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最重要、最關鍵的基礎教理——叁殊勝、五圓滿、智慧的信心▪P2

  ..續本文上一頁痛苦。不光是我們人的父母,所有的衆生,小到一個蟲子,它也想要幸福和快樂,它不可能想要別人殺掉它,或者給它痛苦。

   沒有因是不可能有果的。那麼幸福也不可能無緣無故來的,必須要有因。那幸福的來源是什麼呢?就是十善法,有十善法的因才會有幸福的果。沒有十善法的因的話,是不可能有幸福的果的。那麼這十善法他們會做嗎?他們肯定是不會做的,現在的衆生都是這樣。那麼衆生不想要的是什麼呢?就是痛苦。那痛苦的來源是什麼呢?就是十不善法。十不善法的果就是痛苦。這十不善法,他們自己會不會斷除呢?他們不會自己斷除這十不善法。不斷除這十不善法的因的話,能有幸福的果嗎?絕不可能有。比如我們種青稞,種子是青稞的話,長出來就是青稞;種子是大米的話,長出來就是大米。種青稞長大米,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這些父母想要的都是幸福,但幸福的來源是十善法,他們卻不會做;他們不想要的是痛苦,痛苦的來源是不善法,他們卻斷除不了不善法。

   比如一個人去偷東西,他的目的是什麼呢?是想要享受幸福。如果他知道偷東西的結果是痛苦,他是不會去偷的。在偷東西的過程中,被主人發現了,如果拿槍或者是拿刀把他殺掉,那他的生命就結束了。如果偷東西後被警察發現,抓到監獄裏,會坐很長時間的牢,也很痛苦。像藏地也有這樣的事情,比如一個人偷了100元,當時警察沒有發現,主人也沒有發現。後來主人發現了,找到他要他賠償5萬元。偷100元要賠5萬元,利息實在太高了吧。我們其實就是這樣,往往想要得到幸福,最後卻變成痛苦。

   又比如我們現在殺一頭牦牛,想吃他的肉,而把它殺掉。因爲想要享受這個滿足和快樂,所以把一頭牦牛殺了。殺了以後,我們這一世走了以後,會墮到地獄裏去,絕對是這樣。墮到地獄以後,要感受很長很長時間酷刑的痛苦;而且反複的死,一天死500次。我們現在殺了這頭牦牛,最後我們死後到地獄裏,這頭牦牛就殺我們,死一次,活一次,又死一次,又活一次......一天死500次,這是絕對的、肯定的。所以,想要幸福最後卻變成痛苦了。

   我們所有的母親衆生,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路,就像盲人走荒野中一樣的,該往哪裏走,不該往哪裏走,根本就不知道。所以這些母親很可憐。我們現在大部分的學佛人都知道、都會說,所有的衆生都是我們的母親,他們現在是這麼痛苦、這麼可憐啊。光是嘴裏說可憐有用嗎?沒用的。需要我們真正的從內心裏面想到他們很可憐,從內心去幫助他們。

   第一步就是從內心去可憐他們。第二步就是從內心去幫助他們。我們現在得到了暇滿人身,很多人修四個外加行的時候都思維過,應該知道。我們現在有了十八暇滿人身,這不是普通的人身。相信輪回,相信因果,有慈悲心,有愛心,這就是特別的暇滿人身。人身是很多的,全世界現在大約有65億人吧,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普通的人身。我們現在的這個人身是真正特別的人身,見到了具德上師,聽到了很多殊勝的法,而且一直跟著具德的上師,一起聞思修,聽法、修法、拜佛、念經、磕頭。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所作所爲都應該是修行,哪怕是念一遍觀音心咒,或者是磕一個頭。那些曾經非常慈愛我們、恩重如山的父母,他們現在在哪裏呢?就在六道裏面。六道的每一道都有各自的痛苦,所以他們正飽受痛苦。那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爲,念一遍觀音心咒,或者是磕一個頭,都應該是爲了這些曾經的父母,脫離六道輪回,得到究竟佛果。這樣以菩提心攝持,就算只念一遍心咒也有無量功德。如果沒有發菩提心,那就算念上幾百萬遍的心咒也沒有什麼大功德。

   我們平時的所作所爲都應該這樣想,不要有自私心。我們這樣的發心可以說就是發菩提心,也可以說是發心殊勝,這就是叁殊勝裏的前行發心殊勝。

   如果沒有發心殊勝攝持的話,你的所作所爲就不是真正的修法。比如我們種一個青稞,要具備好幾個條件才能長出來。首先,種子要是青稞,青稞放到地裏面,然後要有牛糞,還要加水,還要陽光,需要這四個條件,才能長出青稞。如果在幹燥的地方上面放一個青稞,會不會長呢?絕不會長的。同樣這個道理,我們修行也是這樣的,叁殊勝裏面,首先發心殊勝沒有攝持好的話,那你是真正的修行嗎?不是真正的修行,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修行。所以內心要用發心殊勝去攝持我們的所作所爲。大家應該知道只有這樣做才是真正的修法、真正的學佛、最後得到真正的佛果。

   (二)、正行無緣殊勝

   正行無緣殊勝,基就是中觀,道就是大手印,果就是大圓滿,用這樣的基道果來行持正行無緣殊勝。

   那我們現在做得到嗎?雖然暫時還做不到,但至少要注意四個方面:

   第一、就是不要起嗔恨心。嗔恨心的惡業非常重,有了嗔恨心的話,你幾百年、幾千年上供下施等一切的善法都可能會被毀滅。

   第二、就是修行不要怕累反悔。有些人剛開始的時候發心很大,後來卻後悔了。比如,發願從這裏磕頭拜到拉薩去,途中腳、腰、頭、背都很痛的時候,就想:“哎呀,太辛苦了,前面沒發願就好了”。有這樣想法的話,那前面的功德就沒有了。

   我們藏地有種說法:一個人打算磕頭100個,磕了99個,再拜拜1個就圓滿了。然而在最後拜的時候,念完“南無喇嘛拉加森企,桑吉拉加森企,去拉加森企,根敦拉加森企”後,忍不住加了個“哎喲”,就這樣後悔地說一下,前面的功德就沒有了。所以還是要自己堅持,真的累了就休息一下,不要因爲怕累而心裏反悔。

   又比如,前幾天弟子們去轉繞日沃白瑪神山,沒有繞大圈,如果去繞大圈,肯定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嗡班則兒薩垛吽!去年我去繞轉岡仁波齊神山時,差點也有這樣的想法了,馬上就安住,把自己的心抓回來。不是說只有你們,我自己也可能這樣的。這次轉小圈的時候,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累的時候,不要“哎呀”反悔。又或者來到寺院,吃的、住的都不習慣,還下雨等等,或者自己有高原反應難受的時候,就想“哎呀,當初沒有來就好了”。一定不要有這樣的念頭。既然來了,那就做圓滿一些就好了。已經到了這裏,那反悔有意義嗎?那是沒有意義的。

   第叁、供養後不要後悔。比如說供養諸佛菩薩100元後又想,之前供養50元就應該夠了,可惜已經全部供養,現在自己沒錢了。不要這樣胡思亂想。小時候我有一個骨頭的法器,像大象鼻子形狀,我把它供養給了上師仁波切。後來我後悔了,寺院現在沒有這個法器,要是沒有供養就好了。再後來,有次我去遼西寺的時候,上師沒說什麼就把它還給我了。上師說,對諸佛菩薩供養、做功德的時候,要有很好的發心。上師仁波切這樣講,蓮師、華智仁波切、宗喀巴大師、阿底峽尊者等高僧大德都是這樣講的,不是說一兩個人自己想了加上去的,不是我嘴巴裏隨便說的。所以我們就要好好的發心,供養、隨喜後不要後悔。

   第四、就是不要到處宣揚自己。比如念了1億遍觀音心咒後,就到處宣傳。還有,我發現有些弟子修完五加行後,天天問別人,你們修好了五加行沒有,我早就修好了怎樣怎樣;或者是完成大禮拜10萬遍後,馬上說,我磕好了10萬個頭,好像很了不起的樣子。藏地有這樣的說法:“在騎馬的人面前站著去說,在走路的人面前坐著去說”。如果這樣宣傳,是很不好的,可能把自己念誦的、所作所爲的功德都毀滅了。

   雖然正行無緣殊勝的中觀、大手印、大圓滿,我們暫時做不到,但是我們可以先把剛才講的四個方面做好。然後在修法的過程中,念觀音心咒的時候觀想觀音,念蓮師心咒的時候觀想蓮師,好好的觀想,好好的祈禱,如果觀想不了佛菩薩的話,觀想自己的根本上師也可以。總之,念的過程中心裏不要有雜念,不要亂七八糟地想,好好地、虔誠地、真心真意地祈禱,這樣可以代替正行無緣殊勝。

   (叁)、結行回向殊勝

   結行回向殊勝最主要就是不要有自私心。

   我們現在有些人做得很好。但有些人我相信就是這樣,比如念什麼經的時候,首先是想讓我怎樣解脫,讓我怎樣快樂,讓我怎樣平安,讓我怎樣發財,讓我怎樣......天天自己求這個,只想自己,這個就是自私心。這樣是不對的。你這樣去念觀音心咒,念一遍的話就是一遍的功德,兩遍就是兩遍的功德,沒有更多,很有限。如果真正回向給衆生的話,那就是非常好的,這樣念一遍觀音心咒也好、磕一個頭也好,功德都會很大。如果我們所作所爲的善法都是回向給衆生的話,就像一滴水放入大海,大海是永遠不會幹的,那麼我們善法將會一天比一天增上,直至最後自己成佛。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回向。

   怎麼去回向呢?我們將以前做過的善法、現在做的善法、未來准備做的善法,全部集中在一起,然後同十方諸佛菩薩的善法以及所有衆生的善法彙集在一起,心想上師和諸佛菩薩如何回向,我就如何回向,念誦“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行願品裏面的精華八句。這樣的回向就是如法的回向。

   在漢族弟子之間往往有這種情況,別人做得比較好的時候,馬上有嫉妒心,這樣是不好的。比如某某的一個弟子,在那邊建一個壇城,你看到之後,馬上就隨喜他,連同他建壇城的功德,你把它一起回向的話,你也會同樣得到一樣的功德。比如某某的一個弟子對佛法事業做出貢獻的話,你不要有嫉妒心,把它一起回向,那做事的和回向的兩個人都同樣得到這個功德。十方諸佛菩薩怎麼回向我就怎麼回向,普賢菩薩怎麼回向我就怎麼回向,這樣就是回向殊勝。

   …

《最重要、最關鍵的基礎教理——叁殊勝、五圓滿、智慧的信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