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就盛宴》導論▪P12

  ..續本文上一頁平等照。于隱顯法起平等性。于谛非谛自體清淨。如是童子。菩薩摩诃薩。若能自然起勝對治。是名菩薩摩诃薩舍煩惱舍”。

  有人敬仰的時候,馬上驕慢起來、自以爲是;有人不敬的時候,心中感覺卑賤,由此不悅、起嗔恨心。或有人對自己做供養便起驕慢;有人令自己得不到利養時便心生嗔恨,等等。前者是由貪而起的驕慢,後者是因嗔而起的嗔恨。

  “于彼持戒及犯戒所起平等覺”。對持戒者與犯戒者平等如理對待。

  此處所說的愛欲貪嗔是指世間八法。例如有人說自己戒律清淨,便起驕慢心;有人說自己犯戒,便起嗔恨心。得到名譽便歡樂,被人誹謗則痛苦。有利養恭敬便歡喜,無利養恭敬則嗔恨。總之,世間八法所起之一切嗔恚貪欲等,皆能夠消除,住平等舍。

  第二個是“護自他舍”。

  “何等名爲護自他舍。童子當知。菩薩摩诃薩。若被他人節節支解割皮肉時。常自觀心住于大舍。雖複支解割其身肉。然其內心唯住于舍。無所希望。及以追求縱于身語起諸變異俱能堪忍。是則名爲護自他舍”。

  一般而言,我們對于我及我方(自己、親友和最心愛者)遭受災難的時候,會産生非常強烈的悲痛之心和嗔恨之心。然而與自己毫無關系的人或敵人遭受災難,包括剝皮析骨這樣的慘狀時,心均不爲所動、不起悲憫之心,亦無任何令他遠離這些苦的想法。那麼,我們要平等的是什麼?不要有自他的分別而偏袒自己、舍棄他人,應該對自他平等地觀待。無數世來,衆生不論親和疏都是我們的父母。所以,怎麼能夠舍棄一部分,又貪執另一部分呢?因此要住于平等舍。

  第叁個“時非時舍”。

  “何等名爲時非時舍。童子當知。菩薩摩诃薩。具大智慧。善能修習時與非時。謂非法器諸衆生所。應起于舍。不恭敬所應起于舍。于無利益譏毀苦惱應起于舍。于聲聞乘趣正決定。應起于舍。于修施時應舍修戒。于修戒時應舍修施。于修忍時應舍牽引施戒精進。修精進時應舍修戒。修靜慮時應舍施度。修習慧時應舍緣發五波羅蜜多。童子。是名菩薩摩诃薩時非時舍”。

  這是指修行當中的平等舍。因爲此處所說“舍”,指清楚自己修行的程序以及每一個環節的安排。修行時,應先修什麼、後修什麼;什麼時候行持、什麼時候舍,對此要明了。我之所以屢屢講菩提道次第的實修次第,也是基于此。如若有人不知該舍棄什麼、住于哪個平等,就無法證得正法。例如菩薩六度,修布施度時將布施心和忍辱心同時修,兩個重點放在一起,是不行的。一定要先生起布施波羅蜜,生起布施波羅蜜心之後,再修忍辱波羅蜜。這是次序問題。又如,修持戒波羅蜜時,就應該先修布施波羅蜜,然後再修持戒波羅蜜,否則持戒波羅蜜難以生起。同樣,精進、禅定的時候,若一邊禅定一邊做布施,那是沒有辦法做到的。所以,你要知道什麼時候應該修什麼、如何修、最後生起了什麼。有些人一是次第混亂,二是同時共修,這樣一個也修不成。

  以上就是“平等舍”的內容,之後是慈悲喜的內容。

  四無量心如何修?按《修心日光論》中菩提心的修法去修。

  第一步,觀想自己最可恨的敵人就在面前,然後思維:這些怨敵真的是仇人麼?其一,他們在無數的前世中,做過自己無數次的父親和母親。每當做我父母時,就猶如今生的父母一樣愛我,給我一切幫助,令我遠離一切災難痛苦。其二,他們今生之所以視我爲仇人,是因爲被貪嗔癡的無明所染,如同瞎子一般,不知善惡取舍之理。正如一個正常人從你身上跨過,你肯定認爲這是欺負,但若此人是個瞎子,你非但不會生氣,還會幫助他。因爲你知道他是盲人,不是故意的。同樣,我們的敵人也是“瞎子”,他們的智慧雙目也瞎了,被貪欲、嗔恨、愚昧、自私、我慢等所蒙蔽。所以,他根本不知取舍,根本不知仇恨的過患,也不知慈悲等的功德,猶如盲人不分黑白、猶如精神病人沒有辨別善惡及後果的能力。他們也願意得到快樂,他們所做的一切並不是爲了害我們,而只是爲了自己的安樂而已。所以,有什麼好恨的!無數次做過母親的養育之恩,你不去感念,今生僅做這麼細小的一點傷害,便去仇恨,這怎麼公平?!

  很多人怨他人不公平,但我覺得,細細想來,反而是我們自身最不公平。有時蚊子吸我們一滴血,對我造成一點點的癢和痛,但它並沒有給我們帶來生命的危險啊!可我們對它的報複是什麼?毀滅它的生命。難道你真的以爲它是恨你才這樣做的麼?它無非就是爲了一點食物,爲了它自己的安樂,無意中侵害了我們。而我們卻生起極大的嗔恨,徹底毀掉它的生命。還說這是害蟲,是它先惹我的。這是不公平的。它是無意的招惹,你是有意的傷害。它力量弱,無法報複,你力量強才這麼做。如果換做是人,即使對自己做了一點點損害,你肯定不敢這樣胡來。爲什麼?不是因爲你有同情心,而是因爲你怕,怕法律的製裁,怕這個人的親朋好友前來報複。倘若你擁有了極爲強大的勢力,你可能就會像拍死一只蚊子般,來對付這個招惹自己的人。古代有許多人殺人如草芥,無非在他們心目中,所殺之人與我們心目當中的蚊蟲一樣而已。如果真覺得殺人有危險性,他敢麼?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謙讓或寬容,其實多半是出于怕,而不是出于同情。

  所以,一定要通過這種方式,把對敵人的嗔恨心消除掉。

  第二步,把父母、妻子、丈夫、兒女、親戚朋友依次觀想在前面。念想他們雖然今生對自己如此之好,但他們也曾做過自己無數次的敵人。被他們砍下的頭顱堆在一起,可能比須彌山還要高;被他們飲過的血流在一起,比四大洲的海水還要多。因此,對親屬朋友不應太在乎,也不應該去迷戀。

  就從以上兩個角度,將對至親的貪心削弱一下,對怨敵的仇恨也削弱一下。至少讓自己的心對怨敵不至于恨得咬牙切齒,對親友不至于貪著到放不下或非常迷戀。

  這樣的平等舍怎樣去修?

  一切有情遠離親疏貪嗔安住于舍豈不善哉!願其安住!我令安住!惟願上師本尊加持能如是行!

  念想無數世以來,因愚癡故而貪著親友、怨恨仇敵,以至今天仍然在輪回之中。如果我能遠離對仇敵的一切仇恨,及對自己親友的一切貪著,豈不善哉?願我遠離,能住平等舍,而且能令一切衆生住平等舍,願一切諸佛菩薩加持我能如是行。

  爲什麼令自己先住平等舍?因爲舍棄貪嗔之心本來就是取舍之理。那麼,這個取舍之理要靠什麼?靠的就是先從自己開始沒有貪嗔之心,才能夠令他人沒有貪嗔之心。自己充滿了貪嗔,怎能教導他人沒有貪嗔?

  然後,思維我愛執的過患,思維愛他的利益。一切不平等的原因是什麼?是我愛執和不愛一切衆生的心所致。因此,要念及對自己及自方親友等極強烈的貪欲 的過患,使這種貪欲徹底地放下。然後,念及“愛他”——愛一切衆生的功德利益。這個內容就是“修衆皆有恩”。用這個內容,念起一切衆生,尤其是今天的怨恨仇敵如何對我有恩等等,從而生起對他的愛心。

  由此,你可以把對他人的嗔恨降低,對自己及己方人的貪欲降低,能夠真正地住平等舍。

  一切有情具得安樂及安樂因豈不善哉!願其具足!我令具足!惟願上師本尊加持能如是行!

  這是修大慈心,念一百遍、二百遍、一千遍都可以。一邊念一邊觀想,把自己無數世來所造的一切功德回向給一切父母衆生。生起非常好的感受後,念:

  一切有情遠離痛苦及痛苦因豈不善哉!願其遠離!我令遠離!惟願上師本尊加持能如是行!

  念想輪回中的一切衆生是如此的痛苦,從而生起極其強烈的、無法忍受的悲痛之心。然後想:由我代受一切衆生之苦,願一切諸佛菩薩保佑我,讓一切衆生的痛苦及痛苦因由我代受吧!

  根據一位名叫虛空金剛的大格西所說:此處可修自他相換菩提心。修慈無量時,把無始以來到現在爲止所造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和智慧波羅蜜等六波羅蜜,以及四攝等身口意的一切功德,均化爲各種各樣的光芒以及吉祥八寶等的顯相,從自己身上往外發射,照亮每一個衆生的體內,讓一切母親衆生,均得到自己無始以來至今所修的一切善根、福報。這是慈無量的觀想。

  修悲無量時,由于看到一切衆生的痛苦,心裏非常地悲痛,願他們早日脫離這些苦。由此觀想一切衆生從無始至今所造的一切貪嗔癡等煩惱心以及身口意的業障,變爲黑煙或煙霧,從四面八方而來,融入自己的體內。一切衆生的痛苦及痛苦因,全由自己一個人來承擔。觀想把一切衆生的疾病、災難、痛苦全部收到自己的體內來。這種方法叫苦樂相換。

  一切有情不離善趣與解脫妙樂豈不善哉!願其不離!我令不離!惟願上師本尊加持能如是行!

  念想我一定要令正在擁有善趣的一切衆生不再墮入惡趣,在善道當中直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果位,令在惡趣中的衆生速速離開惡趣,進入善趣。從安樂因到達安樂果,要有這樣一種強烈的心願。

  最後,眼前虛空皈依境當中的釋迦牟尼佛化現出一尊跟自己一般無二的釋迦牟尼佛,來到自己頭上,融入自己體內。自己刹那間變爲釋迦牟尼佛,坐在蓮花日月輪之上,莊嚴無比,瞬間自己真正成佛了。然後,心間放光,普照所有衆生,令一切天下蒼生從安樂道至安樂果,最終獲得究竟安樂的佛陀果位,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然後生起極其強烈的歡喜心,念想:我終于能令一切衆生遠離一切苦、具得一切安樂了。

  1-2-5-11發殊勝心

  爲利一切母親有情故,我應盡力速速證得大寶正等覺位。故當由甚深道上師本尊瑜伽之門,趣入修習菩提道次第引導。

  這是大乘發心中的“殊勝心”。念想:我爲了令一切有情父母從安樂道到達安樂果位故,一定要速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佛陀果位。爲此,我要修此殊勝法,修持上師瑜伽法門。

  什麼是“利益一切有情”?便是將一切有情衆生,從無邊無際的輪回苦海中解救出來,令他們得到永久的安樂。要利益一切有情,自己…

《《成就盛宴》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