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缓于镜上倒水,口中念:
嗡 萨尔瓦达塔嘎达 阿毗克嘎达 萨麻雅 悉尔耶阿吽。
沐浴广大行派诸上师, 沐浴甚深见派诸上师,
沐浴修加持派诸上师, 沐浴诸位传承上师尊。
观想给广行、深见和加持三派及根本上师等一切传承上师进行沐浴,念:
嗡 萨尔瓦达塔嘎达 阿毗克嘎达 萨麻雅 悉尔耶阿吽。
沐浴无上大师诸佛陀, 沐浴无上救怙诸正法,
沐浴无上向导诸僧伽, 沐浴无上归处三宝尊。
沐浴一切本尊和佛陀、一切正法、一切僧宝——菩萨、声闻、缘觉、阿罗汉、明王、明妃等。念到“沐浴无上皈处三宝尊”时就开始沐浴,再念:
嗡 萨尔瓦达塔嘎达 阿毗克嘎达 萨麻雅 悉尔耶阿吽。
1-2-6-3-3 拭身
以诸无等净香衣, 拭擦诸佛菩萨身。
嗡 吽 掌 舍 阿 嘎雅 比修达那耶 娑哈
沐浴之后,开始拭擦身体。擦身时,观想佛陀头顶的水集中在顶轮;喉部的水集中在喉轮;心间和下身的水集中在胸口;右边的水集中在右肩,左边的水集中在左肩。头顶之水上有“嗡”字;喉轮之水有“啊”字;心轮之水有“吽”字,右肩之水有“掌”字,左肩之水有“舍”字。每一尊佛都如是。如此,将全身之水一下子集中于这五个部位。
然后,观想供养天女拿布擦一下佛菩萨的身,念“嗡”时,把顶门的水吸收到顶轮,念“吽”时,水吸收到心脏,念“掌”时,水集中右肩,念“舍”时,水集中左肩;念“啊”时,水集中喉,也就把全身的水全部擦干净了。
继而观想方才用宝瓶沐浴诸佛菩萨之水流出浴室。
浴室有六个出口,水通过这六个出口,分别流入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流入地狱道之水分为两股:一股入热地狱,非常清凉,令炽热熄灭;一股入寒地狱,温暖似骄阳,令冰雪融化。所有地狱均变得如西方极乐世界般不冷不热、气候宜人。
流入饿鬼道之水化为饮食,令每一个饿鬼均能得到食物与饮水的满足。
流入畜生道之水,能消除贪嗔痴,尤其是愚昧之心。畜生一旦碰上水,便得到了明亮的智慧,结束了相互残杀及打、杀、驱役等一切痛苦。
流入人间之水,因人类欲望较多,则随各人所欲变为种种物事。如于盲人变为明目,于聋者变为聪耳,于饥者变食,于缺衣者变衣,于好修饰者变为种种装饰……如是等金银珠宝、饮食衣物、医药器具等。凡有所求,皆得满足。
流入阿修罗道之水,变为异常坚固之盔甲,同时也变为能消除嗔恨心的慈悲之水,令其消除嗔恨,永不挑起或参与战争,再也没有被天人节节肢解之苦。
流入天道之水,变为能消除一切堕落之苦的甘露。
这是比较广的沐浴方式。若从略,也可观想每一圣尊前各有一供养天女,用宝瓶为其沐浴和擦身;倘若更略,亦可观想一名供养天女为所有资粮田圣尊进行沐浴,这样观想也是没问题的。当然,观想得越广越好,越清楚越好。
1-2-6-3-4 涂香
香气芬腾遍满三千界, 以诸妙香涂抹如来身,
如炼纯金磨莹露光彩, 威光赫奕瞻仰诸能仁。
观想供养天女以种种妙香为资粮田诸圣尊涂抹。涂完后,圣尊身上呈现出紫磨金一般的光泽和颜色,威光赫赫。
1-2-6-3-5 供衣
轻薄柔软妙天衣, 具不退信我献于,
已获不坏金刚躯, 愿我亦得金刚身。
我将这些非常轻、薄、柔软的美妙天衣,以不退信心来供养一切诸佛菩萨,以我所供养之功德,愿我早日证得佛陀金刚身的果位。
如何供养?供养时,虑及诸上师、佛陀和缘觉阿罗汉等都是比丘,所以,要供养三衣,即五衣、七衣和祖衣。外面黄色的披衣是祖衣,下边的是五衣,上面披的是七衣。对大部分本尊要供养各种宝装、天衣等;对忿怒明王则供养骨饰以及虎皮下裙等等。
1-2-6-3-6 供饰品
圣者具足相好本性饰, 不须其余众饰为庄严。
仍供上妙宝饰愿众生, 悉皆得获相好庄严身。
佛陀具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本身美妙庄严,并不需要什么装饰。但是,我供养各种珍宝所成的装饰,是愿一切众生早日证得佛陀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的金刚妙庄严身。由于比丘是不装饰的,所以,向他们供养钵和法杖。对报身佛供养各种珍宝所成的五佛冠,各种珍宝所成的鬘和一切装饰。对于诸本尊,分寂静尊和忿怒尊两种:寂静尊如报身佛般,有八装饰:五佛冠、项链、耳环、臂钏、璎珞、手镯、脚镯、足钏。忿怒尊有六个装饰:顶骨轮冠冕、项链、钗环、耳环、络腋带、涂灰。忿怒尊和寂静尊不太一样。所以,不同的佛用不同的装饰供养。
即已供养了新的衣服和装饰,那更换下来的旧衣和装饰如何处理?观想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手捧宝箱恭敬前来,你将每一位圣尊换下的旧衣服和装饰,分给每一个众生,作为他们顶礼供养的对象。
1-2-6-3-7 请安住原位
悲悯我与众生故, 原佛神变威德力,
乃至我能供养时, 世尊安住不离此。
最后,浴室化光,直接融入到八大狮子所擎的宝座里。
1-2-7 第五加行法
第五加行法为摄集积净扼要——奉献七支及曼荼罗。
第五个加行,是为了净除业障、积累福报而供养曼荼罗及七支供。
七支供是集资净障最好的选择,因为七支供是专为消业障、积福德而设的。
很多学佛的人问我:“如何消业障?是念百字明好,还是《三十五佛忏悔文》好?如何造福报?”那么,我今天告诉你们,七支供就是造福报、消业障最好的选择,因为七支供就是专门为消业障和造福报而设的。
在第四加行中,我们已观想了资粮田,现在该往这个田中播种了。一个农夫若光有田而不播种,拥有再多的田也是没用。同样,我们现在已观想出一个有一切上师、本尊、佛陀、菩萨、声闻、缘觉阿罗汉、明王、明妃以及护法神的完整的资粮田。在这块收获福德和智慧资粮的田地中,我们又应如何播种呢?就是用七支供。
七支供,第一支是顶礼;第二支是供养;第三支是忏悔;第四支是随喜功德;第五支是请求常转*轮;第六支是请求永住世间;第七支是把所造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为利有情而早日获得佛陀果位当中。
1-2-7-1 顶礼
第一:礼敬支。
顶礼的对象是谁?就是这资粮田当中的每一位上师、本尊、佛、菩萨、声闻、缘觉、明王、明妃和护法。这部分颂文最好能背下来,这样在你磕十万大头的时候,就可以一边念一边磕头,功德非常大。
俱胝圆满乐善所生身, 能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 释迦主尊之前我敬礼。
首先,要顶礼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师、根本上师二无分别的能仁王金刚持。
具大悲心如来金刚持, 胜观谛洛巴与那若巴,
吉祥种毗巴及阿底峡, 修行加持传承我敬礼。
这是对加持派的顶礼。资粮田主尊上方这一派叫加持派,其传承上师为金刚持、谛洛巴大师、那洛巴大师、帕琼种贝巴大师以及阿底峡等等。
为什么资粮田中,金刚持以下全是文殊菩萨?因为宗喀巴大师的传承有“近传”和“远传”之分。近传,即中间未经过其它上师,是由文殊菩萨直接传授的。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的亲授弟子,一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祈祷文殊菩萨,菩萨则会现身指点他。之所以在资粮田中绘有那么多的文殊菩萨,是因为近传这一系若只有一个金刚持、一个文殊菩萨,则会显得不够匀称美观,所以就画若干个文殊菩萨来填补这个空间。
“远传”则是文殊菩萨传给了印度其它上师,然后再一代代往下传,直至宗喀巴大师为止的一系列传承,称作远传。
弥勒无著世亲解脱军, 胜军调伏军及名称祥,
狮贤二孤萨黎金洲师, 广大行派传承我敬礼。
广行派的传承,是从释迦牟尼佛到弥勒菩萨,然后是无著菩萨、世亲、解脱军、调伏军、名称祥(毗卢遮那)、狮子贤、大孤萨黎、小孤萨黎、金洲菩萨和阿底峡尊者。
无著菩萨以弥勒为本尊修了十二年才得到成就,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若非信念坚定之人,绝难做到。许多居士在修了一年半载以后,就因没有什么觉受和征相而气馁,认为自己和本尊毫无缘分。同样,无著菩萨在鸡足山勤修三年,亦未见到一点成就之相,彼时他也感到沮丧,就想下山。途中见到一位老翁正在磨杵,便问:“您这是在做什么?”老翁回答:“磨针”。无著菩萨甚为疑惑:“铁杵如何磨成针?”老翁答道:“有毅力有精进心的人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要精进不辍,高山也能移走,何况将铁杵磨成细针?”无著菩萨深受触动,“看来我这个出家的修行者连这个老翁都不如,还是回去好好修吧!”于是返回山上。再修了三年,仍无任何成就之相,于是又想下山。在中途休息时,见到不远处一块岩石上方,有水滴不断,日久天长,水滴落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小坑。无著菩萨看到这一景象,心想:“滴水都能穿石,看来是我努力得不够,我还是应该回去继续修!”返回又修了三年,还是没有任何成就。再想下山时,途中看到一个山洞,里面有雕的巢穴,由于雕不断地飞进飞出,洞口的石头都被雕羽磨光了。无著菩萨惭愧道,“哎呀,雕的羽毛都能把石头磨光了,我的精进心连鸟都不如!”于是再返回去修了三年。
这样总共修行十二年了,仍无任何成就。这次,无著菩萨决定无论遇到什么也要下山。途中看见一条母狗趴在地上,下半身已经腐烂,聚满蛆虫,十分可怜。无著菩萨忍不住生起了极为强烈的大悲心,想道:“如果除掉狗身上的蛆虫,蛆虫将会死掉。如果不除,狗将死掉,该如何抉择?除非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来,把虫子放到肉上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到城中以法杖为抵押,换来一把刀,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又考虑到,如果用手抓蛆虫可能会把蛆虫捏死,于是俯下身去,准备用舌头把蛆虫一个个舔起来放到肉上。这时母狗忽然不见了,身光遍照的…
《《成就盛宴》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