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和约束:这种事决不能做!所以我一再强调持邪见的过患。
佛教的逻辑极为精密,只要肯去接触和学习,其道理不可能不折服每一个人。迄今为止,东西方的新旧宗教思想和哲学有许多,然而据我所知,却没有一个能够比佛教更为彻底、更为完美!而且,这种哲学是能够给家庭、工作、生活和前途,乃至今生和来世带来幸福和利益的哲学。之所以有许多人不相信,乃是因为过去否定一切宗教的思想根深蒂固,倘若抛开误解和偏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来看待,一定会改变从前对佛教的看法。
或厌诸佛出兴于世 对佛陀出现于世间很不悦意,产生非常厌烦的心理。
所做罪障,于诸佛世尊前、具一切智者、具眼者、证实际者、称量者、由智而见者前,今皆忏悔,无有覆藏,从此制止。
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
具一切智者、是指了达如所有和尽所有的圣者。什么是如所有与尽所有?“所有”,指一切存在的。尽,指穷尽所有。尽所有表现的,是因缘和合的缘起性空的现象;如所有,则指一切存在其本质体性皆空。一切诸法均可归类入现象与本质两面,一是现象缘起,一是本质性空。现象的缘起称尽所有,本质的性空称如所有。因此,此处一是指缘起,一是指性空。因此,尽所有智,即是对现象,对所有缘起皆了达之智慧;如所有智,则是了达其本质性空的智慧。
具眼者、如同肉眼所见般,对缘起性空了达了知。不仅是从理论上,而且是从现实中了知。佛教中认识事物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比量,一个是现量。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能用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闻到、舌头尝到、身触到的,这一类的五根所识均属现量所证。
科学理论是不承认比量的。但是,如果没有了比量也就没有了科学。至于比量,就是由推理而得的知识。正如任何一个科学论证,均是以过去无数经验的总和为依据,来判断现有的事物,比量也是一种理论推测。
在佛教中,认识事物的方式有比量所知和现量所知两种。佛陀了知一切事物,非比量所知。因为佛无分别心,而比量是分别心。佛陀对一切万物的现象本质的了达,是现量所知,正如将一个杯子放在手中,亲眼看到一般。这就是我们与佛的差别,如若我们成佛之后,也用不着比量了,而是现量所证。因此,佛教认同以比量与现量两种方式来认识事物,乃是对我们凡夫而言。如若是对佛而言,没有比量只有现量。为什么我们有比量?因为我们现量有限,也就是智慧的敏锐度和透彻度都不够。我们通过几千、几万倍的显微镜能看到极微的微尘,如原子、离子之类,但超越工具限制的更小微尘便看不到。然而,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便提出“微尘”说,提出了原子和离子,以及更微细乃至无穷无尽的细分。甚至通过现量所证,能见一毛孔中能容下三千大千世界。这便是佛陀超胜之处,于佛是唯现量无比量。
此处的具眼者,即是具智慧之眼,犹如肉眼看见事物一般,一切现见明了,唯具眼者能如是。
证实际者、能见证我等所造善恶实际故。能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善恶作见证,故称为证实际者。
称量者、所达无颠倒之正量故,所知道的一切没有任何错谬、颠倒,非常正确、精确,所以叫称量者。
由智而见者前,在如实了知一切万法,见到一切万法本质的世尊、如来面前。
今皆忏悔,从口里将自己所造之罪障一个接一个进行发露,并恭敬合掌顶礼而行忏悔。
无有覆藏,不隐瞒任何一个罪障,在佛之前也隐瞒不了。全部发露。这就是能破力,或叫破坏力,四力之一。
从此制止。是遮止力也叫制止力。立誓从此以后绝不再作,“知错以后,纵遇命难,亦不再作”。哪怕是遭受了生命的劫难,我也绝不再作这种会带来严重后患之事。
六度所摄,功德回向: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今一切诸佛菩萨,请您证知我,忆念我,悲悯摄受我。
恶的部分已经忏悔制止了,现在对善的部分进行回向和反思。
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乃至施与畜牲一抟之食,或守净戒、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这很重要啊!将所有善根进行回向。此处在说:诸佛世尊啊,请您了知我、忆念我、谛听我的这个回向,做我的证人!今时,我于诸佛菩萨前立誓:将今生、前世以及无数世以来所造的,身体之不杀、不偷、不邪淫;语言之不妄言、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意之不贪、不嗔、不邪见等一切善根,哪怕仅是布施给一只狗一点点食物等布施善根;以及守持不杀、不偷、不邪淫等身口意一切戒律的所有善根,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比如,见到一只蟑螂,本来想杀它,可一见到蟑螂躲避惊惶的形态,联想起自己也不欲遭受侵害,遇到命难时会拼命向前跑一样,于是便起恻隐之心,不再捕杀。大家有没有想过,当遇到地震、海啸、泥石流,人们拼命逃生时,和家里的蚊子蟑螂即将遭遇灭顶之灾时拼命逃跑有何区别?痛苦是一样的,害怕是一样的,逃生的欲望也是一样的!
有一次我路过泸定桥时,看见一个人在杀鸡,那人抓住鸡,把鸡头压在菜板上,拿刀在脖子上这么一拉。这使我想起了古人斩首示众的一幕,就是将人押在斩台上,刽子手大刀一挥的那一幕。有时候我们做的事简直是无法想象,我实在想不出,当人为刀俎,我们为鱼肉的那一刻,自己心里会是什么状况。那天之后,我接连好几天睡不着,脖子也不舒服,总想起砍头时的那个过程和疼痛。天下苍生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谁不怕痛!因此,千万要记住,不要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一个生命遭受极其残酷的杀戮之上,这是不公平的。你可以有上千个理由说这是自家养的,如果不吃身体会如何如何,但没有任何理由能让自己接受砍自己的头!既然没有任何理由能砍自己的头,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去砍其它生命的头,这无非只是弱肉强食而已。
“成就众生所有善根”。帮助一切众生成就现前和究竟利益的所有善根。此处之“成就”,意为令众生接受真理,令不信佛者信仰佛。一些人曾经视佛法为封建迷信,经过接触,逐渐懂得在肯定或否定任何一个事物之前,必须要知道其到底是什么,不能盲目下结论。在不清楚、不明白的状况下,做出的抉择很难是正确的。我心里也很高兴,因为很多人刚开始来听法都是凑热闹来的。听着听着,除极少数人外,都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因此,别人说出来的话有没有道理,他就明白了,有收益了,觉得这个值得学。第二天他就坐下来,第三天就认真地听,第四天就能慢慢开始用这个思想规范自我。我很高兴,为什么呢?这可能就是这里所说的成就众生的善根吧!总之,我们成就众生的一切善根,及修习菩提的所有善根——即我为了利益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以菩提心为基础的一切善根;或我为寻求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修习以了达万法缘起性空的无上智慧而造的一切善根,全部合集起来,校计筹量,以这些善根来回向。过去一切如来,亦是通过做这样的回向,才最后证得无上佛陀果位的,现在诸佛亦是如此,未来诸佛亦是如此,将所做的一切善根回向于为利众生而证得佛陀果位。同样,我亦如是回向。上述回向中,皈依三宝、发菩提心等是所依力,念佛号是对治力,念其过患是破坏力,最后是遮止力。由此,四力具足。
如前所说四力,如今已列于三十五佛忏悔文当中。上述四力摄为三聚,将它们归结为三个内容。为什么叫三聚经?因为《三十五佛忏悔文》具有三个功德:一是积累资粮,二是净除罪障,三是增长善根。通过念佛号、皈依和发心等,积集资粮;通过破坏力和遮止力等,净除罪障;通过回向等,增长善根。
众罪皆忏悔, 诸福尽随喜。
及请佛功德, 愿成无上智。
这里明确地说明:“众罪皆忏悔”,此是净除罪障。“诸福尽随喜”,此是积集资粮,亦含有对治力,是增长福德。“及请佛功德”,指请佛住世,请转*轮,实际上便是所依力。“愿成无上智”,此是增长善根。
三十五佛忏悔文讲完了,以下是它的偈颂。
去来现在佛, 于众生最胜,
无量功德海, 我今皈命礼。
身业有三种, 口业复有四,
以及意业三, 十不善尽忏,
从无始时来, 十恶五无间,
心随烦恼故, 诸罪皆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十五佛忏悔文念三遍、五遍或更多。
格鲁巴的许多大德,将三十五佛像安放在佛堂前,磕头礼拜,意为效仿宗喀巴大师当年念三十五佛忏悔文磕三百五十万长头。大家想一想,那是多少啊!整个石板都磕出了凹痕,所以宗喀巴大师现见了三十五佛。其它宗派如萨迦、宁玛、噶举,均说格鲁派任何一个寺院的福报都非常好,什么也不缺,原因是宗喀巴大师造集福德智慧资粮所致。因此,许多宁玛派或萨迦派等的寺院里经常塑宗喀巴大师像,说只要宗大师像一塑,这个僧团一定会福报增长,一切修法的因缘具足,甚至效仿宗喀巴大师积集许多福德智慧资粮。我自己感觉也确实如此。格鲁巴的寺院,进去之后给人非常饱满、非常华丽,气场也暖和的感觉。尽管我也在其它宗派,如萨迦派、宁玛派的寺院讲过法,但发现布置得再好,似乎也没有那种气氛。他们自己也有这种感觉。而一进格鲁派的寺院,即使是一个很破旧的庙,即使只有五六名僧人,也感觉庄严端肃,也许这便是宗喀巴大师的福报所致。在苦修造集福报方面,确实值得向宗喀巴大师学习,我们也要感恩宗喀巴大师的这种福德智慧资粮。
1-2-7-3-3 总忏悔文
下面讲一讲马鸣菩萨的总忏悔文。我为什么这么重视忏悔?因为令一个…
《《成就盛宴》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