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就盛宴》導論▪P30

  ..續本文上一頁樣一種清淨的心。由此,達到心中從此以後無比虔誠地信仰,身體無比恭敬地承侍上師,獲得顯密教誨當中所說的一切修行成就。非但自己獲得如此之成就,我周圍一切有情父母衆生亦獲此成就。

  這是甘露融入到體內消除業障的方法,以下每一偈,均照此方式修持。

  偶一獲此圓滿有暇身,八暇和十滿的人身極爲難得,正如博多瓦大師所言,大地上的草木無量無數,但房頂上的草卻甚爲稀少。寂天菩薩于《入菩薩行論》中講:猶如無邊大海,中有浮木,木上有孔。海底有一盲龜,每一百年方浮出水面一次。浮木隨波逐浪,來去無定。盲龜浮出之處亦無定。盲龜鑽入浮木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獲得人身的幾率,便如盲龜恰巧能將脖子伸入浮木上的孔一般。這是人身的難得。

  繼而思寶貴。如何寶貴?人身無所不能,想以此獲得今生的榮華富貴亦可,想來世繼續得暇滿人身亦可,獲得生生世世的安樂亦可,乃至于徹底了脫生死獲阿羅漢果位,甚至爲解救天下一切蒼生,而證得至高無上慈悲智慧德能的佛陀果位亦可!不僅可以,而且即身便能得到。人身真是如意寶。這樣一個既寶貴又難得,而又非常短暫的人身,要充分地利用它。要日夜不間斷地去思考這個道理,在相續中令難得與寶貴之心非常堅固地生起!

  生起相續不斷求加持,念第一遍時,資糧田中放出許多五色光,消除無始至今,障礙生起暇滿人身大義難得之心的一切業障。念第二遍時,觀想資糧田諸尊均化出與之一樣的化身,融入到自己體內,自己得到了以暇滿人身大義難得之心爲主的一切修行成就。

  每四句話就這麼觀想一次,而且觀想的內容,恰恰是跟這裏所修行的內容一致。這叫“朗忍夏更”,“夏更”即速修之意,簡單地從頭到尾將其速速修完。每四句偈中,求加持的最後一句都要念兩遍。爲什麼?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四句話觀想時有兩個次第:一是消業障,二是求加持。

  消業障時,觀想資糧田中流出許多甘露水與五色光,融入自己體內。此時,不必觀想骨骼血肉之類,將體內觀想爲瓶子般中空,原本充滿黑色的業障,當光與甘露水融入時,體內刹那明亮,黑暗不知去處。爲何我一再強調這一點?因爲,我們現在便要爲將來修密宗無上瑜伽密法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開始打基礎,倘若觀想業障如墨汁般,從自己兩個便道和全身毛孔向外排出,則對圓滿次第的修行有所損害。倘若觀想爲黑暗,五色光和甘露水刹那進入體內時,正如暗室點亮明燈般,刹那黑暗無有去處自然消失,如此,則對圓滿次第的修行非常有利。不過,具體觀想方法大家也可以隨意選擇。

  第二遍是求加持,資糧田中化現出與諸尊無二無別的化身,融入體內,自己得到身口意的加持,得到福祿壽財的加持,得到了教證二法修行境界的加持,得到與自己相應、正在實修的這個所緣的加持。因此,它分爲兩部分,要念兩遍。

  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 迅疾滅壞必死應思惟,

  死已如影隨形黑白業, 引還後果決定獲不異,

  如是知已一切諸惡業, 細而又細亦複令斷離,

  衆善資糧遍盡能修成, 恒常具足殷勤求加持。

  這八句話講的是下士道,唯有最後一句“求加持”念兩遍。“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我們的生命,正如水中的泡沫一般無常。無常有叁根本九因相。叁根本,其一是決定死:天下沒有一個衆生是不死的;其二是死期不定:死亡何時來臨,無人能知;其叁是死後唯有佛法有所幫助。然後,“死已如影隨形黑白業,引還後果決定獲不異”,此二句明講善惡業果報應,暗講人死之後不會從此結束,一定會繼續投生。投生何處?地獄、餓鬼和畜生叁惡趣,或人間、阿修羅與天界叁善趣。我們最有可能墮落到叁惡趣,因爲所作之惡極多,修善極少。一旦墮落叁惡趣,則地獄是酷寒熾熱之苦,餓鬼是饑渴之苦,畜生是相互殘殺、打、驅役之苦,無法忍受。誰能保護自己?唯一的怙主,便是佛法僧叁寶。因此,堅定不移地皈依!此處不僅暗藏皈依之義理,亦點明如影隨形的黑白業,無論自己行至何處,黑白善惡業力亦如影子般跟至何處。明白這個道理,生起決定之後,便要生起斷除惡業、修習善業,哪怕是細小的惡業都不去造,細小的善業亦要修的這樣一種心。要遠離一切過患,斷除一切過患,而且對善資糧究竟地修持,從極細處開始修,從而證得一定的成就。這種修行不僅僅是恒常去修,亦應非常認真地去修。其內容是,消除生命常恒之心、消除不怕叁惡道痛苦之心、消除不皈依叁寶之心、消除不觀因果業報之心,增長對善惡因果業報、叁惡道痛苦以及生命無常的決定信之心。此處之無常乃指比較粗顯的無常,不牽涉特別細微的無常。

  受用無厭一切衆苦門, 無可保信世間諸圓滿,

  見過患已于彼解脫樂, 大希求心生起求加持。

  此四句是講出離心,屬于中士道範疇。內容是六道輪回的一切快樂,你是永遠都不能滿足。而且,輪回中的一切快樂,實際上都是痛苦的因,因爲輪回當中的一切,均痛苦——苦苦、壞苦和行苦之門。輪回當中的一切朋友、一切所在處、一切所作,根本不可靠。世人沈溺于其中的榮華富貴等,其實是刀刃上的蜂蜜,倘若去舔食,便會割傷自己的舌頭。要看到輪回的這個過患。因此,要生起對解脫的歡喜心以及希求解脫之心!將六道輪回視爲苦海,一切友伴視爲痛苦之根,一切所在處是痛苦之處,一切所作視爲痛苦因。以此方式,視輪回如火坑、牢獄。輪回當中的一切富貴享樂,不過是壞苦的一部分,細細地看,都沒有快樂。因此要生起這樣的一種遠離輪回之苦、獲得永遠安樂及安樂因的解脫果位的出離心!

  即此清淨出離慧引起, 正知正見大大不放逸,

  聖教根本別別解脫戒, 堅持修行能作求加持。

  此四句是脫離苦海的方法,就是從別解脫戒開始,依戒定慧叁學的修行,早日得到解脫。凡是帶有“求加持”的都要念兩遍。這部分是中士道。

  如我淪落有海固如是, 父母衆生陷溺亦如之,

  見已解脫諸趣擔負荷, 發起菩提勝心求加持。

  這是上士道發菩提心的祈願文。是說,猶如自己淪落到輪回的苦海當中一樣,一切衆生也承受著如此的苦。看到這個之後,我要承擔起度化一切有情的責任!所以說:“爲解救一切天下之蒼生,讓我生起速疾尋求佛陀果位的菩提心吧!請諸佛菩薩加持我!”這是發菩提心。

  僅唯發心不受叁聚戒, 或受無習亦難成菩提,

  能善見已佛子諸律儀, 起大精進受學求加持。

  如果只是發起菩提心,而不受菩薩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的話,仍是不夠的,要受持叁戒,行持一切六波羅蜜的修行。所以,我從今以後,要精進修習佛子所行的六波羅蜜和四攝等一切菩薩道,祈願我能夠修成。

  菩薩戒和菩薩學處是什麼?就是斷除四黑法,修四白法等。我在《修心七義》裏講過,菩薩戒有根本十八戒,二十八輕戒或四十八輕戒等。還要學菩薩學處,就是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禅定波羅蜜、智慧波羅蜜這六波羅蜜,以及布施、愛語、共事和同行四攝。不修菩薩行,是無法成就佛陀果位的。

  心趨倒境散亂能作止, 且于正義如理起尋思,

  由是引發止觀雙運道, 速疾相續生起求加持。

  此處講止觀雙運。第一句講的是“止”,第二句是“觀”,第叁句話是止觀雙運的道之生起。止的核心是從顛倒妄想當中解脫出來,安住于自己所定目標;觀的核心是觀察一切萬物的本來面貌,因此這裏說且于正義如理起尋思,就是去觀察。這兩個正義如理地思尋的內容,乃是萬法自性皆空的、否定式的落空,于這樣的落空目標,以不被一切顛倒妄想所動搖,堅固地安住于這個目標當中的“止”來修,就是止觀雙運。所以,請求賜予我生起這樣的加持吧!

  共同道熟密器成就已, 一切乘中最勝金剛乘,

  堪能士夫契入正習修, 決定穩速入道求加持。

  這是密法。一旦修成了前面的共同道,並且成熟以後,讓我得以進入最殊勝的金剛乘。要進入密乘,首先要受密法灌頂,這是最不可缺少的,因爲灌頂是入密法之門。但是,進入密乘後不造業、能成爲名副其實的密宗弟子,其最根本在于守持戒律,因此下面講密乘戒。

  此時二種悉地成就基, 宣說清淨誓語叁昧耶,

  不假造作定解獲得已, 勝于生命守護求加持。

  “二成就”是現前的成就和究竟的成就。一切成就的基礎是非常清淨地守持誓語,即立誓以及叁昧耶戒。要生起堅定不移的守護叁昧耶戒的心,甯可失去生命,也不犯密宗的任何戒律,求加持讓我生起這樣的心。

  此後密部心要二次第, 凡諸津要知已務精進,

  勤行四座瑜伽無懈怠, 准如師教修行求加持。

  然後是修行。一切密續的根本修行是有形次第和無形次第,尤其是無上瑜伽密法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這些修行心要明白之後,要努力地去修持,特別是要勤修四座瑜伽,即晨起座上修一次,早飯後一座,下午一座,晚上天將黑時一座,不懈怠地修。于大德所說的一切,我都能如是奉行,請加持我吧!

  如此妙道導引善知識, 如理修行善友堅固住,

  一切內外魔障中斷類, 隨即消滅清淨求加持。

  這是回向。願以如此殊勝的妙法引導衆生趨向佛陀果位的善知識以及如理修行的善友,健康長壽。並且消除我修行佛法當中的一切內外障緣,令我得到非常好的修法條件。

  一切生中不離清淨師, 諸法資財受用悉具備,

  地道功德一切圓滿已, 持金剛位唯願速疾登。

  這是最後的回向文:我從今以後,生生世世不遠離善知識的引導,具備修行如來正法的各種條件、順緣,並于菩薩道一切修行圓滿,祈請讓我早日證得金剛持的佛陀果位吧!

  1-2-8-2 收資糧田

  吉祥大寶根本上師尊, 安住于我頂上蓮月座,

  由大恩德之門哀攝受, 伏請賜予身語意悉地。

  觀想資糧田中間,上師能仁王金剛持的心中有…

《《成就盛宴》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