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學佛者變爲有智慧、有慈悲的人,四無量和忏悔這兩個是最好的辦法。一個人不懂得忏悔,就等于這個人不會有任何進步。一個人時時刻刻懂得忏悔,那這個人將來一定是前途光明,無論是佛法修行,還是事業前途,都會進步。忏悔不是認輸,有很多人認爲認錯了不就是認輸了嗎!錯了,你知道什麼人不敢認錯?就是窩囊廢,他從來不敢認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以爲不認錯就算了,就贏了。其實不然,他真的輸了。那什麼樣的人敢承認錯誤呢?凡是有能力的人,有魄力的人,有膽量的人,有智慧的人,他不但光明正大地認錯,而且還會做得更好。今天的錯是嚴重的教訓,明天就不再錯了,知錯必改方能百戰百勝。
忏悔是對自我的認錯,認錯有多種,一個是對他人認錯,一個是自己對自己認錯。聖人或有本事的人不僅僅對自己認錯,而且也敢對他人認錯。中等的人給自己認錯沒有問題,但他面子大,拉不下臉,對他人嘴上不認錯,悄悄地改,他自以爲這樣好,實際上很難看,誰都知道他錯了。但是也算是不錯,還算中等。最差的人連對自己都不敢認錯,他不敢想這是錯的,那是最窩囊的,必敗無疑之人。這世上誰人不犯錯,這沒什麼好奇怪的,犯錯太應該了,若你真地沒有犯錯,說明你這個人是個窩囊廢,因爲你什麼也沒做,你什麼也沒做,就不會犯錯。只要你做了,說了,想了,那總有對的也總有錯的。錯了沒關系,我把這次的錯作爲教訓以後不再犯就對了,這樣,這個人學佛也好,做生意也好,做任何一件事永遠都是成功者。
如果我們真地想成大事,要從在貪嗔的基礎上建立的思想當中脫離出來,站在更高的角度,你可以把敵人和親友當自己的兒子,但是,這兩個兒子,一個是聽話的,一個是不聽話的。那麼你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兒子時,就知道該怎麼做了,要是你和他站在同樣的高度,你永遠也改不過他,因爲你和他是同等同體的,你有什麼辦法改變他啊!又有什麼能耐避免這些災禍呀?所以,不要起貪嗔癡之心,要悔改自我。
修行佛法時,尤其要重視自己所造的身口意之過患。你不要以爲這些過患只障礙來世,于今生卻無多少妨礙,絕非如此。這些問題不但是來世,今生也是你前途當中最大的障礙。如若沒有了這些缺點,今生任何一個災難與障礙均無法阻擋你的前進,否則舉步維艱。
馬鳴菩薩的忏悔文是略忏悔文,內容比較清晰。
嗚呼拉!祈請上師大金剛持等安住十方一切諸佛、菩薩、大德僧伽垂念于我:我名某甲,從無始生死而至今時,爲貪嗔癡煩惱所驅,從身語意叁門造作十種惡業,五無間罪及近五無間罪;違犯別解脫律儀、菩薩學處以及密乘叁昧耶;不恭敬父母、親教師、軌範師及與我同修梵行者;造作損害叁寶之業;背棄正法;毀謗聖僧伽;傷害有情等一切惡業集聚,或自作、或教他作、或見作隨喜。總之一切惡業,皆是獲得增上生及解脫二種利樂最大障礙,成爲輪回生死尤其墮入惡趣之因。故我今于上師大金剛持等一切安住十方諸佛、菩薩、大德僧伽面前,忏悔發露,不作覆藏,從此製止。我若發露忏悔,則可住于樂觸;若不發露忏悔,則無矣。 (誦叁遍)
“嗚呼拉”,此是厲聲疾呼之意,誠如漢地古文中之“嗟乎!”。
祈請上師大金剛持等安住十方一切諸佛、菩薩、大德僧伽垂念于我:
嗟乎!我祈請上師大金剛持等一切十方諸佛菩薩大德僧伽,請你們垂念于我吧!聆聽我的祈請吧!此處爲何這樣呼喊?我曾與各位說過所依力的問題。帕邦喀大師于《成就勝乘幻化車》中言:“有人將所依力稱爲所緣境或諸佛菩薩,但我認爲應是真誠地皈依和發菩提心”。其實,以諸佛菩薩爲所依力,或以菩提心爲所依力,也有這種說法。但帕邦喀大師認爲,所依力應是皈依和發心。因爲“依”即“依靠”之意,誠如一個人絆倒在地時,總會依靠大地而扶起。我們在造作罪障後,從罪障中脫離出來的依靠,則是對叁寶的皈依和發菩提心。因爲我們所造之罪業極重,非依極強大之實力者不可度脫。何爲強大的實力者?一是叁寶,二是菩提心。即發菩提心的對境是一切衆生。因此,帕邦喀大師將此二稱爲所依力,是非常有道理的。更詳細地說,所依力有兩個,一個是叁寶,一個是衆生。《入菩薩行論》中說:“依諸有情及如來,能成佛法力等同”。既然這樣,拜佛爲什麼不拜衆生呢?我們皈依的對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高僧大德, 那就是所依力,爲什麼呢?那就是叁寶的體性啊!還有一個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的對象是誰?過去我們很少說衆生,因爲單從皈依的角度而言,衆生則非所依力,因爲所皈依者乃是叁寶。但是,我們現在修的是大乘法,尤其是于修菩提心時,將一切衆生也作爲爲利一切有情父母衆生而證得無上覺果位的一種依靠或所依,也是非常合適的。
我名某甲,此處稱念自名。從無始生死而至今時,從無數世到現在爲止,所造作一切惡業的因是什麼呢?爲貪嗔癡煩惱所驅,這就是因。爲什麼不說傲慢、自私、嫉妒等等?這些均含攝于貪嗔癡之內,如果你將所有煩惱歸類起來,都可歸入貪嗔癡叁個範疇內。所以,盡管煩惱有八萬四千之多,佛經中亦有十一煩惱、六煩惱之說,但是歸根結底,仍是貪嗔癡叁個煩惱。從身語意叁門造作十種惡業。五無間罪。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及近五無間罪。如毀壞佛塔、燒毀佛經等一切罪障。違犯別解脫律儀。別解脫律儀共有八種,包括:一、比丘戒;二 比丘尼戒;叁、正學女戒;四、沙彌戒;五、沙彌尼戒;六、近事戒;七、近事女戒(此二爲居士五戒);八、近住戒(即八關齋戒)。菩薩學處,即菩薩一切願菩提心的學處和行菩提心的學處,尤其是十八根本戒和四十六墮戒等。以及密乘叁昧耶戒,此有五佛的叁昧耶戒等。此處不加詳解,因爲在座很多人未受過無上瑜伽部灌頂故。不恭敬父母、即辱罵父母、輕賤父母、虐待父母。親教師、即辱罵親教師、誹謗親教師、背後妄議親教師,甚或虐待嗔害,乃至于不視爲佛。親教師即自己根本上師與傳承上師。規範師,即阿阇黎。受比丘戒時,一定會有親教師與阿阇黎。阿阇黎是專門教授戒條的老師,令自己規範一些細節問題。及與我同修梵行者,這是指金剛兄弟。大家在一個師父面前谛聽佛法,早已是師兄弟姐妹的關系。既然如此,便應該親如兄弟姐妹一般,相互愛戴,相互寬容,相互忍讓,絕不可以侵害、辱罵、不恭敬彼此等。
造作損害叁寶之業。于佛寶、法寶、僧寶有損的一切業,此中包含的內容很多。背棄正法。違背和放棄如來正法,悖逆而行,或不依正法來做取舍。毀謗聖僧伽。指侵害、損毀具有崇高道德、修行和學問的高僧大德。傷害一切有情。指侵害人或非人,包括蛇蟲鼠蟻在內,均屬侵害有情。有情,指具有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的所有生命。有人認爲,只有人類有情感,動物是沒有情感的,所以殺了也無所謂。這多麼愚昧!情感不是非通過微笑或流淚才能表現出來的。從比較合理的方式去想,無論人類還是動物,均有情感,均有痛苦,均有恐懼,不應該讓任何有痛苦、有恐懼等情感的衆生遭受災難,正如我們不願意遭受任何災難一樣。大家看《動物世界》時便可知道,群居動物亦有秩序井然的分工,有一些動物感情尤重,配偶死後往往自絕而死,這足以說明它們都是有情感的,只是人類暫無方法與之溝通而已。所以說一切衆生皆是有情。因此,傷害有情等一切惡業集聚。全部集中起來。或自作,或教他作,或見作隨喜。總之一切惡業,皆是獲得增上生及解脫二種利樂最大障礙。所以,這一切是今生乃至來世獲得人天安樂,以及究竟脫離輪回苦到達涅槃果位的最大障礙。
成爲輪回生死尤其墮入惡趣之因。故我今于上師大金剛持等一切安住十方諸佛、菩薩、大德僧伽面前,忏悔發露,將發自內心的悔恨,一個個地發露出來。此處除以上列名的諸罪外,若發現自己還有什麼罪過,亦可于此處加入,發露出來。倘若未能口說,也必須于內心明白這是哪一類的,然後如是思維。不作覆藏。不隱瞞。從此製止。要知道,忏悔最根本的意義是在哪裏?一個是過去所做的一切侵害他人,包括人及非人等有情的所有身體的行爲、語言的行爲以及起心動念,都一一調出來,逐個思維後果,生起非常猛烈的追悔心,這是能破力。另一個,即是從今往後縱使遇到命難,自己也絕不再做這種惡事。心中要生起非常鄭重的製止之心,這是遮止力。此二力對于忏悔非常重要。
我若發露忏悔,則可住于樂觸;若不發露忏悔,則無矣。便會有得到安樂的那一天。我若不發露忏悔,便再也不會有任何指望了。
這個念叁遍或七遍。將內容一個一個地憶念起來。忏悔最重要的是真誠,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如果在佛菩薩面前說假話,那不是欺騙佛菩薩,而是欺騙自己。因爲你若未能認識到錯誤,就永遠也改不過來。即使知道錯誤,但不知其嚴重後果,也很難改過來。
下面我順便講一講《金光明最勝王經》中的忏悔文。這個忏悔文非常殊勝,但未收錄于《成就盛宴》中。大家有空可以自己閱讀。
1-2-7-3-4 《金光明最勝王經》
現在十方界,常住兩足尊,願以大悲心,哀憫憶念我。
衆生無皈依,亦無有救護,爲如是等類,能做大皈依。
我先所作罪,極重諸惡業,今對十力前,至心皆忏悔。
“十力”,指具足十大實力之佛陀。
我不信諸佛,亦不敬尊親,不務修衆善,常造諸惡業。
或自視尊高,種姓及財位,盛年行放逸,常造諸惡業。
自己自高自大,自以爲是,驕慢無比。其原因是什麼?或是生于貴族之家,自己的父母尊貴,或具有財富,或年輕美麗……以此爲由,認爲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因爲這樣的驕慢,而行放逸者,所造的衆罪。
心恒起邪念,口陳于惡言,不見于過罪,常造諸惡業。
心中生起貪、嗔,癡以及不相信因果的一切邪念;口說妄言…
《《成就盛宴》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