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什么?
诚如古代迎请金轮王、银轮王或皇帝,又如我们今时迎接贵宾,必先沐浴更衣、洒扫净处,以示敬重。否则一片脏乱,是很没礼貌的事。迎请来后,依古印度规矩,又应给贵客沐浴、濯足、戴上花环。泰国至今仍保持了这种古规。(佛法传至藏地后,因高原缺少鲜花,故用哈达替代。)之后,以香炉为客人引路,令其坐于高广宝座之上,燃明灯、涂香水香膏,供陈珍馐百味。饮食时,奉上歌舞伎乐。以上是古印度迎请国王的礼仪。而我们现在迎请的是诸佛菩萨,其尊贵程度远远超过凡夫帝王,又怎能不用最高的礼仪呢?
这些准备的礼仪,就是前行。
这里我要强调:迎请诸佛菩萨,是为了令我们任运地生起菩提道次第所缘的一个个觉受。
《广论》中说,我们要修菩提心,必须要四法相合。何谓四法相合?一、消业障;二、积累福德智慧资粮;三、视上师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并猛力祈请;四、修行正法。这四法和合而行,方能生起我们想生起的一切觉受,这是《广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教授。
现在,我们将一切佛菩萨迎请到自己的面前,安坐在虚空中。将诸佛菩萨与自己的根本上师视为无二无别,祈祷他们加持自己身口意的相续,又进行丰盛的供养。由此既消除业障、又积累福报。这样便具备了广论中所言的“四法合一”。
“六加行”是前行。贯穿了整个前行的,有几次重要的对诸佛菩萨的祈请。
首先是“七支供”:顶礼支,供养支,忏悔支,随喜支,请转*轮支,祈请不入涅槃支,回向支。
我们通过皈依、发菩提心、观资粮田,把一切佛菩萨请到面前,对资粮田当中,以上师善慧能仁金刚持为核心的一切佛菩萨顶礼、供养,忏悔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业障。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时忏悔,力量会较强。因为忏悔中最主要的就是“依止力”。而“依止力”的内涵,一是皈依,一是发菩提心。因此,在作为我们皈依和发菩提心对象的诸佛菩萨面前,恳请他们作证,一一将自己的恶业发露忏悔,效果是最好的。
就像许多戒烟戒不掉的人,去了寺院,在佛菩萨前跪着发誓戒烟,就戒掉了。为什么?他心中总有个顾虑,害怕违背誓言会受到佛菩萨的惩罚。当然,诸佛菩萨是不会这样做的,但在他却会想,“啊,我是在佛面前戒的,如果我再抽烟,肯定会不吉利,这个得注意一点!”由于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不会食言。而且,也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忏悔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对着佛菩萨发誓不再造作某件事时,会在心里生起一些约束力。
除忏悔外,对诸佛菩萨的功德,我们应随喜。
又应请十方佛陀长久住世、广转*轮和祈请不入涅槃。
此外,有诸佛菩萨作证,将我们所有的功德回向。
以上便是“七支供”的全部内容。
其次是三大事祈请。
“三大事祈请”分为三个部分:一、向资粮田当中的传承上师、诸佛菩萨一个一个地祈祷,祈求他们加持我的相续,让我从依止善知识起,到止观双运为止的修法当中的一切殊胜觉受,均能任运地生起来。二、愿诸佛菩萨加持我,帮助我,令我从不亲近善知识到消除人我执、法我执的一切颠倒行速疾消灭。三、愿我在修法的过程当中,无病无灾,消除修法内外的一切恶因缘,具足一切顺因缘。
对这三大事,若是一个一个有目标地去祈请,会有非常大的力量。
其三是安橛祈请。
这是“六加行”的结束部分了。首先,将诸佛菩萨收摄至“资粮田”的上师善慧能仁金刚持的身中。然后,将上师善慧能仁金刚持迎请至头顶,供养曼荼罗后,非常猛烈地祈请他加持自己、帮助自己。这样会获得非常大的力量,修行起来就很容易了。
此时,头顶上的上师善慧能仁金刚持的显相,是自己根本上师。体性则与宗喀巴大师、释迦牟尼佛以及金刚持无二无别。又是一切传承上师和诸本尊、佛、菩萨、声闻、缘觉、阿罗汉、明王、明妃及四大天王等融为一体的、无二无别的集体显现。这样大的加持,是上师瑜伽修法,也是前行的根本内容。
1-2 前行分述
1-2-1 晨起发愿
前行修法
每日清晨一觉即起。醒时即想:闻空行母摇鼓铃之声。随想在大乐法中,自修本尊形相而立等相应法,依本部仪轨修之。提起精神,长叹:“啊!今日未死,得以醒来,乃上师三宝加持之恩。今日切不可虚度。不为性罪遮罪所染。二罪不染中,于甚深广大二门妙法精进修习,使暇满人身获得大利益”。务必提起如是正念。起后洗漱时,行者自成所修本尊,以为自身灌顶想而行。或行下述之法。
在菩萨学处当中,有长中短三种发愿:从今乃至菩提,为长;尽形寿,为中;今年、今月,更尤其是今天一昼夜的时间,为短。
此时为短发愿说:“啊,我今天没有死,能够醒来,真是何等荣幸!这是上师佛加持的恩德啊。我这一生当中,一定不能虚度暇满人身,一定要让其具有远离一切痛苦、具得一切安乐的广大意义。特别是这一年和这个月,我一定不浪费时间,就在剩下来的有限的时间当中,充分修一切善法,断一切恶行。尤其是今天这一天,一定要尽一切努力做到如法”。
“不为性罪遮罪所染”。
何为性罪?其本性就是罪业,如杀人,因为你令他人受到了侵害。何为遮罪?它的本性不是罪,可是,它却能引发诸多罪业。例如饮酒,本身非罪,但却能招致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想不该想的问题,令贪嗔痴等猛烈增长,引发无数罪过。这一类便是应遮之罪。如果你不想沾染一切过患,则不仅仅要断除一切性罪,也要断除一切遮罪。
“二罪不染中,于甚深广大二门妙法精进修习”。
这其中,提到了甚深妙法和广大妙法。
何为甚深妙法?即缘起性空之理,也就是大般若智。有了大般若智,方能断除轮回苦,具得永久安乐。此即《心经》所说“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是短而精的甘露妙雨。
我们造一切罪的根本,就是有“我执”和“我所执”——将“我”和“我的”当做是真的了,一旦当真,便会在乎“我”和“我所”的得与失、福与祸。因为强烈地在乎和着迷,使内心产生了极强烈的贪欲和嗔恨,因而招来无数的痛苦,无休止地轮回于苦海之中。
而“甚深妙法”,正是破除轮回根源——无明、了达般若智的妙法。故而名为“甚深”。
何为广大?即菩提心与菩萨行。因为这二者不为一己之安乐,而是将六道一切众生,包括蚊蝇飞虻在内,均视为自己的父亲、母亲,又将“令天下一切有情父母众生悉皆离苦得乐”视为终极目标。菩提心与菩萨行,是得到一切安乐的源泉,亦是断除一切痛苦的最强有力的助伴!
这具有极广大的功德——
若没有众生,何来发大慈大悲心、何来行菩萨广大行?没有大慈大悲心和菩萨广大行,又何来证得圆满正等正觉佛陀果位?!
诚如今生的父母赐予我们一切爱,保护我们免遭一切有可能遭受的苦难与灾祸,令我们得到尽他们所能的一切快乐般,众生在过去无数次做我们父母时,也具备同样的恩德。
有的众生现在作为我们的敌人,这无意当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修忍辱、智慧、精进等的方便;有的众生作为陌生人,即成为我发菩提心、大慈大悲心的所缘。
不仅如此,一切功德的源泉是爱一切众生,一切祸端和损伤之门是自私自利。因此,以“为利一切父母众生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佛陀果位”的这种强有力的愿心,修六度四摄等菩萨利益一切众生的行门,乃是广大法门。
何谓“精进修行”?《入行论》中言:“精进名为善法勇”。精进,就是非常努力而欢喜地在善法上去修习。还有一种修习的方式,是忍辱修习——很辛苦,不太愿意去修,但为了成佛,不惜一切代价、再苦再难也要修习。忍辱修习是精进修习的地基。
我们应该选择精进修行,而不是忍辱修行。那是不再觉得苦,也不再觉得难的状态,心中欢喜充盈,就好像几天滴水未进,突然得到了清凉的甘露一般。我们无数世以来都流浪在六道轮回的荒野之中,未曾获得一星半点的水滴。而此时此刻,内心的荒野终于得到佛法甘露的滋养,焉能不生起极大的欢喜之心?
我们平时辛苦了一年,出来度假时虽然也很累,但心情却因为终于能走出憋闷的办公室、出来透气而感到愉快。同样的,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沉浸于贪嗔痴当中,能有那么半小时、一小时,从世间的烦恼中脱离出来,在慈悲、智慧和德能的乐园中透透气、放松放松,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以这种意乐修法,才是精进修行。
1-2-2 洗漱
接下来是“洗漱”。
洗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无上瑜伽的修行者,把自已观想为密集金刚、时轮金刚、大威德金刚本尊或文殊菩萨等,迎请五方佛来到面前虚空中,用五色甘露为自己进行沐浴。
一种是下面这个,
自身顶门刹那现, 秽迹金刚空行尊,
手持宝瓶浴己身, 垢染晦疾悉清净。
嗡 阿尔康木 吉尔坑 比嘛纳赛 乌久嘛 嘛哈郭尔达 吽呸
观想自己头顶上有秽迹金刚空行母,手拿宝瓶为自己沐浴,把自己无数世来身口意所造贪嗔痴等一切垢染、秽迹等悉皆净除。然后边念秽迹金刚母的咒,边漱口、刷牙、洗脸。
若觉太麻烦,也可不做。洗漱后,诵:
顶门空行入自身, 二无分别得加被。
空行母融入自身,自己和秽迹金刚佛母融为一体,得到一切加持。如此,行者可避免并消除一切晦气、垢染、疾病等。然后,进入第一个加行。
1-2-3 第一加行法
第一加行法为洒扫住处,庄严安布身语意所依。
1-2-3-1 洒扫住处
住处,指自己修行之处。弥勒菩萨《大乘庄严经论》中说,修行之处须具备五个条件才算如法。
一、善得:容易得到修持佛法的日常生活用具,不要离城镇村庄太远,以免因食物、用具匮乏给生活起居造成不便;
二、安全:住处比较安全,不要住在…
《《成就盛宴》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