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就盛宴》導論▪P4

  ..續本文上一頁是什麼?

  誠如古代迎請金輪王、銀輪王或皇帝,又如我們今時迎接貴賓,必先沐浴更衣、灑掃淨處,以示敬重。否則一片髒亂,是很沒禮貌的事。迎請來後,依古印度規矩,又應給貴客沐浴、濯足、戴上花環。泰國至今仍保持了這種古規。(佛法傳至藏地後,因高原缺少鮮花,故用哈達替代。)之後,以香爐爲客人引路,令其坐于高廣寶座之上,燃明燈、塗香水香膏,供陳珍馐百味。飲食時,奉上歌舞伎樂。以上是古印度迎請國王的禮儀。而我們現在迎請的是諸佛菩薩,其尊貴程度遠遠超過凡夫帝王,又怎能不用最高的禮儀呢?

  這些准備的禮儀,就是前行。

  這裏我要強調:迎請諸佛菩薩,是爲了令我們任運地生起菩提道次第所緣的一個個覺受。

  《廣論》中說,我們要修菩提心,必須要四法相合。何謂四法相合?一、消業障;二、積累福德智慧資糧;叁、視上師與諸佛菩薩無二無別,並猛力祈請;四、修行正法。這四法和合而行,方能生起我們想生起的一切覺受,這是《廣論》中一個很重要的教授。

  現在,我們將一切佛菩薩迎請到自己的面前,安坐在虛空中。將諸佛菩薩與自己的根本上師視爲無二無別,祈禱他們加持自己身口意的相續,又進行豐盛的供養。由此既消除業障、又積累福報。這樣便具備了廣論中所言的“四法合一”。

  “六加行”是前行。貫穿了整個前行的,有幾次重要的對諸佛菩薩的祈請。

  首先是“七支供”:頂禮支,供養支,忏悔支,隨喜支,請轉*輪支,祈請不入涅槃支,回向支。

  我們通過皈依、發菩提心、觀資糧田,把一切佛菩薩請到面前,對資糧田當中,以上師善慧能仁金剛持爲核心的一切佛菩薩頂禮、供養,忏悔我們過去所做的一切業障。

  需要說明的是,在此時忏悔,力量會較強。因爲忏悔中最主要的就是“依止力”。而“依止力”的內涵,一是皈依,一是發菩提心。因此,在作爲我們皈依和發菩提心對象的諸佛菩薩面前,懇請他們作證,一一將自己的惡業發露忏悔,效果是最好的。

  就像許多戒煙戒不掉的人,去了寺院,在佛菩薩前跪著發誓戒煙,就戒掉了。爲什麼?他心中總有個顧慮,害怕違背誓言會受到佛菩薩的懲罰。當然,諸佛菩薩是不會這樣做的,但在他卻會想,“啊,我是在佛面前戒的,如果我再抽煙,肯定會不吉利,這個得注意一點!”由于當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不會食言。而且,也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忏悔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對著佛菩薩發誓不再造作某件事時,會在心裏生起一些約束力。

  除忏悔外,對諸佛菩薩的功德,我們應隨喜。

  又應請十方佛陀長久住世、廣轉*輪和祈請不入涅槃。

  此外,有諸佛菩薩作證,將我們所有的功德回向。

  以上便是“七支供”的全部內容。

  其次是叁大事祈請。

  “叁大事祈請”分爲叁個部分:一、向資糧田當中的傳承上師、諸佛菩薩一個一個地祈禱,祈求他們加持我的相續,讓我從依止善知識起,到止觀雙運爲止的修法當中的一切殊勝覺受,均能任運地生起來。二、願諸佛菩薩加持我,幫助我,令我從不親近善知識到消除人我執、法我執的一切顛倒行速疾消滅。叁、願我在修法的過程當中,無病無災,消除修法內外的一切惡因緣,具足一切順因緣。

  對這叁大事,若是一個一個有目標地去祈請,會有非常大的力量。

  其叁是安橛祈請。

  這是“六加行”的結束部分了。首先,將諸佛菩薩收攝至“資糧田”的上師善慧能仁金剛持的身中。然後,將上師善慧能仁金剛持迎請至頭頂,供養曼荼羅後,非常猛烈地祈請他加持自己、幫助自己。這樣會獲得非常大的力量,修行起來就很容易了。

  此時,頭頂上的上師善慧能仁金剛持的顯相,是自己根本上師。體性則與宗喀巴大師、釋迦牟尼佛以及金剛持無二無別。又是一切傳承上師和諸本尊、佛、菩薩、聲聞、緣覺、阿羅漢、明王、明妃及四大天王等融爲一體的、無二無別的集體顯現。這樣大的加持,是上師瑜伽修法,也是前行的根本內容。

  1-2 前行分述

  1-2-1 晨起發願

  前行修法

  每日清晨一覺即起。醒時即想:聞空行母搖鼓鈴之聲。隨想在大樂法中,自修本尊形相而立等相應法,依本部儀軌修之。提起精神,長歎:“啊!今日未死,得以醒來,乃上師叁寶加持之恩。今日切不可虛度。不爲性罪遮罪所染。二罪不染中,于甚深廣大二門妙法精進修習,使暇滿人身獲得大利益”。務必提起如是正念。起後洗漱時,行者自成所修本尊,以爲自身灌頂想而行。或行下述之法。

  在菩薩學處當中,有長中短叁種發願:從今乃至菩提,爲長;盡形壽,爲中;今年、今月,更尤其是今天一晝夜的時間,爲短。

  此時爲短發願說:“啊,我今天沒有死,能夠醒來,真是何等榮幸!這是上師佛加持的恩德啊。我這一生當中,一定不能虛度暇滿人身,一定要讓其具有遠離一切痛苦、具得一切安樂的廣大意義。特別是這一年和這個月,我一定不浪費時間,就在剩下來的有限的時間當中,充分修一切善法,斷一切惡行。尤其是今天這一天,一定要盡一切努力做到如法”。

  “不爲性罪遮罪所染”。

  何爲性罪?其本性就是罪業,如殺人,因爲你令他人受到了侵害。何爲遮罪?它的本性不是罪,可是,它卻能引發諸多罪業。例如飲酒,本身非罪,但卻能招致說不該說的話、做不該做的事、想不該想的問題,令貪嗔癡等猛烈增長,引發無數罪過。這一類便是應遮之罪。如果你不想沾染一切過患,則不僅僅要斷除一切性罪,也要斷除一切遮罪。

  “二罪不染中,于甚深廣大二門妙法精進修習”。

  這其中,提到了甚深妙法和廣大妙法。

  何爲甚深妙法?即緣起性空之理,也就是大般若智。有了大般若智,方能斷除輪回苦,具得永久安樂。此即《心經》所說“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是短而精的甘露妙雨。

  我們造一切罪的根本,就是有“我執”和“我所執”——將“我”和“我的”當做是真的了,一旦當真,便會在乎“我”和“我所”的得與失、福與禍。因爲強烈地在乎和著迷,使內心産生了極強烈的貪欲和嗔恨,因而招來無數的痛苦,無休止地輪回于苦海之中。

  而“甚深妙法”,正是破除輪回根源——無明、了達般若智的妙法。故而名爲“甚深”。

  何爲廣大?即菩提心與菩薩行。因爲這二者不爲一己之安樂,而是將六道一切衆生,包括蚊蠅飛虻在內,均視爲自己的父親、母親,又將“令天下一切有情父母衆生悉皆離苦得樂”視爲終極目標。菩提心與菩薩行,是得到一切安樂的源泉,亦是斷除一切痛苦的最強有力的助伴!

  這具有極廣大的功德——

  若沒有衆生,何來發大慈大悲心、何來行菩薩廣大行?沒有大慈大悲心和菩薩廣大行,又何來證得圓滿正等正覺佛陀果位?!

  誠如今生的父母賜予我們一切愛,保護我們免遭一切有可能遭受的苦難與災禍,令我們得到盡他們所能的一切快樂般,衆生在過去無數次做我們父母時,也具備同樣的恩德。

  有的衆生現在作爲我們的敵人,這無意當中爲我們提供了一個修忍辱、智慧、精進等的方便;有的衆生作爲陌生人,即成爲我發菩提心、大慈大悲心的所緣。

  不僅如此,一切功德的源泉是愛一切衆生,一切禍端和損傷之門是自私自利。因此,以“爲利一切父母衆生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佛陀果位”的這種強有力的願心,修六度四攝等菩薩利益一切衆生的行門,乃是廣大法門。

  何謂“精進修行”?《入行論》中言:“精進名爲善法勇”。精進,就是非常努力而歡喜地在善法上去修習。還有一種修習的方式,是忍辱修習——很辛苦,不太願意去修,但爲了成佛,不惜一切代價、再苦再難也要修習。忍辱修習是精進修習的地基。

  我們應該選擇精進修行,而不是忍辱修行。那是不再覺得苦,也不再覺得難的狀態,心中歡喜充盈,就好像幾天滴水未進,突然得到了清涼的甘露一般。我們無數世以來都流浪在六道輪回的荒野之中,未曾獲得一星半點的水滴。而此時此刻,內心的荒野終于得到佛法甘露的滋養,焉能不生起極大的歡喜之心?

  我們平時辛苦了一年,出來度假時雖然也很累,但心情卻因爲終于能走出憋悶的辦公室、出來透氣而感到愉快。同樣的,我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沈浸于貪嗔癡當中,能有那麼半小時、一小時,從世間的煩惱中脫離出來,在慈悲、智慧和德能的樂園中透透氣、放松放松,這是多麼好的事情啊。以這種意樂修法,才是精進修行。

  1-2-2 洗漱

  接下來是“洗漱”。

  洗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無上瑜伽的修行者,把自已觀想爲密集金剛、時輪金剛、大威德金剛本尊或文殊菩薩等,迎請五方佛來到面前虛空中,用五色甘露爲自己進行沐浴。

  一種是下面這個,

  自身頂門刹那現, 穢迹金剛空行尊,

  手持寶瓶浴己身, 垢染晦疾悉清淨。

  嗡 阿爾康木 吉爾坑 比嘛納賽 烏久嘛 嘛哈郭爾達 吽呸

  觀想自己頭頂上有穢迹金剛空行母,手拿寶瓶爲自己沐浴,把自己無數世來身口意所造貪嗔癡等一切垢染、穢迹等悉皆淨除。然後邊念穢迹金剛母的咒,邊漱口、刷牙、洗臉。

  若覺太麻煩,也可不做。洗漱後,誦:

  頂門空行入自身, 二無分別得加被。

  空行母融入自身,自己和穢迹金剛佛母融爲一體,得到一切加持。如此,行者可避免並消除一切晦氣、垢染、疾病等。然後,進入第一個加行。

  1-2-3 第一加行法

  第一加行法爲灑掃住處,莊嚴安布身語意所依。

  1-2-3-1 灑掃住處

  住處,指自己修行之處。彌勒菩薩《大乘莊嚴經論》中說,修行之處須具備五個條件才算如法。

  一、善得:容易得到修持佛法的日常生活用具,不要離城鎮村莊太遠,以免因食物、用具匮乏給生活起居造成不便;

  二、安全:住處比較安全,不要住在…

《《成就盛宴》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