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位三身安立明炬论
央尖嘎伟洛卓著
缘宗译
夏坝活佛讲授
顶礼上师文殊:
净基生死中阴劣铁质
能净甚深二次点金剂
净果清净三身大宝位
自在双运怙主前顶礼
在浊时短暂的一生中,即可依此无上道现证七支和合的双运身,对此最极甚深的径中径——二种次第,我们若欲知道其中的进修情况,那么,首先对于所净基基位三身的安立有一定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此处分三部分解说二种次第道的所净基——生死中阴三者的安立情况:
甲一、死亡次第;
甲二、成办中阴次第;
甲三、其受生的情况。
死亡次第
甲一、劫初南瞻部洲的人都是具有七种特点的:
一、化生;二、寿数无量年;三、诸根具足;四、身光流布;五、随顺的相好庄严;六、不依段食,受享欢喜食(禅悦);七、以神变游履虚空。
后由于贪著段食的宿习苏醒,遂食用粗劣段食,由此食物滓渣变成粪便,排泄处成男女根等。
具有往昔淫爱习气者又相互贪著,依于邪行,胎中怀孕,由此渐次变成胎生。
胎生有地、水、火、风、脉、明点六界;或者是从父所得骨、髓、精三者,以及从母所得肉、皮、血三者,如此六界完备,所以称瞻部洲人“具胎生六界”。
若是从最初修习无上密咒道,后在浊时短暂的一生中决定成佛的补特伽罗,则一定是具备瞻部洲胎生六界的士夫。在其身上有七万二千条脉及左右中三脉,临终之际,七万二千条脉中的一切风收摄入左右二脉中,这二脉的风又溶入中脉。中脉上下的风最后融入不坏持命风中而死亡。
不坏持命风是极微细风心一体的一部分,存在于心间脉瓣中脉内,红白二界交合的匣盒形状内。
不管身体的哪一部分,除了极微细风外,只要存在少许作为识依处的风,都不可能死亡。
彼时,五蕴、四界、六处、五境、基位五智这二十五粗分,亦须通过渐次收摄而死亡。
收摄次第者:
初五种色蕴类法为:色蕴,基位大圆镜智、地界、眼根、自心续所摄色等五种同时收摄。
它们收摄时各自的征相者:
色蕴收摄的外部征相为,肢节渐细,身体羸弱无力;
基位时大圆镜智(眼识)是种同时明显地现起种种境的识,如镜现像般,它收摄的外相为,视物模糊,多有翳障;
地界收摄的外相为,身体大部分干瘪,诸肢肌肉松驰且有身陷地下的错觉;眼根收摄的外相为,双目无力睁闭;
自续所摄色收摄的外相为,身体暗淡无光,气力殆尽。
它们共同的内部征相“如阳焰”,犹如在炎热的春季或夏季里,阳光照射在沙地上,产生亮晃晃水流动的景象,。
其后,五种受蕴类法同时失摄。
受蕴收摄的外相为身识不能感受到属于根识的苦、乐、舍三种受心所;
基位时平等性智是指忆念喜忧舍三者同为一类受的心识,它收摄的外相为,无法忆念属于意识的喜忧舍三种受心所;
水界收摄的外相为,唾液、汗水、尿、血、精大多干枯;
耳根收摄的外相为,不能听到内外诸声;
自心续所摄声收摄的外相为,耳内不再产生嗡嗡之声。
它们的内相说为“如烟”,如从烟囱中浓烟滚滚而出时,产生青黝黝的景象。
其后,五种想蕴类法同时收摄。想蕴收摄的外相为,无法忆念父母等亲人等的意义;
基位时妙观察智是指忆念亲人等不同名字的心识,它收摄的外相为不能忆念父母等亲人的名字;
火界收摄的外相为,身体的暖力消失,消化吸收饮食的力量衰竭;
鼻根收摄的收相为,鼻孔中出现内吸气时弱、外呼时强且长的呼吸短促状态;
自心续所摄香收摄的外相为,鼻不再感受到香臭之味。
它们的内相或称为“如萤火虫”,或称为如烟囱所喷浓烟内间或冒出的火星,或炒青稞的锅底垢上溅出的火星般……有如此的景象产生。
其后,五种行蕴类法同时收摄。
行蕴收摄之外相为,身体无法作动转等活动;
基位时成所作智是指忆念世间外在的事情及所需东西等的心识,它收摄的外相是不能忆念任何世间外在的事情及所需东西等;
风界收摄的外相为,持命风等十种风从各自流动处迁至心间,呼吸断绝;
舌根收摄的外相为,舌头粗短,根部变青色;
自心续所摄味收摄的外相为,舌无法感受任何六味;
此时身根及触亦需收摄,其收摄的外相为,不能感受任何柔软或粗糙的所触。它们收摄的内相称为“如灯焰”。如酥油灯临灭之际,火焰跃动的景象。
四大前者摄入后者的情况者,是指收摄前者各自作为识依处的力量,而后者的力量益发明显,说为“前者摄入后者”,并不是四大中的前者坏灭,成为后者的体性。
所言“地摄入水者”,是指地、风作为识依处的力量消失后,水、风作为识依处的力量得到加强,由此前者的力量似乎转移到后者上面,所以称为“地摄入水”,决非一种平常的地摄入一种平常的水中。其它由此类推。
四大收摄后,八十自性分别心、明亮洁白心(明)、增长红色心(增)、近得黑色心(得)、死光明心如是五种识蕴类法会依次显现。
八十自性分别心及其风骑二者要在明亮洁白心前收摄,是因为它与“明亮心”二者在执持方式上不同,并且有着很大的粗细差别,在明亮心时,这样的粗分心不复存在。
因此八十自性分别心及其风骑在开始要摄入“明亮心”时,有如火焰的现象产生。
其所收摄入的“明亮心”在其正显现时的相为,如秋季清净无翳的夜空中,皎洁的月光洒满虚空,在此无比净朗的空灵里显出洁白光明的行相。
这样显现的原因为,心间上方左右二脉的一切风从中脉上端进入,由此力量,顶端脉结打开,其中间有从父所得的白色明点,以“哈”字向下的形状存在,由于具有水的自性,所以向下移动,在到达心间六组左右二脉的脉结上端期间,会产生那样的现象,并不是从外面显现月光等的现象。其又被称为“明”或“空”。
其后,“明”及其风骑收摄入“增”后,显现“增”心时,如净洁的秋空中布满阳光,显现出较前更加净朗空灵的红色或红黄现象。
其原因是心间下方左右二脉的一切风从中脉下端进入,由此力量,珍宝及脐部的脉轮结依次松开。在脐部脉轮的中部,有从母所得的红色明点,以短“阿”的行相存在,它有着火的自性,向上移动到达心间左右二脉所成六组脉结的下端期间,产生那样的现象,并非从外面现出日光等现象。其又被称为“明增”及“极空”。
其后“增”及其风骑收摄入“近得”,在“近得”的前段部分时,如清净的秋空被黑暗笼罩般,显现出空灵黑暗的现象,是因为中脉内上下风摄入心间中脉。由此力量六组心间左右脉结松开,上面的白色明点下降,下面的红色明点上升,在心间中脉内,进入如匣式的红白不坏明点(注:分五部分:极微细风心、红白界净分、真如性)内而相遇,因此产生那样的现象,并非从外面显现出黑暗等的现象。其又被称为“近得”及“大空”。
“近得”的前段部分及境象生起后,“近得”后段部分不能忆念任何境,如昏迷般,茫然无知。
然后,从极微细风心中遮止任何暂时产生的一切风心,在本初即有的极微细风心的念觉未苏醒期间,即是“无念近得”后段的到来,其后极微细风心之念觉苏醒,则“死光明”显现。
“明亮”的定义为,在分别心涌动及收摄期间产生,如月光遍照的清净秋空,呈现为空灵皎洁明亮的现象,除此之外,没有呈现其它的任何粗分二现,是这样的一种意识。
“明增”的定义为,在分别心涌动及收摄期间产生,如日光遍照的清净秋空,呈现为空灵红彤彤的现象,除此之外,没有呈现其它任何的粗分二现,是这样的一种意识。
“明得”的定义为,在分别心涌动及收摄期间产生,如黑暗笼罩的清净秋空,呈现为空灵黑黝的现象,除此之外,没有呈现其它任何的粗分二现,是这样的一种意识。
“近得”收摄入“光明”,“光明”显现时,从无念的“近得”后段部分醒觉过来,没有任何丝毫的粗分二现,如清净的秋空,没有月光、日光、黑暗的夹杂,如黎明虚空的本来颜色,极为净朗空灵的现象呈现出来,就像一种现证空性的等引境界。
这样呈现的原因,是由于红白二明点收摄入不坏红白明点,中脉内的一切风亦收摄入极微细持命风中,由此本初极微细风心现前,从而产生那样的现象,并不是外在的空灵虚空。其又被称为“死光明”及“一切空”,即真正的死亡。亦被称为“基位法身”,那种空灵被称为“基位自性身”,有彼境的心被称为“基位智慧法身”。
在死光明的境界里,凡庸之人住三昼夜之久,然后红白界的征相出现。
据说若由于疾病耗身太甚,任经过多少昼夜,亦有可能不会出现红白界的征相。瑜伽士由其本身证悟高低的原因,光明与法身和合后安住其中,则天数的多少就不一定了。
“明”、“增”、“得”三者及“光明”的收摄道理,亦是在遮除前者的力量之后,后者益发增强,而称为“前者摄入后者”,并非前者转成后者的自性。
以“秋空”为喻者,由于夏雨净除悬浮于空中的微尘后,并且又没有纤毫云翳的障蔽,在这两种状态下,出现极为净朗的天气多半是发生在秋季,所以取喻“秋空”。
犹如虚空是仅遮止触碍性后的空灵境界,而四种空亦是在心目…
《基位三身安立明炬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