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导孩子认识生命
一、教导孩子生而为人的目的
有一天,在爷爷丧礼上,当来奔丧,聆听阿毗坛摩经的亲朋戚友回去之后,儿子就问父亲说:“爸爸,既然每个人生下来都跟爷爷一样会死亡,我们为什么要出生呢?我们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了一段时间的父亲,就回答他的宝贝儿子说:
“亲爱的儿子,在每个人的心里,无论是贫穷或富裕,是贫民或国王,都有一样的问题藏在心里,即是我们生而为人有何目的?什么是人生真正的目标?爸爸也曾怀疑过,这也是促使爸爸认真学佛的动力。由于学佛了,使爸爸对世界与生命有了正确的见解,同时也能够回答此问题:
(1)我们死后不是什么都完全消失了,死后还有无数次的轮回。假如我们的烦恼还未断除,还是要继续地轮回。
(2)造作了善业或恶业,一定会有果报,而且会在今生来世报应,业力绝对不会消失。我们可以从一些迹象明显的知道果报是真的存在的。例如有的人生来聪明,但是有的人却智力不佳。有的人外貌端庄,有的人却五官不正。追根究底都是因为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业不同所致。
(3)地狱与天界是真实的。地狱是折磨造作了许多恶业者的地方,天界是做了许多善业者享乐的地方。我们可以这样认知,在这世界上出生的众生,第一类必须依靠之胎而生(胎生);第二类从卵生出来(卵生);第三类从水生出来(湿生);还有另一类我们可能没有看过,我们却曾经听过,即是天人与地狱众生,这些众生一旦生出来(化生),就
马上长大,不必依靠父母亲养育。
修了许多功德的人就会转世当天界里的天人,至于造了很多恶业的人就会转世当地狱众生,在地狱里受折磨。这三件事情都是爸爸学佛而得知的,这件事让爸爸能提升生命的品质,让心升华,而且能累积更多的功德波罗蜜。爸爸希望未来的某一生,当功德波罗蜜已经圆满了,就可以断除体内的烦恼,完全脱离诸苦,最终能跟随正等正觉佛陀进入涅槃。
当爸爸对这点有了正确的见解之后,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该怎么办,才可以为自己关闭地狱之门,并且为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关闭地狱之门,而且还不断地想,究竟有什么办法 ,可以让你的爷爷能往生善道。
当爸爸为自己设定了生命的目标之后,就开始检讨自己。现在爸爸还要工作,要养妈妈与孩子,要照顾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到底有什么办法 可以让爸爸一面工作,一面带全家去修功德呢?于是,爸爸就试着继续研究佛陀的教诲,就发现真的可以做到这点。佛陀为在家人开示了四个生活原则,称为“居士之法”,即是:
(1) 必须诚实
第一个原则,使爸爸能当个忠实者、正直者、忠诚者。孩子,你要记得,目前大部分的人,为了让自己能继续地生存下去,都喜欢撒谎、胡说八道,真是令人不耻。
你可不要变成跟他们一样,一定要当个正直者,要对自己的任务与工作负责、守时,对别人诚恳、忠诚,而且要尽量行善,认真持五戒等。这样你才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永远走在幸福的大道上。这也是爸爸的光荣大道。
(2) 必须训练自己
在工作方面,爸爸接受再训练,提高工作效率。什么都不懂的人,应该接受培训,使自己能自力更生。工作上的技术、灵敏度能跟得上时代、社会时,就可以约束自己,提醒自己不造作恶业。当烦恼生起想喝酒、想抽烟、想骗人的时候,你就能够克制自己,不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这是爸爸获得的智慧之道。
(3) 在身心方面的逆境必须“忍耐”
无论疲累、痛苦来自爸爸的外在环境或内地的心,爸爸都会忍耐,同时,也会忍耐跟别人起冲突时的挫折感。最后还要忍耐来自内心烦恼的折磨。法师教导我们说,能够忍受这些事情,就能当个坚强者,具有坚忍不拔的个性,可以完成各种大事,这是爸爸获得财物之道。
(4) 施舍,必须舍弃低落的情绪与心中的悭贪
第四个原则让爸爸时刻拥有开朗的心情,能经常帮助别人,成为亲戚、邻居、老板、属下所爱戴的人,因此,当爸爸在进行私人的工作时,就会有人来帮忙,而且这还能保护自己,免受各种灾难,这是爸爸获得善友之道。
爸爸遵循了四个佛法的准则,使爸爸的生命能进步,可以养活自己、家庭,能照顾你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让他们快乐地生活。而且当你的爷爷还在的时候,为了让他能关闭了地狱之门,能有功德相随,往生后转世到天界去,爸爸每天都准备食物给他盛钵。虽然今天他已经离开了,爸爸还是会每天修功德回向给他,直到爸爸年老体衰不能做为止。
如果你能认真地提升自己的品德与能力,如爸爸那样持之以恒、终身如此的话,你就不会再怀疑,我们生而为人的目的了: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关闭自己的地狱之门,为了行善,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越来越好,直到能断除一切烦恼,而在未来的某一生能进入涅槃。
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您将会如何回答自己的孩子呢?
一、有关佛陀相关问题的解答
多年以来,现代的孩子们都怀疑,为什么佛教徒会以正等正觉佛陀为究竟的归依?他以前也只是个普通的人。为了消除这个疑问,笔者就开始探讨,结果从一位法师那里得到了答案。而这个答案即使子孙们都能清楚了解。
真正的佛教徒是理智的、不迷信的,所以要正确地选出智者来当自己尊敬的教主,就必须了解该教主的背景,即是:
(1) 时代背景要清楚,即是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和有所记载,而不是背景不清楚、模糊或无法考据的人。
(2) 是具智慧与品德高尚的人,了知有关于世界与万物生命的真谛,即是“完全证悟”,而且能显示出独特的教义,而不是盗用其他宗教的教义来教导众生,也即是要当真正的智慧者,要具备真正的智慧。
(3) 该教主的教义是信徒或弟子都可以跟随实行,直到产生善果获得真正的快乐,如果没办法实行那些教义的话,就表示该教义是没用的。因为无法实践,也就没有价值。
当按照以上的原则来思考,就会发现佛教徒不但尊敬佛陀,而且愿意以佛陀当作究竟的归依。因为佛陀符合了这三项原则,即是:
(1) 下等正觉佛陀是在人间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在人类历史上是能够确认他曾经存在过的,佛陀出家前是皇族,是位太子。他的国家在历史上曾经繁荣过,并在现在仍保存有相关的遗址
(2) 他精进努力地探索生命的真理直到自己证悟。他以自己的能力来制定教理,而不是抄袭其他宗教的教理。
佛陀的教理,我们称之为“佛法”,它是永远的真理,时至今日,如果谁能依教奉行,就会获得善果,不会堕落恶道。
如果鼓吹以天界有威德力者的教义来教导,这就是等于依靠别人的权威。正等正觉佛陀清楚地阐述,我们一定要依靠自己修行才能证悟,而不是在谁的命令之下去做,而且也从不强迫别人信仰佛教。
(3) 佛陀所讲的话,每个字都是真理,全部都是事实,永远不会落伍。佛陀所教导的,如果谁跟着做,就会真正获得善果。至于佛陀告诉我们要舍弃,如果有谁不接受,仍然我行我素难免遭受苦果。
因此我们称“佛法”是永远的真理,即使到了现在,如果谁愿意照着去做,都会得到善果不会沉沦。例如:不会沦为盗贼、恶霸,不会当恶人,死后也不会堕落三恶道。
为了弘法度众,佛陀必需承受极度的疲累,而且还要面对生死的危险。但是,佛陀从不沮丧言弃,而且,他从来都不要信徒供养任何物品,当有人想要以贵重的物品供养他时,他会建议说:这样的供养比不上修行的供养。这显示了佛陀卓越的大慈悲与智慧。
除此而外,佛陀的弟子,无论是比丘或在家居士,当认真按照佛法与戒律来修行时,就可以成为身口意皆清净的清净者,没有烦恼,跟佛陀一样地拥有永恒的快乐。这说明佛陀的教义是直接的、正确的,每个人都可以跟着实行,而且能真正地获得善果。在佛陀住世时,有数几百万计的佛弟子,证得阿罗汉果。
因此,佛教徒是毫无怀疑地以正等正觉佛陀当作究竟的归依。佛陀本是一个凡人,他具有卓越的智慧,佛陀是人类当中最了不起的人物;他能干、勇敢地依靠自己灭除烦恼;他具有大慈悲心,致力将断除烦恼的佛法教导世人,一点都不感觉到厌烦,以真诚的心去做,从不期望任何方式的回报。
伟大的佛陀福慧具足,所以我们愿意以佛陀为究竟真实的依靠,遵循他的教诲如他一样除尽烦恼。
二、“种善因,得善果”的真实性
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你遭受不公平的对待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这种想法:“这世上哪有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这回事!”因为大家都认为做善事就应该得善果,当发现造恶者的生活比自己还舒适,心里肯定不平衡而作如是想。不过,如果我们能冷静观察,就会发现造恶者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舒适,其实,他们的心里是很不安的,一直担心自己会被仇人暗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警察拘捕,他们的安乐只是短暂的,他们的日子是过得战战兢兢,内心一刻也无法安宁的。
我们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必须灌输孩子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的正确观念。如果孩子没有这种观念,可能就不会相信做善事是正确的事情,而且还可能会以为行善者就是愚笨者,就如现在的许多成人都在做着愚蠢的事。
但是,问题在于父母本身,是否相信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恶因一定得恶果?如果还不确定,就先来听一个故事吧!
有一天,一位居士向敬爱的法师问法:“师父,我们种善因,真得可以得善果吗?我看到很…
《温暖之家 第五章 教导孩子认识生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