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燒香供導論▪P4

  ..續本文上一頁把一切魔軍趕走的意思。

  梵文中,“嗡”字發音可以拆解爲“阿、烏、姆”叁個字;“吽”字發音可以拆解爲“哈、烏、姆”叁個字;此叁字分別代表金剛身、金剛妙語、金剛意。“呸”字是“啪”和“紮”兩個字合成的,“啪”代表方便,“紮”代表智慧,是方便和智慧俱全的意思。(唐譯經文中,譯爲“吽發吒”。)

  誦“嗡 班甲爾 阿米爾打 滾紮利 哈那哈那吽呸”時,用寶瓶水灑淨,同時要觀想,自身觀世音菩薩的心中,潔白光明體性的“舍”字上化現出諸多甘露明王,其身綠色,一面二臂,右手持羯摩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著忿怒裝飾,身上發出猛火炬光,如同劫火;如此衆多的甘露明王化現出來之後,各個憤怒無比,將前面所設供品內、外所隱含的一切魔軍,如鷹驅雀般地直接將其驅除至四海之外或宇宙之外。然後將這些綠色忿怒王的化身收歸于自身觀世音菩薩心中白色光明的“舍”字當中。

  戊二、清淨供物(化)

  “嗡 娑跋瓦許達 薩爾瓦達爾麻 娑跋瓦許多杭”

  這是觀空咒。

  首先講咒語的含義,“娑跋瓦”是“體性”或“自性”的意思,“許達”是清淨,“薩爾瓦”是一切,“達爾麻”是法,“許多杭”意爲“是我”。合之即:一切法的本性是清淨的,我的本性也是清淨的。意思是說,我與一切諸法之本性,是清淨的(沒有本性,所以本性清淨),是自性空的(我與法皆無實體之存在,故謂之自性空)。此時此處,主要是念想一切上供下施之物,體性如夢如幻,是性空的,由此而淨化的是:供物當中所有不淨之處、對供物的垢染之念及對供物執著的一切習性或一切心念,念想此一切皆空。

  此時對眼前之一切如寶器、炭火、香末等的執著應完全消除,念想其爲刹那皆空。這個空並非實物消失之空,而是其自性本不存在之性空。此時之空,對象有叁:一是供者自己體空,二是供物體空,叁是所做的上供下施之事體空,即所謂“叁輪體空”。此時應以供物體空爲主。大乘行者若欲自己所做能夠生出無漏功德,必須常持叁輪體空之念。

  戊叁、生起供品(生),分二:

  己一、生起寶器;

  己二、生起供品。

  己一、 生起寶器

  “觀成空性,于空性中生起“重”字成諸寬廣寶器。”

  接前,一切情器世界觀空之後,虛空中刹那生起一個“重”字。此“重”字乃毗盧遮那佛的種子,也是一切諸佛菩薩身金剛的種子。身金剛即對應五蘊中之色蘊。“重”字發白色光芒,忽然化現爲七寶所成、美妙合意的廣大無量之寶器(隨意觀想,器的體量廣大無量或器的數目無邊無量均可)。因爲我們邀請的客人有四聚,故可觀想爲四個寶器:叁寶尊重客一個,怙主功德客一個,六道悲憫客一個,怨怼債主客一個;或者觀想爲一個廣大無量無邊的大容器,所有的供物都放在一起也可以。

  己二、生起供品

  “其中“嗡啊吽”叁字化光,出生圓滿具五妙欲之香氣,遍滿大地虛空一切方處。”

  寶器上方有叁種子字,上爲白色“嗡”字(乃身金剛毗盧遮那佛之本質、地大之清淨體性),中爲紅色“啊”字(乃語金剛阿彌陀佛之本質、火大之清淨體性),下爲藍色“吽”字(乃意金剛不動如來之本質、水大之清淨體性)。“嗡、啊、吽”叁字刹那化光,變爲色聲香味觸等勝妙五欲供品,充滿整個大千世界,非常圓滿,非常完美,其外相爲燒香供的粉末。由此而生出清淨的香煙,遍滿虛空之中、大地之上;此煙可滿足所有賓客之所需:

  需要衣物的,可令他們得到無窮無盡的衣物;

  需要食品的,可令他們得到各種美味食品;

  需要音樂的,即能聽見適意的音樂;

  需要香味的,即可聞到所需之百味,等等。

  總而言之,對于這些賓客而言,此香煙可使他們眼中色、耳中音、鼻中香、舌上味、身之觸等,皆化爲奇妙無比之物,故而各得所需,心滿意足。

  戊四、加持供物(加持)

  繼續觀想,白色“嗡”、紅色“啊”、藍色“吽”的體性與本質如同上述。

  “嗡”發白光,照明十方,將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金剛身的加持力所顯現的白色的光明甘露,收入“嗡”字之內。

  “啊”發紅光,照明十方,將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妙語的加持力所顯現的紅色的光明甘露,收入“啊”字之內。

  “吽”發藍光,照明十方,將十方一切諸佛金剛意的加持力所顯現的藍色的光明甘露,收入“吽”字之內。

  然後,“吽”化藍光,與妙香融爲一體,令其消除一切垢染,變爲色澤、味道等完美無缺的甘露;而後“啊”化紅光,與妙香融爲一體,令其變成無漏的、可隨欲享用的妙香甘露,或者除病增壽的良藥;最後“嗡”化白光,與妙香融爲一體,令其不斷增長,變爲永遠享用不盡的妙香甘露。如是觀想而作加持。

  丁四、供施與回向,分叁:

  戊一、總持方式;

  戊二、具相方式;

  戊叁、偈頌方式。

  戊一、總持方式,分二:

  用陀羅尼(密咒)供施與回向的方法,分二: 一是共同咒;二是不共咒。

  己一、共同咒

  “那摩 薩爾瓦答塔嘎達 阿瓦洛給伊疊 嗡 桑巴日阿 桑巴日阿 吽”

  念七遍或一百零八遍均可。

  “那摩”是頂禮、皈依;“薩爾瓦”是一切;“答塔嘎達”是如來;“阿瓦”是確定、絕對;“洛給伊疊”是遍知;“嗡”可以拆開爲“阿、烏、姆”叁個字,此處是指具有身、語、意叁金剛大加持力的供物;“桑”是大樂;“巴日阿”是殊勝,就是勝樂;下一個“桑”是清淨,“巴日阿”是增長;“吽”是金剛意(對上供者)與心(對下施者)。合起來就是:我頂禮絕對遍知觀自在如來,此具有叁金剛加持力的妙香,供予尊重、功德客之意,必將生起樂空不二之智;施予衆生、怨債客之心,也必能增長最殊勝之樂。

  此時,四力具備,方爲供施完滿。

  一是密咒之力,即如法念誦“那摩 薩爾瓦 答塔嘎達 阿瓦洛給伊疊 嗡 桑巴日阿 桑巴日阿 吽。”

  二是禅定之力,即如理觀想而誦咒之力。

  當你供養叁寶尊重客時觀想:諸多天女手捧各種妙供進行供養,一切上師、叁寶等均歡喜接納,大樂增長。

  供養怙主功德客時觀想:他們非常高興地接納你的供養,並且心裏生起從未有過的空樂無二的殊勝歡喜。

  施予六道悲憫客時觀想:無數天女將此妙供送到他們手裏時,皆變爲他們各自所需的衣物、食品、香味、美音等,即時消除他們的一切痛苦、憂傷與煩惱,生起無比殊勝的歡喜之心。

  施予怨怼債主客時觀想:無始以來我對這些妖魔鬼怪所欠的命債、財債、冤債等,凡有所欠,皆要十倍、百倍地奉還,以令他們的煩惱、不悅等皆消除,同時生起沒有貪欲、嗔恚、愚昧的殊勝歡喜之心。

  施予食香鬼、中有衆生以及方神、地神等等的時候觀想:要使這些食香鬼等,盡快消除無數世以來所造的一切業障及一切貪、嗔、癡等煩惱、憂傷、痛苦等,生起無比的大樂;使這些方神、地神等徹底消除以嫉妒、嗔恨等爲主的一切煩惱及煩惱所致的一切痛苦,令他們生起清淨、善良又殊勝快樂的大樂智慧,由此消除他們的一切業障。依上述種種念想而誦咒,爲禅定之力。

  叁是手印之力,即手結蓮花印。結手印時有個規矩:上供叁寶尊重客時,在齊眉高度彈指;對怙主功德客,則于胸前高度彈指;對六道悲憫客及怨怼債主客,則在腹部高度彈指。當然,這是很細節的問題,如果實在嫌太繁瑣,都在一個部位彈指也可以,但彈指的方向還是有一些區分的。此爲手印之力。

  四是妙供之力,即妙香甘露之力。

  具備四力,才是完整的供施,若有一項不具備,則不會殊勝、圓滿。

  己二、不共咒

  這是不共的回向。

  “ 嗡 根疊 嘎瑪 姑那 奔嘉意當木 喀喀 喀嘿伊 喀嘿伊”

  念七遍或一百零八遍均可。也可以不念,但是念了更好,更殊勝。

  “嗡”解釋如前;“根疊”是妙香;“嘎瑪”是香蘊;“姑那”是功德;“奔嘉”是供養;“意當木”是這個;“喀喀”是請吧、請吧!“喀嘿伊喀嘿伊”是請接納吧,請接納吧!合起來是說:“身口意叁金剛體性顯現的此妙香,具有五蘊妙欲功德的供養,請、請,快享用吧,快享用吧!”

  那麼,爲什麼這裏只說供養,而沒說布施呢?其實供養裏面即包含了布施。一般來說,“供養”一詞對六道悲憫客和冤親債主客來說也不是不可以的,比如西藏人就喜歡用敬語,他們連給乞丐施舍時都會說:“請享用吧!請享用吧!”一般不會說:“你吃!你吃!”敬語對于任何對象都可以使用。

  妙香手印(獻供印)有兩種,結哪一種都可以,不用太複雜,效果都一樣。一、左手叁寶印,右手彈指(如圖二、叁、四所示)。二、左手供養印,右手彈指(如圖五、六、七所示)。

  上面兩個咒:“那摩 薩爾瓦 答塔嘎達 阿瓦洛給伊疊 嗡 桑巴日阿 桑巴日阿 吽”(變食咒),“嗡 更疊 嘎瑪 姑那 奔嘉 意當木喀喀 喀嘿伊 喀嘿伊”(獻供咒),只念一種也可以。一般傳規中兩個都念的比較多。如果念七遍的話,即對叁寶尊重客念一遍,對怙主功德客念一遍,對食香鬼念一遍,對六道悲憫客念一遍,對方神、地神等念一遍,對怨怼債主客念一遍,對中有衆生念一遍,共七遍。問題是由于對象變換很快,因此很難觀想起相應的對境。因此最好是分別對其各念七遍,這樣觀想的內容可能會清晰一些。如若仍然不能解決問題,那就各念十四遍或二十一遍也可以。念誦時不要著急,要一直修到心裏生起覺受時爲止。一定要把全部心力集中起來觀想,不要散亂。最根本導致心生散亂者有叁,即掉舉、沈沒與搖動之心。若能做到一不因貪欲而産生掉舉之念,二不因愚昧而生沈沒之心,叁不因散亂而生動搖之念,斷此叁過即可達到不亂,這很重要!

  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實施供養呢?對叁寶尊重客應該像對國王交稅一樣的心態去供養;對怙主功德客要像宴請朋友一樣去供養;對六道悲憫客要像對遭難與貧苦…

《燒香供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