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就盛宴》导论▪P5

  ..续本文上一页易遭贼人、强盗侵扰的地方;

  三、境好:环境较美,较为干净,不会因为环境污染而致病,影响修练;

  四、善友:身旁要有如法的同参道友,万一在修持中生病,会得到照顾。另一方面则是,独居修行很容易因对修法细节有所迷惑、或因独处太久心中不畅,而出现一些问题或走火入魔。

  五、近师:住处不应远离上师,否则一旦需要新的教授,便会耽误时间。另外,出现一些问题时,也有处可询。师父的经验非常丰富,他一生都在修行,一旦自己的修行有点偏差,他马上就能指出毛病在哪里,怎样引起的,该如何解决。有这样的“明医”在身边,自然不会走偏,也不会走火入魔。

  此外,修行时身边一定要常备些经论。像《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以及诸大德为“道次第”撰写的论著,如帕邦喀大师的《掌中解脱》、昂旺朗吉堪布的《略论释》等等。一旦自己有什么疑问,在其中找,也许不用问师父也能解决。

  房子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无论大小,要有能坐的地方。无论高矮,要能够站起身来。这些条件若达不到,会对身体不利。还要有睡觉的地方,有可以稍微走动的地方,不要把房子弄得太挤。

  别解脱戒中,对比丘的住房要求是:宽约三米多,长约五米多。“若复比丘。自乞作小房无主为己作。当应量作。此中量者。长佛十二张手广七张手。是比丘应将比丘众往观处所”。这就是比较标准的比丘住处,稍微小一点也不要紧,但不能大过此。

  我们做这种种的准备,目的都是为了修法。

  那么,修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为了消除我们内心中的贪欲、嗔恨、愚痴、自私、傲慢。往生西方极乐的目的,也是如此。

  在座的各位都希望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得降低贪、嗔、痴的“温度”,而不是干巴巴地等到去了之后再修。能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人,是极少的。大多数人一边口中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在心里盘算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家人儿女怎么样,嘴里念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是个关键的问题。只要你动点心思往深处想,再看看《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和《无量寿经》,就会明白只有三种人才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一种是出家人,修六波罗蜜,发菩提心;一种人是不出家,但供养出家人,布施穷苦人,清净守持戒律,修六波罗蜜,发菩提心;第三种人,最起码也要做到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总归,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

  然而,要发菩提心,光说是不行的,唯有知道怎样修才能生起。这就需要按照菩提道次第,从皈依上师开始,直到七支因果、自他相换,一步一步地往上修,这是生起菩提心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

  刚才说到念佛。我这里稍微提醒一下:有些人一学密宗之后,便排斥净土宗,这是诽谤佛法。关键的问题,并不是念“阿弥陀佛”不行,而是念得不如法就不行。必须心口一致。

  昨天又有人说:“我过去学的是净土宗,现在学了密宗,要放下净土宗很痛苦,可又不得不接收这个事实”。我听了很纳闷,为什么你修密宗,就要放下净土宗?非如此不可么?我可不这么认为。

  在我看来,你要修密宗,非但不能放下净土宗的一切教诲,反而更应该仔细闻思《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因为这些教诲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我虽然是藏传佛教的活佛,却也信净土法门。实际上,不但信和修,每当某家死了人让我去念经时,我都会用净土法门中最好的方法——破瓦法去超度,这种方法能将死者的心识强行迁往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说,佛教八万四千法门各有其用,无一可舍。大家切勿认为自己进入一个门,就要放弃其它的。比如你入了佛门,原来的衣服和房子都不能全部丢弃,你还要穿原来的衣服,还要住原来的房子。同样道理,无论修何法门,过去的法亦不可扔掉,并且要充分利用起来。倘若认为信了密宗便必须放弃禅宗或净土宗,这是错误的思维,是诽谤佛法,罪恶极大!从前我在讲法时曾多次提到这个问题,这一次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在宗派和教派之间有这种排斥心。你个人的贪嗔痴已经够严重了,还要在教派中搞贪嗔痴,不是自找麻烦么?大家入佛门,不是为了争教派,也不是为了增胜自己的贪嗔痴,而是为了消除贪嗔痴、恭敬一切如来正法。

  好,我们继续回到“洒扫住处”。

  洒扫住处就是先在地上洒水,然后再扫地,这是规矩。现在咱们都是用拖把拖地,所以用不着先洒水。古代没有拖把,而且往往是泥土为地,因此只能先洒水压尘,再行扫净。

  洒扫住处有五个功德:

  一、令自心清净。这是事实,昨天一位居士打扫了我的房间,晚上我回去,看到到处都很清洁干净,心里就很欢喜。

  二、令他心清净。谁来你家做客,心里也会感到很舒服。

  三、令众天及本尊欢喜。诸天最喜洁净、最恶肮脏,你若住处清洁,他们会十分高兴;而本尊则因看到你修美德而欢喜。

  四、造集美丽业。你若喜好整洁、天天洒扫,将住处陈设得非常美丽,尤其是给诸佛菩萨擦扫灰尘,贴金,以及塑造和陈设庄严的佛像,来世可能得到美丽端庄之身。世人之所以有美丽丑陋之别,其原因就在前世所生的菩提心或嗔恨心的差别。慈悲心、宽容心与忍辱心,能引生端正相;强烈的嗔恨心、贪欲心,则能引生丑陋相。不仅前世,今生也是如此。脾气温和的人,一看就很顺眼;脾气暴躁的人,瞪着眼睛,凶巴巴的,脸泛黑气,让人看了都怕。

  五、死后往生天界。天界众生最喜洁净。许多人天生有洁癖、非常怕脏,也许前世就是天界中人,有这样的因缘。

  我给大家讲一讲《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所说丑陋报和美丽报的原因。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

  一者好行忿怒。这是爱发脾气。

  二者好怀嫌恨。就是嫌弃他人、嗔恨他人,总想陷害于他人。

  三者诳惑于他。就是欺诳他人,迷惑他人。

  四者恼乱众生。说话做事令周围的人感到难受。有些人哪怕仅在短暂的半小时中,也能让他人很不舒服、心生烦恼。

  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对父母不孝敬。

  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对德高望重的圣人贤者不生恭敬之心。

  真的有人非常忌讳顶礼膜拜,觉得自己已很高大,从不拜任何人。还有另一些人对佛教很有好感,却始终想不通:为什么我要低人一等,非去礼拜他人?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受人恭敬。我们今日恭敬礼拜,他日也能得到他人之恭敬。

  历史上曾有过一段时期:由于受到世俗愚昧错乱观念的影响,儿女会翻脸不认父母,甚至在大会上站出来批斗父母,胡言乱语说自己父母的思想有余毒,是反人类、反社会,说这些不符之词。但这些不恭敬孝顺父母的人,也不会受到自己儿女的恭敬孝顺。

  同样的,今日连恩师、父母都毫无爱敬,将来又如何堪当三界人天导师?仅从世俗的角度而言,孝顺父母、敬爱长者,是爱人类和爱社会的基础。在佛教的角度,则更有种植福田、易获加持等深意。因此,我们应养成对父母、师长、圣贤之人恭敬、敬礼之习惯。

  各位不要以为我只是说说。我对待师父和长辈,所做的绝不会比你们差。我把师父当做真佛,不仅膜拜,还曾流着泪将他老人家的脚放到自己头上。我非常敬爱自己的每一位师父,尤其赐予我今日所有一切的根本上师。别说是这一辈子,就是在千劫之中伺候师父、恭敬师父,也无法报答他赐予我的恩德千万分之一。因为是他在我处在黑暗当中时,给我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当我处在迷惑的旷野之时,指给了我一条解脱之路。如若不是我的师父在我八岁时令我出家,后来又有一个又一个的师父不断地培养我的话,那么今天的我,怎么能坐在这高座上为你们指点迷津,你们哪有这个明了是非的机会?这些都是我师父所赐的。虽然父母给了我肉体,但是师父给了我智慧,这是比肉体还要贵重千倍、万倍的啊!每当遇到理论上深刻含义不明白之时,就想如果师父在我面前的话,那该有多好!想着就会忍不住地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来听我的法,我认为,是因为我算是比较如法地依止了我的师父。我对我师父没有丝毫的成见,哪怕是我的一些法缘师父,我也避免观察他们的任何过患,只观察他们的功德,然后顶礼膜拜。

  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即侵占圣贤的产业及财富。

  八者于佛塔庙断灭灯明。将人家供养的明灯故意弄灭,断掉了这个供养。

  九者见丑陋者,毁呰轻贱。见到丑陋之人,讥笑羞辱;嫌弃丑人,不予慈悲对待;把他人视为贱人,轻贱嫌恶。

  十者习诸恶行。做种种恶行。

  以此十业得丑陋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如果你想得到美丽端庄相,也有十业。

  一者不嗔。如果想要长得端正美丽,以后就别发脾气了。脸上常带欢喜,你才会有端庄美丽之报。

  二者施衣。对穷人、需要衣服的人布施衣服;对僧人供养僧衣,对佛像供养服饰等。

  三者爱敬父母。孝敬父母,正如守护自己的心一般,我们也应同样珍视自己的父母。应该真心诚意地去恭敬他们、爱护他们。

  四者尊重贤圣。这是尊重贤人和圣人,尤其是自己的师父。

  五者涂饰佛塔。给佛塔涂抹白灰或金粉;在佛塔周围供养装饰。

  六者扫洒堂宇。经常打扫寺院庙堂、殿宇。

  七者扫洒僧地。打扫寺院之庭院、院落。

  八者洒扫佛塔。有佛塔之处,时常洒扫。

  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见到丑陋的人,不要轻蔑他、鄙视他,而是善待他、尊重他。

  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见到长相端正美丽之人,心里省悟:这是他行善积德的果报。我若想长得一样美丽,也要通过行善积德。许多人爱美,是通过化妆来美化自己,那是假的。唯有通过调伏嗔恨心,这样的美化才是真的。

  回到正题。

  无论于寺院、旷野,还是山林或民居,皆…

《《成就盛宴》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