘 內觀捷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我」的危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