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導論之正文;
甲叁、作者之名。
甲一、 供養詞
首先,造《 燒香供導論 》不可缺少的支分,即供養叁寶或本尊的供養詞:
“那摩古如曼殊郭喀雅!”
作者要造任何論,首先要頂禮他的本尊,這有兩層意思:
其一,學佛者無論做任何事情,首先要供養上師叁寶及一切諸佛菩薩,這是佛經當中說的。然後才開始造論。
其二,爲了徹底消除造論過程中的障礙。
梵文“那摩”是頂禮,“古如”是上師,“曼殊”是妙,“郭喀”是音,最後的“雅”是前後的連接詞,即給對方頂禮。合起來就是“頂禮上師妙音”。一般稱文殊菩薩、曼殊師利菩薩,爲什麼又稱妙音菩薩呢?其實,梵文中對文殊菩薩的稱呼有很多,如:曼殊希如,就是文殊師利,譯成漢文是妙吉祥或妙德;曼殊郭喀,也是文殊菩薩的名稱之一,意爲妙音。
甲二、 導論之正文, 分二:
乙一、如何做燒香供;
乙二、做燒香供之功德。
乙一、如何做燒香供,分叁:
丙一、前行;
丙二、正行;
丙叁、結行。
丙一、前行,分四:
丁一、准備供具,供品;
丁二、皈依;
丁叁、發菩提心;
丁四、收皈依境。
丁一、准備供具、供品
在念誦儀軌前,應該先做好准備工作。
“欲行燒香供施者,首先准備銅質或瓷質供爐一個(忌鐵質),將無煙火炭一塊置爐中,以匙取製成之食末,撒于火上,即出上妙香味,此時將爐置于戶外,行者于戶內依法念誦,以咒力故,即能化出無量數寶器,遍滿虛空,四賓客各個安坐受食。
食末做法:炒熟之面粉,加叁白叁甜。叁白者,牛奶、奶酪、酥油。叁甜者,紅糖、白糖、蜂蜜。調勻研末,再加六香(即竹黃、砂仁、紅花、肉豆蔻、白豆蔻及丁香,各等量共研爲末)與叁白叁甜摻合,可另加具加持力之甘露丸等,和合爲末,貯存器中。”
首先法器方面,要備有一個如法的供爐、一對碰鈴及上插孔雀毛與吉祥草的事業瓶。碰鈴以能發出清澈響聲的爲佳,在一些售西藏及尼泊爾法器的店鋪中不難購得。事業瓶則是一種金屬製造的法器,有一瓶嘴,頂上另有一頂嘴,插有數根孔雀毛及吉祥草(注:事業瓶可在較大的佛具店中尋得;孔雀毛在造羽扇的商店有售;吉祥草即舊式掃帚所用材料,在新淨未用過的吉祥草掃帚上拆下即可),瓶身可以用彩布裝飾,裏面裝入約叁分之二容量的幹淨清水。若未具備事業瓶的話,也可以用幹淨小杯或小瓶裝水,另備數根吉祥草或楊枝一類的植物代替頂嘴也可以。
其次,香爐一定不要用鐵、鋁之類材質的,最好是七寶一類,如金、銀等,實在不行用銅器、瓷器、紫砂或陶器也可以,但一定要用沒有殘缺且幹淨的寶器。然後將無煙的火炭放入香爐內(如果用木頭或煤,要先燒透,待其無煙時方可使用,爲的是避免柴煙與其後的供食所出的煙相混),再將事先作好的食末放在火上,燃出妙香味。香爐最好放在戶外,既可以避免煙熏又方便觀想。
食末製作方法:藏族人做炒面,一般是先把麥子炒熟,然後磨成粉,那是最好的。如果條件不具備,用現成的面粉炒熟了也可以。若面粉也沒有,用五谷雜糧(大米、小麥、豌豆等)也行。鍋中千萬不能沾有肉類,可放點兒香油,炒勻。然後往面粉裏邊放叁白(牛奶、奶酪和酥油)、叁甜(紅糖、白糖和蜂蜜)。此外,還可放入一些六香(即竹黃、砂仁、紅花、肉豆蔻、白豆蔻、丁香,這些在中藥店有售)以及高僧大德所製作的非常有加持力的甘露丸等,共研爲末,與面粉拌勻即可。
這些甘露丸對于六道悲憫客、怨怼債主客等尤有加持力。他們都是非常可憐的衆生,以諸佛菩薩的加持力與此妙香的加持力,可以使他們減輕諸多痛苦,得到極大幫助。不過,不是隨便任何甘露丸都可以放,比如,由忿怒本尊朵瑪供所得之加持物,息增懷誅四業當中的“誅業”所得之加持物等就不合適,因爲其中忿怒王的威力將使一些賓客無法享用供施。
做燒香供時,食末不一定放很多,抓一點兒放在火上就行了,因爲火炭畢竟不會太大。然後用淨水(飲用水即可)灑淨。
也有人說,在做水陸供和燒香供時有個規矩:必須在頭上放一塊布,說人的頭頂上有某種光,會使這些六道中的賓客無法接近你。但到現在爲止,在佛經裏還沒找到這種說法的任何依據,因此不予采納。
丁二、皈依,分四:
戊一、糾正動機;
戊二、觀皈依境;
戊叁、誦皈依偈;
戊四、消除業障。
戊一、糾正動機
首先把自己的嗔恨心、愚昧心等嚴重的煩惱,通過數息觀來排解掉。先依照毗盧遮那佛的七支坐姿(或菩薩坐亦可),如法的安坐于法墊之上,雙手合掌,不做他想,吸氣時慢慢地體會吸氣的感受,接著將氣稍稍止于丹田,並體會這種感受,然後再慢慢地把氣呼出去。一吸一呼爲一次,如此做二十一次,強烈的貪、嗔、癡等煩惱即可製止。從理論上來說,這個做法是用轉移目標的方式,把你所有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對呼吸的感受當中,故而嗔恨心或者貪欲心的目標就不再受到關注,自然會漸漸淡化,不會像開始時那麼強烈了。之所以這樣,是因爲若想由嗔恨心等直接轉到皈依心或菩提心當中是比較難的,一定要有個轉折點,即先從煩惱當中脫離出來,安住于平等舍狀態,然後再從平等舍狀態轉移到善心中來,這就比較容易了。
戊二、觀皈依境
念想面前虛空中,蓮花月輪之上,與上師無二無別的觀世音菩薩居中,其外圍繞著一切上師、本尊、佛、菩薩與聲聞、緣覺羅漢,如同我等衆生聚會,團團圍坐一樣,齊聚于天空中一朵非常大的白雲之上,面向自己。對此皈依境要生起無比的信心和恭敬心。然後觀想,自己的右邊是父親,左邊是母親,前面是怨怼債主,後面是好友至親,一切六道輪回的衆生,包括蒼蠅、蚊子、餓鬼、畜生在內,皆顯現爲人的樣子,環繞于自己周圍。思惟他們在輪回中正在受著各種各樣的痛苦,而這些衆生過去世中都曾做過我的父母,對我有著極大的恩德,我對他們怎能不生起極大的慈悲心!進而思惟自己現今同他們一樣也處于六道輪回之中,故而眼看著父母衆生受苦卻無力救拔!此後定要精進修學,速證菩提,以便自覺覺他,普度衆生。
戊叁、誦皈依偈
雙手合掌,心中思惟諸佛的身、語、意功德,及其對我們的恩德,以及佛陀能救、願救我們之理,思惟佛的大慈、大悲、大智等功德;再思惟諸法寶之功德、僧寶之功德,生起非常強大的恭敬心。然後,再念起自己無數世來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業及其過患,由此將導致墮入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之理。接著念及地獄冷熱之苦、餓鬼 饑餓之苦、畜生相互殘殺、相互吞噬,被打殺役使以及愚昧之苦等等。如是思惟,漸次生起非常強大的恐怖之心。同時心中生起定解,能夠解救如此之大劫難者,唯有佛、法、僧叁寶。因此,爲了一切有情父母衆生早脫輪回,具得現前及究竟一切安樂之故,從今以後,我要堅定不移地皈依叁寶,速速證得佛陀果位。
同時想像自己帶領著前後左右周圍的一切衆生,齊聲念誦:
“諸佛正法賢聖叁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叁遍、七遍或二十一遍)
當你口中念誦時,心中的觀想和思惟,二者要一致!當念至心中對上師、叁寶生起非常強烈有力、堅定不移、非常猛勵的皈依之心、依賴之心和仰慕之心時,會全身毛豎,或因念及自己與衆生所受之苦而痛哭流涕。當此之時,觀想自己眼前虛空中已經顯現的、以觀世音菩薩爲核心的一切諸佛菩薩及叁寶身上流出諸多五彩甘露及光明,灌注到你及周圍所有父母衆生的體內,消除無數世來所造的一切殺、盜、邪淫的身的業障,消除一切妄語、惡口、兩舌、绮語等口的業障,又消除一切貪、嗔、邪見及由其所引發的意的業障,並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
戊四、消除業障,分叁:
己一、上除法;
己二、下排法;
己叁、當下消失法。
己一、上除法
觀想五彩甘露從頂輪融入體內;無數世以來所造的一切業障像墨汁一樣,貪、嗔、癡煩惱就像毒蟲、蛇、蠍一樣充滿體內,當五彩甘露進入體內之後,就像水注油瓶中,水自然下沈一樣,五彩甘露直接到了最低處,從腳部開始漸次向上充滿,到秘處、到丹田、到心間、到喉輪、直至頂輪。與此同時,體內的“墨汁”、“毒蟲”等像水上浮油一樣逐漸上湧,不斷地從鼻孔、嘴及每一個毛孔排出體外,向下流到地上;座下之地因此而開裂,九層地下之閻魔王無比憤怒,血口大張,直接將此一切髒物吞進口中之後,怡然南歸,地裂複合,上鎮金剛交杵。這種方法其實也是非常殊勝的長壽修法。此乃第一種觀想法。
己二、下排法
念想五彩甘露、光明從頂上不斷灌入體內的同時,上述“髒物”通過大、小便管道及每一個毛孔排出體外,下流入地,閻魔王大口吞入,滿足而歸等等,所說如前。然後,地裂複合,上鎮交杵,自己安坐于其上,周身孔洞封閉。繼爾,五彩甘露從足下開始,直至漸次充滿周身爲止,得到了諸佛菩薩的身口意等功德成就的加持。此乃第二種觀想法。
如上所說的白黃紅綠藍五彩光者:其中白色的光明甘露具一切如來身金剛的加持力,爲大圓鏡智和毗盧遮那佛之體性,能消除無數世來由愚昧所造的一切業障及身業障,並且能夠消除愚昧,以白色之光明甘露將我們的色蘊轉化爲毗盧遮那佛之體性,令你得到大圓鏡智;黃色的光明甘露乃寶生如來與平等性智之體性,具有一切如來功德成就的加持力,能消除一切吝啬、傲慢等業障,令我們得到平等性智,將我們的受蘊轉化爲寶生如來之體性;紅色光明甘露乃阿彌陀佛與妙觀察智之體性,具一切如來金剛妙語的加持力,能消除無數世來所造的一切妄語、惡口、绮語、兩舌等口業障,也能消除一切貪欲、執著及壞聚見等等,令我們得到妙觀察智,將我們的想蘊轉化爲阿彌陀如來之體性;綠色的光明甘露乃不空成就佛與…
《燒香供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