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持清醒。佛經上說靠近脊柱有左脈、中脈和右脈叁脈,就是這叁條脈直了之後,才能保持清醒,不起沈沒之心。
四、舌抵上腭。這樣不會流口水。牙齒和嘴唇自然放松,面帶微笑。
五、頭稍向前傾。下颌往下微收。低到往下看時,基本上能看到肚臍位置即可。
六、眼觀鼻尖。眼睛不要完全閉上,也不要完全睜開。古代很多修行者在面前寫個阿字,睜眼盯著它觀想,這是錯誤的。禅定者不以根識修定,而以意識修定。古印度有人直視太陽而修定,這不符合佛教經典。有人閉著眼睛打坐,也不好,這樣很容易沈睡。
七、雙肩端平。不可一高一低。
這七個便是毗盧七法。加上數息觀即爲八法。
1-2-5-3數息觀
修習數息觀的目的是爲了消除強烈的貪嗔癡。因爲若被某人惹惱,恨得咬牙切齒,此時是無法安心打坐修行的。若看見可愛之物,強烈貪心一起,對所愛之物念念不忘,心亦很難平靜。此時若要皈依叁寶、發起菩提心,是不符合心理變化規律的——不可能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因爲凡夫一心不可二用。
但通過數息觀,可以把強烈的貪欲、嗔恨、嫉妒、疑心、愚昧、吝啬、驕慢漸漸淡化,轉入到無記狀態,然後再轉入到善法當中,這才是合理的。
具體方法是:上座之後,先將身體調整到最舒服的狀態。然後,觀察自己此刻的心念。倘若貪嗔癡心比較強烈,則將氣慢慢吸進來,吸至丹田停頓一下,然後呼出去,將所有的心力專注于這一呼一吸的過程。一呼一吸算一次,如此做二十一次,方才的嗔恨、貪欲等便沒那麼強烈了。簡單地說,這叫意識轉移法。現代西方醫學中亦采用此術,通過某個方法,將病患的意念集中在某一點,動手術時便如打了麻藥一般不覺疼痛。西方稱此法爲“催眠術”,但我們佛教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經使用了這個方法。
1-2-5-4 糾正動機
將強烈的煩惱心逐漸消除,變成“無記”狀態之後,應思維:我從無始以來,至今已投生過無數次,卻未值遇佛法,亦未曾修持過,將所有時間都白白空過。如今我非常幸運,已值遇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佛陀于未成佛之前的過去世,與我們一樣。但他將“我”和“愛我之心”放下了,將一切自私與執著之心放下,而生起了爲解救天下蒼生而尋求無上正等正覺佛陀果位這樣的執愛衆生之心。因此,佛陀不但擁有了度化衆生的本領,而且消除了自己的煩惱障與所知障。不但自身功德圓滿,而且度化衆生的功德也圓滿。
可是我們呢?從無始以來,一直放不下愛己之心,放不下自私之心,放不下執著之心,一切好處總想歸于自己,一切壞處悉皆推給別人。乃至現在,這種心竟還如此強烈!既未能圓滿自己的功德,更無法度化一切衆生。且莫說生起菩提心,就連普通的善心都很難生起——因爲我們無始以來到現在,一直在輪回中渾渾噩噩,浪費了無數次寶貴的生命,一直未能碰到這樣能夠讓我們脫離苦海、證得佛陀果位的如來正法!如果我還是和過去一樣混沌,今生不利用這個人身修持,我將又白白浪費掉這八暇十滿的人身。
如今,我既然已經得到了如此珍貴,能夠修持佛法和普渡衆生的自身圓滿和他身圓滿的機會,又遇上了能夠宣講如來正法,尤其是大乘佛法的善知識,我必須振作起來,精進修習,爲解救天下一切蒼生,一定要尋求無上正等正覺佛陀果位。
1-2-5-5誦咒
1-2-5-5-1變億咒
嗡 桑巴日阿 桑巴日阿 比麻納 薩日阿嘛哈佳巴吽 嗡 嘛日阿嘛日阿 比嘛納 嘎日阿嘛哈佳巴吽
每天早上念七次,當日所做一切功德可增長億倍。這是佛陀在《回向輪經》當中所講的初善、中善、後善,就是動機圓滿、正行圓滿及結行圓滿中的初善。念完變億咒,再皈依、發菩提心,皈依發心的功德便會非常之大。若將變億咒放于皈依發心後念,不是不可,但由于未將舌加持爲金剛舌,皈依發心之功德便沒那麼大。就像修道次第之前,先略修“上師瑜伽”,然後別修;講《廣論》時,先有總說、後有別說一樣。我們先將略的過一遍,就相當于運動前的熱身,等到達最佳狀態時,再發菩提心、四無量心,其後正修。再者,亦是爲得到上師的加持力。
1-2-5-5-2 念珠加持咒
嗡 汝吉日阿嘛尼 巴爾哇大呀吽
念七遍,吹一下念珠,當日所修一切如來密咒的功德可增長百千萬億倍。這是佛在《寶增曼荼羅經》當中所講。
1-2-5-5-3 吹腳咒
嗡 赤佳日阿嘎納 吽識娑哈
念叁遍,吹一下腳心。如此,當天腳下誤踏衆生均可生至叁十叁天。
這也是佛經所說,非常殊勝。
1-2-5-5-4 舌加持儀軌
此儀軌爲瓊博大師所著。
我今皈依叁寶尊, 爲利有情願成佛。 (叁遍)
這裏要做一個簡單的皈依、發心。皈依佛、法、僧叁寶,然後發起爲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誦其言,思其義。大家不要小看這兩句話,如果是發自內心地去念誦,光是這兩句話就了不得。
自觀金剛薩埵尊 觀想自身化爲金剛薩埵。觀想不清楚也沒關系,只要想出大致形象就行。觀修非常清楚是在獲得禅定之後的事。現在最主要的,就是你要確信自己即是金剛薩埵。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頂輪、喉輪、心輪分別有“嗡”“阿”“吽”叁字。
舌心阿字化爲滿月輪。月輪並非球形,而是一個如水晶般清澈透明、潔白光明的法墊。
其上如水湧泡般湧現白色嗡字。這個“嗡”字可以觀想爲漢文,如果你對藏文情有獨鍾,觀想藏文的“嗡”字也可以。
彼外前右繞一周白色元音咒字輪,爲:
嗡 啊啊 伊伊 烏烏 日日 利利 诶诶 哦哦 昂阿 娑哈
在月輪之上,從前向右,有一順時針排列的元音咒字輪。咒輪的每個字並非刻在月輪上,而是直立其上,並且稍微離于月輪,懸在空中。每個咒字尤發出各自音聲:“嗡”字發嗡聲,“啊”字發啊聲等。
這是十六個元音,元音爲什麼是重疊的?印度梵文的發音有短、中長、特長叁種,短音的聲長爲一眨眼的時間,中長音的聲長爲兩眨眼的時間,特長音的聲長爲叁眨眼的時間。例如“啊啊”,前啊字爲短音,要念一眨眼的功夫;後啊字爲長音,要念兩眨眼的功夫。發音的長短不一樣。這個咒輪,從“啊”起右繞一圈,最後連接到“娑哈”。此咒輪爲白色,放射白光。
其外紅色子音咒左繞一周,爲:
嗡 噶喀嘎嘎盎 匝擦雜雜尼雅 紮插閘閘那 答塔達達納 巴怕拔拔嘛 雅惹拉瓦 夏卡薩哈恰 娑哈
此咒輪在元音咒輪外一圈,亦爲懸立。紅色,逆時針排列在月輪之上。
其外複有緣起咒藍色右繞一周,爲:
嗡 耶達爾嘛 嘿度巴爾巴瓦 嘿敦疊 肯達塔嘎多 哈雅瓦度達 疊喀佳猶尼若達 埃旺巴迪 嘛哈夏爾嘛納耶娑哈
這個緣起咒非常重要,因爲如來大、小乘顯密叁藏的精要就是緣起咒,譯成漢語之意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做如是說”。這個咒爲藍色,從前向右順時針排列。
我們在觀想時,可能會將舌心月輪觀想得較大,以便容納下隨後觀想的叁圈咒字。但實際不用擔心因觀想得小而容納不下,因爲此中並無大與小的區分。在你的念想中,實不應有因小而容不下、因大而容得下之說。米拉日巴大師曾與苯教的那若波瓊在瑪旁湖上比試神通。瑪旁湖很大,繞湖一周大概需要四天的時間。那若波瓊運用神通,使身體增加百千倍,兩腳分別踩在瑪旁湖的兩岸。米拉日巴大師見之,則騰空飛起,坐在瑪旁湖上面,將整個湖面正好蓋住。然而米拉日巴大師的身體沒有變大,瑪旁湖也沒有變小。
米拉日巴大師對弟子惹瓊巴大師也示現了這樣的神通。惹瓊巴兩次去印度,學習了因明和咒術,回來後便生起傲慢心,認爲自己比師父厲害。師父來接自己時,便表現得很不恭敬。米拉日巴爲調伏他,在二人行至巴姆巴塘的平原中央時,用誅法咒術使天空黑雲密集,狂風大作,下起冰雹。惹瓊巴連看一眼米拉日巴大師的時間都來不及,趕緊兩手蒙頭。待冰雹小了之後,惹瓊巴四下尋找師父,終于發現師父在牛角裏唱道歌。但是米拉日巴並未變小,牛角也沒變大。此時,米拉日巴大師說道:“兒子,你如果想和你的師父一樣,就進到牛角中來”。惹瓊巴看師父如此輕松安坐,自己也去試,然而卻連手也進不去。
這說明什麼?大和小是分別心所致。一面小小的鏡子,卻能容納下萬水千山,且和真實的一般無二。從這個角度來推理,我們便可知,其實大和小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假象。因此不用去想:外面的字太小了,前面的太大了,裏面的太多了是不是要變小些?
此叁咒輪光明瑩澈,自性觀畢。
想這叁個咒輪晶瑩透澈,分別發出白色、紅色、藍色光芒。然後,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中間的嗡字和叁個咒輪上面。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每一個字都發出聲音,會不會太亂了?不是的!你念到咒輪中的哪個字,哪個字就發聲。總共念叁遍或七遍。
叁咒輪與嗡字發光,召請十方一切佛菩薩及密咒加持力等,以嗡字和叁咒各自之形象,融入舌心各咒輪及嗡字中。
此時,觀想叁個咒輪分別發出白光、紅光、藍光,普照十方諸佛刹土,將諸佛菩薩,特別是他們的加持力和密咒陀羅尼等迎請來。“以嗡字和叁咒的各自形象”,此即將諸佛菩薩及他們的加持力,顯現爲嗡字和元音咒字輪、子音咒字輪、緣起咒字輪的形象,從四面八方迎請來,融入舌心的每一咒輪的每一個字當中。
複以光明勾攝世出世間一切資財,以輪王七寶、吉祥八寶等形象,融入嗡字及咒輪中。
繼而,又發光照亮十方,世間、出世間的一切福祿壽財,顯現爲輪王七寶、吉祥八寶等,融入嗡字及咒輪中。
複又勾攝一切已成就真言行者,及已證得相應行者,所有一切語加持力,化爲嗡字及叁咒,入于咒輪及嗡字中。由此深信定解一切加持力合成一味。
真言行者,是指通過真言修行而達到一定成就的人;…
《《成就盛宴》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