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非常憐憫他,知道這樣的心態將會産生罪惡,這個罪惡會反彈回去傷害到産生它的心靈。所以他給那伽一個很長的開示:「我來這裏是爲了自我開發和幫助別人,絕不是要傷害任何人。你要認爲我來這裏只是要引起你的煩惱,那是不明智的。任何我所做的善果,我也已經回向所有的有情衆生,包括你本身。由於你存心找我麻煩,必然得不到利益。身爲活著的生物,我不能不活動,不能不走來走去並改變身體的姿勢;至於自製,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但是,畢竟我還活著而不能死躺著不動或不呼吸。當睡覺的時候,身體的系統仍然運行著,因此當走路或做其它事情的時候,我無法不發出聲音來。
「似乎,你總是誇大了我所做的一切,譬如說,我走路像一匹賽馬。你必須知道賽馬是動物,不應該把它和一個經常修習自製的出家人相比。如果你不想要毀棄自己的利益而走向悲傷的境界,你就不應該那麽做,如果你在意於自己的進步和發展,從現在起你就應該觀察你自己的心理狀況,並試著去了解到底它是善還是惡,對還是錯,讓你不會被自己的罪惡之火所毀滅。這種惡意的找碴,即使對方真的有這些過錯,找碴者的本身還是一種罪惡,造成他自己心意的墮落和汙染。
「所有我的動作都是平常的,甚至伴隨著最佳的自製,仍然被嚴厲地責怪。如果你是人類世界中的一員,你會怎樣?我猜想你的情形也是差不多。你應該知道我並不因爲你的抱怨而煩惱,在這種情況下,它已經反彈回去,給你強烈的報複了。現在結果對你是很明顯的,只是你拒絕睜開眼睛來看,我已經知道你的每一個想法並寬恕它們,但是顯然的,你並未停止這些想法,那只會傷害了你自己而已。爲什麽你不倦於累積罪惡?如果你是一個病人,你的病現在幾乎是無可救藥了。我曾經幫助過其他有情衆生,像是天使、魔鬼和其他那伽,他們之中許多比你更有勢力,他們全都已經接受了法義並已認清了它的價值,也就是除了你自己還不講理地自甘於惡意的找碴,所以就疏忽了去注意法義的真理。可悲的是,你還被自認爲這樣的心態是有利的想法所纏住。更可悲的是,在你的身體四大分離之後,你將注定要到一個悲慘的生存境界裏。
「我現在必須坦白地告訴你,我絕沒有任何惡意,也希望你不要誤,解它。自從我來住在這裏,我就一直尊重你的存在和感受,時時刻刻都盡一切可能地自製著,以免引起你的任何不便。我已經知道你嗜好找碴,這正是你一直對我所做的。你現在也必須知道我並未因你的找碴而受到困擾,因爲我從未以找別人的麻煩爲樂。然而你已經被自己的行爲所嚴重困擾著。
「在這情況下,我可以說在我這方面並沒有任何罪惡,所有的罪惡都屬於你並落於你自己身上。智者,遠離於有情世間,享受著他們已經爲自己和別人所積聚的善業果報,爲什麽你如此傾向於這麽乖張的思想和行爲?我不會因爲你的惡果受苦,但是看著你將要受苦,我希望你能避免它。我知道罪惡怎樣的必然讓它的造作者受苦,而這就是我所害怕的,老、病、死對別人似乎是很恐怖,但比起罪惡的果報,它們對我的意義就不大了。
「出家成爲佛教的比丘,就是要引導自己逆溯煩惱的河流,訓練自己根據法義來做每一件事。在遵照法義逆流而行時,一定會有困擾和痛苦。我知道這樣,但爲了從煩惱得到解脫,我願意接受。有鑒於此,我來到這裏並一直忍受著在這山洞裏的各種不便。我從未有意給你任何麻煩,我對叁界裏任何其他衆生也從未懷有任何惡意,知道他們都是自己業果的繼承者,我經常把我行善業的結果回向他們全部,包括你。你應該記在心裏,並想想看,用惡意來找別人的麻煩有什麽好處?除了給你自己感受無數的痛苦之外並沒有什麽。我願意勸告你認清這點並停止罪惡的思想和言語,那只會帶給你一個悲慘的境界。
「法義屬於各種識界裏的所有有情衆生,雖然他並未能奉行或全部地認知它,但這是必須接受的真理。這個真理涵蓋了有關叁界的全部,而不與任何衆生爲敵。了解這個真理的人總是盡他們所能夠的一切方法去奉行它,你是那些能夠了解法義到若幹程度的衆生之一,但是爲什麽你要違背法義去做每一件事,而把那些會導致無數痛苦的事情,強加在你自己身上呢?你知道痛苦是什麽,你也不想要它,但是你爲什麽這麽喜歡去聚集痛苦的原因,就像這種惡意的找碴呢?你還不明白它只會帶給你那些全然不想要的痛苦嗎?
「我知道你長期懷著這些罪惡的思想,卻不知道我能夠知道它們。我對你的感覺是憐憫的感覺,不是發怒或生氣。我告訴你這些是爲了對你有所幫助。記住,任何罪惡的結果都屬於你而落在你自己身上,因爲是你産生它們並懷藏它們。我一點也不困擾,因爲我絲毫不受影響。在我的心裏除了對你錯誤心態的大憐憫之外,就是一種不可動搖程度的安甯和喜樂。」
所有這段時間裏,大那伽並未提出只字片語的抗議,「這個出家人的話是有趣的,」他想,「但是我恐怕不能完全地奉行他所說的。這麽長時間以來,我已經習慣於像這樣的想法了。或許不必等到轉生於其它識界,我就能夠遵從他所說的,這個出家人是獨特而奇妙的,他怎麽知道我在這裏?既然我對他來說是看不見的,他怎麽甚至連我自己的思想都知道?許許多多的比丘曾經來過這裏,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知道我的存在。他們全部被我的戲弄,包括被我唾吐的毒液所趕走。甚至當他在睡覺的時候,我的思想對他也沒有秘密可言!他似乎能夠知道每一件事。
「我的思想和心態到底怎麽啦?它們似乎那麽無可救藥,或許我只是在加重罪惡。他的開示是明顯的善意,但是我的心是什麽?它不能治療它自己啊!我不知道在下一個識界裏,什麽事情會降臨在我身上?」
過了一陣子,尊者阿迦曼問說:「你已經能體會我所說的真理了嗎?」
「我已經了解每一句話,但是我知道,改正自己對我來說將會很困難,因爲我的心意已經長久習慣於這些罪惡的性向。」那伽說。
「你指的是什麽罪惡的性向?」
「我的找碴,」那伽回答:「我知道那是罪惡,但我似乎無能爲力。」
「如果你深知它的罪惡並試著去改正你自己,那就夠好了,」尊者阿迦曼說:「習慣或沖動的力量會逐漸地被削減。我只能指出方法,我不能幫助任何人改正他自己的過錯,因爲那是每一個相信正法而願意奉行它的人應盡的責任。藉著持續的修習和自我訓練,任何罪惡的性向必然都會減弱,然後從心裏除掉。如果你真誠地相信佛法,那麽你就會得到它的保護,被正法所保護的心意,經常被賦予喜樂的安甯,清醒和睡覺的時候都是如此。在所有擾亂的影響力之中,它能夠保持平衡。這就是從正法中所獲得的利益。」
那伽承認他開示的真理,並說他將試著順從地奉行它。由於自我控製的開發,他改進了一些,但是它仍然給他許多困擾,尊者阿迦曼看到自己的存在並不能給那伽更多的利益,就告訴那伽,他必須要到另一個地方去了。那伽欣然同意,於是尊者阿迦曼和找碴那伽的故事就此結束了。
101習慣和重複的影響力
習慣,不論是好或壞,都不是沒有原因而發展成的,它們是由重複不斷的産生直到變成一個人的第二天性。一個邪惡的習慣是難以克服的,因爲它對心意有著強烈的牽引力,至於良好的習慣總是給予心意提升的力量,所以那是很重要的,父母要及時在孩子們的心中栽入良好的習慣。例如,爲他們找個有良好習慣的褓母。
小孩子在家裏接受自然法則的持續教育,這類教育在他們的性格上所産生的影響力,比他們在任何學校裏所接受的還要深奧。孩子們在校外的時間比在校內還多,而從生活的教室裏,他們能夠學到的自然法則是校外的每一個地方都有的。孩子們日夜時刻所看、聽、嗅、、觸和想的,都是黑板,上面寫著生活的課程。他們從所遇到的所有地方和所有人們學習許多事情,也許是娛樂場所,也許是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年輕人,全都是老師,教導著善和惡,那是孩子們敏銳的心靈所容易吸收的,他們總是易於模仿那些已經從別人所學到的。在成長中,他們遇到多麽多的善與惡,都必定會決定他們成人以後的性格。
環境的影響力會引起重複,依次成爲習慣,後來就占有了孩子的全部生命,然後透過思想、言語和行爲來顯示它自己。由於習慣的關系,包括善人和惡人,都會發現難以改變根深蒂固的偏見或性向。任何事情違背了一個人的性向或性格,就不能持續長久,而當機緣生起時,它就容易被放棄。但是當結果,不論是善或惡,很明顯而投合於一個人的性格時,心意就會專注於它們,而這樣的第二天性是最難以克服的。這顯示了一個人的習慣的重要性,尤其是好習慣,那必須由持續的訓練、耐力和律儀,伴隨著分辨智的運用所支持著。這些可應用於花錢、吃東西、睡覺、到娛樂場所去、遵守高尚人們的禮儀等。在這樣的成長和改變中,當然會遇到萬事起頭難的困惱,但是有了持續的修習和律儀,這些困惱都會漸漸地消失。因此一個習慣的改變,須要不顧在開頭時令人沮喪的困難,這個道理適用於成人和小孩。
沒有訓練和耐心的努力,好事不會自己來臨,好習慣或是好人尤其是如此。在這方面,世界不過是一個大型的訓練機構而已,在裏面所有衆生的整個一生,從搖籃到墳墓都必須予以訓練。任何尚未達成的目標,都必須經由一個叫做修習的重複系統來趨近它,這需要努力和律儀。在自我訓練的過程中,沒有忍耐和專心就不能達到目標或預期的結果。102阿羅漢弟子逝世的方式
當尊者阿迦曼住在青道山洞的時候,他有許多感人的禅境,幾乎每天晚上,在午夜時分,各種識界的天使就來請他說法,有時只有一個團體,有時就有兩、叁個團體在同一個晚上來到,而他給每一個團體的個別說法都適合他們的性向和根性。也有一些阿羅漢弟子來拜訪他,互相問候致意。偶然地,他們會爲他示現他…
《尊者阿迦曼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