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平等照。于隐显法起平等性。于谛非谛自体清净。如是童子。菩萨摩诃萨。若能自然起胜对治。是名菩萨摩诃萨舍烦恼舍”。
有人敬仰的时候,马上骄慢起来、自以为是;有人不敬的时候,心中感觉卑贱,由此不悦、起嗔恨心。或有人对自己做供养便起骄慢;有人令自己得不到利养时便心生嗔恨,等等。前者是由贪而起的骄慢,后者是因嗔而起的嗔恨。
“于彼持戒及犯戒所起平等觉”。对持戒者与犯戒者平等如理对待。
此处所说的爱欲贪嗔是指世间八法。例如有人说自己戒律清净,便起骄慢心;有人说自己犯戒,便起嗔恨心。得到名誉便欢乐,被人诽谤则痛苦。有利养恭敬便欢喜,无利养恭敬则嗔恨。总之,世间八法所起之一切嗔恚贪欲等,皆能够消除,住平等舍。
第二个是“护自他舍”。
“何等名为护自他舍。童子当知。菩萨摩诃萨。若被他人节节支解割皮肉时。常自观心住于大舍。虽复支解割其身肉。然其内心唯住于舍。无所希望。及以追求纵于身语起诸变异俱能堪忍。是则名为护自他舍”。
一般而言,我们对于我及我方(自己、亲友和最心爱者)遭受灾难的时候,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悲痛之心和嗔恨之心。然而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或敌人遭受灾难,包括剥皮析骨这样的惨状时,心均不为所动、不起悲悯之心,亦无任何令他远离这些苦的想法。那么,我们要平等的是什么?不要有自他的分别而偏袒自己、舍弃他人,应该对自他平等地观待。无数世来,众生不论亲和疏都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怎么能够舍弃一部分,又贪执另一部分呢?因此要住于平等舍。
第三个“时非时舍”。
“何等名为时非时舍。童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具大智慧。善能修习时与非时。谓非法器诸众生所。应起于舍。不恭敬所应起于舍。于无利益讥毁苦恼应起于舍。于声闻乘趣正决定。应起于舍。于修施时应舍修戒。于修戒时应舍修施。于修忍时应舍牵引施戒精进。修精进时应舍修戒。修静虑时应舍施度。修习慧时应舍缘发五波罗蜜多。童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时非时舍”。
这是指修行当中的平等舍。因为此处所说“舍”,指清楚自己修行的程序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安排。修行时,应先修什么、后修什么;什么时候行持、什么时候舍,对此要明了。我之所以屡屡讲菩提道次第的实修次第,也是基于此。如若有人不知该舍弃什么、住于哪个平等,就无法证得正法。例如菩萨六度,修布施度时将布施心和忍辱心同时修,两个重点放在一起,是不行的。一定要先生起布施波罗蜜,生起布施波罗蜜心之后,再修忍辱波罗蜜。这是次序问题。又如,修持戒波罗蜜时,就应该先修布施波罗蜜,然后再修持戒波罗蜜,否则持戒波罗蜜难以生起。同样,精进、禅定的时候,若一边禅定一边做布施,那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所以,你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修什么、如何修、最后生起了什么。有些人一是次第混乱,二是同时共修,这样一个也修不成。
以上就是“平等舍”的内容,之后是慈悲喜的内容。
四无量心如何修?按《修心日光论》中菩提心的修法去修。
第一步,观想自己最可恨的敌人就在面前,然后思维:这些怨敌真的是仇人么?其一,他们在无数的前世中,做过自己无数次的父亲和母亲。每当做我父母时,就犹如今生的父母一样爱我,给我一切帮助,令我远离一切灾难痛苦。其二,他们今生之所以视我为仇人,是因为被贪嗔痴的无明所染,如同瞎子一般,不知善恶取舍之理。正如一个正常人从你身上跨过,你肯定认为这是欺负,但若此人是个瞎子,你非但不会生气,还会帮助他。因为你知道他是盲人,不是故意的。同样,我们的敌人也是“瞎子”,他们的智慧双目也瞎了,被贪欲、嗔恨、愚昧、自私、我慢等所蒙蔽。所以,他根本不知取舍,根本不知仇恨的过患,也不知慈悲等的功德,犹如盲人不分黑白、犹如精神病人没有辨别善恶及后果的能力。他们也愿意得到快乐,他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害我们,而只是为了自己的安乐而已。所以,有什么好恨的!无数次做过母亲的养育之恩,你不去感念,今生仅做这么细小的一点伤害,便去仇恨,这怎么公平?!
很多人怨他人不公平,但我觉得,细细想来,反而是我们自身最不公平。有时蚊子吸我们一滴血,对我造成一点点的痒和痛,但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危险啊!可我们对它的报复是什么?毁灭它的生命。难道你真的以为它是恨你才这样做的么?它无非就是为了一点食物,为了它自己的安乐,无意中侵害了我们。而我们却生起极大的嗔恨,彻底毁掉它的生命。还说这是害虫,是它先惹我的。这是不公平的。它是无意的招惹,你是有意的伤害。它力量弱,无法报复,你力量强才这么做。如果换做是人,即使对自己做了一点点损害,你肯定不敢这样胡来。为什么?不是因为你有同情心,而是因为你怕,怕法律的制裁,怕这个人的亲朋好友前来报复。倘若你拥有了极为强大的势力,你可能就会像拍死一只蚊子般,来对付这个招惹自己的人。古代有许多人杀人如草芥,无非在他们心目中,所杀之人与我们心目当中的蚊虫一样而已。如果真觉得杀人有危险性,他敢么?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谦让或宽容,其实多半是出于怕,而不是出于同情。
所以,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把对敌人的嗔恨心消除掉。
第二步,把父母、妻子、丈夫、儿女、亲戚朋友依次观想在前面。念想他们虽然今生对自己如此之好,但他们也曾做过自己无数次的敌人。被他们砍下的头颅堆在一起,可能比须弥山还要高;被他们饮过的血流在一起,比四大洲的海水还要多。因此,对亲属朋友不应太在乎,也不应该去迷恋。
就从以上两个角度,将对至亲的贪心削弱一下,对怨敌的仇恨也削弱一下。至少让自己的心对怨敌不至于恨得咬牙切齿,对亲友不至于贪着到放不下或非常迷恋。
这样的平等舍怎样去修?
一切有情远离亲疏贪嗔安住于舍岂不善哉!愿其安住!我令安住!惟愿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
念想无数世以来,因愚痴故而贪着亲友、怨恨仇敌,以至今天仍然在轮回之中。如果我能远离对仇敌的一切仇恨,及对自己亲友的一切贪著,岂不善哉?愿我远离,能住平等舍,而且能令一切众生住平等舍,愿一切诸佛菩萨加持我能如是行。
为什么令自己先住平等舍?因为舍弃贪嗔之心本来就是取舍之理。那么,这个取舍之理要靠什么?靠的就是先从自己开始没有贪嗔之心,才能够令他人没有贪嗔之心。自己充满了贪嗔,怎能教导他人没有贪嗔?
然后,思维我爱执的过患,思维爱他的利益。一切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是我爱执和不爱一切众生的心所致。因此,要念及对自己及自方亲友等极强烈的贪欲 的过患,使这种贪欲彻底地放下。然后,念及“爱他”——爱一切众生的功德利益。这个内容就是“修众皆有恩”。用这个内容,念起一切众生,尤其是今天的怨恨仇敌如何对我有恩等等,从而生起对他的爱心。
由此,你可以把对他人的嗔恨降低,对自己及己方人的贪欲降低,能够真正地住平等舍。
一切有情具得安乐及安乐因岂不善哉!愿其具足!我令具足!惟愿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
这是修大慈心,念一百遍、二百遍、一千遍都可以。一边念一边观想,把自己无数世来所造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父母众生。生起非常好的感受后,念:
一切有情远离痛苦及痛苦因岂不善哉!愿其远离!我令远离!惟愿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
念想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是如此的痛苦,从而生起极其强烈的、无法忍受的悲痛之心。然后想:由我代受一切众生之苦,愿一切诸佛菩萨保佑我,让一切众生的痛苦及痛苦因由我代受吧!
根据一位名叫虚空金刚的大格西所说:此处可修自他相换菩提心。修慈无量时,把无始以来到现在为止所造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波罗蜜等六波罗蜜,以及四摄等身口意的一切功德,均化为各种各样的光芒以及吉祥八宝等的显相,从自己身上往外发射,照亮每一个众生的体内,让一切母亲众生,均得到自己无始以来至今所修的一切善根、福报。这是慈无量的观想。
修悲无量时,由于看到一切众生的痛苦,心里非常地悲痛,愿他们早日脱离这些苦。由此观想一切众生从无始至今所造的一切贪嗔痴等烦恼心以及身口意的业障,变为黑烟或烟雾,从四面八方而来,融入自己的体内。一切众生的痛苦及痛苦因,全由自己一个人来承担。观想把一切众生的疾病、灾难、痛苦全部收到自己的体内来。这种方法叫苦乐相换。
一切有情不离善趣与解脱妙乐岂不善哉!愿其不离!我令不离!惟愿上师本尊加持能如是行!
念想我一定要令正在拥有善趣的一切众生不再堕入恶趣,在善道当中直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果位,令在恶趣中的众生速速离开恶趣,进入善趣。从安乐因到达安乐果,要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心愿。
最后,眼前虚空皈依境当中的释迦牟尼佛化现出一尊跟自己一般无二的释迦牟尼佛,来到自己头上,融入自己体内。自己刹那间变为释迦牟尼佛,坐在莲花日月轮之上,庄严无比,瞬间自己真正成佛了。然后,心间放光,普照所有众生,令一切天下苍生从安乐道至安乐果,最终获得究竟安乐的佛陀果位,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然后生起极其强烈的欢喜心,念想:我终于能令一切众生远离一切苦、具得一切安乐了。
1-2-5-11发殊胜心
为利一切母亲有情故,我应尽力速速证得大宝正等觉位。故当由甚深道上师本尊瑜伽之门,趣入修习菩提道次第引导。
这是大乘发心中的“殊胜心”。念想:我为了令一切有情父母从安乐道到达安乐果位故,一定要速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佛陀果位。为此,我要修此殊胜法,修持上师瑜伽法门。
什么是“利益一切有情”?便是将一切有情众生,从无边无际的轮回苦海中解救出来,令他们得到永久的安乐。要利益一切有情,自己…
《《成就盛宴》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