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二十八講

  上師瑜伽修法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傳講

  12月24日傳講內容

  【正文講解】

  一、動機

  今天所宣的法並非是今天一天、一年、十年所修的法,是生生世世要修的安樂之法。今天聚集在這裏,並不是世間的玩樂開會等等,而是爲了生生世世遠離痛苦,得到究竟的快樂,才來這裏聽聞法、講法。一切聞、思、修的動機,以後自己一切所作所爲的動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複次教誡大家,希望大家銘記。

  種種的分別念是指從早到晚起現的貪嗔癡等五毒,是無法分清的。今天在經堂中,會生起百千萬妄念,這些妄念聚集在善、不善、無記中,要反觀自己,應使一切分別念聚集在善的意樂中。

  雖然看起來大家在這裏是修行者的形象,而內在是否是這樣呢?表裏是否如一?

  反觀自己的內心,若外表是修行者的樣子,內在自私自利,爲了自己的私欲,這是表裏不一的。外是修行者,內也要是修行者,要表裏如一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反觀自己的動機非常重要,修法若僅爲道貌之相,內心自私自利被世間八法所縛,這樣修行與捕獵的人沒有差別。雖然形象爲出家人,實際和在家人沒有區別,且罪業比他們更加重。

  二、護持正念的重要性

  反觀自己所生、所想的妄念中,有多少是非法的、與佛法相違?對一切諸佛有沒有忏悔之心?所生起的非法妄念是一切諸佛都會憤怒的,是否有生起忏悔、畏懼之心?若沒有,與正法相違的種種妄念仍然生起,就是道貌之相。

  若沒有反觀自己的妄念,時間過去很多,能得到究竟的佛果嗎?

  聞、思、修法、忏悔都要用心去做,用心修法才能得到佛果。反問自己,有沒有反觀自己的心,有沒有生起忏悔的心?還是讓妄念就這樣生起?

  有些人掉了10元錢,心裏會有很恐慌的心念。遇見如是殊勝的上師和佛法,仍然生起妄念,沒有忏悔之心嗎?有沒有拍著自己的胸口說“太慘了!太慘了!”?所以我們時時要以正知正念反觀自己的內心,不讓妄念生起。

  護持正念就能得到生生世世的解脫,遇到殊勝的上師和佛法,就能生生世世得以解脫。無始以來漂泊輪回至今,就是因爲沒有護持正念,以後是否還會漂泊,所以護持正念是非常重要的。

  智悲光尊者曰:“心是一切的主宰之王,指使身語的善惡。” 護持正念非常關鍵。遇到殊勝的上師、竅訣,是嚴厲的對境,再生起惡念,會形成墮入金剛地獄之因。感激大家把自己的心保管好,外在做的再多,都不能稱爲解脫。

  心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很高興自己得到很多灌頂。但真正得到與否,反觀自己的內心即知。若心沒有自在,灌再多頂也沒有得到;若心不被外界所縛,就是得到灌頂。

  有些人說聞了很多法,得到很多竅訣,反觀自己的相續,貪、嗔、癡有沒有對治?若沒有,聽聞的法仍然對你沒有任何意義。有人說自己修法很多年,當生起貪嗔癡之時,仍然和十年前一樣無法對治,這說明你的修法是不如法的。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所以,法納入相續是非常重要的。

  在座的聞法沒有過失,但關鍵在于聞太多、知道太多,卻沒有納入相續,無法對治貪嗔癡妄念。《前行備忘錄》中宣:“妄念立即鏟除,燈器趁熱擦拭,豬鼻用杵撞擊。”當你生起妄念的時候,要用所聞的法對治,改造貪嗔癡,如是奉行,才是對你有益的。若沒有納入相續,所聞的法,無法得到加持、悉地,會成爲法油子,所以法一定要納入相續。

  在很多漢族弟子中,有這樣的實例:有些看到悅意的對境時,高興得無法控製自己,無法對治悅意的心態;有些遇到痛苦的對境時,痛苦得甚至想自殺,根本無法對治痛苦的心態。這說明法未融入自己的相續,法不能對治自己的煩惱。有如是的過失。應觀想:當高興安樂悅意的時候,不可能一生都是這樣的狀態,是無常的;而痛苦也不可能一生都痛苦,也是無常的。當生起這些心念的時候,要用無常來對治。生起安樂、痛苦的時候,都是無常的,應該祈禱上師叁寶加持。安樂的時候不能有貪執之心,痛苦的時候也不能有痛苦之心,都是無常的。祈禱上師叁寶對治自己的相續。

  聞法修法的時候,反觀自己的心,動機非常重要。無論是在聞、

  

  思、修法的時候,還是行、住、坐、臥,都要反觀自己的相續,保管好自己的心,是最重要的。無論是承受痛苦還是悅意,都要保管好自己的心,用法去對治。

  如是宣講後,有沒有當下立下誓言,以後一定要保管好心?還要隨著貪嗔癡妄念漂泊嗎?我希望你們保管好自己的心,上師是無法替你保管的,就是拿槍護衛你們,都無法幫你們保管好的,即使把你們關在鐵籠子裏,也沒有辦法保管。所以你們要立下誓言,以後一定要成爲一個真正的修行者。要繼續漂泊還是如是解脫,都取決于是否能保管好自己的心。

  保管好自己的心非常重要。若保管好自心,身、語都能保管好。聽到笑話的時候哈哈大笑,受到痛苦的時候痛苦不堪,若不保管好自心,就時時在痛苦中。本師的身、語、意都是調柔的,是因爲心是調柔的緣故。在漢地的有些人沒有保管好心,身、語就時時在痛苦中。經堂中有人講話,是因沒有保管好心之故。

  之前也宣說過,我有一次去成都,在餐廳中吃飯。當時有一家人也在吃飯,點了很多菜、酒,高興得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好像無法控製自己,結果一下子跌倒,頭撞到牆上。先前的喜悅刹那間消失得了無蹤迹,只剩下手足顫抖,難以自製地痛苦呻吟。而修行者無論置身安樂抑或遭受痛苦,都不會忘乎所以,失護正念。

  痛苦和安樂是無常的。修行者遇到安樂和痛苦的時候,要用法去對治,而不應該痛苦抑或高興到無法控製。要如理奉行。

  作爲修行者保管好自心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安樂、痛苦都能對治,若沒有保管好,就如剛才的公案一樣。高興和痛苦無法控製,都是因爲沒有保管好自心之過。

  如果保管好自心,就不會成爲別人譏笑之對境。若高興的時候

  

  高興,痛苦的時候痛苦,在無常顯現的時候,就會受別人譏笑。這都是由于沒有保管好自心造成的。

  如何保管好自心呢?行住坐臥中生起信心:專一祈禱上師叁寶;讓自己相續生起菩提心而熏修菩提心;認識一切痛苦的自性,對輪回生起厭離心、出離心。

  此時再反觀自心,動機是什麼,要被善的菩提心所攝。

  叁、無上上師瑜伽

  (一)淨觀五種圓滿爲聞法之器

  今天聽聞的是八萬四千法之精華、九乘之頂,經、續、竅訣之精要——無上上師瑜伽。聞法不能有不清淨的心,應以淨觀五種圓滿來聞法。

  此稱之爲見解。五種圓滿就是見解,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見解。見就是現見本來清淨。上師瑜伽是無上修法,此時應該具備清淨的見解。聽聞者必須具備清淨的見解後才是具器的。宣講上師瑜伽之時的具器者,就是要有清淨的見解。見解並非是詞句上的空性、顯空雙運、悲空雙運等等,而是有淨觀之相,才是清淨之見解。見解就是淨相,淨相就是一切諸法之實相,不認識實相,就沒有淨相,認識就是淨相。上師瑜伽法器就是要有淨觀,具備清淨的見解,一切本來就是清淨的,不是“非是而是”而是“如是而是”的觀。要如是具備淨觀。

  不淨之相和淨相如何區分:比如一位膽病者,看到白色海螺時,看見的是黃色海螺。海螺本來是白色的,爲什麼他看到黃色,是因

  

  爲有病之故。如是清淨之見應這樣區分:膽病者看到白色海螺的時候,看到是黃色的稱爲不清淨之見;見到白色的就是清淨之見。淨相、淨觀就是清淨之見,若不能淨觀,就稱爲不清淨之見。

  前行法和今天宣說的上師瑜伽,講法上是有區別的。雖然都是大圓滿法,但是對于初學者的宣說是不同的。大圓滿前行法是以妄念來調整妄念的,如以四厭離心來調整。此時宣說大圓滿的正行,講說方法上都是有區別的。

  今天宣說的法可以證得究竟佛的果位,之前宣說的前行也可以證得究竟佛的果位,意義上是一樣的,但是見解上是有區別的。

  前行宣說的是要生起因果之見。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前生後世,深信上師叁寶等,是要生起這樣的見解。

  而今天的見解是淨觀五種圓滿,上根者要如是現量證得、或見到五種圓滿,中根者如是去觀修五種圓滿,下根者是欲求這樣的淨觀之相。

  《叁相燈續》宣說的“一義亦不昧,不難方便多,是爲利根故,極勝秘密乘。”之前宣說的是要斷除輪回,今天宣說的是不用斷除,輪回本身就是清淨的。它們在成就的時間上和見解上都是有區別的,修法上也是不同的。之前認爲痛苦是要斷除的、是假的,現在說痛苦的自性都是清淨的,這才是正確真實的見解。這在見解上是有差別的。

  今天的法必須要淨觀五種淨相,對此必須具備敬信。因今天宣說的是無上瑜伽。上師瑜伽是無上瑜伽之法,但是補特伽羅須具有淨觀才是法器,否則無上上師瑜伽,對你也是無益的。

  要如是淨觀五種圓滿:

  1、外器是密嚴刹土。能現見到本來清淨的淨相是最好的。若無

  

  法見到亦要觀想;

  2、內器道友是男女菩薩;

  3、宣法上師是金剛持;

  4、法是究竟圓滿的九乘之頂無上瑜伽之法;

  5、時是第四時大平等。

  自心與上師無二當中,沒有任何變化,是爲第四時大平等。必須要如是生起敬信信心,淨觀去谛聽這個上師瑜伽。

  淨觀非常重要,是“如是而是”的去觀,不是“非是而是”而觀,如果“非是而是”去淨觀,是觀不出來的。碳是無法觀成金子的,騾子也沒法觀成馬。“如是而是”才是諸法實相。金子本身就是金子,馬本身就是馬,是這樣去觀的。如在經堂,見到經堂是真實的刹土,才是見…

《金剛精要引導文——初學悅耳·寶藏庫之前行引導 第二十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