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就盛宴》導論▪P16

  ..續本文上一頁緩于鏡上倒水,口中念:

  嗡 薩爾瓦達塔嘎達 阿毗克嘎達 薩麻雅 悉爾耶阿吽。

  沐浴廣大行派諸上師, 沐浴甚深見派諸上師,

  沐浴修加持派諸上師, 沐浴諸位傳承上師尊。

  觀想給廣行、深見和加持叁派及根本上師等一切傳承上師進行沐浴,念:

  嗡 薩爾瓦達塔嘎達 阿毗克嘎達 薩麻雅 悉爾耶阿吽。

  沐浴無上大師諸佛陀, 沐浴無上救怙諸正法,

  沐浴無上向導諸僧伽, 沐浴無上歸處叁寶尊。

  沐浴一切本尊和佛陀、一切正法、一切僧寶——菩薩、聲聞、緣覺、阿羅漢、明王、明妃等。念到“沐浴無上皈處叁寶尊”時就開始沐浴,再念:

  嗡 薩爾瓦達塔嘎達 阿毗克嘎達 薩麻雅 悉爾耶阿吽。

  1-2-6-3-3 拭身

  以諸無等淨香衣, 拭擦諸佛菩薩身。

  嗡 吽 掌 舍 阿 嘎雅 比修達那耶 娑哈

  沐浴之後,開始拭擦身體。擦身時,觀想佛陀頭頂的水集中在頂輪;喉部的水集中在喉輪;心間和下身的水集中在胸口;右邊的水集中在右肩,左邊的水集中在左肩。頭頂之水上有“嗡”字;喉輪之水有“啊”字;心輪之水有“吽”字,右肩之水有“掌”字,左肩之水有“舍”字。每一尊佛都如是。如此,將全身之水一下子集中于這五個部位。

  然後,觀想供養天女拿布擦一下佛菩薩的身,念“嗡”時,把頂門的水吸收到頂輪,念“吽”時,水吸收到心髒,念“掌”時,水集中右肩,念“舍”時,水集中左肩;念“啊”時,水集中喉,也就把全身的水全部擦幹淨了。

  繼而觀想方才用寶瓶沐浴諸佛菩薩之水流出浴室。

  浴室有六個出口,水通過這六個出口,分別流入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流入地獄道之水分爲兩股:一股入熱地獄,非常清涼,令熾熱熄滅;一股入寒地獄,溫暖似驕陽,令冰雪融化。所有地獄均變得如西方極樂世界般不冷不熱、氣候宜人。

  流入餓鬼道之水化爲飲食,令每一個餓鬼均能得到食物與飲水的滿足。

  流入畜生道之水,能消除貪嗔癡,尤其是愚昧之心。畜生一旦碰上水,便得到了明亮的智慧,結束了相互殘殺及打、殺、驅役等一切痛苦。

  流入人間之水,因人類欲望較多,則隨各人所欲變爲種種物事。如于盲人變爲明目,于聾者變爲聰耳,于饑者變食,于缺衣者變衣,于好修飾者變爲種種裝飾……如是等金銀珠寶、飲食衣物、醫藥器具等。凡有所求,皆得滿足。

  流入阿修羅道之水,變爲異常堅固之盔甲,同時也變爲能消除嗔恨心的慈悲之水,令其消除嗔恨,永不挑起或參與戰爭,再也沒有被天人節節肢解之苦。

  流入天道之水,變爲能消除一切墮落之苦的甘露。

  這是比較廣的沐浴方式。若從略,也可觀想每一聖尊前各有一供養天女,用寶瓶爲其沐浴和擦身;倘若更略,亦可觀想一名供養天女爲所有資糧田聖尊進行沐浴,這樣觀想也是沒問題的。當然,觀想得越廣越好,越清楚越好。

  1-2-6-3-4 塗香

  香氣芬騰遍滿叁千界, 以諸妙香塗抹如來身,

  如煉純金磨瑩露光彩, 威光赫奕瞻仰諸能仁。

  觀想供養天女以種種妙香爲資糧田諸聖尊塗抹。塗完後,聖尊身上呈現出紫磨金一般的光澤和顔色,威光赫赫。

  1-2-6-3-5 供衣

  輕薄柔軟妙天衣, 具不退信我獻于,

  已獲不壞金剛軀, 願我亦得金剛身。

  我將這些非常輕、薄、柔軟的美妙天衣,以不退信心來供養一切諸佛菩薩,以我所供養之功德,願我早日證得佛陀金剛身的果位。

  如何供養?供養時,慮及諸上師、佛陀和緣覺阿羅漢等都是比丘,所以,要供養叁衣,即五衣、七衣和祖衣。外面黃色的披衣是祖衣,下邊的是五衣,上面披的是七衣。對大部分本尊要供養各種寶裝、天衣等;對忿怒明王則供養骨飾以及虎皮下裙等等。

  1-2-6-3-6 供飾品

  聖者具足相好本性飾, 不須其余衆飾爲莊嚴。

  仍供上妙寶飾願衆生, 悉皆得獲相好莊嚴身。

  佛陀具有叁十二相和八十種好,本身美妙莊嚴,並不需要什麼裝飾。但是,我供養各種珍寶所成的裝飾,是願一切衆生早日證得佛陀叁十二相和八十種好的金剛妙莊嚴身。由于比丘是不裝飾的,所以,向他們供養缽和法杖。對報身佛供養各種珍寶所成的五佛冠,各種珍寶所成的鬘和一切裝飾。對于諸本尊,分寂靜尊和忿怒尊兩種:寂靜尊如報身佛般,有八裝飾:五佛冠、項鏈、耳環、臂钏、璎珞、手镯、腳镯、足钏。忿怒尊有六個裝飾:頂骨輪冠冕、項鏈、钗環、耳環、絡腋帶、塗灰。忿怒尊和寂靜尊不太一樣。所以,不同的佛用不同的裝飾供養。

  即已供養了新的衣服和裝飾,那更換下來的舊衣和裝飾如何處理?觀想六道輪回中的衆生手捧寶箱恭敬前來,你將每一位聖尊換下的舊衣服和裝飾,分給每一個衆生,作爲他們頂禮供養的對象。

  1-2-6-3-7 請安住原位

  悲憫我與衆生故, 原佛神變威德力,

  乃至我能供養時, 世尊安住不離此。

  最後,浴室化光,直接融入到八大獅子所擎的寶座裏。

  1-2-7 第五加行法

  第五加行法爲攝集積淨扼要——奉獻七支及曼荼羅。

  第五個加行,是爲了淨除業障、積累福報而供養曼荼羅及七支供。

  七支供是集資淨障最好的選擇,因爲七支供是專爲消業障、積福德而設的。

  很多學佛的人問我:“如何消業障?是念百字明好,還是《叁十五佛忏悔文》好?如何造福報?”那麼,我今天告訴你們,七支供就是造福報、消業障最好的選擇,因爲七支供就是專門爲消業障和造福報而設的。

  在第四加行中,我們已觀想了資糧田,現在該往這個田中播種了。一個農夫若光有田而不播種,擁有再多的田也是沒用。同樣,我們現在已觀想出一個有一切上師、本尊、佛陀、菩薩、聲聞、緣覺阿羅漢、明王、明妃以及護法神的完整的資糧田。在這塊收獲福德和智慧資糧的田地中,我們又應如何播種呢?就是用七支供。

  七支供,第一支是頂禮;第二支是供養;第叁支是忏悔;第四支是隨喜功德;第五支是請求常轉*輪;第六支是請求永住世間;第七支是把所造的一切功德,回向給爲利有情而早日獲得佛陀果位當中。

  1-2-7-1 頂禮

  第一:禮敬支。

  頂禮的對象是誰?就是這資糧田當中的每一位上師、本尊、佛、菩薩、聲聞、緣覺、明王、明妃和護法。這部分頌文最好能背下來,這樣在你磕十萬大頭的時候,就可以一邊念一邊磕頭,功德非常大。

  俱胝圓滿樂善所生身, 能滿無邊衆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余所知意, 釋迦主尊之前我敬禮。

  首先,要頂禮中間的釋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師、根本上師二無分別的能仁王金剛持。

  具大悲心如來金剛持, 勝觀谛洛巴與那若巴,

  吉祥種毗巴及阿底峽, 修行加持傳承我敬禮。

  這是對加持派的頂禮。資糧田主尊上方這一派叫加持派,其傳承上師爲金剛持、谛洛巴大師、那洛巴大師、帕瓊種貝巴大師以及阿底峽等等。

  爲什麼資糧田中,金剛持以下全是文殊菩薩?因爲宗喀巴大師的傳承有“近傳”和“遠傳”之分。近傳,即中間未經過其它上師,是由文殊菩薩直接傳授的。宗喀巴大師是文殊菩薩的親授弟子,一旦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就祈禱文殊菩薩,菩薩則會現身指點他。之所以在資糧田中繪有那麼多的文殊菩薩,是因爲近傳這一系若只有一個金剛持、一個文殊菩薩,則會顯得不夠勻稱美觀,所以就畫若幹個文殊菩薩來填補這個空間。

  “遠傳”則是文殊菩薩傳給了印度其它上師,然後再一代代往下傳,直至宗喀巴大師爲止的一系列傳承,稱作遠傳。

  彌勒無著世親解脫軍, 勝軍調伏軍及名稱祥,

  獅賢二孤薩黎金洲師, 廣大行派傳承我敬禮。

  廣行派的傳承,是從釋迦牟尼佛到彌勒菩薩,然後是無著菩薩、世親、解脫軍、調伏軍、名稱祥(毗盧遮那)、獅子賢、大孤薩黎、小孤薩黎、金洲菩薩和阿底峽尊者。

  無著菩薩以彌勒爲本尊修了十二年才得到成就,這個過程非常漫長。若非信念堅定之人,絕難做到。許多居士在修了一年半載以後,就因沒有什麼覺受和征相而氣餒,認爲自己和本尊毫無緣分。同樣,無著菩薩在雞足山勤修叁年,亦未見到一點成就之相,彼時他也感到沮喪,就想下山。途中見到一位老翁正在磨杵,便問:“您這是在做什麼?”老翁回答:“磨針”。無著菩薩甚爲疑惑:“鐵杵如何磨成針?”老翁答道:“有毅力有精進心的人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只要精進不辍,高山也能移走,何況將鐵杵磨成細針?”無著菩薩深受觸動,“看來我這個出家的修行者連這個老翁都不如,還是回去好好修吧!”于是返回山上。再修了叁年,仍無任何成就之相,于是又想下山。在中途休息時,見到不遠處一塊岩石上方,有水滴不斷,日久天長,水滴落的地方形成了一個小坑。無著菩薩看到這一景象,心想:“滴水都能穿石,看來是我努力得不夠,我還是應該回去繼續修!”返回又修了叁年,還是沒有任何成就。再想下山時,途中看到一個山洞,裏面有雕的巢穴,由于雕不斷地飛進飛出,洞口的石頭都被雕羽磨光了。無著菩薩慚愧道,“哎呀,雕的羽毛都能把石頭磨光了,我的精進心連鳥都不如!”于是再返回去修了叁年。

  這樣總共修行十二年了,仍無任何成就。這次,無著菩薩決定無論遇到什麼也要下山。途中看見一條母狗趴在地上,下半身已經腐爛,聚滿蛆蟲,十分可憐。無著菩薩忍不住生起了極爲強烈的大悲心,想道:“如果除掉狗身上的蛆蟲,蛆蟲將會死掉。如果不除,狗將死掉,該如何抉擇?除非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來,把蟲子放到肉上才能解決問題”。于是他到城中以法杖爲抵押,換來一把刀,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塊肉。又考慮到,如果用手抓蛆蟲可能會把蛆蟲捏死,于是俯下身去,准備用舌頭把蛆蟲一個個舔起來放到肉上。這時母狗忽然不見了,身光遍照的…

《《成就盛宴》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