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逝世的方式。這包括了那些在那個山洞裏逝世和在其它地方逝世者。他們總是用示範來給他解釋。他們來訪的殊勝之處將述之如下,但是作者要請求讀者原諒,其中必有不足之處。
一個阿羅漢,他或她,不論是那種類型,對他自己或是存在的叁界都是奇特而至上者,世間要出現一個阿羅漢是很不容易的事。一個阿羅漢的殊勝僅次於佛陀,一個阿羅漢的生命是遠異於一個凡夫。那是由正法所激發的生命,除了身體看起來像世間其他任何人外,心意已經絕對地淨化了,身體的每一部份都煥然一新。
「你是一個已經從心裏除去了生之種子的阿羅漢,所以已經成爲一個沒有「有」和「生」之種子的人,是世間另一個尊崇的對象,」在他的禅境裏來訪的阿羅漢說:「這就是爲什麽我們來爲你的果證表示贊歎之意,叁界中像這樣的人是很稀少的。這是多數人們想要達到的目標,但是他們之中很少人想要踏上道迹。人們渴望外在形式的安穩,如父母和親屬(包括身體的健康、財務的安全¨¨等。)很少想到他們自己淨化心意的內在安穩,有無數的有情衆生缺少了這個真正安穩的泉源,因爲他們忽視了它的重要性。因此,一個阿羅漢的誕生對叁界是很大的利益。你已經給予人類和肉眼所看不見的衆生廣泛的協助,因爲你精通於心意的語言,那是超越叁界中所有的語言,每一位佛陀和某些類型的阿羅漢,都曾經使用這個共通的語言來幫助別人,尤其是肉眼所看不見的衆生,因此這個語言大大地有助於促進心意之間的溝通。
在他們的指示之後,大多數來拜訪他的阿羅漢都會示範他們完全逝世(般涅槃)的方式。有些在盤腿靜坐的時候逝世,有些則在右脅而臥的時候,另有些則在經行或站立的時候。然而大多數都在右脅而臥或盤腿靜坐的時候逝世,只有少數般涅槃的人,由於身體所有機能的停止,悄然地倒下。但是那些在右臥時進入般涅槃的人則是難以觀察的,因爲他們的呼吸隨著消逝的每一刻變得越來越微細,而他們看起來不像逝世,反而更像是正在睡覺。另有靜靜地站著,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置於胸前,閉著眼睛,過了一會兒,他慢慢地跌落成爲坐姿,然後順勢成爲臥姿。還有來回走了大約六、七次,然後慢慢地跌落成爲臥姿。
很顯然的,那些在坐著、站著或走著進入般涅槃者的身體,在他們平滑地跌落成爲臥姿時似乎是沒有重量的,不像堅實的身體,而更像羽毛了。所有這些阿羅漢就在他面前大約一公尺的地方,示範他們進入般涅槃的情形。他們都在莊嚴而非常感人的方式下逝世,顯示著沒有那些通常在凡夫身上出現的痛苦或不安的情形。這些聖賢告別有情世間的記述當然是很奇特的。
有叁個阿羅漢曾經在此青道山洞內逝世,兩位是在臥著時,第叁位是在經行時。他們也給他示範般涅槃的情形。在示範之前,每位都先說明以那種特殊方式逝世的理由。尊者阿迦曼說,有許多阿羅漢曾經在泰國逝世。就所能想起的來說,在清邁省的青道山洞裏有叁位,羅布利城有兩位,在一個叫做大苟的山洞裏有一位,在旁法拉陳(月盤)山後有一位,在那空那約克城(這是一個廣闊的地區,現在是有著美麗風景的森林保留區)的高埃區(大山)有一位,另一位在高卡區蓮潘城的達特浪格寺裏。還有更多的,但是作者記不起來了。
103涅槃
涅槃一詞,或更精確地,如以上所提到的般涅槃而言,是用於特指佛陀、辟支佛(沈默的佛陀)和阿羅漢弟子,所有那些已經從他們的心中除滅煩惱或「有」和「生」的種子者。這個名詞不能用於世間有情的逝世,因爲他, 們尚未從煩惱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一旦離開了這個境界,世間有情就轉生於另一個;而離開了那個境界,他們還是再轉生於另一個境界,也許更好或更壞,由他們的業力決定。一個人類由於他自己累積的業力中,像畜生的部份甚於人類的,就可能轉生爲畜生。即使在畜生的境界中,仍然有好幾個等級,但是可以說,比起生往人道和高於人類而肉眼所看不見的天道,那裏有更多的管道通往畜生道。這是由於(未經訓練且不敬信的)心意的性質傾向罪惡的作用力,這種罪惡的作用力比善良的作用力更迷人。可以發現這些畜生要比人類和肉眼所看不見的高級諸天更多。
所有這些衆生,無論是人類、低於人類或是高於人類,有共同的一件事:在他們自己的心裏有「生」和「有」的種子,因此,他們都繼續著生死的系列,而他們的逝世就不能稱爲般涅槃。那些心意已經絕對淨化而仍然保持著身體的人,在他們身體分解的時候,可以說是進入般涅槃的狀況。
104專利但是人人可達到
那些心意淨化的人,是完全地不執著於身體,它在最後時刻的分解就叫死亡。他們再已沒有什麽流連的欲望或執著於任何事或任何人了,不論內或外,遠或近。這樣的離別是真正的告別諸蘊,沒有恐懼或不安,沒有到別處去的希望,沒有再感受善或惡果的思想。在那個時刻只有解脫心的穩定和不可動搖的特性,沒有從有情世間得到利益或損失。他們超越時空而不受時空的限製,甚至沒有一點點的凡情去汙染心意。這就是那些已經消除煩惱者的般涅槃,他完全地不執著於身體的情況,不論是在它生存的時候或是在它分解的時刻。
這是那些心意淨化者的專利,不被任何尚未絕對地淨化心意的人所了解。它正好跟外在的財産相反,後者能被權大勢大的任何人所強迫地占有。但是在另一方面,它又屬於每一個想要而敢於去實踐這個能導向證知因緣的人。尊者阿迦曼因爲他的成就而受到阿羅漢們的道賀,也受到全國各地民衆的尊敬和崇拜,因爲他忠實於法義,真實於精進,那就是爲什麽他能證知真理。他能恰如其分地對待身體,絕不讓它製造出負擔來。他所留存的就是不變或不受時間限製的真理。
105法的療效
當尊者阿迦曼住在清邁的時候,生了好幾次病。如果依賴傳統的藥品和醫生,他可能早就過世了,總之,那就是他所說的「透過別人的鼻孔呼吸著」。每當他覺得病了,就應用法義的療效來治療他自己。這是尊者阿迦曼不變的方式,他甯願不依賴傳統的藥品和醫生,即使當他年老體衰以後還是如此。
有一次,他和其他叁位比丘住在一個瘧疾橫行的森林裏,而其中一個比丘感染了疾病。那時絕對沒有醫藥,所以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減輕它的症狀,那個比丘必須強烈地感受它侵襲的痛苦。在早上和晚上,尊者阿迦曼會去探望他,並指示他如何運用法義,那對他而言曾經被證明是個有效的療法。但是對那個比丘,它卻沒有用。他的意志力仍未被開發出來,他自己屈服於冷顫直到發燒自然緩和下來。或許尊者阿迦曼被這個弱點所惹惱了,因此假裝嚴厲地責備那個比丘:
「你被稱爲摩诃(一個能夠閱讀巴利經文者),但是現在你從經典裏所學到的知識在那裏?它在做什麽?你不能叫它來拯救你嗎?真是浪費了你爲「摩诃」那個頭銜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在危急的時候使用那些知識,但是你的知識是那一種呢?它實際上是沒有用的。你就快要死了,所有你費了那麽多時間所得到的知識都幫不上你的忙。你學習的目的是什麽?我不是一個摩诃,連最低的一級(共有九級)也不是。我所有的只是在我出家那天由戒師所教導的五個禅思的主題而已,而你似乎學得愈多就變得愈軟弱,甚至比一個沒受教育的女人更軟弱。你是個男人也是個摩诃,你爲什麽會是個柔弱的人?在這段疾病期間,你未曾以任何事來證明你是一個男子漢和比丘,或許把你的男人衣服換成女人的還要好些。然後這疾病看到你是個女人,或許會憐憫你而減輕它的攻擊。
「你未曾表現得像個男人,每次我到這裏來,你總是被痛苦所壓製著,心意開發和摩诃的頭銜有什麽用呢?無常的意義是什麽?它的意思是在生病的時候哭喊媽媽嗎?如果你連這種程度的痛苦都不能忍受,那麽當身體將要分解的重要時刻裏,你必定毫無希望地被擊敗!你一開始就被擊敗了,現在還有什麽希望去證知苦聖谛?一個從痛苦中得到解脫的人,必定能夠面對發生於他身上,任何程度的苦聖谛。你卻在第一回合就被擊垮了!現在你還有什麽希望?」
尊者阿迦曼停了一會兒,並看著淚流滿面的病人,看到這可能太強烈,他降低語氣說:「但我相信你很快會複原的。」
他或許在晚上已經開好了一個新的處方,爲仍然意志軟弱的病人准備了一種比較溫和的藥品,因爲第二天早上和接下來幾天,他改變了治療方法,他用柔軟安慰的語調,看起來像是另一個醫生,他的言語溫和、慰勉、而且慈愛,它對那個比丘産生了鎮定作用,他穩定地恢複了,雖然是慢慢地。經過了好幾個月,他才完全地痊愈了。
尊者阿迦曼在治療弟子們身心疾病的方法上,總是很有善巧的,他能夠采用適當的方法,並熟谙於適應需要幫助的各種情況。
106痛苦必須予以思惟然後脫離
在強烈痛苦或面臨難題挑戰的重要時刻,尊者阿迦曼會用一切念住和智慧的力量來處理這個情況。不論是在生病期間,或是面對潛藏著煩惱的猛烈反擊,念住和智慧都會被派上用場,有力地日夜運作著,以打開死鎖。答案於是揭曉,死巷被打開了,道上的障礙再度被清除了。這就是他個人的經驗,從他開始修習到最後的果證。後來,當這些在他引導下修習的人病了,他就教導他們對抗由疾病所産生的痛苦的技巧,警告他們不要全然依賴醫藥治療,這就是透過這些痛苦的思惟來明白自然現象的技巧,所以他說這些痛苦是聖谛的顯現,不論是身或心的痛苦,它們給我們做爲思惟之用。如果像個不知法迹的凡夫犧牲於痛苦之下,那就不成其爲比丘了。
從過去的經驗,每當身體的痛苦脅迫地自行加諸於內心時,他從未忽視它,反而從這些身體的痛苦之中吸取教訓。在這些機緣之下,他能夠改善處理這種狀況的方法,並強化他的念住和智慧。他從未毫無反抗地讓痛苦攻擊他,因爲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動用所有的資源…
《尊者阿迦曼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