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成長——空海法師2012年實修開示 第九章 超越自我▪P3

  ..續本文上一頁很多不正確的觀念知見。你硬是用你的觀念知見來套對方。所以,如果他靜得下來,去聽這些善知識的逆耳忠言,或是真言,那這時候,他才會體會到,原來我到處去尋遍各種解決的方法,都沒有真正解決,原來問題在我自己。

  要知道,一個人願意回來如實面對自己不容易,只要你不是如實回來面對自己,你是向外去找各種方法,這些通通叫做在治標。也就是,可以說,這個就是還沒有那個所謂的悟後起修,還沒有。

  那這時候,你所找尋的方法,一樣,都是只是一些方便法。到有一天,你願意聽得進逆耳忠言,遇到善知識,你願意聽進逆耳忠言,這時候,你才會就像了凡這樣,噢,有所體悟,這時候,你懂得回來,反觀我們自己,也懂得忏悔,懂得感恩,懂得如實來面對我們自己,改變我們自己,淨化我們自己。你真的體會到回來面對自己,淨化自己,改變自己,這時候才叫作“悟後起修”。

  悟後起修,這時候的修,他一樣,繼續在淨化,繼續在改變。曆緣對境,有沖突的時候,以前總是在怪別人,現在不怪別人了,現在是回來看自己,反觀自己。那這時候的修,包括聞思的修,曆緣對境的修,這時候才叫做,悟後起修方真修。

  你才會真正找出深層心靈的問題,然後加以淨化,加以改變,這時候,你的生命才會不斷的提升上來,你的智慧才會不斷的開啓,這才叫做真正的悟後起修。這樣知道,噢!”

  11、可以借鑒別人的苦而修嗎?

  學員:“感恩師父。我就是這幾天聽師父講法,覺得好像心裏面很清晰,很高興,真的感受到師父說的真言不美,美言不真。很高興能夠聽到這樣的善知識,在講這樣的法。所以特別願意拿這面鏡子來照自己。當然照得時候,雖然心裏面感覺很不舒服,甚至是想逃避,但是還是願意去照。記得師父講課的時候說到,一定是苦,沒有吃夠,當你苦吃夠的時候你才願意回來。

  這個所謂的苦,一定要是經曆過一些事情嗎?比如說,看到別人在發言,或者他談自己體悟的時候,就會感覺,他的那種苦,然後自己就會覺得自己不能有這樣的苦,要從他身上來借鑒。那所有的苦,一定要去自己親自體驗,或是借鑒別人的經驗,可以嗎?”

  師父:“可以。這就是悟性。每個人悟性有關,如果你悟性比較低,比較差得話,你就是要自己要去經曆過那些種種的苦,才會從中得到經驗教訓。如果你的悟性比較高,你看到別人有這些痛苦的時候,你會從中去覺悟。這個跟悟性有關。但是要知道,悟性高,通常也是因爲有受過種種痛苦的經驗,才悟性比較高。”

  學員:“我說的那個苦,可能有人提起自己的一些經曆,過往的一些經曆,覺得痛苦不堪,淚流滿面。但是可能心裏面那個自我,那個我慢,可能比較明顯,自己通過這些鏡子,能夠很明顯的感受,有我慢,可能這個我慢,我能,沒有讓自己造成很多痛苦不堪的經曆,當下用鏡子照照,自己內心的這種我慢,這個應該屬于真修吧?”

  師父:“對啊,這也算是一種悟性啊。”

  學員:“那就不一定真要經曆一些大風大雨,然後真正從痛苦中去照。”

  師父:“對,是可以,我要安慰你的話。因爲還有更深層的。還有更深層的。通常,初步的話,這樣是可以。然後你,一樣,可以透過我們的去善觀、去體會,然後透過一些境界,我們可以體會、改變,然後可以讓我們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是可以。

  但是,但是,還有,很深層的一些,毛病,習氣,有時候,我講太多,你會一下覺的那這樣不是很難做到嗎?”

  學員:“沒關系,要是你不講,那就更難做到。”

  師父:“哈哈哈。在課程裏,我曾經有講過,很多人,以爲說,好啦,我放下,我放下了,我可以放下。但是通常一般人是這樣,你是放下你所能夠放下的。我現在不是在繞口令。

  一般人是這樣,你是放下你所能夠放下的。你放不下的,你還是會放不下。”

  學員:“師父,我好像有點明白,就是一定要去曆緣對境中,來時時刻刻去觀察自己的我能,我慢,來照自己,是這個意思嗎?”

  師父:“是這樣,但我現在要講那個蠻深的。現在比如說,那個自我的,好,我們現在把他稱爲,比如說,用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來講解,自我,那個調皮的自我,你把他當做就像一個“結網”,那個“網”,他(自我)處在最中心。然後他有十道,十道重重的保護城牆。好,也不要把自我當做“結網”啦,反正就是那個自我,很調皮的自我,他在最中間。然後,好,它構築,用這個十道的圍牆,可以很寬大很寬大。然後它用十道,然後它構築出它所要的一個,所謂的一個理想世界。那在修行的過程,因爲它一樣會遇到很多痛苦,所以,它變成,好啦,這個可以放了。現在聽了課程之後,我心量打開了。本來用很多城牆圍起來,好了,這些可以一道一道拆了。

  像這個,我們現在上的《心靈成長 事事本無礙》,就是不斷的讓我們面對自己,拆除那些城牆嘛。

  好,我展現出大魄力,大決心,放下。很好。很好。但是,你要知道,你是放下你能夠放下的。比如說,原來對金錢看得很重。你們這裏怎麼描述說那個看錢看的很重?臺灣人講說,那個錢,一張錢,打24個結。意思就說,他對錢是抓得很緊的。以前還沒有聽解脫道的時候,他對這個錢是嗜錢如命,現在聽了之後,好了,我可以放下了。以前都舍不得布施,覺得我布施給別人,那是很重大的損失,現在聽了課之後,好,我樂意來布施,樂意來幫助別人。你錢方面,你漸漸可以舍下。

  再來,慢慢的,你可以,回去,你可以過濾一下,我們的所有抓取裏面,你全部都把它列出來。所有的抓取,所有的想要,你可以玩這樣的遊戲了。

  你都可以把它列出來,然後你覺得,如果什麼情況之下,你什麼可以放下。甚至你可以把它分成次第,分成一些次第。然後覺得,第一個,這個錢財,我可以放下,我可以放下。包括說,行善布施,以前舍不得行善,現在我樂意行善布施。再來,慢慢的,你去過濾,看,有哪些比如說,錢財我可以布施,可以放下。那,我很愛的家人,小孩,我能不能舍得放下。

  有個人,他講說,我去奮鬥我的事業,那我太太去愛上另外一個男人,好,我就把太太送給別人。他講的好像很灑脫,講的好像很灑脫。事實上,真正的情況不是這樣,而是因爲夫妻相處不和,相處不和,才要把太太送出去。

  如果你真正所愛的,你放的下嗎?包括說小孩子,一般父母親都要對小孩子抓的很緊,我用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說,也就是掌控的比較緊。那你能不能來到放下你的抓取。這個放下並不是說不關心,而是用溫馨,愛,來陪伴他成長,但是,讓小孩子做他自己。你要放下對小孩子的抓取,不容易。放下對另一半的抓取,不容易。

  因爲我們那個我所,你越跟你這個自我,因爲它會有分好幾個層次。那個自我在中心,越靠近這個中心的,越不容易放下。我們那個抓取,越堅牢,越不容易放下。

  好,來到有一天,我這個“我所”,包括家人,小孩這些,我通通都可以放下。放下不是消極逃避,而是說主宰欲、意思食、幹涉,那些我們都可以放下。

  好,你這些你通通可以放下。再來,最後要面對這個自我,要面對這個自我,最難放下的,就是那個自我。而這個自我,如果你沒有相當的,除非你悟性很高,那這個悟性會很高,也是因爲你前幾世你就有在聽《阿含解脫道》了,你就已經有聞思基礎了。

  就像六祖慧能,爲什麼他聽人家誦讀《金剛經》,對他來講就有很強的吸引力,這就是前一世,已經是修來的再來人,那他遇到一些因緣,因緣境界現前的時候,他就啓發。遇緣他就現起。所以,當他有這樣修行的動力,魄力決心出來之後,然後他就放下他的媽媽。他父親已經死了。然後他放下他的媽媽。當然,他一樣有對家庭做簡單的一些安頓。然後他去求道,然後跟五祖一段相處,然後五祖協助他去體會,終于他有了很深的體會。那很深的體會之後,這時候他又繼續在潛修一段。因爲理可頓悟,事必漸修。我理上,經過五祖的調教之後,我知道了,真理實相,生命實相,無我,無私,但是,你要真正做到,要經過一段期間的潛修。

  好,現在要回到,提到說面對這個自我,這是最難放下的。靠近這個自我核心旁邊的這些因緣,你要放下,已經不太容易,然後這些就算你能夠放下,很多人,他們沒有結婚,專心修行,所以沒有所謂的放下小孩或是家人這些問題,那問題是在于,你這個自我要放下,不容易。不容易。

  所以說,它還有更深層的那些放不下,這些深層的放不下,通常也是要經曆過相當的折騰,相當的折騰,當然,這跟每個人,如果你悟性越高的話,你受得苦就可以越少而有所體悟,而真的脫胎換骨出來。

  所以,剛才講這些是讓大家可以更清楚了解,就這樣而已。

  爲什麼,我都會跟大家勉勵,不要得少爲足,不要得少爲足,因爲我們深層,有不少的錯誤的觀念知見,那個很深層裏面的,很多情況,是你還沒有看到,還沒有照見。得少爲足的話,很容易就變成長養我慢。認爲,哦,我已經證初果,我已經怎麼樣,我已經開法眼,我已經開悟,很容易又形成、長養更多的我慢,很容易沖到另外一個岔路去了。

  所以希望大家,我們不要自卑,我們要活的有信心,活的很快樂,但能夠隨時都是虛心的學習,敞開了心胸,虛心的學習,能夠這樣的話,我們會越來越快樂,那各種痛苦也會越來越少,各種錯誤也會越來越少。

  悟性比較差的人,是要用自己的慘痛經驗,作爲別人的教材。悟性比較差的人,是要用自己的慘痛經驗,作爲別人的教材。悟性比較高的人,可以透過別人的慘痛經驗,作爲我們的教材。好了,回饋給大家這些禮物。謝謝。”

  12、《心中的小星星》影片解析(上)

  晚上我們來觀賞一部蠻…

《心靈成長——空海法師2012年實修開示 第九章 超越自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