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無量宮──安堵宮。材料、規模以及功德無可比量的本尊宮殿式壇場。
【90】 本尊──密乘的不共依怙主尊佛及菩薩。
【91】 天衆──勝衆海會,佛會,諸天會衆。
【92】 法爾──即法性,亦即空性。
【93】 四威儀──又稱身四威儀路。指身體的四種起居動作:行、坐、臥、住。
【94】 入定──入于禅定也。使定心于一處,止息身口意之叁業曰入定。
【95】 出定──出禅定也。
【96】 瑜伽現識──四種現識之一。
【97】 自我解脫──密乘大圓滿四大解脫法之一。自然本智從來未受任何對治之所造作,凡所顯現,皆如蛇結自解,不待其他能解脫者,故稱自我解脫。
【98】 希。疑──希望和疑慮。
【99】 色身──由于有緣福德資糧究竟圓滿,面對一切淨及不淨所化衆生應現利他有貪報身及無貪化身的兩類身形。
【100】 二種悉地──即二種成就:殊勝成就和共通成就。
【101】 古蘇魯行──即乞士行,舍棄一切如乞丐。
【102】 那若六法──古印度佛學家那若巴所傳修道六法。一說爲臍火瑜伽、光明、幻身、中有、往生和奪舍;一說爲臍火、光明、幻身、雙運、往生
和奪舍。
【103】 臍輪火──猛厲火。或名絕地火。梵音譯作旃陀離。密乘圓滿次第根本法之一。集中堅守脈、風、明點,以使臍中針形(形如倒豎梵文字母阿)燃起樂暖。功能猛厲,焚燒一切不淨蘊界,滅盡一切煩惱尋思,迅速生起具生妙智。
【104】 實修所密宗──即道統。師徒授受修行訣竅的傳承系統。
【105】 四本續──四部,四續部。佛教密宗的事、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
【106】 命勤遷轉──主等(宰?輸入者加)生命的一種風息修法。
【107】 日月──此處的日月喻左右二脈。
【108】 二取──精神和物質,意識和外境。舊譯二取、能取所取。
【109】 意識──依各自不共增上緣意根而生、自力能了別自境法處體性之識,如認取瓶之意識。
【110】 世間八法──八風,八世風。指對自己稍有損益即生喜怒的世間八事:利、衰、譽、毀、稱、譏、苦、樂。
【111】 聞思二學──耳中聽人講解爲聞,心中思考其意爲思。
叁、 獲得灌頂及教授等妙法後返回西藏的情形
瑪爾巴的衣食用品將盡,與此同時,虐譯師的費用也已耗完,于是彼此約定時間結伴回藏。虐心裏暗想:我二人中,論起金子固然我多,論起學法卻是他精,因而生起嫉妒的惡念。那時,與虐譯師一起的有兩位班智達,一位遊學僧,及幾位旅伴。虐譯師的書籍等物品全都托他們帶著,而瑪爾巴則將書籍打成包袱,自己背著行路。
虐譯師說:“我們堂堂的大譯師,親自背著包袱,成何體統?還是交與遊學僧帶上吧!”瑪爾巴照其所說,將包袱交給了遊學僧。虐譯師暗中賄賂那遊學僧,教唆道:“你將瑪爾巴的書籍經卷故作失落扔到河中!”那遊學僧從其奸計,當船行至恒河【112】的中央時,便故意將瑪爾巴的書籍經卷扔到水裏。
瑪爾巴料到這是虐譯師所爲,他想起籌措金子的艱難,到印度訪師求法的苦處,求到的法門與教授又是別處稀有,那樣珍貴,而現在卻化爲烏有,心中十分痛苦,幾次想投河自盡,此刻,忽然記起上師的教誨,心中的痛苦稍爲減輕。瑪爾巴本無報複之意,只想把事情弄個明白,便問虐譯師:“這都是你作的好事!”虐譯
師矢口否認說:“我不曾做。”瑪爾巴無可奈何。
但當船一靠岸,瑪爾巴即將遊學僧捉拿到當地國王處講理,遊學僧只好將虐譯師教唆的全部底細供出。于是瑪爾巴便將心中所想到的作成如下道歌,用以羞辱虐譯師。歌中唱道:
“聽呀!業力所合友,
相邀結伴同行人,
大家同是入法門,
應當互學求奮進。
何況稱爲班智達,
譯師、大德等名人,
共乘一船難離分,
同心同德同命運,
縱不能利情可原,
但加以害理難容。
尤其對于佛法和
我及一切諸有情,
如此傷害太蠻橫,
天理人情怎能容?
煩惱五毒惡意行,
將我書籍抛水中,
豈知害人即害己,
致你受損也不輕,
同時將你成就名、
佛法、黃金抛水中。
不是我視己非凡,
而是法門別處罕,
今日尚未利益他,
是故心中不安然。
但是我已勤求學,
使得法與自心合。
文字不忘心明記,
我還可再印度去,
向那若巴等大德,
把諸佛法重學習。
誰知你竟是這般,
上師、譯師則不擔,
如今含羞返家園,
落得狼狽不堪言。
你應深刻悔罪過,
莫要錯上再加錯。
自持大師只能把
愚蠢之人欺騙過,
但卻怎使有緣者,
獲得成熟與解脫?
人身如寶得不易,
勸你別修叁惡趣。”
瑪爾巴唱完道歌,虐譯師便說:“不用擔心,我有書的原本,可以借給你抄。”瑪爾巴心想,你會不會借給我原本,還很難料,即便借給,由于你我上師不同,教授不一,抄寫了也沒有什麼用處。倒是我心中所記得的那些要比你的書好得多。不過我還是速去印度才好。瑪爾巴雖然心裏是這樣想的,但是嘴理卻說:“那就
請把你書的原本借給我吧!”之後,到了尼泊爾。
瑪爾巴心想,與虐譯師同行,必然多造罪孽,于是便推故暫住此地不走。臨分手時,虐譯師便囑咐瑪爾巴道:“那麼,經書棄落水中之事,請你不要向任何人張揚,回藏之後,請到我處抄書。”瑪爾巴答應了虐譯師的請求。于是虐譯師從尼泊爾率先出發前行,到了尼藏交界處,曾給家裏寄信,求派人迎接,家裏接到信後果然派了人來,虐譯師便同迎接的人一起到喀日去了。
而瑪爾巴卻去拜見基特巴大師,以哈杜噶波爲首的諸位同學,對瑪爾巴殷勤款待,並且說:“這回虐譯師嫉妒您,將書抛入水中的時候,而您不但不發怒,而且反用歌勸他,我們聽後,都贊歎十分稀奇。您的修養功夫已經達到如此境地,這是生起妙善無邪的見地的標志,請您爲我們作歌,開示最究竟的見解,不要援引經典,只講您自己的實悟。”瑪爾巴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便唱道:
“救度衆生的大德師尊,
哈杜噶波爲首的同學,
顯密經教學而有成者,
請暫聽我唱支西藏歌!
達到究竟境界的見地,
十分殊勝而又最稀奇,
是極無所住的妙雙運,
此是叁世諸佛的心印。
凡許方便智慧相分離,
便是墜于邊際的應破【113】。
此事雖對諸君難言明,
但是仍需盡力講說清,
故將佛法作歌請谛聽。
執著實有法【114】者是應破,
因降魔軍聖說一切無。
義既如是執著則生障,
生死涅槃乃是諸法本,
尤其能使成爲方便舍,
愚者遂許所及爲斷空,
破壞善根【115】終落爲斷邊【116】。
貪愛虛空花朵的人們,
本是冰雹毀禾的邪見,
故當善解虛空的性相【117】。
諸凡若不善解空義者,
必于無者反增益爲有:
只因顛倒誤陽焰【118】爲水,
迷于真理故成輪回因。
自宗唯識【119】、外道【120】數論【121】等,
便許方便智慧相分離,
他們各自所許的宗義,
猶如枯樹開花一樣的,
如此離言之義無所住,
唯有般若【122】才能悟其意。
無住【123】生死涅槃寂靜【124】邊,
大悲具有空寂之實情,
方便智慧相互不分離,
這個便是自然俱生合,
空樂無別【125】、了空也無別【126】,
這些我皆了悟又通達。
無緣慈悲本來自性空,
無分別的真如【127】離戲論,
諸法應該如此來領悟。
僅于見地所示之詞語,
取耽著境【128】權作爲已有,
世間道的這一種見地,
對因果業生起了勝解,
即是百劫也不會壞滅,
智慧至尊他是如此說。
任何沒有悲愍心之人,
猶如芝麻顆粒被火焚,
既是這樣果實怎能結?
沒有原因怎會有差別?
于此並非有大乘之教,
這是智者納喀卒那說。
如果沒有見到所緣境【129】,
傳授正法其意則虛空,
就和無實糠秕一般樣,
這是譯師瑪爾巴所講。
諸位有智慧的大德們,
我論若謬祈請能諒忍。”
瑪爾巴唱完了這支道歌,尼泊爾喇嘛及哈杜噶波等都很高興。
之後,瑪爾巴又由此出發,向西藏方向前行,到了尼泊爾與西藏交界之處,有一座叫做“裏學噶日”的城市,是個大稅關,只好在此住了幾天。最後一天的夜晚,瑪爾巴做了一個夢,夢見空行母將他裝入轎子裏擡著就走,直到南方吉祥山,見到大婆羅門薩日哈,加持了瑪爾巴身語意叁業,傳授了他精要佛法大手印的了義,
于是身上生起無漏安樂,心中開悟不顛倒的正見,使他感到無限歡喜。
醒來以後,夢中所見仍然清楚憶起沒有忘失。瑪爾巴懷著歡喜的心情,到了芒隅【130】的郎布喀【131】,在該地又講了兩個月的法。其時藏吉浦【132】羅賈覺色已經圓寂,繼承他住持寺廟的長子聽到這個消息,便派人迎請瑪爾巴來吉隆,瑪爾巴答應日後一定前往。到了約定的日期,迎接的人便到班柯的拉錯森錯,把他接至吉浦,殷勤供養款待,建立了一個一月的講經大法會。
在那月的上玄初十日,又作了勇士慶會的會供曼陀羅。在會席間,覺色對瑪爾巴說:“從前我父子曾熱情接待過師父您,今天我又再次接待您,我有一個要求,請您在這會席間,唱…
《瑪爾巴譯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