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人那樣去布施;對怨怼債主客要以欠債還債的心態去做布施。特別是對所供供物、供者自己、所供的對象叁輪,一定要觀想其皆爲緣起性空,像魔術變出的牛馬一樣,如夢如幻,這點非常重要。對此,月稱菩薩在《 入中論 》中說:
“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羅蜜,
由于叁輪生執著,名世間波羅蜜多。”
意思是我們做布施時,若能將布施者自己、受享者四客、所供之物的容器、火、香末及薰煙等皆觀想爲如夢如幻、自性體空,以此心態去做布施,你所做的即爲出世波羅蜜,爲到達涅槃彼岸之正法。反之,“由于叁輪生執著”,若將施者、施物、受者叁輪當真了、執著了,由此所做之布施,則變成世間波羅蜜,即到達人天福樂彼岸的方法。此處所說波羅蜜,是假借波羅蜜之名,並無波羅蜜之實。其實,無論世間功德還是出世間功德,于中享受人天之福樂,兩者都是一樣。唯一不同的是:若僅僅是爲求消災解難、治病驅魔,或者唯求來世得享人天福樂,即爲世間功德,是可以享盡的;而出世間功德則爲永無止境、享樂無盡的功德,所以有所差別。因此一定要懂得念想所做布施叁輪體空,如夢如幻。如夢如幻之我,對如夢如幻之客,做如夢如幻之施,必得如夢如幻之善果,沒有什麼不妥的。
以上是第一種,就是以陀羅尼的方式做布施。
戊二、具相方式,分二:
己一、對上賓供八供;
己二、對下賓念佛號惠施。
身前撒花做花供; “杜白”是熏香,用香爐點燃熏香,令其散發美妙的香味;“阿洛格”是明燈;“更疊”是塗香,即對客人噴灑旃檀等妙香之水,令其悅意;“納微疊”是食品;“下打”是音樂或歌舞,在賓客正在享用食品的時候,爲其唱歌跳舞奏美樂,就像我們現在舉行大型宴會一樣。這些對諸佛菩薩來說並不重要,但對我們自造福報卻是很重要的 。“巴爾帝恰吽娑哈”,其中,“巴爾帝恰”是各自享用;“吽”是空樂無二的種子;“娑哈”是開始或實現。整個意思就是:“具有叁金剛(身、口、意)體性的沐浴水、濯足水、花環、熏香、明燈、塗香、美食及樂舞等獻給貴客,令其諸根速疾生起性空大樂之智,現在正式開始!”
此時應觀想,自身觀世音菩薩心間月輪之上的白色“舍”字發光,各個光尖上皆有五色(白、黃、紅、綠、藍)供養天女,手持勝妙八供,對叁寶尊重客及怙主功德客,逐一恭謹供養。由此令一切諸上師等叁寶尊重客及怙主功德客生起空樂無二的智慧。爾後,諸天女再收回到自己心間的“舍”字之中。如是觀想,心不散亂。
如果想要供養比較圓滿的話,也可以擺設實際的八供。
然後,結手印(如圖八所示)。其中誦“下打”時敲碰鈴;若無碰鈴,搖一下手鈴即可。
以上是對上賓作的分別供。
己二、對下賓念佛號惠施
對下賓(即六道悲憫客和怨怼債主客)要念誦佛的聖號,因爲餓鬼等衆生,雖然看到了非常美妙的甘露食品,可是見到忿怒明王站在旁邊,也就不敢接近。故此,我們誦佛號祈禱諸佛消除他們的恐懼,以使他們能夠安心地享用。
南無多寶如來,
南無妙色身如來,
南無廣博身如來,
南無離怖畏如來。
念誦四大如來名號時觀想,自身觀世音菩薩頭頂上阿彌陀佛的前面,有一個潔白的蓮花月輪,上有多寶如來即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方向相同,顯相爲殊勝化身即比丘相,身金黃色,金剛跏趺而坐,一面二臂,右手殊勝布施印,左手定印。在多寶如來前面有一個蓮花月輪,上有妙色身如來,亦即觀世音菩薩(其實,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只是顯現菩薩相來普渡衆生,他的佛號爲妙色身如來),其身白色,報身佛裝飾,披天衣下裙,和喀薩巴尼觀世音的形象一模一樣,一面二臂,右手布施印,左手執持蓮花之根,花在左耳邊開敷,半跏趺坐(即菩薩坐,金剛跏趺坐亦可)。其前面又有一個蓮花月輪,上有廣博身如來即文殊菩薩,身橘黃色,報身如來之相,右手持智慧劍,左手胸前執持烏巴拉花根,花在左耳邊開敷,花上有般若經函,金剛跏趺而坐。其面前又有一個蓮花月輪,上有離怖畏如來即金剛手菩薩,身具報身如來之莊嚴,藍色微怒,右手持金剛杵,左手作護持印,坐姿與觀世音菩薩相同。從阿彌陀佛開始,五佛同向而坐,順次前排,但又互無障礙(心觀與眼看不同,因其不存在角度問題,故無障礙)。
口誦並觀想四如來,對下賓(六道悲憫客和怨怼債主客)有非常廣大的利益和幫助。
拉曾羅松多傑大師說:
“多寶如來即是釋迦牟尼佛,誰能聞此佛名,即可斷除吝啬業障,並能令其圓滿受享諸受用。”
“妙色身如來即聖者觀自在,聞此名號,令諸衆生,斷除身貌醜陋之業與身貌醜陋之果,具得美色大勢力,具得相好莊嚴之身。”
“廣博身如來即聖者妙吉祥,聞此名號,令諸衆生消除病魔、逼惱諸災難,于美味飲食,得享滿足。”某些衆生,因爲自身業力,即使是上妙飲食,在他們看來都是膿血等不淨之物,無法食用,遭受饑餓的痛苦。誦廣博身如來名號,就可消除此業障。
“離怖畏如來即聖者金剛手,聞此名號,或者見到這位菩薩的身相,令諸衆生不會搶奪、爭鬥,互相之間都很誠實、遵守規矩。”某些衆生,福報極弱,往往被大勢力的同類欺負,不但食物被搶走,還會挨打。誦離怖畏如來名號,就可以令那些大勢力者不敢亂來,力量弱小的群體也能公平地享用妙供。
誦此四尊如來名號,是爲了利益來受享供食的衆生,免得他們因爲各自不同的業障而無法得到供食。念誦時要想,這些衆生,已經得到了上面所說的四如來所帶來的各種利益。這是第二種做布施的方法。
戊叁、偈誦方式,分二:
己一、所供之基;
己二、正供諸客。
己一、所供之基
“具五妙欲香馨逸,無漏燒香最勝供。”
這兩句是供基:五欲具足的、無漏的、最勝的妙香。有叁種殊勝:一是本質殊勝,由于此燒香乃一切諸佛身口意叁金剛所化現的妙香,故其具有一切諸佛身口意體性的本質特點;二是顯現殊勝,此叁金剛的體性本質顯現爲具足五欲之妙香,以色聲香味觸五欲,令眼耳鼻舌身五根滿足,令上、下諸客,皆能具享妙欲;叁是作用殊勝,叁寶恭敬客本已無漏,即能令其增長殊勝的空樂無二之智;怙主功德客及下賓,不但可消除其一切貪欲、嗔恨、愚昧叁漏,而且能令其生起無漏的空樂無二之智,故稱勝妙香。這就是最勝供物,即所供之基。
己二、正供諸客,分二:
庚一、正明供施對象;
庚二、如何供施之理。
庚一、正明供施對象,分二:
辛一、總緣四客而行供施;
辛二、對特殊所緣而行惠施。
辛一、總緣四客而行供施,分四:
壬一、叁寶尊重客;
壬二、怙主功德客;
壬叁、六道悲憫客;
壬四、怨怼債主客。
壬一、叁寶尊重客
“獻師本尊與叁寶”
此處可按《上師供養法》皈依境的方式觀想。叁寶尊重客中最主要的是上師,以叁重薩埵的方式觀想。所謂叁重薩埵,即叁昧耶身(上師)、智慧身(金剛持)、禅定身(吽字)這叁重。此時所供養的對象,上方是以金剛持爲核心的加持派的一切上師,右方是以彌勒菩薩爲核心的廣行派的一切上師,左方是以文殊菩薩爲核心的深見派的一切上師,周圍是一切本尊、叁寶。本尊是主尊釋迦牟尼佛與四續部的一切本尊及眷屬;佛寶是叁世十方一切諸如來;每尊如來面前皆有其所說的一切法所顯現的經函相,此即法寶;一切出世間的菩薩、緣覺、聲聞、明王、明妃、護法神、四大天王(此中一切諸尊,皆爲上師所化,包括護法、四大天王等)皆爲僧寶。
壬二、怙主功德客
“一切空行並護法”
中間是金剛手菩薩,周圍是俱生空行與空行母、咒生空行與空行母、刹生空行與空行母等一切尚未到達聖位的空行與空行母,以及在勝樂金剛二十四勝地處,尚未證得大乘聖位的空行與空行母;六臂瑪哈嘎拉、吉祥天母、閻魔護法和毗沙門等已達菩薩地的護法,放在功德客中也未嘗不可,但是放在叁寶的範疇內更好一點;其余的護法有:六臂瑪哈嘎拉的眷屬,就是七十五種怙主,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神;閻魔護法下屬有六十四種閻魔眷屬;毗沙門手下有八大藥叉;吉祥天母手下有長壽五天女及永甯十二地母;還有很多包括梵天、帝釋、水神、藥叉、火神、風神、羅刹等世間十方的十五方神與地神、天龍八部等,都屬于怙主功德客。
壬叁、六道悲憫客,分叁:
癸一、食香族;
癸二、輪回父母;
癸叁、方地神魔等。
癸一、食香族
即食香鬼或食香神。食香者屬于阿修羅,說他是神也行,是鬼也可,因爲食香族中既有禍亂衆生的,也有比較善良的;比如馬頭食香神就是比較好的食香神之類。此處之所以突顯食香神,是因爲他們和燒香供有著直接的關系。
“乾闼婆王極喜等,所有無余尋香衆”
乾闼婆就是尋香神,他們的王是馬頭王或叫極喜,觀想在觀世音菩薩的右側,身白色,手持琵琶,天衣莊嚴,身旁有大鵬金翅鳥類,還有食香馬頭等非人,以及其他一切食香衆。
癸二、輪回父母
“並諸六趣母衆生”
在觀世音菩薩的面前,是有父母之恩的六道衆生,即無始以來直至今生一切做過我父母的天人、阿修羅、人、地獄、餓鬼、畜生等在六道當中輪回的衆生。若稱五道,即天“散亂道”、人“教授道”、畜生“黑暗道”、餓鬼“禁止道”、地獄“逼惱道”;因阿修羅一部分屬于天道,一部分包括山神等屬于餓鬼道,故未單列。總之五道、四生(胎、卵、濕、化)所攝的一切從世間頂到十八層地獄的所有衆生,都要念想在觀世音菩薩的面前。
癸叁、方地神魔等
“方神地神及眷屬”
即地神、方神及眷屬等,處于觀世音菩薩的左側,種類很多,有妖、魔、鬼、魔王、魔女、藥叉、龍族、羅刹、天龍八部等,尤其是你自己所在地的。比如我們東北就喜歡供蛇仙,它屬于龍族…
《燒香供導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