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和約束:這種事決不能做!所以我一再強調持邪見的過患。
佛教的邏輯極爲精密,只要肯去接觸和學習,其道理不可能不折服每一個人。迄今爲止,東西方的新舊宗教思想和哲學有許多,然而據我所知,卻沒有一個能夠比佛教更爲徹底、更爲完美!而且,這種哲學是能夠給家庭、工作、生活和前途,乃至今生和來世帶來幸福和利益的哲學。之所以有許多人不相信,乃是因爲過去否定一切宗教的思想根深蒂固,倘若抛開誤解和偏見,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來看待,一定會改變從前對佛教的看法。
或厭諸佛出興于世 對佛陀出現于世間很不悅意,産生非常厭煩的心理。
所做罪障,于諸佛世尊前、具一切智者、具眼者、證實際者、稱量者、由智而見者前,今皆忏悔,無有覆藏,從此製止。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
具一切智者、是指了達如所有和盡所有的聖者。什麼是如所有與盡所有?“所有”,指一切存在的。盡,指窮盡所有。盡所有表現的,是因緣和合的緣起性空的現象;如所有,則指一切存在其本質體性皆空。一切諸法均可歸類入現象與本質兩面,一是現象緣起,一是本質性空。現象的緣起稱盡所有,本質的性空稱如所有。因此,此處一是指緣起,一是指性空。因此,盡所有智,即是對現象,對所有緣起皆了達之智慧;如所有智,則是了達其本質性空的智慧。
具眼者、如同肉眼所見般,對緣起性空了達了知。不僅是從理論上,而且是從現實中了知。佛教中認識事物的方式有兩個,一個是比量,一個是現量。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能用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聞到、舌頭嘗到、身觸到的,這一類的五根所識均屬現量所證。
科學理論是不承認比量的。但是,如果沒有了比量也就沒有了科學。至于比量,就是由推理而得的知識。正如任何一個科學論證,均是以過去無數經驗的總和爲依據,來判斷現有的事物,比量也是一種理論推測。
在佛教中,認識事物的方式有比量所知和現量所知兩種。佛陀了知一切事物,非比量所知。因爲佛無分別心,而比量是分別心。佛陀對一切萬物的現象本質的了達,是現量所知,正如將一個杯子放在手中,親眼看到一般。這就是我們與佛的差別,如若我們成佛之後,也用不著比量了,而是現量所證。因此,佛教認同以比量與現量兩種方式來認識事物,乃是對我們凡夫而言。如若是對佛而言,沒有比量只有現量。爲什麼我們有比量?因爲我們現量有限,也就是智慧的敏銳度和透徹度都不夠。我們通過幾千、幾萬倍的顯微鏡能看到極微的微塵,如原子、離子之類,但超越工具限製的更小微塵便看不到。然而,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便提出“微塵”說,提出了原子和離子,以及更微細乃至無窮無盡的細分。甚至通過現量所證,能見一毛孔中能容下叁千大千世界。這便是佛陀超勝之處,于佛是唯現量無比量。
此處的具眼者,即是具智慧之眼,猶如肉眼看見事物一般,一切現見明了,唯具眼者能如是。
證實際者、能見證我等所造善惡實際故。能夠爲我們所做的一切善惡作見證,故稱爲證實際者。
稱量者、所達無顛倒之正量故,所知道的一切沒有任何錯謬、顛倒,非常正確、精確,所以叫稱量者。
由智而見者前,在如實了知一切萬法,見到一切萬法本質的世尊、如來面前。
今皆忏悔,從口裏將自己所造之罪障一個接一個進行發露,並恭敬合掌頂禮而行忏悔。
無有覆藏,不隱瞞任何一個罪障,在佛之前也隱瞞不了。全部發露。這就是能破力,或叫破壞力,四力之一。
從此製止。是遮止力也叫製止力。立誓從此以後絕不再作,“知錯以後,縱遇命難,亦不再作”。哪怕是遭受了生命的劫難,我也絕不再作這種會帶來嚴重後患之事。
六度所攝,功德回向: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今一切諸佛菩薩,請您證知我,憶念我,悲憫攝受我。
惡的部分已經忏悔製止了,現在對善的部分進行回向和反思。
我複于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乃至施與畜牲一抟之食,或守淨戒、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衆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這很重要啊!將所有善根進行回向。此處在說:諸佛世尊啊,請您了知我、憶念我、谛聽我的這個回向,做我的證人!今時,我于諸佛菩薩前立誓:將今生、前世以及無數世以來所造的,身體之不殺、不偷、不邪淫;語言之不妄言、不惡口、不绮語、不兩舌;意之不貪、不嗔、不邪見等一切善根,哪怕僅是布施給一只狗一點點食物等布施善根;以及守持不殺、不偷、不邪淫等身口意一切戒律的所有善根,哪怕是一丁點兒的。比如,見到一只蟑螂,本來想殺它,可一見到蟑螂躲避驚惶的形態,聯想起自己也不欲遭受侵害,遇到命難時會拼命向前跑一樣,于是便起恻隱之心,不再捕殺。大家有沒有想過,當遇到地震、海嘯、泥石流,人們拼命逃生時,和家裏的蚊子蟑螂即將遭遇滅頂之災時拼命逃跑有何區別?痛苦是一樣的,害怕是一樣的,逃生的欲望也是一樣的!
有一次我路過泸定橋時,看見一個人在殺雞,那人抓住雞,把雞頭壓在菜板上,拿刀在脖子上這麼一拉。這使我想起了古人斬首示衆的一幕,就是將人押在斬臺上,劊子手大刀一揮的那一幕。有時候我們做的事簡直是無法想象,我實在想不出,當人爲刀俎,我們爲魚肉的那一刻,自己心裏會是什麼狀況。那天之後,我接連好幾天睡不著,脖子也不舒服,總想起砍頭時的那個過程和疼痛。天下蒼生誰不愛惜自己的生命,誰不怕痛!因此,千萬要記住,不要爲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一個生命遭受極其殘酷的殺戮之上,這是不公平的。你可以有上千個理由說這是自家養的,如果不吃身體會如何如何,但沒有任何理由能讓自己接受砍自己的頭!既然沒有任何理由能砍自己的頭,也就沒有任何理由去砍其它生命的頭,這無非只是弱肉強食而已。
“成就衆生所有善根”。幫助一切衆生成就現前和究竟利益的所有善根。此處之“成就”,意爲令衆生接受真理,令不信佛者信仰佛。一些人曾經視佛法爲封建迷信,經過接觸,逐漸懂得在肯定或否定任何一個事物之前,必須要知道其到底是什麼,不能盲目下結論。在不清楚、不明白的狀況下,做出的抉擇很難是正確的。我心裏也很高興,因爲很多人剛開始來聽法都是湊熱鬧來的。聽著聽著,除極少數人外,都能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因此,別人說出來的話有沒有道理,他就明白了,有收益了,覺得這個值得學。第二天他就坐下來,第叁天就認真地聽,第四天就能慢慢開始用這個思想規範自我。我很高興,爲什麼呢?這可能就是這裏所說的成就衆生的善根吧!總之,我們成就衆生的一切善根,及修習菩提的所有善根——即我爲了利益一切有情父母衆生,而證得無上正等覺佛陀果位,以菩提心爲基礎的一切善根;或我爲尋求無上正等覺佛陀果位,修習以了達萬法緣起性空的無上智慧而造的一切善根,全部合集起來,校計籌量,以這些善根來回向。過去一切如來,亦是通過做這樣的回向,才最後證得無上佛陀果位的,現在諸佛亦是如此,未來諸佛亦是如此,將所做的一切善根回向于爲利衆生而證得佛陀果位。同樣,我亦如是回向。上述回向中,皈依叁寶、發菩提心等是所依力,念佛號是對治力,念其過患是破壞力,最後是遮止力。由此,四力具足。
如前所說四力,如今已列于叁十五佛忏悔文當中。上述四力攝爲叁聚,將它們歸結爲叁個內容。爲什麼叫叁聚經?因爲《叁十五佛忏悔文》具有叁個功德:一是積累資糧,二是淨除罪障,叁是增長善根。通過念佛號、皈依和發心等,積集資糧;通過破壞力和遮止力等,淨除罪障;通過回向等,增長善根。
衆罪皆忏悔, 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 願成無上智。
這裏明確地說明:“衆罪皆忏悔”,此是淨除罪障。“諸福盡隨喜”,此是積集資糧,亦含有對治力,是增長福德。“及請佛功德”,指請佛住世,請轉*輪,實際上便是所依力。“願成無上智”,此是增長善根。
叁十五佛忏悔文講完了,以下是它的偈頌。
去來現在佛, 于衆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 我今皈命禮。
身業有叁種, 口業複有四,
以及意業叁, 十不善盡忏,
從無始時來, 十惡五無間,
心隨煩惱故, 諸罪皆忏悔。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叁十五佛忏悔文念叁遍、五遍或更多。
格魯巴的許多大德,將叁十五佛像安放在佛堂前,磕頭禮拜,意爲效仿宗喀巴大師當年念叁十五佛忏悔文磕叁百五十萬長頭。大家想一想,那是多少啊!整個石板都磕出了凹痕,所以宗喀巴大師現見了叁十五佛。其它宗派如薩迦、甯瑪、噶舉,均說格魯派任何一個寺院的福報都非常好,什麼也不缺,原因是宗喀巴大師造集福德智慧資糧所致。因此,許多甯瑪派或薩迦派等的寺院裏經常塑宗喀巴大師像,說只要宗大師像一塑,這個僧團一定會福報增長,一切修法的因緣具足,甚至效仿宗喀巴大師積集許多福德智慧資糧。我自己感覺也確實如此。格魯巴的寺院,進去之後給人非常飽滿、非常華麗,氣場也暖和的感覺。盡管我也在其它宗派,如薩迦派、甯瑪派的寺院講過法,但發現布置得再好,似乎也沒有那種氣氛。他們自己也有這種感覺。而一進格魯派的寺院,即使是一個很破舊的廟,即使只有五六名僧人,也感覺莊嚴端肅,也許這便是宗喀巴大師的福報所致。在苦修造集福報方面,確實值得向宗喀巴大師學習,我們也要感恩宗喀巴大師的這種福德智慧資糧。
1-2-7-3-3 總忏悔文
下面講一講馬鳴菩薩的總忏悔文。我爲什麼這麼重視忏悔?因爲令一個…
《《成就盛宴》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