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尊者阿迦曼傳▪P16

  ..續本文上一頁種只有消耗卻不能作任何生産的情形,依照泰國俗語稱之爲「被親家所嫌惡」。許多在森林區的村民都曾經感染這種使人虛弱的疾病,有的終生成爲病患。

  頭陀行比丘和沙彌的處境比村民稍微好些,他們自己感受著疾病的痛苦。當尊者阿迦曼住在沙鳳村的叁年期間,許多比丘被瘧疾侵襲而喪命。那些生在城裏和住在原野和其他開闊地區的人們,不能適應森林的環境。許多從烏伯拉加達尼、洛伊耶得和麻哈沙拉卡城來的比丘,不能讓他們自己適應於森林環境,也不能抵抗那裏所發現的疾病。他們不能長期跟尊者阿迦曼住在一起,必須馬上離開他,住在距離這些曠野森林區較遠的開闊地方。

  就在這個沙鳳森林村裏,尊者阿迦曼告訴他的弟子們,當他們晚上集會的時候,有一個那伽王秘密地聆聽他對比丘和沙彌的開示。這個那伽王住在宋克蘭河沿岸的某個地方,並在每一個齋日循例前來。當他來的時候,正是尊者阿迦曼在教導他的比丘和沙彌的時候,或是較晚,當他正在禅思靜坐的時候。地居和空居天使也會來,但不像在烏東或諾格凱城那麽頻繁。但在特殊的機緣時,例如雨期安居的第一天,中點日,和最後一天,不論他住在那裏,總有一群或另一群這些衆生,前來聽他說法。其中一例就是當尊者阿迦曼住在清邁市(曼谷以北七五○公裏)的伽地浪格寺時所發生的。 

  047挖井事件—一次天眼的流露

  另一個不平常的事件發生於他住在沙鳳村的時候。那時正值旱季,當時約有六、七十個比丘和沙彌在他的引導和訓練之下。那裏沒有足夠的水,所有的水也都是混濁的。比丘們和沙彌們徵得村民們同意去挖井,以便從地下取得乾淨的水。一個年長的比丘,於是前去向尊者阿迦曼報告他們的計劃。尊者阿迦曼沈默了一會兒,然後堅決地禁止他們這樣做,說道:「不,你們不應該設法去挖深那個井!那很危險!」他停止了,沒有再說些什麽。年長的比丘爲他堅決的態度而吃驚。他回來並把尊者阿迦曼所說的告訴其他的人,但他們並不在意,堅持要執行他們的計劃,但這次是秘密的。他們推想,既然水井與寺院有一段距離,尊者阿迦曼是不會知道的。

  中午,認爲尊者阿迦曼正在他的住處休息,他們都跑到井邊去並開始挖掘。然而,過了不久,水井上方的土地突然坍方了,填入井裏到它原來的水平面,他們的努力都白費了,更糟的是,其中一個挖井的人,幾乎被塌下的泥土壓死。這就是對他們不遵從他的指令的懲罰,沒有人曾經細心地試著去阻止其他人執行他們的計劃。現在他們非常害怕,害怕尊者阿迦曼會知道他們已經違背了他的指令。由於心裏沈重的懊悔,他們在坍方的土地周圍豎起籬笆,並在心裏誠摯地表達他們的悔過,心理上請求尊者阿迦曼的寬恕,並請求他的幫助,能夠挖掉坍方的土地,至少還有些可用的水在裏面。他們於是開始清除水井的工作,馬上,每一件事都進行得奇迹般的順利,他們都松了一口氣的笑了。但是他們所做的過錯,仍然沈重地留在他們的意識中,當他們的工作完成後,所有的人—比丘、沙彌和在家善信—很快地回到他們的住處,爲他們所作的事而戰栗在羞愧和恐懼之中。

  傍晚是集會的時間,隨著黃昏的接近,他們就愈是被自己的過錯之火所吞噬著。尊者阿迦曼知悉一切的能力,是衆所周知而不疑的。他甚至能夠記起,曾經經過他們心裏而已經被他們遺忘了的罪惡思想,他會堅決地批評他們的思想者。現在怎麽可能對他隱藏這件公開違背他的指令的事情?他們都無疑地預期著,傍晚或明天早上的說法將會很強烈。但是當集會的時間到了,尊者阿迦曼吩咐集會取消了,他們事先的恐懼並沒有任何徵兆。果然,尊者阿迦曼都知道了,做爲一個良師,他知道如果他觸及那件事情,將會把事情弄得更糟,他看到他們正被自責之火所吞噬著,那個懲罰已經夠了。

  第二天早晨,靜坐禅思之後,尊者阿迦曼開始經行禅思,直到他要去村落托缽的時候。比丘和沙彌都等待著,這時候都顫抖著,預期著他的一場譴責,因爲前一夜已經沒事地過去了。然而,尊者阿迦曼卻溫和地對他們說話,好像要冷卻他們的心火似地說:「我們是正法的修行者,所以我們不應該太懦弱或太魯莽。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但是已經做了,我們就要承認那個事實。佛陀也做錯過,但他承認它們並設法改正自己。動機也許是好的,但是它們也會混合著無明,我們的責任是下次要更加留意和小心,永遠細心是智者之道。」他停止並以慰勉的微笑來體諒他們。他心裏的一切就不用說了。

  那個早上,他照常領著他們走入村落托缽。再度,那個晚上和接下來的一個晚上,都沒有開示的集會,他只告訴他們要加強精進。他們都因此而如釋重負(因爲在集會堂,他們都不敢長時間面對他)。

  一直到挖井事件後的第四個晚上,才再度照常集會。但是仍然沒有提到水井所發生的事,一直到那件事之後很久,當每個人的心裏都忘了那件事時。沒有人敢去告訴尊者阿迦曼有關那件事,尊者阿迦曼也沒有到過井邊,它與寺院有一段距離。有一天,有個普通的集會,他開始開示,一如往常一樣,先講法義的實踐方面,然後談到一個人對其阿迦的服從性。

  「和尚應該依法自律而不是依他們沖動的欲望。否則,將會迷失了引導他們走向苦滅目標的正道,跟著也失去了目標本身。必須要重視正法和戒律,還有師長的開示。不要違犯它們,這樣的違犯,對於違犯者本身和其他人都是非常不利的。」

  「在那個井裏的土壤,並不全是泥土,它的下面是沙土。挖掘只會引起表面的泥土崩塌,並壓死挖掘的人們,這就是爲什麽要禁止你們去挖深那個井。在不允許挖掘以前,我已經全盤考慮過這件事了,但是沒有必要告訴你們在我決定背後的全部理由。你們應該停下來,更留意地考慮這件事,但你們並沒有停下來考慮,那是因爲你們的頑固甚於你們的不了解。這個頑固就是一個人在孩提時代,對他父母的頑皮被延續到了阿迦門中來。一個孩子頑皮的行爲是被容忍的,而且他們也是被縱容的,但是同樣的行爲在你們這個年齡和身份的人就不能被容忍,你們也不應該被縱容。這種行爲産生更多罪惡和危險,理當予以更多的責備。繼續頑固的人只會增長更多的罪惡。這種作爲的比丘,應當被稱爲「頑固的比丘」,而他的隨身物則被稱做「頑固比丘的隨身物」。

  「這個比丘是頑固的,那個是不服從的—全部都是叛逆的。阿迦門中有一群固執而不服從的弟子。頑固所能轉變成的就是破壞,被頑固所毀滅的世間將會裂開,而法教必將崩潰。」

  然後他揶揄地問道,「這裏有沒有任何人希望成爲一個頑固的和尚?有誰希望他的阿迦成爲頑固和尚們的阿迦?如果有的話,明天你可以再去挖井,讓土地崩塌於你身上,而你可能再生於一個爲頑固比丘所准備的特殊天堂。在所有空居天的境界裏,這將是一個最傑出和獨特的偉業。當然,沒有任何空居天的衆生,曾經見過這種事情。」

  這一番嚴厲的訓誡之後,他的語調柔軟了,並改變他的開示到一個較緩和的論題,以溫和的表情,但是非常詳細地顯示出不服從和頑固的罪惡。所有這段時間內,比丘們都對這完全突如其來、意料之外的申斥而目瞪口呆,屏氣凝息。集會之後,當尊者阿迦曼已經離去時,比丘群中掀起了很大的喧擾,每個人都在詢問其他人,誰竟敢告訴他這件事。大家都被發生在井裏的事嚇壞了,那有勇氣去告訴尊者阿迦曼有關的事情。 

  048責罰放逸者

  自從他住在沙裏卡洞時,尊者阿迦曼就有相當的神通力而且已經很熟練了,廣泛得令人幾乎要說它們是沒有界限的。那些跟他住在一起的比丘弟子們非常了解,他們必須練習嚴格的控製自己的心意,不只是開示的時候,當不在他面前的時候也是一樣。他們絕不能容許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奔馳。每當有法義的集會時,任何和所有迷失的思想和情緒,都會在那兒成爲說法的一部份,所有這些「思想者」和「感受者」,都會發現自己再度面對面地與它們同在。

  解釋法義的時間是最重要的時候,正當解說暫歇的時候,一個人只能猜想,在刹那間,尊者阿迦曼怎能查出任何迷失的或遊蕩的思想。他的聲音會突然地改變,但是不會提到任何人正在這麽想著,而這個聲音的改變,通常足以立刻地阻止和驚動那個「思想者」,因此把他迷失的心意從它的夢境中帶回來。跟隨他進入村落托缽也是一樣,任何和所有由於沿路看到、聽到或聞到東西所生起的飄忽不定的思想,都會在隨後的集會中被揭露出來,但是姓名從未被提到。這些比丘會無地自容,也就是說—「頭上蒙羞」。在這時候,每個比丘都會掃瞄其他人,猜想著這次又是誰在這樣打妄想。

  所有他的比丘弟子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受了懲罰之後,沒有人會生氣或受到傷害。一旦出了「感化廳」,他們就會一笑置之,並試著去找出那是誰?他們從未設法去隱藏自己的過錯。有擔當的人承認說:「那就是我,當時我是那麽愚笨和魯莽,即使我明明知道會被懲罰,我還容許自己被誘惑去¨¨真奇怪,當時我是多麽健忘。我應當受責備,它鼓勵我下次要更加自製。」

  作者在這裏要向讀者致歉,因爲透露了尊者阿迦曼的頭陀行比丘弟子圈中,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但是這或許對那些尚未成就念住或自製的比丘或在家善信們,會是一個教訓。由於我們的許多缺點,我們經常必須從嚴厲的方式中學得教訓。

  頭陀行比丘最有可能遇到有害的感官意念的場合,就是當他們走入村落托缽的時候,托缽,畢竟是和尚必要的義務。遇上了這種感官的意念,他們有時不禁被它們所動搖,因此被他們自己失控的思想和情緒所毒害。他們知道自己所允許它們去發生的(或甯可說是允許他們自己去想的)是錯誤的,事後他們也能設法查檢自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傍晚開示的時候,他們將受到強烈的批評。這將使放肆的思想安靜一段時間,但是遲…

《尊者阿迦曼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