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八讲

  上师瑜伽修法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12月24日传讲内容

  【正文讲解】

  一、动机

  今天所宣的法并非是今天一天、一年、十年所修的法,是生生世世要修的安乐之法。今天聚集在这里,并不是世间的玩乐开会等等,而是为了生生世世远离痛苦,得到究竟的快乐,才来这里听闻法、讲法。一切闻、思、修的动机,以后自己一切所作所为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复次教诫大家,希望大家铭记。

  种种的分别念是指从早到晚起现的贪嗔痴等五毒,是无法分清的。今天在经堂中,会生起百千万妄念,这些妄念聚集在善、不善、无记中,要反观自己,应使一切分别念聚集在善的意乐中。

  虽然看起来大家在这里是修行者的形象,而内在是否是这样呢?表里是否如一?

  反观自己的内心,若外表是修行者的样子,内在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私欲,这是表里不一的。外是修行者,内也要是修行者,要表里如一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反观自己的动机非常重要,修法若仅为道貌之相,内心自私自利被世间八法所缚,这样修行与捕猎的人没有差别。虽然形象为出家人,实际和在家人没有区别,且罪业比他们更加重。

  二、护持正念的重要性

  反观自己所生、所想的妄念中,有多少是非法的、与佛法相违?对一切诸佛有没有忏悔之心?所生起的非法妄念是一切诸佛都会愤怒的,是否有生起忏悔、畏惧之心?若没有,与正法相违的种种妄念仍然生起,就是道貌之相。

  若没有反观自己的妄念,时间过去很多,能得到究竟的佛果吗?

  闻、思、修法、忏悔都要用心去做,用心修法才能得到佛果。反问自己,有没有反观自己的心,有没有生起忏悔的心?还是让妄念就这样生起?

  有些人掉了10元钱,心里会有很恐慌的心念。遇见如是殊胜的上师和佛法,仍然生起妄念,没有忏悔之心吗?有没有拍着自己的胸口说“太惨了!太惨了!”?所以我们时时要以正知正念反观自己的内心,不让妄念生起。

  护持正念就能得到生生世世的解脱,遇到殊胜的上师和佛法,就能生生世世得以解脱。无始以来漂泊轮回至今,就是因为没有护持正念,以后是否还会漂泊,所以护持正念是非常重要的。

  智悲光尊者曰:“心是一切的主宰之王,指使身语的善恶。” 护持正念非常关键。遇到殊胜的上师、窍诀,是严厉的对境,再生起恶念,会形成堕入金刚地狱之因。感激大家把自己的心保管好,外在做的再多,都不能称为解脱。

  心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很高兴自己得到很多灌顶。但真正得到与否,反观自己的内心即知。若心没有自在,灌再多顶也没有得到;若心不被外界所缚,就是得到灌顶。

  有些人说闻了很多法,得到很多窍诀,反观自己的相续,贪、嗔、痴有没有对治?若没有,听闻的法仍然对你没有任何意义。有人说自己修法很多年,当生起贪嗔痴之时,仍然和十年前一样无法对治,这说明你的修法是不如法的。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以,法纳入相续是非常重要的。

  在座的闻法没有过失,但关键在于闻太多、知道太多,却没有纳入相续,无法对治贪嗔痴妄念。《前行备忘录》中宣:“妄念立即铲除,灯器趁热擦拭,猪鼻用杵撞击。”当你生起妄念的时候,要用所闻的法对治,改造贪嗔痴,如是奉行,才是对你有益的。若没有纳入相续,所闻的法,无法得到加持、悉地,会成为法油子,所以法一定要纳入相续。

  在很多汉族弟子中,有这样的实例:有些看到悦意的对境时,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无法对治悦意的心态;有些遇到痛苦的对境时,痛苦得甚至想自杀,根本无法对治痛苦的心态。这说明法未融入自己的相续,法不能对治自己的烦恼。有如是的过失。应观想:当高兴安乐悦意的时候,不可能一生都是这样的状态,是无常的;而痛苦也不可能一生都痛苦,也是无常的。当生起这些心念的时候,要用无常来对治。生起安乐、痛苦的时候,都是无常的,应该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安乐的时候不能有贪执之心,痛苦的时候也不能有痛苦之心,都是无常的。祈祷上师三宝对治自己的相续。

  闻法修法的时候,反观自己的心,动机非常重要。无论是在闻、

  

  思、修法的时候,还是行、住、坐、卧,都要反观自己的相续,保管好自己的心,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承受痛苦还是悦意,都要保管好自己的心,用法去对治。

  如是宣讲后,有没有当下立下誓言,以后一定要保管好心?还要随着贪嗔痴妄念漂泊吗?我希望你们保管好自己的心,上师是无法替你保管的,就是拿枪护卫你们,都无法帮你们保管好的,即使把你们关在铁笼子里,也没有办法保管。所以你们要立下誓言,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要继续漂泊还是如是解脱,都取决于是否能保管好自己的心。

  保管好自己的心非常重要。若保管好自心,身、语都能保管好。听到笑话的时候哈哈大笑,受到痛苦的时候痛苦不堪,若不保管好自心,就时时在痛苦中。本师的身、语、意都是调柔的,是因为心是调柔的缘故。在汉地的有些人没有保管好心,身、语就时时在痛苦中。经堂中有人讲话,是因没有保管好心之故。

  之前也宣说过,我有一次去成都,在餐厅中吃饭。当时有一家人也在吃饭,点了很多菜、酒,高兴得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好像无法控制自己,结果一下子跌倒,头撞到墙上。先前的喜悦刹那间消失得了无踪迹,只剩下手足颤抖,难以自制地痛苦呻吟。而修行者无论置身安乐抑或遭受痛苦,都不会忘乎所以,失护正念。

  痛苦和安乐是无常的。修行者遇到安乐和痛苦的时候,要用法去对治,而不应该痛苦抑或高兴到无法控制。要如理奉行。

  作为修行者保管好自心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安乐、痛苦都能对治,若没有保管好,就如刚才的公案一样。高兴和痛苦无法控制,都是因为没有保管好自心之过。

  如果保管好自心,就不会成为别人讥笑之对境。若高兴的时候

  

  高兴,痛苦的时候痛苦,在无常显现的时候,就会受别人讥笑。这都是由于没有保管好自心造成的。

  如何保管好自心呢?行住坐卧中生起信心:专一祈祷上师三宝;让自己相续生起菩提心而熏修菩提心;认识一切痛苦的自性,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出离心。

  此时再反观自心,动机是什么,要被善的菩提心所摄。

  三、无上上师瑜伽

  (一)净观五种圆满为闻法之器

  今天听闻的是八万四千法之精华、九乘之顶,经、续、窍诀之精要——无上上师瑜伽。闻法不能有不清净的心,应以净观五种圆满来闻法。

  此称之为见解。五种圆满就是见解,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见解。见就是现见本来清净。上师瑜伽是无上修法,此时应该具备清净的见解。听闻者必须具备清净的见解后才是具器的。宣讲上师瑜伽之时的具器者,就是要有清净的见解。见解并非是词句上的空性、显空双运、悲空双运等等,而是有净观之相,才是清净之见解。见解就是净相,净相就是一切诸法之实相,不认识实相,就没有净相,认识就是净相。上师瑜伽法器就是要有净观,具备清净的见解,一切本来就是清净的,不是“非是而是”而是“如是而是”的观。要如是具备净观。

  不净之相和净相如何区分:比如一位胆病者,看到白色海螺时,看见的是黄色海螺。海螺本来是白色的,为什么他看到黄色,是因

  

  为有病之故。如是清净之见应这样区分:胆病者看到白色海螺的时候,看到是黄色的称为不清净之见;见到白色的就是清净之见。净相、净观就是清净之见,若不能净观,就称为不清净之见。

  前行法和今天宣说的上师瑜伽,讲法上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是大圆满法,但是对于初学者的宣说是不同的。大圆满前行法是以妄念来调整妄念的,如以四厌离心来调整。此时宣说大圆满的正行,讲说方法上都是有区别的。

  今天宣说的法可以证得究竟佛的果位,之前宣说的前行也可以证得究竟佛的果位,意义上是一样的,但是见解上是有区别的。

  前行宣说的是要生起因果之见。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前生后世,深信上师三宝等,是要生起这样的见解。

  而今天的见解是净观五种圆满,上根者要如是现量证得、或见到五种圆满,中根者如是去观修五种圆满,下根者是欲求这样的净观之相。

  《三相灯续》宣说的“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之前宣说的是要断除轮回,今天宣说的是不用断除,轮回本身就是清净的。它们在成就的时间上和见解上都是有区别的,修法上也是不同的。之前认为痛苦是要断除的、是假的,现在说痛苦的自性都是清净的,这才是正确真实的见解。这在见解上是有差别的。

  今天的法必须要净观五种净相,对此必须具备敬信。因今天宣说的是无上瑜伽。上师瑜伽是无上瑜伽之法,但是补特伽罗须具有净观才是法器,否则无上上师瑜伽,对你也是无益的。

  要如是净观五种圆满:

  1、外器是密严刹土。能现见到本来清净的净相是最好的。若无

  

  法见到亦要观想;

  2、内器道友是男女菩萨;

  3、宣法上师是金刚持;

  4、法是究竟圆满的九乘之顶无上瑜伽之法;

  5、时是第四时大平等。

  自心与上师无二当中,没有任何变化,是为第四时大平等。必须要如是生起敬信信心,净观去谛听这个上师瑜伽。

  净观非常重要,是“如是而是”的去观,不是“非是而是”而观,如果“非是而是”去净观,是观不出来的。碳是无法观成金子的,骡子也没法观成马。“如是而是”才是诸法实相。金子本身就是金子,马本身就是马,是这样去观的。如在经堂,见到经堂是真实的刹土,才是见…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八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