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把一切魔军赶走的意思。
梵文中,“嗡”字发音可以拆解为“阿、乌、姆”三个字;“吽”字发音可以拆解为“哈、乌、姆”三个字;此三字分别代表金刚身、金刚妙语、金刚意。“呸”字是“啪”和“扎”两个字合成的,“啪”代表方便,“扎”代表智慧,是方便和智慧俱全的意思。(唐译经文中,译为“吽发吒”。)
诵“嗡 班甲尔 阿米尔打 滚扎利 哈那哈那吽呸”时,用宝瓶水洒净,同时要观想,自身观世音菩萨的心中,洁白光明体性的“舍”字上化现出诸多甘露明王,其身绿色,一面二臂,右手持羯摩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着忿怒装饰,身上发出猛火炬光,如同劫火;如此众多的甘露明王化现出来之后,各个愤怒无比,将前面所设供品内、外所隐含的一切魔军,如鹰驱雀般地直接将其驱除至四海之外或宇宙之外。然后将这些绿色忿怒王的化身收归于自身观世音菩萨心中白色光明的“舍”字当中。
戊二、清净供物(化)
“嗡 娑跋瓦许达 萨尔瓦达尔麻 娑跋瓦许多杭”
这是观空咒。
首先讲咒语的含义,“娑跋瓦”是“体性”或“自性”的意思,“许达”是清净,“萨尔瓦”是一切,“达尔麻”是法,“许多杭”意为“是我”。合之即:一切法的本性是清净的,我的本性也是清净的。意思是说,我与一切诸法之本性,是清净的(没有本性,所以本性清净),是自性空的(我与法皆无实体之存在,故谓之自性空)。此时此处,主要是念想一切上供下施之物,体性如梦如幻,是性空的,由此而净化的是:供物当中所有不净之处、对供物的垢染之念及对供物执着的一切习性或一切心念,念想此一切皆空。
此时对眼前之一切如宝器、炭火、香末等的执着应完全消除,念想其为刹那皆空。这个空并非实物消失之空,而是其自性本不存在之性空。此时之空,对象有三:一是供者自己体空,二是供物体空,三是所做的上供下施之事体空,即所谓“三轮体空”。此时应以供物体空为主。大乘行者若欲自己所做能够生出无漏功德,必须常持三轮体空之念。
戊三、生起供品(生),分二:
己一、生起宝器;
己二、生起供品。
己一、 生起宝器
“观成空性,于空性中生起“重”字成诸宽广宝器。”
接前,一切情器世界观空之后,虚空中刹那生起一个“重”字。此“重”字乃毗卢遮那佛的种子,也是一切诸佛菩萨身金刚的种子。身金刚即对应五蕴中之色蕴。“重”字发白色光芒,忽然化现为七宝所成、美妙合意的广大无量之宝器(随意观想,器的体量广大无量或器的数目无边无量均可)。因为我们邀请的客人有四聚,故可观想为四个宝器:三宝尊重客一个,怙主功德客一个,六道悲悯客一个,怨怼债主客一个;或者观想为一个广大无量无边的大容器,所有的供物都放在一起也可以。
己二、生起供品
“其中“嗡啊吽”三字化光,出生圆满具五妙欲之香气,遍满大地虚空一切方处。”
宝器上方有三种子字,上为白色“嗡”字(乃身金刚毗卢遮那佛之本质、地大之清净体性),中为红色“啊”字(乃语金刚阿弥陀佛之本质、火大之清净体性),下为蓝色“吽”字(乃意金刚不动如来之本质、水大之清净体性)。“嗡、啊、吽”三字刹那化光,变为色声香味触等胜妙五欲供品,充满整个大千世界,非常圆满,非常完美,其外相为烧香供的粉末。由此而生出清净的香烟,遍满虚空之中、大地之上;此烟可满足所有宾客之所需:
需要衣物的,可令他们得到无穷无尽的衣物;
需要食品的,可令他们得到各种美味食品;
需要音乐的,即能听见适意的音乐;
需要香味的,即可闻到所需之百味,等等。
总而言之,对于这些宾客而言,此香烟可使他们眼中色、耳中音、鼻中香、舌上味、身之触等,皆化为奇妙无比之物,故而各得所需,心满意足。
戊四、加持供物(加持)
继续观想,白色“嗡”、红色“啊”、蓝色“吽”的体性与本质如同上述。
“嗡”发白光,照明十方,将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金刚身的加持力所显现的白色的光明甘露,收入“嗡”字之内。
“啊”发红光,照明十方,将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妙语的加持力所显现的红色的光明甘露,收入“啊”字之内。
“吽”发蓝光,照明十方,将十方一切诸佛金刚意的加持力所显现的蓝色的光明甘露,收入“吽”字之内。
然后,“吽”化蓝光,与妙香融为一体,令其消除一切垢染,变为色泽、味道等完美无缺的甘露;而后“啊”化红光,与妙香融为一体,令其变成无漏的、可随欲享用的妙香甘露,或者除病增寿的良药;最后“嗡”化白光,与妙香融为一体,令其不断增长,变为永远享用不尽的妙香甘露。如是观想而作加持。
丁四、供施与回向,分三:
戊一、总持方式;
戊二、具相方式;
戊三、偈颂方式。
戊一、总持方式,分二:
用陀罗尼(密咒)供施与回向的方法,分二: 一是共同咒;二是不共咒。
己一、共同咒
“那摩 萨尔瓦答塔嘎达 阿瓦洛给伊叠 嗡 桑巴日阿 桑巴日阿 吽”
念七遍或一百零八遍均可。
“那摩”是顶礼、皈依;“萨尔瓦”是一切;“答塔嘎达”是如来;“阿瓦”是确定、绝对;“洛给伊叠”是遍知;“嗡”可以拆开为“阿、乌、姆”三个字,此处是指具有身、语、意三金刚大加持力的供物;“桑”是大乐;“巴日阿”是殊胜,就是胜乐;下一个“桑”是清净,“巴日阿”是增长;“吽”是金刚意(对上供者)与心(对下施者)。合起来就是:我顶礼绝对遍知观自在如来,此具有三金刚加持力的妙香,供予尊重、功德客之意,必将生起乐空不二之智;施予众生、怨债客之心,也必能增长最殊胜之乐。
此时,四力具备,方为供施完满。
一是密咒之力,即如法念诵“那摩 萨尔瓦 答塔嘎达 阿瓦洛给伊叠 嗡 桑巴日阿 桑巴日阿 吽。”
二是禅定之力,即如理观想而诵咒之力。
当你供养三宝尊重客时观想:诸多天女手捧各种妙供进行供养,一切上师、三宝等均欢喜接纳,大乐增长。
供养怙主功德客时观想:他们非常高兴地接纳你的供养,并且心里生起从未有过的空乐无二的殊胜欢喜。
施予六道悲悯客时观想:无数天女将此妙供送到他们手里时,皆变为他们各自所需的衣物、食品、香味、美音等,即时消除他们的一切痛苦、忧伤与烦恼,生起无比殊胜的欢喜之心。
施予怨怼债主客时观想:无始以来我对这些妖魔鬼怪所欠的命债、财债、冤债等,凡有所欠,皆要十倍、百倍地奉还,以令他们的烦恼、不悦等皆消除,同时生起没有贪欲、嗔恚、愚昧的殊胜欢喜之心。
施予食香鬼、中有众生以及方神、地神等等的时候观想:要使这些食香鬼等,尽快消除无数世以来所造的一切业障及一切贪、嗔、痴等烦恼、忧伤、痛苦等,生起无比的大乐;使这些方神、地神等彻底消除以嫉妒、嗔恨等为主的一切烦恼及烦恼所致的一切痛苦,令他们生起清净、善良又殊胜快乐的大乐智慧,由此消除他们的一切业障。依上述种种念想而诵咒,为禅定之力。
三是手印之力,即手结莲花印。结手印时有个规矩:上供三宝尊重客时,在齐眉高度弹指;对怙主功德客,则于胸前高度弹指;对六道悲悯客及怨怼债主客,则在腹部高度弹指。当然,这是很细节的问题,如果实在嫌太繁琐,都在一个部位弹指也可以,但弹指的方向还是有一些区分的。此为手印之力。
四是妙供之力,即妙香甘露之力。
具备四力,才是完整的供施,若有一项不具备,则不会殊胜、圆满。
己二、不共咒
这是不共的回向。
“ 嗡 根叠 嘎玛 姑那 奔嘉意当木 喀喀 喀嘿伊 喀嘿伊”
念七遍或一百零八遍均可。也可以不念,但是念了更好,更殊胜。
“嗡”解释如前;“根叠”是妙香;“嘎玛”是香蕴;“姑那”是功德;“奔嘉”是供养;“意当木”是这个;“喀喀”是请吧、请吧!“喀嘿伊喀嘿伊”是请接纳吧,请接纳吧!合起来是说:“身口意三金刚体性显现的此妙香,具有五蕴妙欲功德的供养,请、请,快享用吧,快享用吧!”
那么,为什么这里只说供养,而没说布施呢?其实供养里面即包含了布施。一般来说,“供养”一词对六道悲悯客和冤亲债主客来说也不是不可以的,比如西藏人就喜欢用敬语,他们连给乞丐施舍时都会说:“请享用吧!请享用吧!”一般不会说:“你吃!你吃!”敬语对于任何对象都可以使用。
妙香手印(献供印)有两种,结哪一种都可以,不用太复杂,效果都一样。一、左手三宝印,右手弹指(如图二、三、四所示)。二、左手供养印,右手弹指(如图五、六、七所示)。
上面两个咒:“那摩 萨尔瓦 答塔嘎达 阿瓦洛给伊叠 嗡 桑巴日阿 桑巴日阿 吽”(变食咒),“嗡 更叠 嘎玛 姑那 奔嘉 意当木喀喀 喀嘿伊 喀嘿伊”(献供咒),只念一种也可以。一般传规中两个都念的比较多。如果念七遍的话,即对三宝尊重客念一遍,对怙主功德客念一遍,对食香鬼念一遍,对六道悲悯客念一遍,对方神、地神等念一遍,对怨怼债主客念一遍,对中有众生念一遍,共七遍。问题是由于对象变换很快,因此很难观想起相应的对境。因此最好是分别对其各念七遍,这样观想的内容可能会清晰一些。如若仍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各念十四遍或二十一遍也可以。念诵时不要着急,要一直修到心里生起觉受时为止。一定要把全部心力集中起来观想,不要散乱。最根本导致心生散乱者有三,即掉举、沉没与摇动之心。若能做到一不因贪欲而产生掉举之念,二不因愚昧而生沉没之心,三不因散乱而生动摇之念,断此三过即可达到不乱,这很重要!
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实施供养呢?对三宝尊重客应该像对国王交税一样的心态去供养;对怙主功德客要像宴请朋友一样去供养;对六道悲悯客要像对遭难与贫苦…
《烧香供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