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位叁身安立明炬論
央尖嘎偉洛卓著
緣宗譯
夏壩活佛講授
頂禮上師文殊:
淨基生死中陰劣鐵質
能淨甚深二次點金劑
淨果清淨叁身大寶位
自在雙運怙主前頂禮
在濁時短暫的一生中,即可依此無上道現證七支和合的雙運身,對此最極甚深的徑中徑——二種次第,我們若欲知道其中的進修情況,那麼,首先對于所淨基基位叁身的安立有一定了解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此處分叁部分解說二種次第道的所淨基——生死中陰叁者的安立情況:
甲一、死亡次第;
甲二、成辦中陰次第;
甲叁、其受生的情況。
死亡次第
甲一、劫初南瞻部洲的人都是具有七種特點的:
一、化生;二、壽數無量年;叁、諸根具足;四、身光流布;五、隨順的相好莊嚴;六、不依段食,受享歡喜食(禅悅);七、以神變遊履虛空。
後由于貪著段食的宿習蘇醒,遂食用粗劣段食,由此食物滓渣變成糞便,排泄處成男女根等。
具有往昔淫愛習氣者又相互貪著,依于邪行,胎中懷孕,由此漸次變成胎生。
胎生有地、水、火、風、脈、明點六界;或者是從父所得骨、髓、精叁者,以及從母所得肉、皮、血叁者,如此六界完備,所以稱瞻部洲人“具胎生六界”。
若是從最初修習無上密咒道,後在濁時短暫的一生中決定成佛的補特伽羅,則一定是具備瞻部洲胎生六界的士夫。在其身上有七萬二千條脈及左右中叁脈,臨終之際,七萬二千條脈中的一切風收攝入左右二脈中,這二脈的風又溶入中脈。中脈上下的風最後融入不壞持命風中而死亡。
不壞持命風是極微細風心一體的一部分,存在于心間脈瓣中脈內,紅白二界交合的匣盒形狀內。
不管身體的哪一部分,除了極微細風外,只要存在少許作爲識依處的風,都不可能死亡。
彼時,五蘊、四界、六處、五境、基位五智這二十五粗分,亦須通過漸次收攝而死亡。
收攝次第者:
初五種色蘊類法爲:色蘊,基位大圓鏡智、地界、眼根、自心續所攝色等五種同時收攝。
它們收攝時各自的征相者:
色蘊收攝的外部征相爲,肢節漸細,身體羸弱無力;
基位時大圓鏡智(眼識)是種同時明顯地現起種種境的識,如鏡現像般,它收攝的外相爲,視物模糊,多有翳障;
地界收攝的外相爲,身體大部分幹癟,諸肢肌肉松馳且有身陷地下的錯覺;眼根收攝的外相爲,雙目無力睜閉;
自續所攝色收攝的外相爲,身體暗淡無光,氣力殆盡。
它們共同的內部征相“如陽焰”,猶如在炎熱的春季或夏季裏,陽光照射在沙地上,産生亮晃晃水流動的景象,。
其後,五種受蘊類法同時失攝。
受蘊收攝的外相爲身識不能感受到屬于根識的苦、樂、舍叁種受心所;
基位時平等性智是指憶念喜憂舍叁者同爲一類受的心識,它收攝的外相爲,無法憶念屬于意識的喜憂舍叁種受心所;
水界收攝的外相爲,唾液、汗水、尿、血、精大多幹枯;
耳根收攝的外相爲,不能聽到內外諸聲;
自心續所攝聲收攝的外相爲,耳內不再産生嗡嗡之聲。
它們的內相說爲“如煙”,如從煙囪中濃煙滾滾而出時,産生青黝黝的景象。
其後,五種想蘊類法同時收攝。想蘊收攝的外相爲,無法憶念父母等親人等的意義;
基位時妙觀察智是指憶念親人等不同名字的心識,它收攝的外相爲不能憶念父母等親人的名字;
火界收攝的外相爲,身體的暖力消失,消化吸收飲食的力量衰竭;
鼻根收攝的收相爲,鼻孔中出現內吸氣時弱、外呼時強且長的呼吸短促狀態;
自心續所攝香收攝的外相爲,鼻不再感受到香臭之味。
它們的內相或稱爲“如螢火蟲”,或稱爲如煙囪所噴濃煙內間或冒出的火星,或炒青稞的鍋底垢上濺出的火星般……有如此的景象産生。
其後,五種行蘊類法同時收攝。
行蘊收攝之外相爲,身體無法作動轉等活動;
基位時成所作智是指憶念世間外在的事情及所需東西等的心識,它收攝的外相是不能憶念任何世間外在的事情及所需東西等;
風界收攝的外相爲,持命風等十種風從各自流動處遷至心間,呼吸斷絕;
舌根收攝的外相爲,舌頭粗短,根部變青色;
自心續所攝味收攝的外相爲,舌無法感受任何六味;
此時身根及觸亦需收攝,其收攝的外相爲,不能感受任何柔軟或粗糙的所觸。它們收攝的內相稱爲“如燈焰”。如酥油燈臨滅之際,火焰躍動的景象。
四大前者攝入後者的情況者,是指收攝前者各自作爲識依處的力量,而後者的力量益發明顯,說爲“前者攝入後者”,並不是四大中的前者壞滅,成爲後者的體性。
所言“地攝入水者”,是指地、風作爲識依處的力量消失後,水、風作爲識依處的力量得到加強,由此前者的力量似乎轉移到後者上面,所以稱爲“地攝入水”,決非一種平常的地攝入一種平常的水中。其它由此類推。
四大收攝後,八十自性分別心、明亮潔白心(明)、增長紅色心(增)、近得黑色心(得)、死光明心如是五種識蘊類法會依次顯現。
八十自性分別心及其風騎二者要在明亮潔白心前收攝,是因爲它與“明亮心”二者在執持方式上不同,並且有著很大的粗細差別,在明亮心時,這樣的粗分心不複存在。
因此八十自性分別心及其風騎在開始要攝入“明亮心”時,有如火焰的現象産生。
其所收攝入的“明亮心”在其正顯現時的相爲,如秋季清淨無翳的夜空中,皎潔的月光灑滿虛空,在此無比淨朗的空靈裏顯出潔白光明的行相。
這樣顯現的原因爲,心間上方左右二脈的一切風從中脈上端進入,由此力量,頂端脈結打開,其中間有從父所得的白色明點,以“哈”字向下的形狀存在,由于具有水的自性,所以向下移動,在到達心間六組左右二脈的脈結上端期間,會産生那樣的現象,並不是從外面顯現月光等的現象。其又被稱爲“明”或“空”。
其後,“明”及其風騎收攝入“增”後,顯現“增”心時,如淨潔的秋空中布滿陽光,顯現出較前更加淨朗空靈的紅色或紅黃現象。
其原因是心間下方左右二脈的一切風從中脈下端進入,由此力量,珍寶及臍部的脈輪結依次松開。在臍部脈輪的中部,有從母所得的紅色明點,以短“阿”的行相存在,它有著火的自性,向上移動到達心間左右二脈所成六組脈結的下端期間,産生那樣的現象,並非從外面現出日光等現象。其又被稱爲“明增”及“極空”。
其後“增”及其風騎收攝入“近得”,在“近得”的前段部分時,如清淨的秋空被黑暗籠罩般,顯現出空靈黑暗的現象,是因爲中脈內上下風攝入心間中脈。由此力量六組心間左右脈結松開,上面的白色明點下降,下面的紅色明點上升,在心間中脈內,進入如匣式的紅白不壞明點(注:分五部分:極微細風心、紅白界淨分、真如性)內而相遇,因此産生那樣的現象,並非從外面顯現出黑暗等的現象。其又被稱爲“近得”及“大空”。
“近得”的前段部分及境象生起後,“近得”後段部分不能憶念任何境,如昏迷般,茫然無知。
然後,從極微細風心中遮止任何暫時産生的一切風心,在本初即有的極微細風心的念覺未蘇醒期間,即是“無念近得”後段的到來,其後極微細風心之念覺蘇醒,則“死光明”顯現。
“明亮”的定義爲,在分別心湧動及收攝期間産生,如月光遍照的清淨秋空,呈現爲空靈皎潔明亮的現象,除此之外,沒有呈現其它的任何粗分二現,是這樣的一種意識。
“明增”的定義爲,在分別心湧動及收攝期間産生,如日光遍照的清淨秋空,呈現爲空靈紅彤彤的現象,除此之外,沒有呈現其它任何的粗分二現,是這樣的一種意識。
“明得”的定義爲,在分別心湧動及收攝期間産生,如黑暗籠罩的清淨秋空,呈現爲空靈黑黝的現象,除此之外,沒有呈現其它任何的粗分二現,是這樣的一種意識。
“近得”收攝入“光明”,“光明”顯現時,從無念的“近得”後段部分醒覺過來,沒有任何絲毫的粗分二現,如清淨的秋空,沒有月光、日光、黑暗的夾雜,如黎明虛空的本來顔色,極爲淨朗空靈的現象呈現出來,就像一種現證空性的等引境界。
這樣呈現的原因,是由于紅白二明點收攝入不壞紅白明點,中脈內的一切風亦收攝入極微細持命風中,由此本初極微細風心現前,從而産生那樣的現象,並不是外在的空靈虛空。其又被稱爲“死光明”及“一切空”,即真正的死亡。亦被稱爲“基位法身”,那種空靈被稱爲“基位自性身”,有彼境的心被稱爲“基位智慧法身”。
在死光明的境界裏,凡庸之人住叁晝夜之久,然後紅白界的征相出現。
據說若由于疾病耗身太甚,任經過多少晝夜,亦有可能不會出現紅白界的征相。瑜伽士由其本身證悟高低的原因,光明與法身和合後安住其中,則天數的多少就不一定了。
“明”、“增”、“得”叁者及“光明”的收攝道理,亦是在遮除前者的力量之後,後者益發增強,而稱爲“前者攝入後者”,並非前者轉成後者的自性。
以“秋空”爲喻者,由于夏雨淨除懸浮于空中的微塵後,並且又沒有纖毫雲翳的障蔽,在這兩種狀態下,出現極爲淨朗的天氣多半是發生在秋季,所以取喻“秋空”。
猶如虛空是僅遮止觸礙性後的空靈境界,而四種空亦是在心目…
《基位叁身安立明炬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