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成所作智之体性,具一切如来事业成就之加持力,能消除一切嫉妒心等业障,令我们得到成所作智,将我们的行蕴转化为不空成就如来之体性;蓝色的光明甘露乃不动如来与法界体性智之体性,具一切如来意金刚的加持力,能消除无数世来所造的贪、嗔、邪见等一切意的业障,令我们得到法界体性智,将我们有漏的识蕴转化为不动如来之境界。所以,五彩光明甘露非同一般,乃五佛、五智之体性,能消除五毒及身口意等一切业障。
己三、当下消失法
这种方法比较有利于准备修习无上瑜伽者,修无上瑜伽者最忌讳体内之风泄出体外,因为这样将会在今后修法当中障碍风的收摄。故而,此可谓最殊胜的方法。
其实,所谓业障,原本既非液体,也非固体等类实体,只是为了便于修法而如是观想而已。那么,此时你应把无数世来所造的一切贪、嗔、痴等业障念想为一片黑暗,充满整个体内,当五彩光明甘露从头顶进入体内时,就像黑屋子里点亮了五彩灯光,黑暗刹那间不知去向一样,无数世来所造的身口意的一切业障之黑暗也是刹那间不知去向、自然消失,此时体内外清澈透明,如同没有垢染的玻璃瓶,从外见内,从内见外。此时切莫观想体内的脏腑等杂物,而要想成外形是肉身,内在是虚空,如同玻璃瓶,清澈透明便可。接着就是注入甘露,消除业障,并念想上师、三宝的加持力永固于我心之中。这是第三种观想方法。
这三种观想方法任选一种就可以,但是我们最好采用最后这种观想方法。
丁三、发菩提心
然后思惟,我今天所修的一切善根以及周围一切众生所修的以菩提心为动机的布施和供物等一切功德,集中起来回向到为利众生、速速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的功德藏中。此时想像自己与周围一切众生共同念诵: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三遍、七遍或二十一遍)
此为发菩提心,其中分二:一者愿菩提心,二者行菩提心。如若此时想,“将我无数世来所造的、以布施为主的一切功德集中起来,助我为利益众生故,而速疾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乃为发愿菩提心。如若念想,“我今已得到八暇十满的人身,遇见难遇之如来正法,尤其是大乘的甚深法,也得到了具德善知识的摄受,定要为利一切有情父母众生速疾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为此,我修此法以供养三宝等恭敬客、诸世间护法等功德客、六道众生等悲悯客和妖魔等冤债客;此后还要造更多的上供下施等广大行。”如是念者乃为行菩提心。正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总摄而言菩提心,应知有二种差别,
谓即发起菩提愿,及与趋入菩提行。”
无论愿菩提心,还是行菩提心,此时一定要生起一颗猛励且非常强烈的菩提心,以此为动念而诵发心偈。
丁四、收皈依境
观想面前虚空中以观世音菩萨为核心的一切诸佛菩萨、上师三宝,如《 速道 》皈依境一样(唯中间佛祖释迦牟尼佛的位置由观世音菩萨来替代)。然后,将包括六道众生在内的外在的情器世界融入于皈依境,皈依境中的一切佛菩萨等融入于中间的与上师二无分别的观世音菩萨身中,最后,观世音菩萨变为拇指般大小,由眉间直接融入你自己的体内,你的身口意与上师观世音菩萨的身口意二无分别。这就是前行的部分。
丙二、正行,分四:
丁一、自成本尊;
丁二、迎请四宾客;
丁三、加持供品;
丁四、供施与回向。
丁一、自成本尊
“自成观音以心光,”
做“烧香供”,要将迎客者自己观想为本尊观世音菩萨。
接前观想,上师观世音菩萨变为拇指般大小,由印堂的位置直接融入体内,自身与上师观世音菩萨二无分别后,自身渐渐地由粗变细,尔后刹那间变为光体,慢慢地由外向内收摄,收至心间后即变为极其微小的一个白色光点,随后,这个光点也消失了。当光点消失的那一刹那间,思惟:一切万法如梦如幻体性本空。随即在此万法自性皆空的智慧法身的观修中入定。尔后,于虚空中刹那间生起一朵白色八叶莲花,花心之上有一个洁白明澈如水晶一样的月垫,月垫上有个白色的“舍”( 读作“师伊”)字,此字即为自心;接着,白色“舍”字发光,刹那间变为圣者观世音菩萨,洁白如雪山,一面四臂,上二臂双手合掌,掌中持有一摩尼宝,下二臂的右手持水晶念珠,左手持莲花;全身上下佩带金银珠宝装饰的各类天饰,无比庄严,金刚跏趺,坐于月垫之上,顶轮白色“嗡”字、喉轮红色“啊”字、心轮蓝色“吽”字。
于此观想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入定;其次要观自己完全是观世音菩萨,心中毫不怀疑,而且自身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要清清楚楚。
我们修本尊时,要消除两个东西:一个是凡夫现象的念想,一个是凡夫的贪着。所谓凡夫现象,即无论怎么观想,老是觉得自己还是凡夫肉体的样子,就是忘不了;所谓凡夫贪着,就是对凡夫的五蕴等执为自性实有。不论你是女性还是男性,此时一刹那间都成了男相观世音菩萨,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比庄严。在前面的观想中以观世音菩萨为主的诸佛菩萨都融入了你的体内,你现在和观世音菩萨已二无分别了。这就是第一句话的意思。
丁二、迎请四宾客,分五:
戊一、迎请三宝尊重客;
戊二、迎请怙主功德客;
戊三、迎请六道悲悯客;
戊四、迎请怨怼债主客;
戊五、四种宾客,各安其座。
“迎请尊重并功德,悲哀怨债客无余。”
观想自己的心中发光照明十方,迎请四种供施的对象:一是三宝尊重客;二是怙主功德客;三是六道悲悯客;四是怨怼债主客。“无余”就是一个也不剩下。实际上烧香供就是一种请客,只不过你请的客太大太多了,既要请一切上师、本尊、佛陀等三宝,又要请世出世间的一切护法神;既要请六道轮回的所有众生,又要请一切怨怼债主,也就是无始轮回中自己欠债的冤家对头。总之,要全部迎请来进行上供下施。
戊一、迎请三宝尊重客
观想自身观世音菩萨心间有一个白色明澈无垢、如同水晶一般的月轮,其上有一个洁白光明体的“舍”(读作“师伊”)字,“舍”字发出红色光芒,光亮无比;每一光尖都带钩,经由毛孔射出体外,普照十方一切世界,从十方一切诸佛净土中,迎请佛祖释迦牟尼佛与一切上师、本尊、佛陀、菩萨、声闻、缘觉、明王、明妃以及出世间的护法神等一切三宝。此时亦可按“六加行”的资粮田观想,唯将中间的宗喀巴大师换成释迦牟尼佛即可。核心是释迦牟尼佛,周围是深见派、广行派、加持派的一切诸上师与自己的根本上师及法缘上师等,外围是本尊、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罗汉、明王、明妃、出世间护法神以及四大天王等,全部从十方八面受请而来,安住于自己正前上方的虚空之中,如同皈依境一样。
戊二、迎请怙主功德客
然后,红色光芒再照亮十方一切世界,迎请来了十方一切空行、空行母及世间护法神,如七十六种怙主、六十四种阎魔护法等等,核心是秘密主金刚手菩萨;周围是天界、阿修罗界以及世间的所有有本事、有能力的天龙八部等;外围是世间一切大势力的护法神,如汉地的关公、财神等,均包括在怙主功德客之内。
戊三、迎请六道悲悯客
然后,红色光芒再照亮十方一切世界,把天界、阿修罗界、人间、地狱界、饿鬼界和畜生界六道轮回中的所有父母众生迎请来,核心是观世音菩萨。周围的一切六道众生,皆显现为人的样子。
戊四、迎请怨怼债主客
然后,红色光芒再照明十方一切世界,将阿修罗与饿鬼界中无数世以来你所欠债的一切冤孽债主,包括八万多种魔军、三百多种作祟于我们的妖魔鬼怪,以及世间所有为鬼类的冤孽债主等,迎请前来,核心是马头明王。马头明王身为红色,姿态与金刚手菩萨相似,右手执骷髅杖,左手执缚魔索,现愤怒之相。
为什么马头明王、金刚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居于六道轮回的众生之中呢?
其实,金刚手(大势至)菩萨本来是本尊,是一切诸佛菩萨德能的集中体现,因其能够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尤其是天界的大势力之神,没有一个不能被金刚手所调伏,金刚手一来,世间的一切神仙、空行、护法等焉敢不来,故而请他做怙主功德客的主尊。
观世音菩萨是诸佛菩萨慈悲的集中体现,故而请观世音菩萨为六道悲悯客的主尊。
怨怼债主大都是地上的妖魔鬼怪,无恶不作;而马头明王是一切忿怒之王,地上一切妖魔鬼怪无不臣伏,有他坐镇,那些妖魔鬼怪谁敢逞凶?故而请马头明王这位大忿怒王为怨怼债主客的客主。
戊五、四种宾客,各安其座
“降临各奉安乐座。”
客人请来之后,要根据各自功德、本事的大小,作出上、下座的区别:以释迦牟尼佛为首的上师、本尊等三宝尊重客居于眼前虚空中的正上方;以金刚手菩萨为首的世间空行、空行母、明王、明妃和护法神等怙主功德客居于三宝尊重客下面的正中;以观世音菩萨为首的六道悲悯客居于怙主功德客的右侧(供施者的左侧);以马头明王为首的怨怼债主客居于怙主功德客的左侧。
如上观想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迎请不来的话,即便做“烧香供”也没有用,四客不受益,修法也难见效。
丁三、加持供品,分四:
戊一、消除魔障;
戊二、清净供物;
戊三、生起供品;
戊四、加持供物;
四个步骤:分别简称为净、化、生、加持。
戊一、消除魔障 (净)
“嗡 班甲尔 阿米尔打 滚扎利 哈那哈那 吽呸”
这是用甘露明王咒(或称滚扎利咒)驱魔、调伏魔军,即通过甘露明王咒来消除妨碍上供下施的一切魔障。
其中“嗡”是带头字,也是“大”、“金刚身”的意思;“班甲尔”是金刚;(唐译经文中,译为“嚩日啰”。)“阿米尔打”是不死甘露;“滚扎利”是“旋”;“哈那哈那”是“入、入”之意,即甘露明王用金刚驱魔。合起来就是甘露明王用金刚杵…
《烧香供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