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溫暖之家 第五章 教導孩子認識生命▪P2

  ..續本文上一頁多朋友行善,卻沒有看到他們得到什麼善果?”

   師父就回答說:“請居士不要浪費時間懷疑了!因果之律的事實,智者已經證明了幾千年。但是大部分的人,包括你還在懷疑,這就說明你們是屬于急性的人,做什麼事都想預蔔結果,卻忘記了某些事的原則。

  現在,師父先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如果今天我們栽種香蕉樹苗,請問你今天就可以吃到香蕉嗎?答案當然是還不可以,大約還要等一年的時間,而且在等待期間,必須經常辛勤地澆水、施肥、捉害蟲,這樣一年後才有可能吃到香蕉。

   因此,不能說在等待的那段時間裏沒有得到什麼結果,即是從開始種植果樹開始,直到果實成熟了,才會得到初步的善果,我們種香蕉樹,要吃到香蕉,必須等上一年,行善而想獲得社會的認可,通常也要花一段時間,不可能馬上立竿見影,所以不要心急想立刻得到回報。我們按照季節種植果樹是正確的,而且還在果樹成長的過程中,順序地得到善果,從利用香蕉葉來包甜點,直到摘取香蕉蕾來拌辣椒吃,這期間我們還是沒吃到香蕉因爲香蕉還沒到成熟的階段,必須還要等上一段時間才可以品嘗到。

   第一層善果:當我們行善時,也是如此,無論有誰看到與否,我們就可以接受到第一層善果,心裏感到舒適,告訴我們自己已經行善了。

   第二層善果:當我們連續不斷地行善,第二層善果就會跟著來,即是脾氣會變得更好,就如拿到香蕉葉,來包甜點一樣。

   第叁層善果:如果繼續不斷地行善,第叁層善果才會出現,即是無論做什麼事情,就好像運氣好、有福報或感到輕松自在,做什麼事情都成功,心情也特別好,就好像摘取香蕉蕾來吃一樣。

   第四層善果:如果不停不斷地行善,其善果即是受到社會人士的認可。

   我們種香蕉樹,需等上一年,才能吃到香蕉。做善事而想讓社會大衆得到認可,通常也要花些時間,所以不要心急。

   大部分的人行善時,心裏總是很焦急,想讓自己的善果馬上回報。至于曾經造過的惡業卻祈禱報應不要來得太快。

   但是當別人造惡業,特別是這種惡業會損害到自己時,就會希望該人馬上得到報惡應,而忘了那個人也曾經修過善業。以致令人懷疑,種善因真得會得善果嗎?

   個性急躁的人想讓善業馬上回報,他只往利益方面著想,假設他一旦布施就馬上富裕才合心意。相反的,如果他一旦欺騙了他人導致牙齒全掉落,他就認爲不公平。人就有這樣的缺點,即偏袒自己,而且心急便一直懷疑因果之律的真理。

   因此,從今天開始,不要再心急,不要再偏袒自己,要讓心處于中道,給予周遭的事物公平的對待。要做到這樣,唯有精進地打坐。”

   親愛的讀者可以從師父所舉的例子中,得到答案吧!

   行善如果不如法也不會得到善果的。因此既然已經行善了就要做到底,不要只達到行善的目的,還要做的如法,才會得到善果。總而言之,我們必須當子孫的好榜樣,他們才會相信: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叁、如何種善因才能得善果?

   在每個時代都有此問題:父母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慚愧心,讓孩子明白即使別人看不到也不造惡。同樣地,在別人看不到時也能行善。如果孩子能接受父母親的教導,在人前人後都能當個好人,那麼我們就可以放心,同時,也可以保證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在這個世上當個頂天立地的好人,絕對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

   要讓孩子喜善厭惡,是比較難的。當我們遇到外在的誘惑時,有時也無法控製自己的心。如果要父母親自看管,或請別人隨時監督,也不可能。他只有一個方法,即是孩子要自律。

   能自律的人必需深知因果之律,若對這點徹底了解的話,當走在路上時,他的每一步都有原則爲指引。如果有機會造惡業,即使當時沒有人看到或知道,也可以自我克製。但是如果有機會行善,也會自我鼓勵,根本不會去理會有沒有人看到或知道。

  四、教導孩子知道因果之律

   至于這件事,筆者的解釋能力也很有限,就去參考敬愛的師父所寫的一本書,結果發現以下的答案:

  若問師父,要了解因果之律很難嗎?答案是不難,但是前提是要掌握重點。

   首先,如果直接問“誰相信種善因,一定會得善果?”大部分的人會說不確定。

   師父入寺院學佛四五年才出家。入寺前並不確定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心裏確實懷疑,所以持有保留的態度。師父要你們注意這件事,就是要你們了解因果之律的重點。

   許多人都懷疑:“種善因真的得善果嗎?”因爲他們還不了解行善而得善果,需要具備兩個大條件,即是:(1)內在的條件;(2)外緣的條件。

   (1) 內在的條件共有叁項:

   1、必須要做得如法

   “做的如法”的意思即是按照正確方法去做,而且沒有錯誤。

   簡單地解釋,要做某件事必須先了解目的,然後再去做。當開始動手做時,就要按照方法去做。在佛法裏,經常將

  “做得好”的事情與我們正在穿著的衣服作比喻。

   通常衣服髒了,特別是在衣領、袖口以及褲腳部分特別髒。清洗時,如果沒有特別沖刷衣領、袖口及褲腳夫,它就不會幹淨。不幹淨即是沒有按照方法去洗衣服,就是它沒有做好,沒有達到洗衣服的目的。所以,雖然真的有洗衣服,但是卻不幹淨。

   “行善”而沒有好好地做,只是屬于用功而已,並沒有智慧,是得不到善果的。雖然努力地做,卻是無智慧般地瞎做。因此,除了不能獲得善果之外,還有很多問題會接踵而來。

   “行善”要做得好,只有唯一的方法,即是要先好好地學習,然後再依照方法去做達成目的。

   2、完整地完成

   “完成”即是盡力以知識、能力去完成工作,並做出最好成績。

   雖然已經根據目的使用方法去做了,如果以爲做得好就會馬上得到善果,那麼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已經做得好了,卻還沒有完成,只是做到一半而已,即是還沒有完全盡力,雖然任務總會完成,但是結果卻不理想。

   例如:有關洗衣服的事情,我們已經知道了,要把衣領與袖口肮髒的部分清潔幹淨是很費時費力的。假設我們必須清洗叁十次,肮髒的部分才會完全幹淨,但是,我們卻只洗了十次,衣服肮髒的部分就沒有完全的幹淨。做什麼事情一樣,雖然做得好了,但是如果做得不夠完整,結果就很難有好的成績。

   做得到,但是做得不夠完整,就只屬于聰明而已,還不夠勤勞,即是知道它的“好處”,也知道該怎麼做,就是沒有盡力地做。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做得很好,其實不然,即使做得好,不夠全面也不行。他只能騙那些程度跟不上的人,有一天如果被人發現,這個人雖聰明,可是卻不勤勞,那也不太好。

   所以,不但要做得好,還要完成它,唯一的方法,即是要盡全力去做,讓完成後的品質達到目標,不懶惰、不逃避、遇上任何障礙也不沮喪,不放棄。

   3、做得剛剛好的訣竅

   如果說做得好,而且也完成了,會得到善果了嗎?答案是“不一定”。在質量上求精之外,在份量上也要拿捏得宜,要做得剛剛好。

   剛剛好的意思,即是有覺知,不要做得太過分或太多,也不要做得太少,以致蒙受損失。

   例如:要清洗的布料,我們已經洗到肮髒的部分了。我們本來應該清洗叁十次,所有的肮髒才會不見。但是,我們卻爲了使布料更幹淨,就用力的清洗了一百次,結果普通的布料就會被洗破,而好的布料也會損壞,這就是沒有做得剛剛好的緣故。

   沒有做得剛剛好,就猶如從白天到夜晚,日以繼夜地拼命工作,以致身體衰弱。如果還去貸款投資,那將操勞過度,相信這樣,生活也不會有所改善。因他沒量力而爲,沒有調得剛剛好。

   做得好做到好的人,如果要做得剛剛好,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有智慧的覺知,不要做得太多,也不要做得太少,以致蒙受損失,簡單地說即是不要做得過分保守,也不要過分激進。

   綜合言之,行善而要獲得善果的人,必須遵守這叁個條件,即是要做得如法,要做到全面,並做得剛剛好。這些都是對自身要求的條件。

   (2) 外緣的條件

   雖然我們已經做得好,並完成了,同時也做得剛剛好,但是,行善而想得到善果的回報,也必須要考慮到兩項外緣的條件,即是:

   1、時間、

   時間是善果報應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例如:我們想在今天種香蕉,就要好好地挖土,然後把半公尺高的樹苗栽種在土裏,接著就必須加以澆水施肥。如果說明天可以馬上吃到香蕉嗎?答案是“不能”!

   如果今天種香蕉,今天還未吃到,那就表示不好嗎?答案是“不是”,其實,香蕉樹苗已被栽種了,它應該不會枯萎,就只能作這樣的保證而已。是否可以吃到香蕉還是個未知數。

   種了香蕉之後,就要辛勤澆水施肥加以照顧保護,這樣過了叁四個月後,是否就可以吃到香蕉了嗎?答案是“還沒”只能拿香蕉葉來用而已。

   接下去,繼續辛勤地澆水施肥,過了八九個月,這個時候可以吃到香蕉了嗎?答案是還沒,只能拿香蕉蕾去拌辣椒吃,我們還要繼續澆水施肥,直到滿十二個月才能吃到香蕉。

   這件簡單的事情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可以吃得到香蕉。因此,行善而想馬上得到善果,也沒有那麼簡單,是需要時間等待的。

   如果有人說爲什麼已經做得如法,做得完整,做得剛剛好了,但卻還沒有得到善果呢?答案是:因爲你太沒耐心了!

   2、環境

   除了時間以外,我們還要考慮另一個條件下,即是環境。…

《溫暖之家 第五章 教導孩子認識生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