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思。但是當他聽到不知內情的父母滿懷慈悲地呼喚他,叫他趕快自己逃命,不要管他們時,他被父母的愛深深地感動,而停止殘酷的行爲。他的內心立刻充滿了悔恨。在這裏,他在毆打父母之前已經累積許多不善的念頭,想著如何殺害他們;毆打過之後,每當他一想起自己忤逆的惡行時,心中就充滿悔恨與難過;這些都是不善法。當這些惡業成熟時,就會産生極端嚴重的惡報。
在他那一世身壞命終時,第七個速行心的不善思造成他投生于地獄,遭受劇烈的痛苦。第二乃至第五個速行心的不善思造成更後來世的地獄投生。如此,他在地獄裏遭受極端痛苦的時間以數百萬年計算。然而另一方面,他累積了成爲喬達摩佛第二位上首弟子的波羅蜜(parami);從最上見佛(Buddha Anomadassi)的時代開始算起,他累積如此的波羅蜜長達一阿僧祇與十萬大劫之久。這些波羅蜜是善業。每當一個善業造成人界的投生之後,過去世企圖殺害父母的惡業就造成種種災難,乃至造成他提前死亡。基于那項惡業,有兩百世以上他都由于頭骨被打碎而死。乃至在他的波羅蜜成熟而成爲我們佛陀的第二位上首弟子這一世,盡管他是一位阿羅漢,他仍然因爲那項惡業的緣故,頭骨被打碎之後而般涅槃,那個業就是毀壞業。
當他證得阿羅漢果時,他的心因爲滅除煩惱而清淨,但是他仍然免不了由于過去世惡業的果報而受苦,因此佛陀說:「是故,諸比丘,應當經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長久以來,這個心就一直受到貪、瞋、癡所汙染。』諸比丘,衆生透過心的煩惱而染汙;衆生透過心的清淨而淨化。」
接著請聆聽佛陀的第二個回答:
回答二
「然而,學生,在此有男人或女人舍棄殺生,禁絕殺生,抛開棍棒與武器,心地溫和與仁慈,安住于對一切衆生的慈悲。由于履行與從事如此的行爲,身壞命終之後他投生于善趣,乃至天界。然而,如果在身壞命終之後他沒有投生于天界,而是再投生爲人,那麼無論出生于何處,他都會長壽。學生,這就是導致長壽之道,即舍棄殺生,禁絕殺生,抛開棍棒與武器,心地溫和與仁慈,安住于對一切衆生的慈悲。」
在此情況下,不殺生的善業可以直接造成天界的投生或人界的長壽。再者,如果一個人除了不殺生之外,還累積其它的善業,如布施、修行止禅或觀禅等,那麼在不殺生的戒行基礎上,其它的善業變得更殊勝,而且也能直接造成人界的長壽果報。同樣的法則也適用于以下所有關于善業成熟的經文。
關于這一項善業,摩诃迦葉尊者、阿難尊者與兩家尊者(Ven. Bakula)都是典型的例子。摩诃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都是活到一百二十歲才般涅槃。兩家尊者則活到一百六十歲才般涅槃。
另一個例子是持五戒尊者(Ven. Pabca-sila Samadaniya):他在勝蓮花佛的時代持守五戒長達十萬年都沒有違犯。在我們喬摩佛的時代,他證得阿羅漢果連同四無礙解智。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從勝蓮花佛的時代以來,他必定曾經在過去佛的教化期中修行止禅與觀禅達到行舍智(savkharupekkha bana)的階段。雖然他以持戒爲重,然而不單只是持戒而已,他還培育強而有力的禅定與觀智,這就是他能保持戒行清淨無瑕的理由。臨死之時,他思惟自己的清淨戒行,心中充滿愉悅與歡喜,死後投生于天界。由于善報的果報,他從一個天界到另一個天界,從天界到人界,從人界到天界,如此地展轉投生。每一世他都具有良好的性格,享受快樂的生活,以及具備高深的學識。在每一生中,他的這叁項成果都超越一般人之上。
現代大家都希望獲得這叁項成果。由于在強而有力的禅定與觀智的支持之下,戒行能造成這叁項成果,所以大家應當振奮精勤地在佛陀的教法中修習這戒、定、慧叁學。持五戒尊者在我們佛陀的教法中證得阿羅漢果與四無礙解智,這就顯示清淨的心能使衆生清淨。
接著請聆聽第叁個回答:
回答叁
「在此,學生,有男人或女人以手、土塊、棍棒或刀傷害衆生。由于履行與從事如此的行爲,身壞命終之後他投生于苦界、惡趣、墮處、地獄。然而,如果在身壞命終之後他沒有投生于苦界、惡趣、墮處、地獄,而是再投生爲人,那麼無論出生于何處,他都會多病。學生,這就是導致多病之道,即以手、土塊、棍棒或刀傷害衆生。」
我將引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不善業如何産生果報:在我們佛陀的時代,有一個月圓的晚上舍利弗尊者坐在山谷裏,進入某一種定境。那天他剛剃完頭,所以他的頭在月光下顯得閃閃發亮。難陀夜叉(Nanda)由于瞋心的緣故,以拳重擊舍利弗尊者的頭。難陀夜叉的力量非常大,乃至能夠一拳將一座山打碎。但是由于該定境的保護,當時舍利弗尊者只是感到輕微的觸覺而已。由于那項不善業,難陀夜叉走開沒多遠就死了,投生到地獄裏。這就是佛陀之所以說衆生被自己內心的煩惱所染汙的理由;難陀夜叉無法抑製想要傷害舍利弗尊者的那股瞋心,所以他墮入地獄。如果想避免這種惡報,大家應當克製自己的心,不要去造作任何不善業。
另一個例子是布提卡達尊者(Putigatta Thera)。在迦葉佛(Buddha Kassapa)的時代他是一個捕鳥人。他捉到許多鳥。他將多數的鳥獻入王宮,剩下的也多數都賣掉了。對于賣不完的鳥,由于害怕牠們逃走,因此他折斷牠們的翅膀與腳,使牠們既無法飛走也無法跑掉。由于他從事這樣殘酷的業幾千年的時間,身壞命終之後他投生于地獄惡趣,遭受種種痛苦煎熬幾百萬年之久。後來由于他在迦葉佛時代所造的善業,在我們佛陀的時代他出生爲人。他供養一位比丘種種資具;但是那個業的力量不足以抑製過去世傷害與殘殺衆生之業所造成的多病與短命果報。後來他出家爲比丘。有一天他生病了,全身長滿了膿瘡,而且那些膿瘡一天比一天擴大,全身的傷口都流出膿血。于是他的全身變得肮髒、可厭與惡臭。同伴比丘們照顧不了他,就丟下他不管。佛陀知道這件事之後,就親自以溫水爲他擦洗身體,並且爲他清洗袈裟。對于佛陀的慈悲照顧,布提卡達由衷地生起感恩與喜悅,他的心變得愈來愈平靜。佛陀爲他講了一個簡短的開示。聽聞開示之時,他能觀照行法的無常、苦、無我本質。開示完後他就證得阿羅漢果,解脫諸漏。所以佛陀一再地如此地敦促諸比丘:「是故,諸比丘,應當經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長久以來,這個心就一直受到貪、瞋、癡所汙染。』諸比丘,衆生透過心的煩惱而染汙;衆生透過心的清淨而淨化。」
接著請聆聽第四個回答:
回答四
「然而,學生,在此有男人或女人不以手、土塊、棍棒或刀傷害衆生。由于履行與從事如此的行爲,身壞命終之後他投生于樂趣,乃至天界。然而,如果在身壞命終之後他沒有投生于天界,而是再投生爲人,那麼無論出生于何處,他都會健康。學生,這就是導致健康之道,即不以手、土塊、棍棒或刀傷害衆生。」
在此情況下,不傷害衆生的善業能直接造成天界的投生或人界的健康果報。此外,如果那個人還造作了其它善業,如布施、修行止禅與觀禅等,那些善業也能由于該不傷害衆生的清淨戒行而産生天界的投生或人界的健康果報。因此佛陀曾說:“Ijjhati bhikkhave silavato cetopanidhi visuddhatta.”──「戒行良好者的願望可以由于其清淨的戒行而圓滿達成。」
兩家尊者(Ven. Bakul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一阿僧祇與十萬大劫之前,當最上見佛(Buddha Anomadassi)還未出現于世間時,他是一位博學的婆羅門。後來他出家作隱士,以追求來世的安樂。他住在森林裏修行禅定,成就八種定與五種世間神通。他將寶貴的時間都用于享受禅定中的快樂。最上見佛出現于世間之後,有一次他得到機緣聽佛說法,因而歸依叁寶,成爲佛教徒。當佛陀胃痛時,他供養藥品,醫治佛陀的病。這種善業是很殊勝的,能夠産生圓滿的果報。正如佛陀在《中部.布施分別經》(Dakkhina Vibhavga Sutta, Majjhima Nikaya)中所說的:
「當一位有德行的人,以淨信心深信業有大果報,布施如法得來的物品給另一位有德行的人時,我說那樣的布施能帶來圓滿的果報。」
在這件事情上,那位隱士是有德行的人;他的德行伴隨著八定與五神通。再者,他已經歸依叁寶,他的德行非常清淨,使得他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
還有,接受者是佛陀──全世界德行最高的人;所供養的藥品是以正當的方式從森林裏取得的;他在供養前、供養時與供養後都有清淨的信心;他對業能産生大果報具有堅定的信心,因爲他能以天眼通見到業果的作用。由于這些因素,所以他的供養非常殊勝,能産生圓滿的果報。
有一天,當佛陀的病痊愈,身體恢複健康時。他來見佛陀,並且如此發願:
「世尊,如來因爲我的藥而身體痊愈。以此善業,願我生生世世沒有疾病,即使是幾秒鍾的不舒服也沒有。」
由于他的善業與願望,他在之後的每一生中都未曾生病,即使幾秒鍾的不舒服也沒有。因此佛陀說:「戒行良好者的願望可以由于其清淨的戒行而圓滿達成。」
在我們行布施的時候,應當效法如此的榜樣。
兩家尊者在最上見佛的時代累積種種波羅蜜長達十萬年之久。身壞命終之後,由于禅定的業力,他投生于梵天界,這是善的重業。在數不盡的大劫裏,有時他投生于天界,有時投生于人界。在所有那段期間裏,他不曾受到病苦或惡道之苦。
在勝蓮花佛(Padumuttara Buddha)的時代,他是漢紗瓦帝城(Hamsavati)的在家居士。他聽到佛陀宣布某一位比丘爲健康第一的弟子;于是他累積許多善業,如供養種種資具給佛陀與僧團,並且發願在未來佛的教化期中得到同樣的…
《轉正*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